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风华绝代小后妈[年代]在线阅读 - 风华绝代小后妈[年代] 第100节

风华绝代小后妈[年代] 第100节

    (bushi,有的人一辈子都会很幼稚,永远不会成熟……)

    小予叹了口气,奶声奶气的说:“哎,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我不想这么幼稚。”

    程山摸了摸女儿的头发:“你现在就很聪明很机灵啊,不幼稚。爸爸心里你是最棒的。”

    小舍努了努嘴,“爸爸,那我呢?”

    程山看着不臭的臭小子,“行,你也不幼稚。你也很棒。”说完宠溺的看了看女儿,在她小酒窝上轻轻亲了一下。

    舒老太太把小舍拉到怀里,“快坐下,典礼要开始了。”

    小舍看着什么都好奇,一会又跑到了程白杨怀里,一会又去小姨舒兰怀里,在几个人当中窜来窜去,好像有释放不完的体力精力。

    舒月记得,原来看过新闻,清大的通知书、毕业典礼都极具特色。可这一年的毕业典礼,在形式上只能说平平无奇,没有好看的学士服,连台上的背景板都只是红布标语。

    也许他们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毕业生,所以各方面还是显得仓促了些。

    清大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舒月正是这一精神的写照。所以在全校毕业典礼上,舒月作为毕业生代表进行了发言。

    舒月在台上发言,一家人都听得聚精会神,不断鼓掌。小舍和小予都自豪极了,两个人争抢着说“我mama最棒”、“我mama才最棒”……

    舒兰揉了揉两颗小脑袋,“你们是同一个mama哦!”

    ……

    台上领导讲话、学生代表等环节结束后,各院系便开始了合影。大家都是穿着自己的衣服,和系里的老师、同学进行合影。

    毕业典礼后,舒月要去参加系里的聚餐,所以家里人都先回了家。

    参加聚餐的有班里二十一个同学,还有蓬修然等几个年轻老师代表。

    他们平时几乎都不沾烟酒,在毕业前“最后的晚餐”上,连女生都豪言壮语地拿起了酒杯,男生更是放话“不醉不归”。

    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趁着酒劲儿很多人开始互诉衷肠掉眼泪,把四年学习生涯中的希冀、遗憾、收获、悔恨、不甘等等,那些曾经不好意思、深埋心底的话,抓住最后的机会一一倒出。

    说完了,才能轻装上阵,继续前行。

    班里的一个女生抓着田国芬不知道说什么,忽然两人就抱头痛哭起来。

    舒月疑惑的问冉珍珍:“她俩怎么了?”

    冉珍珍耸耸肩,“不知道,她俩好像不是特别特别熟。不过他们都要去京市外国语大学当老师了。”

    蓬修然是跟班里同学打交道比较多的老师,所以每个同学都来敬他一杯……他早就喝得有点晕了,趴在桌子上,状似喝醉。

    冉珍珍也有感而发,感慨这四年时间飞逝,“我觉得上大学真好,上了大学才知道外边还有这么广阔的天地,还有你这样的牛人。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你和国芬……”

    “还有邬利朋吧?”舒月打趣地问她,“啥时候办婚礼?”

    冉珍珍依然像个纯情懵懂的小女生,一提起来就脸红,说:“过几天,他八月底就要走了。”

    突然,她俩看见关平露一个人坐在那喝闷酒,一边喝一边哭,越哭越喝,越喝越哭,她们又过去安慰关平露半天……

    一顿毕业聚餐下来,唯二清醒的人就是舒月和冉珍珍了。

    毕业后,很快就到了八二年春节。在春节前几天,舒月正准备让陈文卿代缴房租的时候,收到陈文卿的消息,说吴教授的孙子要来京市上学,所以他的儿子一家打算八二年的夏天搬过来,也就是说顶多还能住半年。

    程白杨和舒兰还有三年半才毕业,而程白鹭还有一年半高中毕业。舒月原本想在这住到几个孩子都毕业后再考虑搬家,看来不能如愿。

    另外李嫂的孙子快出生了,她也要辞工,不能再帮忙带小舍和小予了。

    所以家里就剩下程山、舒月、程白鹭、小舍小予和舒老太太,程白杨和舒兰俩人可能会日常住校,偶尔回家。

    程山在海军家属大院有一套住房,有四个房间带一个小院子。舒月算了算,程白杨和小予可以住一家,舒兰和程白鹭可以住一间,舒老太太带着小予一间,倒是也够住了。

    另外,家里那两套四合院也都可以居住,有十几间房,完全不发愁够不够住。

    但海军家属大院的优势在于离清大比较近,主要是程白鹭需要走读,每天搭乘公交车,如果太远了上学不方便。而且小舍小予可以去海军机关幼儿园上学,也名正言顺。

    所以舒月和程山商量,清大家属院的房子不再续租了,等春节后全家搬过去住。

    这样的话,也省了一笔租金,同时和方大嫂一起买的四合院就闲置了下来,可预见的是几年都不会住,所以还可以租出去,赚一笔租金。

    舒月算了一下账。

    住了四年的清大家属院的三居室七八、七九年的时候还是八块钱一个月,到了八零年涨到十块钱一个月,而八二年的行情是十三块钱一个月,租金快要翻倍,一年要花掉一百五十多块钱。

