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玄幻小说 - 世界秩序在线阅读 - 第75页

第75页

    他们谈论和平主义,谈到欧洲国家之间的和平。白里安和张伯伦正相互拥抱hellip;hellip;这一切毫无意义。根据欧洲历史,我们知道,每次签署条约,规定重新部署军队准备打一场新战争,这种条约都被称为和平条约hellip;hellip;之所以签署(这些条约),都是为了描绘下一场战争的新要素。67在斯大林的世界观中,决策取决于客观因素,而非个人关系。因此,战时同盟之间的友好是主观性的,会被胜利带来的新情况取代。苏联的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为不可避免的摊牌做好准备。这意味着把苏联的安全边界尽量向西推进,并通过各国共产党和特工行动削弱安全边界之外的国家。

    但在战争期间,西方领导人不愿承认这样的评判:丘吉尔是因为需要与美国保持同步;罗斯福是因为正在倡导维护公正持久和平的全面规划,实际上是要推翻昔日的欧洲国际秩序。罗斯福既不支持势力均衡,也不赞成帝国复辟。他的公开计划号召确立和平解决争端的规则,并要求主要大国(即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等四大警察)共同努力。在遏止破坏和平的行为方面,美国和苏联尤其要起带头作用。

    查尔斯middot;波伦当时还是一位年轻的外交官,担任罗斯福的俄语翻译,后来成为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设计师。罗斯福曾经说:美国人深信其他人都是lsquo;好人,只要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你好。查尔斯对此不以为然:

    他(罗斯福)觉得斯大林对世界的看法和他差不多,认为斯大林的敌意和怀疑hellip;hellip;来自革命后多年来其他国家对苏联的怠慢。罗斯福不明白,斯大林的敌意是基于深刻的意识形态信念。68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能够让本来中立的美国人民去支持一场很少人认为必要的战争,证明他极其精明,不会上当受骗,哪怕面对老谋深算的斯大林。69这种解读认为,罗斯福是在迁就这位苏联领导人,以便争取时间,不让他与希特勒单独签订协议。他肯定知道或者马上就会发现,苏联的世界秩序观跟美国是对立的。民主和自决可以激励美国民众,但最终莫斯科不会接受。这种看法认为,一旦德国无条件投降,苏联又毫不妥协,罗斯福就需要拿出对抗希特勒的决心去团结那些同样坚决的民主国家。68

    伟大领导人在大事上的态度经常表现得模棱两可。约翰middot;Fmiddot;肯尼迪总统被暗杀时,他是正要扩大美国对越南的投入还是要从越南撤出呢?一般而言,批评罗斯福的人不会指责他天真。最可能的答案是,像他的国民一样,罗斯福对国际秩序的正反两面也是犹豫不决的。他希望和平建立在合法性上,也就是基于个人之间的信任、对国际法的尊重、人道主义目标和善意。但是面对苏联崇尚实力的一贯做法,罗斯福也有可能重拾不择手段的策略,毕竟这是他成为领导人和时代风云人物的法宝。要把握什么样的平衡,这个问题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在总统第四任期的第四个月中去世了,他对付苏联的设想也没有完全实现。曾经被罗斯福排除在决策圈外的哈里middot;Smiddot;杜鲁门突然被推上了总统职位。

    |第八章|

    美国:心情矛盾的超级大国

    战后12位美国总统都热情地肯定美国在世界上的特殊角色。每个总统都认为,美国在无私地追求解决冲突和实现各国平等的目标,这一点不言自明。成功的最终标准是世界和平与全球和谐。1

    所有总统(虽然巴拉克middot;奥巴马不那么坚持)都宣称美国的原则适用于全世界,其中最雄辩的(尽管绝不是唯一的)阐述来自约翰middot;Fmiddot;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肯尼迪呼吁国民不惜一切代价,顶住一切压力,克服一切艰辛,支持一切朋友,反对一切敌人,确保自由的存在与实现。肯尼迪对所有威胁不加区分,对美国的外交不分轻重缓急。他尤其排斥传统均势中狡诈的算计。他提倡的是一种新努力,不是势力均衡,而是新的法治世界。这是一个反对人类共同敌人的全球大联盟。这些话在其他国家可能被当成华丽的辞藻,但在美国的语境里,却是具体明确的全球行动蓝图。肯尼迪总统遇刺一个月后,林登middot;约翰逊在联合国大会上演讲时,重申了同样的无条件的全球义务:

    追求和平、憎恨战争,愿意与饥饿、疾病和痛苦做斗争的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会发现美国站在他们一边,愿意与他们并肩前进,携手走好每一步。2这种对世界秩序的责任感,以及美国实力不可或缺的信念,得到了国内共识的支撑。这种共识认为,领导人的道德普世主义建立在美国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热忱之上。这让美国在冷战时期及之后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美国帮助重建了满目疮痍的欧洲经济,创建了大西洋联盟,结成了全球安全和经济伙伴关系网络。它从孤立中国转而实行与中国合作的政策。它设计了开放的世界贸易制度,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繁荣,并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所有技术革命中遥遥领先。美国支持其他国家(无论友好还是敌对)的参与式治理。它带头阐明新的人道主义原则,并在1945年后的五次战争和其他事件中,不惜牺牲远至天涯海角去实施这些原则。没有其他国家拥有这样的理想主义和资源去应付那么多挑战,并取得成功。美国的理想主义和例外主义是建设国际新秩序的动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