第130页
本以为搭上宅子一起算两房得的应该差不多,王夫人虽然rou疼,他还等着在大房风餐露宿的时候大笑三声。这才几天,人家不仅袭爵还得了御赐的天师府,反倒是自个儿,竟然面临着宅邸被没收的危险。 老太太这把岁数,还能活多少年? 她死了朝廷就要把宅邸收回,这是什么道理? 本来,没收荣国府牌匾是挺大的事,在宅子本身都要保不住的情况下,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荣府里头乱作一团,那势利太监带着人大喇喇的拆了大门口的牌匾,看热闹的百姓不知有多少,他们全在拍手称庆。 早该收了,什么荣国府,分明就是员外郎府嘛。 既偏心眼又缺德,这是报应。 人在江湖飘啊,哪能不挨刀?荣国府也太惨了! 都说了不能再叫荣国府,我们就叫从六品工部员外郎贾政府怎么样? 这真的不是在打脸? 史太君晕了,王夫人哭闹了一场没能有任何改变她下定决心明日去找二房讨说法。至于贾政,他又恨又怕敢怒不敢言,这回真的是太丢脸。 王善宝看了个全程,他立刻回去报告这个消息,同时表示二房都怀疑是老爷动了手脚。贾赦很是气定神闲,他撇撇嘴道:我贾天师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任何的污言秽语。 要不明天不让二房的进来?万一闹出事可咋办?邢夫人心情很矛盾,牌匾被撸,就连宅子也住不长久,老太太死后就收回这个决定想想就觉得大快人心。不过,万一他们撒泼找上门来可如何应对?贾赦倒很淡定,他有没有乱来贵人们都有数,真找上门来丢脸的还是二房自个儿。 ☆、第071章 三月初十是高潮迭起,从玄门传人与茅山正宗弟子的对垒,到万岁爷区别对待的两道旨意,老百姓看了好几场大戏。凭良心说,康熙对荣国府已经很宽容,贾代善死后他没逼着立刻撤牌匾,由着他们挂了这么久已经是天大的体面。为什么要在这节骨眼上下旨刺激二房,这是帝王心术。 荣国府两房分家的消息他是从老十嘴里听说的,之后又让宫廷暗卫调查了一番,这的确是场意外,不是贾恩候设计来脱离荣府的。那茅山弟子被人挑唆同贾恩候开战,因为帮腔的人太多,京城言论有一面倒的趋势,贾家人就觉得大房一定会倒霉,关键时刻,牺牲一个总比拉全家下水来得强,这才有分家的提议。 本来,分家也不是什么大事,宫里的阿哥不也都是大婚分府?只怪他们拎不清。金银米粮这些还能私下调配,御赐的宅邸肯定是要随爵位走的,袭一等神威将军爵的是长子贾恩候,他却被赶了出来,就算康熙原本没有偏见,这种事也不能忍。 这是最容易被理解接受的理由。 虽然在康熙心里挺微不足道的。 荣国府这块牌匾在贾代善死后就应该撤掉,不过因为他夫人史氏尚在,贾恩候也没有正式袭爵,朝廷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如今家都分了,敕造荣国府这边身份最高的男丁是贾政,他是花钱捐的工部员外郎,从六品。这样的身份如何被称国公府?史太君是一品诰命夫人没错,她是个女人,不能代表府上的体面。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是,史太君和贾赦这对母子之间有罅隙是康熙希望看到的局面。且不论贾赦是否入朝,他那样的本事往后还会同阿哥和大臣们走得更近,荣华富贵近在眼前若是荣国府一派祥和,母子和兄弟感情都和睦万分,四大家族不知道多少人会靠着贾恩候往上爬。 若贾王史薛四家还像以前那样人才辈出,康熙不介意给他们机会,可如今除了还有个王子腾之外,就是新兴的玄门弟子贾恩候,四大家族是时候退出政治舞台了。 一为惩罚。 二为规矩。 三为大局。 四为民意。 皇位要坐得稳不是那么简单的。正是因为以上四个理由,康熙连发两道旨意,捧贾赦踩贾政,若新出炉的贾天师聪明一点就知道,出了任何事他可以找朝廷可以求胤禛胤禩等人援手,唯独不能同二房那边相处得太过和谐。因为身份不同,大老爷虽然没想到这些,他同二房处不来却是天然的。 贾家大房父子的生辰宴早就提上了日程的,从荣国府搬出来之后,因为贾赦的提醒,邢夫人和王熙凤都加班加点做准备,拟菜单,请酒楼里的厨子来帮忙烧菜,请戏班子更不在话下,虽然宅邸没有荣国府宽敞大气,好歹是九阿哥借出来的,占地虽然少些,里头却相当精致。 满京城谁不知道贾赦得康熙赏赐,搬去御赐的新宅只是迟早的事,至于举办宴席的场地,他们接到通知,已经改到暂居的地点,希望各位不要觉得寒酸。 其实根本不用打这样的预防针,没人会嫌弃什么,荣国府分家在京城里是尽人皆知,贾赦拖家带口搬出来也不是什么秘密。在遭遇了那样的变故之后他没有消沉下去,提出同茅山道士正面对决,轻松翻盘,得到万岁爷赏识的他已今非昔比,还愿意同老朋友们往来,不摆谱心胸真是宽广。 在知道贾赦袭爵,还得了贤圣天师这样的封号之后,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心里都在忐忑,诚然落井下石的极少,他们大多摆出观望的态度,没上赶着去嘲讽,也没帮忙说好话。这种风吹两边倒的做法没被迁怒,依然被奉为宾客,简直万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