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节
书迷正在阅读:下一个狙谁 完结+番外、玉貂裘、叛城、我要的生活、渔夫和美人鱼(H)、应该【长着翅膀的大灰狼】、预谋占有、冰与火(H)、幼年记事簿、同病相爱
张老六起初还是不回答,余光扫见有人碰他的板车,立时便放下碗,挥开那人的手,紧张道:“这可是我的传家宝!别碰坏了!” 众人纷纷大笑起来,取笑道:“还不是个拉货的板车,你还真当传家宝了!” 张老六干脆坐在板车上,仰着脖子理直气壮道:“咋啦?!就是传家宝!要不是下大雨没办法, 我非得把板车拉回去供起来不可!”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然笑过之后,有人悄悄摸了一把张老六身底下的板车, 羡慕道:“这真是咱们大清的太子殿下碰过的板车吗?” “那还有假!那日好些人看见嘞!不止太子殿下,还有郡王嘞!”张老六端着碗,傻呵呵笑起来,“我们家的板车可真是光宗耀祖了!” 四舍五入,那就是他张老六光宗耀祖! “咱们快些吃!还要去干活呢!不能教太子殿下给涨的三个铜板白涨。”张老六如今觉悟可高了, 就冲他们家这板车, 也得大力地干起来。 其他人一听, 也不再耽搁,加快速度吃起来。 刚刚张老六吃得专心,先一步吃完,但他自己也没法儿去干活,便老老实实地坐在板车上,照太子殿下说得,抓紧时间“养精蓄锐”。 张老六就牢牢记下这么一个词,一直在心里琢磨着回家跟老婆孩子说。 而旁边有人见他吃完了,边吃边道:“老六你嘴闲着,你说说呗!” “对啊,说说!” “说几句不耽误干活。” “老六,你可不能不地道!” “……” 张老六一只腿支在板车上,一只腿盘着,淳朴的脸上不掩得意地笑道:“那我就说说?” 若是平时,监工们呼喝的紧,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说话,但自太子当督工之后,这些小监工便再不敢呵斥,此时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做没看见。 不过百姓们知道太子亲自在河堤,也不需要人催促,干活的时候更是卖力,绝不含糊,只是对太子的好奇心,总也停不下来。 张老六在这儿将那一日与太子短暂的接触再次讲出来,极尽他所知道的词汇称赞太子,每每完结之后仍觉不够形容太子十分之一,遗憾不已,便会回头绞尽脑汁地想,下一次更加努力。 而太子不会一直停留在一处河堤,每日带着侍卫们和徐州府官员巡视河堤,偶尔还会帮一把手。 身份地位的鸿沟,几乎不可逾越,但太子完全没有架子,第二次再去河堤便换下锦衣,穿着深色的棉布短打,一身蓑衣两脚泥,不夜不归。 每日在泥汤中跋涉,结果便是,拔下靴子后,太子的脚几乎泡烂了。 经希站在床榻旁,眉头紧紧锁在一起,再次说出不会被同意的劝说:“殿下,明日还是别去了,再这样下去,迟早会生病的。” 另一只靴子也拔下来,随意地扔在地面上,太子不以为意道:“百姓们还要出苦力,我只是在河堤边走一走,怎能轻易叫苦?” “您确定只是走一走?”经希蹲下,以下犯上,握住太子的手腕翻转,使太子的手心朝上,“那这些是什么?” 只见太子的手心,赫然是一颗颗磨破了的水泡,光是看着便疼的很。 那是太子亲手握着锹,挖沙子时留下的。 “你不是也一样?”太子任太医给他上药包扎,叹道,“我只做一日便如此,百姓们却是要日日劳作,还只能得到微薄的报酬,朝廷……做得还不够。” “如今太平盛世,殿下莫要压力过大。” 太子听着外头的雨声,扯了扯嘴角,待太医为经希也包扎好,挥手命他下去,方才问道:“如若盛世,为何常有民乱?为何还有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他们这一路自南向北,见过极多百姓,被贫穷和饥饿折磨地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田里颗粒无收,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刨草根吃,府城里甚至有乞儿为一桶泔水打得头破血流…… 那是在繁华的京城,他们永远也见不到的场景,至今记忆深刻。 经希沉默片刻,道:“就算还未到达太子殿下期望的盛世,如今比起大清初立时,也已好上太多,日后总会更好的。” 太子露出一丝真切地笑意,赞同道:“自是该越来越好,否则便是我等之责。” “定不负殿下所望。” “一切的前提便是江山稳固……”太子躺在床上,舒服地喟叹一声,然后问经希,“方才来人找你何事?” 经希立即正襟危立,“是那徐州知府,问我,他可还有不周之处。” 太子道:“就你我二人,不必多礼。” 经希复又歪在榻上,慢悠悠地说道:“殿下越是隐忍不发,他越是惶恐不安。” 太子没当即发难,徐州知府等人却是不能坐以待毙,不出一日便向太子事无巨细地禀明全部,只望太子能够开恩。 原是徐州府亏空,无力承担修固河堤的众多开销,可他们又不愿在太子面前表现出来,便在太子面前一套说辞保证,在太子之后,又悄悄将各项支出减少一些。 他们在太子眼皮子底下,也不敢做的太过,便在饭食上克扣地多一些,工钱上只稍减了两文钱,至于太子的侍卫问到是十文钱,乃是下头人贪昧,并不是每一处河堤工钱皆是如此。 