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家请我当皇帝在线阅读 -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707节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707节

    第327章 天意

    “什么,宣府还未陷落,东虏和明军在昌平打了起来?”雄伟的大同城中,李自成、宋献策一干人等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大同巡抚叶廷桂道。

    “是的,这事儿我们也没想到。”叶廷桂眼见舜王派来了人马,不由兴奋的解释道。

    “不知为何,后金兵进发到昌平以后和明军起了冲突,如今正猛攻昌平不下,这才延误了时日。”

    “哦?这么看来,似乎宣府巡抚张维世还是能争取过来?”宋献策闻言略作思索,不由抓住关键问道。

    叶廷桂闻言沉吟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道:“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这样,他们不去宣府,咱们去!”宋献策闻言不由扭头向李自成建议道。

    “如此也好!”刚刚被张顺敕封为“夏侯”的李自成如今正意气风发,自然无退却之理。

    “只是,不知道叶王爷这里……兵力是否够用?”

    “啊?”叶廷桂闻言一愣,半晌才反应过来这“叶王爷”正是自己,不由略带几分尴尬道,“我这里不妨事,大同城虽然野战兵力不足,但是守卒尚有数万。”

    明制八守二战,若是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大同镇至少还有八万兵马。

    即便是分守各处城池堡垒,大同城内至少也有留下有两三万守军。

    想到这里,好像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王爷”之位,叶廷桂不由又问道:“如今大同城内兵马不少,要不再挑选部分兵马跟随将领一起出发?”

    “不必了,兵贵神速,事不宜迟。”李自成摇了摇头,心道:“你的王爵已经到手,老子的王爵尚无着落,岂能让你再夺了这番功劳?”

    想到此处,李自成不由继续道:“若是叶王爷和两位国公有心,不妨帮我换下疲马,便感激不尽。”

    “如此好说!”那叶廷桂闻言倒也大方,不由扭头对王世仁、李国樑两位国公道,“但凡城内好马,任由李将军挑选。”

    那王世仁和李国樑连忙应了,不过李国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站出来道:“某虽不才,却正是宣府总兵,若李将军不嫌弃,某愿一同走一遭,说不得可以有所帮助。”

    “这……”李自成闻言犹豫了一下,不由看向宋献策。

    不意宋献策却当场笑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双方计议已定,于是李自成便换下了部分疲惫的战马,然后又带着宋献策、李国樑、姬龙凤、张胖子和李过一干人等九千人离开了大同镇,一路向东北宣府方向进发。

    且不说义军如何行动,且说那日洪太放吴惟华前去说服宣府巡抚张维世的同时,又派遣多尔衮率领三万大军压阵,志在必得。

    谁曾想这吴惟华单人一人快马加鞭,早把多尔衮大军甩到了后面。

    那睿亲王多尔衮情知数万大军行动断然赶不上个人速度,便也不着急,只是慢悠悠的跟着后面。

    只是这多尔衮率领大军刚出了顺天府进入昌平境内,早惹恼了一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明昌平总兵巢丕昌。

    那巢丕昌眼见东虏入关,视大明官兵如无物,来去自如,不由对守陵太监王希忠道:“某身为朝廷将领,身受皇恩,委以昌平镇。”

    “昌平虽为小镇,军额止只一万九千余员名。然北起慕田峪,南至紫金关,正为京师西面门户。”

    “今东虏肆虐于京师城下,吾不能亲往勤王,已是大逆不道。”

    “如今东虏又耀武扬威于镇内,吾岂能坐视不理乎?”

    那守陵太监王希忠、户部主事王一桂、赵悦与摄知州事保定通判王禹佐一干人等闻言壮之,不由纷纷赞同道:“总兵所言甚是,某等单凭驱驰。”

    巢丕昌闻言大喜,遂精选士卒五千,飨以酒rou,誓约:“东虏杀我父母兄弟,银我妻女姊妹,此仇不共戴天,吾等生不能寝其皮,死也要食其rou!”

    随后趁夜出城,人衔枚,马勒口,奇袭多尔衮营地。

    那多尔衮身为“四小贝勒”之中第一良将,自然并非浪得虚名,当明军出现在营地之外的时候,哨兵第一时间就发现了。

    然而,发现了并不代表就能够抵挡。

    昌平总兵巢丕昌一看突袭失败,便大喝一声,一跃而起,亲自杀向后金营中。

    其麾下士卒一看自家总兵亲自冲锋,顿时士气如虹,也“嗷嗷”的冲了上去。

    “杀啊!”巢丕昌一马当先,一枪刺死了一名后金巡逻的士卒,然后大声喝道,“东虏只这一支巡逻士卒阻拦,其他人马尚未来得及披甲,只要我等杀将过去,定能一战而克!”

    “怎么回事?”正当巢丕昌在外面拼命砍杀的时候,早惊醒了“大清国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王爷,王爷,外面有贼杀了过来!”有士卒闻言惊慌失措的跑了过来,惶恐不安的汇报道。

    “什么?”多尔衮吓了一大跳,万万没想到“南蛮子”居然还有这等勇气。

    原来这些日子入关以后,大明上下畏之如虎,但聚拢士卒,紧闭城门,不敢接战。

    哪怕就是大明的京师,汇集了几万蓟辽两镇精锐,亦不敢出城,只能躲在城墙上望着后金军耀武扬威。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大江大河都过去了,差点在这小河沟里翻了船。

    “好胆,且取了我的盔甲来,本王倒要看看究竟是何人有如此胆略!”多尔衮稳了稳心神,这才下令道。

    “着左右包衣、亲卫赶快向本王聚拢,有胆敢不到着,祸及全家!”