    那套四合院租出去,完全够四户人家住,算下来一年租金还能收入至少六七百块钱。

    少花一百五十块钱,还能赚六七百,所以一年下来对家庭收入来说可以增加小一千块了。

    算明白了这笔账,舒月更坚定了要去海军家属大院住。不住白不住,反正不能往外租。

    这个春节,方大嫂家也过得热闹,陈新觉正式退休,在除夕这天终于回到了京市,一家团圆。

    半年前陈洪泽和程白杨一起参加高考,他考上了首都医科大学,平时在学校住宿,所以他们一家也准备年后搬到四合院去住。

    春节是两家人一起过的,也是最盛大的一次过节了。家里张灯结彩,每天都胡吃海喝。一边庆祝小家团聚,一边又伤感两家要分开了,不过好在都在京市,离得不远,舒月准备有空就去看看陈司令和方大嫂,免得他们两口子无聊。

    在元宵节的当天,程山找了两辆车来,早上把自家的东西拉到了海军家属大院,上午又帮方大嫂他们把东西拉到了四合院,好在他们都是说生活用品,没什么家具,所以搬起家来还好一些。

    最麻烦的是搬完东西之后的收拾整理,舒老太太趁着小舍小予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家收拾,舒月白天忙着出版社的事儿,晚上也一起收拾,足足收拾了一个礼拜才把家里理顺。

    “真好,又过上了有院子的生活。”

    舒月在穿书之前,住了两年有小院的房子。穿书后去了枫明岛,又住了七年多这样的房子,现在想来,还真有些怀念。

    怀念那个五环菜地,怀念谢老师给的花花们,怀念那个凉亭和葡萄藤,以及那棵一到秋天就硕果累累的海棠树。

    怀念夏日坐在房顶吹海风,怀念冬日一家人围着火炉烤红薯……

    不过好在人没变,中间几度波折差点分居,最后都整整齐齐的在一起。

    第88章 畅销   接到钱瑟瑟发抖

    海军家属大院住的都是海军司令部的军官和家属。

    东边隔壁住的是已经退休的一个领导姓江, 现在带着儿子一家住在这,他老伴王玉荷看上去五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盘在脑后, 整个人看上去干练又干净。

    王玉荷带着八个rou包子给他们送了过来,“欢迎你们搬过来,这是我刚蒸的包子,给你们拿来尝尝。”

    舒老太太笑着接过来, “太客气了, 谢谢。”

    舒月招呼她进去坐,“王阿姨,进来坐。”

    说话间,一个身穿的确良的中年女人走了进来,“这是我们家做的狮子头, 尝尝。”

    这是西边隔壁住的那家人的女主人, 他丈夫是海军司令部的张钧,具体职务忘了, 舒月记得程山说过跟他级别差不多。

    舒月接了过来, “谢谢冯大姐。”

    邻居已经见过面了, 这是他们出于礼节第一次来送东西,舒月也就不客气的收下了。第二天,舒月包了饺子又给她们一一还礼。

    从枫明岛海军家属院到清大教职工家属院,再到海军司令部的家属大院,舒月感慨, 一直住在这种高素质社区里, 极品少,大家都和睦友爱,邻里关系上还是很舒心的。

    谢秋珊和艾冬雪家里已经安了电话, 她们劝舒月也装个电话。不过舒月还是跟他们写信来往。

    主要是,舒月不想装电话、电视机这些新兴起的玩意。它们的技术还不成熟,电视上也没多少节目,还死贵死贵的。

    一部电话得几千,一台电视机也得上千,性价比极差。她可是用过比这玩意高级智能得多的东西,所以对初级版的电话电视并不是很感冒。

    所以她宁愿留着钱干别的,暂时不打算买。

    另外,书信也有书信的优势,落到信纸上的文字更加细腻,还能想写多长写多长,也更有仪式感。所以她还是坚持写信。

    她在信里说自己毕业了,准备开公司,一家人搬家住进了海军司令部的家属大院,还说了说几个孩子的情况。她们之前来信一直问她啥时候回去看看,她现在事业刚起步,只好再次推迟了回去看看的时间。

