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汉反王在线阅读 - 第261页

第261页

    幽州大营沉默了,刘虞帐下如此糜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平日里众兵将已经知道,刘虞帐下的人很多已经腐化了,早已经没有了当兵的学期,反而一心思的钻到了钱眼里,克扣军饷,欺上瞒下,这些将领那个还能和兵卒们同甘共苦,那个还能与兵卒们一起浴血厮杀,从来不曾想程东一样杀在最前面,将军如此,兵卒何惜一死。

    妈的,我呆够了,一样拼命我也愿意跟着程将军这样的,最少能领着弟兄们死战,程将军,我愿意跟你走;一名失去了小校所领的兵卒,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他们的小校那样的嘴脸已经看够了,如今有没有人管他们,当兵的大都有一口血气,到了这种憋屈的份上,再待下去还有什么意思,看人家边军士气如虹,那才叫当兵的,所以这小子愿意跟着边军跟着程东。

    这无数人里,有这么几个愿意跟随自己的,这并不出程东的预料,毕竟先前幽州军出了那么多事,更有两军阵前将自己弟兄给卖了的,再说毕竟已经有三千多弟兄投了边军,那边还有很多他们的亲戚朋友老乡,有人投过来也是人之常情。

    眼中一亮,尽管有着,但是真的有人投过来程东心中还是大喜,脸上也不去遮掩,只是一脸喜色,朝那人一抱拳:程东无他之言,只有一句话,若要死战,程东不会丢下弟兄们后退一步,愿与众弟兄共生死,天地可鉴。

    不只是程东的这个态度,还是其他的什么想法,有了第一个就有了另外一个,断断续续的不停的有人走出来大营,尽管鲜于勇脸色阴沉的都要出水了,但是却始终没有阻拦,到了这种地步,阻拦又有何用,对幽州军可以说失望透顶了,两军阵前竟然被敌将一番话就忽悠的兵卒叛逃,这一仗还怎么打,若如此心,刘虞那还有一个不败的道理,纵然十万大军只怕难逃覆灭的下场,这都和刘虞治军不严有关系,幽州军中有很多都和刘虞有关系,盘根错节,关系网密布,有时候出点事情刘虞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兵卒们或许已经积累了太多的怨气,一旦释放出来,会将幽州烧的遍体鳞伤。

    两军阵前出现了一幕诡异的情况,幽州军一大部就像是无人管似得,呼朋唤友的投奔边军,而且人越来越多,吵闹的和菜市场差不多,偏偏鲜于勇不敢大动,三千军马也是人心浮动,真打起来未必是边军的对手。

    那些失去了将领的军马,如今显得很茫然,有很多不曾挪动脚步,但是他们站在那里与幽州军又显的格格不入,一个个迷茫的不知道如何是好,眼见着越来越多的人过去,很多人下意识的跟了上去,从众心理促使他们一起投奔边军,毕竟那边过去了很多一起生活一起打仗一起流血拼命的兄弟,大家在一起还有些照顾,留下来的话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只是无论如何,到底还是有不少人没有过去。

    眼看着四千大军过来了足有半数,程东心中很是欢喜,自己只要等下去,相信还有许多会投奔过来的,不过今天也就这样了,朝鲜于勇一抱拳只是沉声道:鲜于将军,还请你不要为难这些弟兄,至于令兄的事情,三日内我必然给将军一个答复。

    话音落下,程东只是催马回了渔阳城,来时五百大军,回去的时候却成了近三千大军,还将那些金银财宝收了回去,此时鲜于勇莫说攻城,反而要小心地防备着程东偷袭了,虽然也去找想过剩下来的人,但是效果并不佳,还是有近两千始终独立着,这些人还不知道何去何从。

    第一百六十四章 刘虞兵犯公孙瓒

    初平三年这一年是大乱之际,幽州牧刘虞终于悍然发动了对度辽中郎将公孙瓒的攻袭,集结各方原因,公孙瓒两万大军被拖在北疆,而刘虞忽然杀来,即便是公孙瓒早就有准备,但是一时间也是阴云四布,接连被刘虞攻克了几座城池,幽州军士气大胜,反观公孙军却是有些消沉,一时间此长彼消。

    也亏得公孙瓒早有准备,之前刘虞数次让公孙瓒赴代郡商谈事宜,公孙瓒便猜到刘虞准备对自己下手,所以在辽西这边修建要塞,巩固防御,筹备粮草,准备和刘虞一战,双方的矛盾早已经激化了。

    其实这之前,两人的矛盾就已经表面化了,刘虞崇尚宽民,特别是对待外族的策略上大为不同,刘虞治理幽州,善待百姓,宽容夷狄,幽州内外一片赞誉,几年来,从全国各地到幽州避难的百姓竟然有一百多万人。刘虞认为,治民首先要安民爱民,不得不承认,如今幽州号称北地粮仓,与荆州相提并论,粮草充足,百姓也能安居乐业,这的确是刘虞的功劳,此人虽然不善军事,但是对于内政这一套却是娴熟。

    反观公孙瓒则大不同,公孙瓒意向强调乱世中武力才是生存的关键,对待外族的态度上,与刘虞截然不同,倒是和程东有些想象,不过公孙瓒更狠,讲究杀光而不是俘虏,正因如此公孙瓒曾经截杀过刘虞想乌桓派去的使臣,以至于让双方彻底的撕破了脸。

    其实公孙瓒对待乌桓这种态度,也是有原因的,其一那就是公孙瓒是武将,想要积累战功就要打仗,而外族乌桓则是最好的对象,这就决定了公孙瓒的态度,而另外一点,那就是公孙瓒出身在公孙家族,其实本身也有蛮夷血统,公孙瓒年幼的时候,母亲就是惨死在乌桓贼的铁蹄下的,与乌桓贼也算是不共戴天,这样的矛盾几乎无法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