    “喳!”那士卒闻言吓了一跳,连忙一边安排人手聚拢包衣亲卫,一边手忙脚乱的为多尔衮穿戴起铠甲来。

    不多时,多尔衮好容易穿戴整齐,出了营帐一看,只见外面乱成一团。

    正有一人骑着高头大马左右驰骋,勇不可挡。

    他一边砍杀着到处乱窜的后金兵,一边高声大喝道:“多尔衮何在,快来受死!”

    那多尔衮一看左右包衣亲卫衣甲已全,顿时信心倍增,不由高声应道:“多尔衮在此,谁能杀我!”

    结果他这一喊不要紧,竟是吓傻了刚刚聚拢起来的包衣亲卫。

    这些人眼见明军杀来,竟然怪叫一声,一哄而散,独留多尔衮和身边十余人待在原地。

    第328章 折返

    “多尔衮,多尔衮!”眼见面前之人状若疯魔,一边厮杀,一边大呼自己姓名,睿亲王多尔衮心中不由一阵阵后悔。

    本来三更半夜、黑灯瞎火,伸手不见五指,若非自己呼喊,这明将如何知晓自己所在?

    没想到自己自作聪明,居然鬼迷心窍想把他引过来杀掉,结果却导致自己陷入险地。

    “多尔衮,多尔衮,你怎么装孙子不吱声了?”那人连刺倒几人,不见多尔衮踪迹,不由焦躁起来。

    “好!”多尔衮见状不由暗喝一声,便取了弓箭,躲在营帐旁边偷偷的瞄准了,一箭射了过去。

    “好胆!”不意那人竟听到了风声,一侧身躲过了多尔衮的暗箭。

    只是此时夜色已深,他朝箭支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见。

    巢丕昌为之大怒,不由大喝一声,随即从身边的侍从手里接过了一个油罐,引燃了一把投了过去。

    “无胆鼠辈,受死吧!”

    那多尔衮一见火罐袭来,连忙一个懒驴打滚,躲过去了。

    待他起身一看,却没想到只见自家中军大帐“轰”的一下着了起来,只把夜幕照的通明。

    那多尔衮顿时又惊又怒,连忙又一个懒驴打滚,就地一滚,正好滚落在一个沟里,又不见了踪迹。

    那人寻他不得,只得又杀又烧,折腾了半晌,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去了。

    而此时此刻,多尔衮竟差点晕了过去。

    你道为何?

    原来他这一滚不要紧,竟然滚到了营地之间的浅沟里。

    这浅沟本来是用来分割各营营帐之用,以防止士卒来回乱窜。

    只是后金营地多战马牲畜,有些士卒图省事,就把马溺马粪倾倒在这沟里。

    若是寻常时节,后金兵第二天一早就拔营而去,也没有人在意此事。

    只是千料万料,谁能料到“大清国和硕睿亲王”还能掉到这里面?

    那多尔衮强忍着恶心,生怕明军去而复返,只好藏在里面不敢乱动。

    直到他身边的包衣搜寻过来,他这才满身屎尿的爬了上来,只熏的那些包衣亲卫几欲呕吐。

    那多尔衮有心找他们算账,又怕误了正事儿。

    他算计道:今日这事儿若传将出去,定然人耻笑。吾若不能擒杀此贼,日后有何颜面见其他贝勒耶?

    想到此处,多尔衮不由怒骂道:“好个贼子,真乃奇耻大辱!想我戴墨青根往日何等威风,今夜就何等狼狈。若不能报此仇恨,我誓不为人!”

    遂顾不得收拢士卒、修整营地,反而急急忙忙凑了千余骑兵向昌平镇方向追击而去。

    此时此刻,天色未亮,那昌平总兵巢丕昌刚刚取得了一场久违的大捷,正压着降卒,提着首级一路向城中赶去。

    行至半道,果然被多尔衮追兵赶上,双方又大战一场,各有损伤。

    多尔衮思忖道:不意此贼有备,我又兵少。此地距离昌平不远,若是明军援军赶到,恐我走脱不得!

    想到此处,多尔衮只得无奈下令退兵。

    待到他退回营中,清点人数,赫然发现了营中横尸四五百具,又少了士卒两三千人,战马三五百匹,顿时差点当场气昏过去。

    好容易冷静了下来,不由书信一封遣使送于“大清国皇帝”,然后便下令道:“如今天色已亮,待吃罢饭,便往回折返,夺取昌平!”

    “啊?”左右闻言不由吃了一惊,纷纷劝说道,“当务之急是夺取宣府,王爷又何必意气用事,误了正事儿?”

    不意那多尔衮却摇了摇头道:“今日围攻昌平之策,吾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计较。”

    “昌平奠负居庸,处喉吭之间,司门户之寄,乃明京师之大命。”

    “故而若能居此地,则扼其喉,吾随时毙其命。”

    “如若不然,舍近求远,而争宣府。且不说宣府重镇,又多堡垒。”

    “宣府既下,‘顺贼’逞于前,明军扼于后,吾进退两难,何如昌平哉?”

    众人一听,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这昌平镇守将也唯唯诺诺,先争宣府自然为上策。

    结果,今日没想到这昌平总兵竟有如此胆色,一旦双方陷入僵局,彼辈偷袭于后,诚可虑也。

    于是,睿亲王多尔衮一边带兵猛攻昌平镇,一边向宣府派遣使者,声称“不从号令者,皆如这般”。

    好家伙,这一战五七日难分胜负,倒是让义军白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

    且不说义军如何应对,且说那多尔衮书信传到了洪太营中,那洪太打开一看,顿时也气的七窍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