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横刀十六国在线阅读 - 横刀十六国 第203节

横刀十六国 第203节

    邺城的兖州邸馆外,百余名黑云军士卒雄赳赳的按刀而立。

    虽没有披甲,但那种百战精锐的杀伐之气,从他们一个眼神中便可窥见一二。

    过往百姓无不敬仰,而近日坊间都在传说是兖州支援的粮草,才让邺城渡过了难关,百姓看黑云军士卒的眼神更加友善起来。

    不过来来往往的行人中,除了百姓,还有一些细作、暗探,试图靠近邸馆,却全都被警惕的士卒吓退。

    邺城为羯赵、冉魏都城,自然少不了各大势力的细作隐藏其中。

    他们对于兖州跟邺城的关系无比上心,却不能靠近邸馆二十步内。

    邸馆之中,一间阁楼二楼上,常炜神态轻松,并未因冉闵拒绝召见而沮丧,“单论军事,陛下此番出征并不为错,若能一举擒杀刘显,则襄国可破也,邺城困局必解。”

    刘群长叹一声,“汝有所不知,陛下立国以来,一心征战杀伐,不事农桑,国中空虚,若非兖州支援粮草,邺城不战自溃。”

    他身为尚书令,自然最清楚冉魏如今的现状。

    兖州送来的粮食,只能救一时之急,而不能解决长期困境。

    不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刘群忽然想到皇宫之中的十余万侍女,当初石虎强征她们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个人yin乐。

    而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始作俑者不是胡人,而是西晋大将张方。

    常炜道:“此战,陛下或有捷报传回。”

    “为何?”刘群略感奇怪,不知道常炜为何对冉闵信心如此之大。

    事实上,常炜认识冉闵比刘群更早。

    “襄国胡人早已筋疲力竭,七万大军都未必拿的出来,刘显屡战屡败,庸碌之人,受慕容氏挑动,自出巢xue,此取死之道也,陛下八千骑兵足以横扫之,令君不必担忧,你我当促成南北之盟,护北国百姓。”常炜换了一个话题。

    “陛下一意孤行,南北之盟何其难也,假若慕容氏一直引而不发,陛下扫平襄国,说不得便会引兵渡河……”

    襄国被攻破后,冉闵绝不会允许李跃一只脚踩在河北。

    邺城距离陈留并不远,至少比到蓟城的距离近一些。

    对冉闵而言,吞并兖州才有实力与慕容氏大战。

    同样,对于李跃而言,吞下邺城,才有足够的人口抗衡慕容氏。

    常炜眉头一皱,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若果真如此,令君当如何?”

    刘群走到阁楼窗棂前,望着秋日里异常晴朗的天空,眼神变得异常深邃,“当以华夏社稷、天下苍生为重!”

    这句话反过来理解,谁不以华夏社稷、天下苍生为重,谁就是被舍弃的对象。

    枋头。

    李跃听到刘显这么快起兵,也是一阵惊讶。

    这人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今年以来,连续发动三场大战,背后没人支持肯定说不过去。

    魏山道:“常先生到现在都没消息传回,莫非冉闵不同意?”

    “不急,先看看这一战打的如何。”李跃丝毫不担心。

    冉闵会想通的。

    时间站在自己这一边,越是拖下去,形势就越对自己有利。

    此事反过来看,冉魏刚刚与兖州生出嫌隙,刘显就一蹦三跳的来了,吸引了冉闵的仇恨,直接缓解了两边的摩擦。

    兖青二州需要时间,李跃也在尽最大的可能争取时间。

    若能再挺过一年,即便冉闵真的翻脸,李跃也不怕了。

    “南面州郡皆归降江东,殷浩屯兵寿春,将大举北伐,兖州……只怕要遭池鱼之殃。”魏山自从领了杂号将军之后,也开始关注起大势来。

    李跃哈哈一笑,“殷浩北伐从前年叫嚷到今年,你可曾见他出兵?等他出兵,天下又是另外一番形势,不必担忧,等他来了再说。”

    江东那帮名士一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反正李跃只记得从十六国到南北朝,北伐成功的只有宋武帝刘裕一人!

    “都督所言甚是,当年李农两万大军便吓退了褚裒三万精锐,殷浩北伐又能如何?”魏山跟着笑了起来。

    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胜

    苻氏占据长安后,四面征伐,清扫羯赵残余势力,苻雄攻破刘宁拒守的上邽。

    苻健又在五丈原击败司马勋三万步骑,彻底在关中站稳脚跟。

    苻氏声势日隆,实力愈强。

    连并州张平都遣使称臣,被苻健封为大将军、冀州牧。

    击败司马勋和刘宁后,苻氏在关中一家独大,苻健雄心万丈,在臣子的劝谏下,于长安太极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境内,诸公皆进爵为王,以大单于授太子苻苌,立五等之封,以次进之。

    苻健虽然急着登基,但这一年多来,治理有方,勤修政务,减赋缓刑,抚恤孤寡,搜罗才俊,崇尚节俭,大兴儒学,废除后赵暴政,使关右快速恢复生机,同时也大大加快了关中诸族汉化。