这一点,太子命人查证过,各县工钱确实不一,最高十三文,最低……六文,十文钱还不是最少的。 而才送过来的汇报,河堤上下的其他府县,以工代赈的效果也不甚理想,各有各的问题。 太子听到这些的时候,甚至气怒不起来了。 归根结底,是上行下效,单以徐州府来说,有县官完全按照府城的要求派工钱,底下自然无人敢伸手,便是伸手,也得悄悄地、不留痕迹地偷取一点点。 徐州府的问题,太子不可能因为知府的周到便掀过不提,连同其他府县的官员们全都记在心里那本账上,待这次雨过去,便一个一个收拾。 经希这么多年来皆为太子做事,一看他神色便知道是记了仇,忍不住笑道:“若论起来,文武百官亦是您的子民,您不怕他们心里认为您坐偏吗?” “但凡有罪,不分官民,皆要按律秉公处置。” 经希正要调侃他的认真,便听门被三长一短地敲响,立刻起身去外间查看,良久,再回来时,面上极为严肃。 “殿下,方才暗探传来的消息,您明日要去的河堤,混入不少残存的乱党。”经希十分紧张道,“咱们一直教人关注着,方才得到消息,但并不知具体人员名单,为了您的安危……” “经希。”太子思索着道,“不必管,行程继续。” “殿下?!” 太子愈加坚定,“我知道危险,可你想一想,我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皆被百姓看在眼里,若那些乱党在此时对我不利,会如何?” 当年前朝抵抗大清时,确实涌现出过很大一批有骨气的忠义之士,且一直以来,有许多汉人并不认满清之君,所以才动作不断。 太子这些年的名声,为大清争得不少汉人百姓的心,某种程度来说,康熙立太子的政治意义完美的达成。 而太子这一年多的代天巡狩、为民请命,更是教那些仍然期望着复辟的人难以安寝…… 太子眼睛越发的亮,“从来成王败寇,不该以百姓作伐,我始终是大清的太子,我希望大清江山稳固。” 立场是天然的,但若是在百姓努力抵御天灾之时,太子这个帮助他们的人受到伤害,民心必将大失。 如若这般,倒是比他先前打算的,更好…… “经希,行程继续。” 经希无法改变他的想法,出发前一直在交代侍卫们,一定要保证太子的安全。 唯有太子,十分安然,并不过分警惕,依旧如常对待每一个走过他身边的人。 但经希等人守卫的太过严密,很难教人钻空子,太子稍一思量,便提出踏上河堤。 那里净是青壮年,且较为狭窄,会使侍卫们分散些许,经希自然是不赞同,根本不挪脚,一时间两人僵持不下。 太子当然清楚河堤不安全,他也不是非要冒险,只是以此来换取一些空隙罢了。 两人之间的对峙,几乎是无声的,经希不想让人发现太子的意图,手攥紧又迅速松开,默默离太子稍远些许。 太子满意地走进工人中间,随手帮一个百姓抬沙袋到肩背上。 而侍卫们无需太子吩咐,便各自找活,但无论做什么,始终保持每人看住一个工人的状态,保护着太子。 太子不急不躁,像是真的心无旁骛地帮忙一般。 就在他转身的一瞬间,原本接受他帮助,神情激动的工人眼神一厉,匕首从袖中滑出,奋力刺向太子的同时,吼道:“鞑子!拿命来!” 他一声吼下,周遭数人跃起,击向太子的侍卫们。 普通百姓吓得四散逃窜,尖叫不止。 太子迅速转过身来,匕首直直地向他刺来,他本能够躲开,但最终没躲,便教那匕首顺畅地刺进他的心口。 然后那刺客还来不及欣喜,便在匕首刺入他胸膛的一瞬间变了脸色,更加用力之后,仍是无法突破利刃前的阻隔。 太子左手抓住匕首刀身,紧紧一攥,血立即顺着手指流下,沾湿了胸口。 “太子殿下!” 经希目睁欲裂,挥刀砍向那人的颈项,血喷涌而出的同时,抽刀冲向太子。 太子捂着胸口,抓住匕首控制它不掉落,缓缓下滑,在落地之前被经希接住,甚至还分神地想:他分明极会演,先前装病只是失误。 而经希伸手去护他伤口,碰到匕首的一瞬,神情空白了一下,才继续焦急地喊道:“太子殿下!” 几个刺客见状大喊:“鞑子太子死啦!天佑我等!” 周遭侍卫们只知太子受伤,怒意上涌,更加奋力杀刺客,不多时便将人尽数杀尽。 忽然几道闪电划破长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声,雨打的人几乎睁不开眼,经希等人迅速带走“受伤”的太子。 当晚,上游某一处河堤决口了…… 第237章 寝室内, 太子躺在床榻上,床边放着破旧的衣物和一把匕首、一件软甲。太医正在为太子包扎手,经希则是双手环胸面无表情地盯着太子,一片死寂。 “经希。”太子自知理亏, 率先打破宁静, “你……” 经希扭开头, 转向太医, 问道:“太子殿下的手可有大碍?” 太医小心地看了太子殿下一眼,道:“回郡王,那匕首锋利至极,太子殿下手上的伤口深可见骨, 不过好在并未伤及筋骨,休养两月便可痊愈,不影响行动。” “可有要注意的?” “这期间万不可沾水, 否则恐会感染。” 太子闻言,清咳一声, 道:“我有分寸, 用的右手,也刻意避开了关节处……” 经希一听, 阴阳怪气道:“太子殿下果真是算无遗漏, 教人敬佩不已,只是不知容女官知道后, 会作何感想?” 太医在两人中间,颇为尴尬,可太子又未教他离开, 便只得稍稍退后, 安静地站在一旁。 经希今日气急, 已顾不上他此举乃是以下犯上,直以长辈的口吻,数落道:“您可有想过,万一您估算失误,那人是刺向你的脖颈,怎么办?” “不会的,那人矮我一头,最有利的位置便是……”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