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页
但是程度轻归程度轻,毕竟不等于没有,从那时起,小股盗贼啸聚山林的情况一直都没有断过,而且江西左右都是山区,从罗霄山到井冈山,自古哪里不是出贼寇的地方?这些盗贼总数也有数万之众,唯一导致贼情还没有放到台面上讲的理由,无非是这些贼寇还只在乡下活动,没有发展到攻城略地的程度。 有鉴于此,官府对于百姓结营寨坞堡自守的行为也没法禁止,否则就几乎是把良民往从贼的方向逼。而一旦放开了这个限制,则对民间私造兵器的打击也就形同虚设了。 鄱阳县豪族林士弘,此前便是这么一个结寨自守的地方豪族,好歹能够让本乡民众*心服,纵然势力范围很小,却也算是一号人物了。他上头还有cao师乞乃是鄱阳县各乡豪绅共推的仲裁人,只因cao师乞武艺高强、人物雄壮,在本县颇有威望。 一个多月前,一股东边姑孰过来的豪客,也是正邪难辨,官商不明的样子,找到了林士弘。略一接触,对方居然找林士弘问起了是否有做私盐买卖的胆子。林士弘本来就是目中没有什么国法的脾性,一开始还不怎么上心。但是看了对方拿出来的外番雪盐货样,目睹了鄱阳郡境内这些盐货的价钱。最后一丝理智也被击溃了。 隋制官盐一石抽税不过八百文五铢钱,然而除了钱税之外,还有实物税,也就是官办允许贩盐的官商,也需要在交钱之外,每一石给官府留一斗实物,这个十抽一的税是官府用于给军队等朝廷管饭人员用的盐,而实际上因为盐的成色折算问题。官府总会对官盐在计税征取实物税时用一个比较低的质量标准来评价,好多克扣一些。拢共算来,一石被折色两到三斗都是正常的。 如此,再算上生产、运输成本,税钱,折色抽实物,一石盐总归要四五贯五铢钱才能打住,还是灰色板结的劣盐,若是平湖雪盐这种货色,就很难说了。 更令林士弘大喜过望的是。那伙客商似乎是急于找地头蛇做下家,还给了林士弘欠款赊销的资格,解了林士弘缺乏第一批进货本金的麻烦。林士弘拿到货之后也不敢自专。算是还有三分江湖道义,找到了本县cao师乞一起施为,没有几天就把鄱阳郡各县的私盐渠道给打通了,原本小打小闹做这一行的也都被收拢起来,大把洒漫花钱。 姑孰到鄱阳对于盐船来说也不过两三天水路,若是市场需求足够大、可以敞开了售卖的话,短时间内聚起暴利并非难事。而且江西本不产盐,历来用盐都是长江下游沿海州郡的盐商贩卖过来的,这阵子也不知为何。从丹阳郡出发的江东官营盐商多有延迟,不是本钱问题便是气候、水情问题不宜行船等等。一时之间原本想要买官盐的良民都发现官盐居然开始缺货了,进一步倒逼了良民们不得不买私盐。 鄱阳、豫章、九江三郡的地方官员自然有负责监察盐务的。不过十天半个月就能回过点味儿来。然而等到他们要动手详查的时候,那伙姑孰来的神秘客商又开始向林士弘有意无意地兜售别的买卖了。 比如,在不经意间提起:听说林头领做这个买卖都没有私兵护卫的?这怎么成?就靠那么几百号本乡壮丁,能顶什么事儿?连刀枪器械、甲胄弓箭都没有,官军来清剿还不是分分钟灭了? 林士弘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无奈原来是没有这个本钱大弄,现在虽然稍微小赚几笔有了点积累,但渠道却没跟上,找不到地方大批弄铁匠、铁矿置办兵器。然而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试问那伙当初发展林士弘做私盐下家的神秘客商是从哪儿来的?不就是与江西接壤的、长江下游的姑孰来的么!姑孰又是哪里?那可是从三国时东吴起就是江东第一冶铁重镇的所在,还能缺了兵甲器械的贸易渠道? 所以,林士弘动了这个念头不久,仅仅第一次试探性提出采买兵器这个问题时,那伙姑孰客商就直接豪气地拍胸脯打包票。十天半个月之后,便有数千件兵刃、弓箭等物,以及数百副还算看得过去的铁鳞甲、皮甲上千送来了。货色看上去成色不新,有些还有铁锈破烂。不过对于白手起家、原本只有不足三五百件兵器、其余全靠农具撑场子的林士弘势力来说,这数千刀枪弓箭已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一问价钱,居然还不贵。好奇之下林士弘不顾犯忌讳,还想试探性想问一下兵器甲胄的来路,那伙客商居然也没有要保密的意思,直接坦言是江东七郡的府兵中去年淘换下来的旧货mdash;mdash;前年刘元进之乱中,丹阳郡、吴郡、会稽郡等处原本是重灾区,逃散的农民军旧部起码有数万人,这些人会带出来万余兵器是丝毫不奇怪的。大部分虽然在战场上被官军缴获了,但是官军换装之后总有看不上的东西层层叠代下来,最终当成废物一样堆作库存,最终被无良军需官倒卖出来。 这个借口很是合情合理,林士弘也就选择了直接相信mdash;mdash;毕竟,他林士弘如今才是什么小角色?别人骗他还能图个啥不成?根本没有好处嘛。既然如此,想不明白就索性不想了。 鄱阳郡的官府摸清林士弘的底细,知道此人有数百乡勇丁壮的势力,还有本县cao师乞等其他乡中豪强的牵连相助,便不敢直接手无寸铁来清查私盐。鄱阳通守刘子翊以折冲都尉、本县县尉袁斌带领些许府兵预备埋伏,前来试探性地控制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