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玄幻小说 - 世界秩序在线阅读 - 第60页

第60页

    西方心目中的启蒙和接触在中国眼里却是来犯。中国先是回避,后来干脆坚决抵制。18世纪末,英国第一位特使乔治middot;马嘎尔尼来到中国。他带来了工业革命初期的一些产品,还有乔治三世国王的信,信中建议和中国开展自由贸易,在北京和伦敦互设大使馆。马嘎尔尼从广州到北京乘坐的中国船只打出的旗号是英吉利贡使。中方让马嘎尔尼带信给英国国王,解释说不准使节住在北京,因为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是此事断断难行。在皇帝看来,除了已有的受到严格管理的有限贸易之外,不需要扩大贸易,因为英国没有中国想要的东西:

    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hellip;hellip;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4拿破仑兵败后,随着英国的商业扩张紧锣密鼓地展开,英国又做了一次尝试,派第二位特使前往中国提出同样的要求。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海军力量,丝毫未能让中国改变不愿与它建立外交关系的主意。当英使阿美士德以礼服未运到为借口拒绝参加叩头大礼的时候,他带领的使团被赶出北京。中方明确表示对外交不感兴趣。皇帝在给英国摄政王5的信中,解释说统御天下的天朝无暇向每一个蛮夷来使教授正确的礼仪。皇家记录自会记下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但:

    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如称问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6这样的敕谕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未免妄自尊大,刚刚成功维持了欧洲的平衡,可称为欧洲最先进的海上、经济和工业强国的英国来说更是怒不可遏。但是,中国皇帝这道敕谕的口气符合几千年来关于他的世界地位的理念,许多邻国也至少不反对这种理念。

    可耻的是,西方国家最终和中国摊牌时,要求开放自由贸易的产品显而易见是最有害的产品。它们的工业进步带来了众多的成果,它们却偏偏要对中国出口鸦片,坚持要获得无限制对中国出口鸦片的权利。晚清的中国荒废了军事技术的发展,部分原因是它长期以来没有碰到对手,但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儒家的社会等级制中,军人的地位十分低下。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1893年,西方军队已经兵临城下,清廷却还挪用军费去修复颐和园中华丽的石舫。

    1842年,中国猛然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得不签署条约,同意西方的要求。但是,它仍然坚持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对西方进行了顽强的拼死抵抗。在1856~1858年的战争中(战争的导火索据说是一艘在英国注册的船只在广州遭到不当扣押),英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事后坚持签订条约,以取得它一直寻求的在北京派驻使节的权利。第二年,带领随从踌躇满志地前来上任的英国大使发现通往中国首都的主河道拉起了铁链,设置了铁蒺藜。当他命令一队英国海军去清除障碍的时候,中国军队开了火。接下来的战斗中打死英军519人,打伤456人。于是,英国派出由额尔金指挥的部队冲进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廷逃出北京。这次残酷的入侵逼得清廷万般无奈地同意在北京设立使馆界接纳外交使团。对于威斯特伐利亚主权国家体系的对等外交的概念,中国虽然接受下来,但满心的不情不愿、愤恨不平。

    这些争端的核心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中国到底是自成体系,还是和其他国家一样,是更大的国际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紧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到了1863年,中国已两次败于蛮夷之手,而且国内的大乱(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借助外国军队才平息。然而中国皇帝在写给亚伯拉罕middot;林肯的信中却仍然向他示赐皇恩: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与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7

    1872年,著名的苏格兰汉学家理雅各尖锐地对这个问题做了如下的描述。他的话昭显了他那个时代特有的自信,认为西方世界秩序概念的优越性不言自明。

    过去的40年间,她(指中国)完全改变了对世界先进国家的立场。她和先进国家在平等的条件下签订了条约。但我认为她的官员和人民尚未正视这个事实,他们尚未认识到中国不过是世界上许多独立国家中的一个,他们的皇帝统治的天下并不是天底下的所有地方,而只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在地图上标得清清楚楚。8随着技术和贸易推动相互冲突的制度近距离接触,哪个世界秩序的准则会占上风呢?

    在欧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在三十年战争结束时众多实际上独立的国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亚洲在进入近代时没有这样一套国家和国际组织,而是有几个文明中心,周边围绕着较小的王国,文明中心之间的互动靠的是微妙而不断变化的机制。

    中国凭借肥沃的平原、无比强韧的文化和敏锐的政治触角,在2 000年来的大部分时间内维持了统一并发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尽管按常规标准,它的军力并不强大。中国的相对优势在于它富庶的经济,它生产的产品为邻国艳羡。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关于世界秩序的概念明显有别于欧洲建立在多个互为平等的国家基础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