    种种举措,逐渐得到关中士族的支持。

    苻氏逐渐强盛。

    而苻健称帝影响最大的不是燕国,也不是冉魏,而是荆州。

    “慕容氏如日中天,犹不敢称帝,氐奴安敢如此耶!”桓温早将关中视为自己的后花园,以前苻健领着晋室的征西大将军、都督关西诸军事、雍州刺史,桓温不好动手,而现在,苻健已经撕下了自己的伪装。

    而苻氏展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更让桓温忌惮。

    一旦让其长成,就会重现当年强秦之势。

    桓温可以允许一个混战不休的关中,但绝不能允许一个完整的关中板块。

    “关中天府之国,苻健野心极大,不可令其坐大。”参军常璩拱手道。

    常氏乃蜀中大族,桓温攻灭成汉后,辟常璩、王誓、王瑜、邓定等人为参军,以安抚蜀地,但王誓、邓定不从,举部众反叛,被桓温讨平。

    如今苻氏在关中坐大,大破司马勋,蜀中豪族也渐感威胁。

    自古关中势力一坐大,首先便会伐蜀。

    “苻氏将起而未起,的确是最佳时期,然则,只恐建康朝廷不允也!”郗超提醒道。

    以桓温现在的实力,灭苻氏还不算太难。

    殷浩在嚷嚷北伐了两年,一直没动手,桓温上表请求北伐,建康一直不回复,既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反正就这么拖着。

    常璩道:“桓公无论上表多少次,只怕朝廷都不会同意。”

    荆襄和江东的矛盾和嫌隙越来越大。

    这两年逐渐消化了蜀中之后,桓温已经不是尾大不掉,疆域超过了江东,人口相差无几,实力更不在江东之下。

    更何况桓温绝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人,随着实力的膨胀,野心也在不断膨胀之中。

    江东朝廷早就千疮百孔。

    王敦、苏峻都曾控制过建康,王谢荀殷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把持国政,这让一向雄心勃勃的桓温如何能安心?

    桓温缺的仅仅只是大义和名分,而获取大义名分最好的办法便是北伐。

    郗超道:“朝廷捧殷浩出,其意并非北伐收复故土,而在明公尔!今冉魏衰微,扬徐豫洛诸州上书请降,一旦殷浩北上,收复许、洛,声势大振,届时引中原强劲之士围堵荆襄,明公将为之何?”

    桓温自然看不上殷浩,但如今形势,扬徐豫洛直接投降了,殷浩只要领兵过去接收就行了……

    而一旦殷浩接收了许、洛,大义名分声势直接超过桓温,桓温将无路可走。

    “陛下素为王谢荀殷蒙蔽,吾当拜表辄行,先克关中,再取许、洛!”桓温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不然关中将会生出一个“强秦”来。

    所谓拜表辄行,其实是向江东亮一亮肌rou。

    桓温起五万精锐,号称二十万大军。

    长江之上,战船密布,帆帜如云,浩浩荡荡向江东奔去,至武昌而止(今湖北鄂州),拜表建康。

    一如当年杜预下江东。

    桓温提着刀子上来了,建康大惊失色。

    殷浩被吓得准备辞官避让,给桓温送了一面驺虞幡。

    驺虞乃仁兽,生性极为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只吃天亡之物。

    殷浩是在间接劝桓温仁义。

    司马昱亲自写信给桓温,劝他冷静,有事好商量,千万别冲动,封桓温为太尉。

    桓温拜辞不受。

    两边这么拉拉扯扯,四五个月过去了。

    枋头大雪纷飞,新的一年又来了。

    这一年间,前后三人称帝,刘显、苻健、段勤,不管有没有实力,先过一把皇帝瘾再说。

    反而是并州张平令人眼前一亮,逐渐占据整个并州,却先后向慕容氏、苻氏称臣。

    李跃一直留在此地,坐观常山之战。

    其实襄国也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刘显一败再败,人心早已动摇,称帝之举,更是不得人心。

    冉闵躬率八千精骑,气势汹汹的直扑刘显大军。

    刘显的大司马、清河人王宁率部归降,冉闵并其众,得万余人马,然后于飞龙山大破刘显七万大军,俘斩两万众,余者溃散。

    刘显仓惶逃回襄国。

    但冉闵已经红了眼,一路追杀至襄国,不死不休。

    刘显大将曹伏驹开城迎冉闵,冉闵驱军而入,杀刘显及其公卿以下百余人,焚烧襄国的宫室,于城中捕杀诸胡,死伤数万,襄国大乱,不少胡人趁乱夺门而逃。

    烧杀数日,冉闵迁城中残民十余万返回邺城。

    至此,邺城的心腹大患被拔除,冉闵再次威震天下。

    原本自立的巨鹿、信都、赵郡、广平、平原等郡又重归冉闵麾下。

    “一百万石粮食,冀东三郡可以不交出来,但枋头、黎阳他势在必得。”刚刚返回枋头的常炜带来冉闵最新的条件。

    “这么多粮食给他,让他吃饱喝足然后攻我?既然谈不拢,那就不要谈了,真当我黑云军是刘显、石琨之流?”李跃脸色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