    写完信以后想起枫明岛渔村那边一直想要办厂的小虎爸,舒月觉得也许现在时机已经到了。

    前两年刚刚改革开放,各种阻力还是很大。但是现在京市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例如,街头出现的私人饭馆、私人小店越来越多,原来的“黑市”现在已经合法化了。还有一些国外品牌已经来到国内,诸如可口可乐、保洁之类的品牌产品已经开始办工厂、打广告,抢占国内市场。

    改革开放只会越来越深入,这场东风已经吹起来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应该已经吹到了枫明岛上。

    因此,舒月给小虎爸也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现在京市的一些情况,鼓励他“干一番事业的时机已经到了。”

    小虎爸八一年初当上了公社副书记,感觉到肩上的担子,他行事反而变得更加谨慎。但是办食品加工厂的想法一直没有放弃,他一直在等待时机。

    收到舒月的信,他大受鼓舞,首都是各种政策的前沿阵地,既然首都都可以私人办厂了,那他们这应该也没问题。

    他这些年经常外出考察,对各地的食品厂都有所了解。加上现在当上了公社副书记,很多事情办起来要方便容易一些。所以,他准备贷款,带领社员们开社办工厂,把渔村的优势利用起来,让枫明岛的海产品走出小岛,让更多人品尝到,与此同时,还能给社员们提供很多工作岗位,大家共同发家致富。

    他在回信里还告诉舒月一个好消息,就是他的儿子小虎考上了连城市外国语大学,学的也是英语专业。他记得舒月上大学学的是英语,所以才让儿子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孩子们开学后,舒月的出版社经过两轮考察面试,陆续招到了一些员工。

    编辑王丽是个二十岁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本地女孩,策划刘青青大专毕业,外联宣传郑洋、负责印刷的邓治国等都是中专毕业,行政程小菲是初中毕业,还有会计小杨等,出版社陆续招到了十五个员工。

    这年代大学生是国家分配工作的,在出版社这种私企工作,肯定没有国家分配的铁饭碗香。所以舒月原本也没期待招到大学生。

    这些大专中专高中毕业的孩子,舒月参照其他单位的工资水平,结合他们的学历和能力,给她们二十到三十块钱的工资,明确了以后会根据表现涨工资,干得好还有季度和年度奖金。

    她准备好好培养,培养出几个优秀骨干,以后给他们更多的担子,让他们陆续能够独当一面。

    “咱们公司要出版的书籍,就是中外沟通的桥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桥梁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科技、文化应该是无国界的,所以咱们不仅要引入国外优秀的作品,也要把咱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翻译成英文弘扬出去,让它闪耀在世界各地……”

    舒月写了厚厚的一本讲义,对员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详细培训。

    她讲解了出版行业、出版现状、公司的出版计划、各个职能负责人的工作等,还带员工们去外文出版社进行了参观考察。

    经过一个礼拜的培训与参观,大家不仅认识了自己的工作和职责,还振奋起了精神。

    王丽激动的说:“舒总,我原来不了解这个行业,现在觉得咱们公司的工作特别有意义。我觉得等看到书印刷出来以后,我会激动地哭的。”

    其他人被她说的逗笑了,一阵哈哈哈。郑洋也真情实感的说:“就是,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好好记单词了,以后争取读懂咱们公司出版的书,或者能当翻译。虽然我也就是个中专生,但人还是要有梦想的,对不对?”

    负责策划的刘青青头脑灵活,经过培训立刻就领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舒总,我再把今年的出版计划给详细做出来,到时候您敲定一下具体的……争取咱们今年多出版一些……”

    ……

    舒月既当老板又当导师,高屋建瓴的同时,也参与到日常事务中,带着公司逐步走上了正轨。

    冉珍珍和邬利朋春节期间在老家简单举行了婚礼仪式,在京市则没有大办,只请一些朋友同学吃了一顿饭。

    吃完饭后,舒月拉着冉珍珍和田国芬去她家玩,顺便她要跟田国芬聊一聊合作的事儿。

    “田老师,你们也搞个翻译小组,跟我们公司战略合作呗。”

    田国芬之前也参与了清大的翻译小组,她对这个模式很熟悉,早就有这个想法,“必须支持!我回去就申请。出了书有人给出版,老师学生们都能出书的话,院领导应该很乐意的。”

    舒月朝她嘿嘿嘿邪魅一笑,故意撒娇道:“就知道你对我最好了。谢谢你,田老师!”

    冉珍珍有点看不下去了,“你俩也太……那个,你看我能干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