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在线阅读 - 皇兄何故造反? 第498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498节

    念及于此,于谦默默的递给俞士悦一个歉意的眼神,心中暗暗将这份情谊记下。

    不过,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俞士悦看到他的神色,却反过来对他轻轻挑了挑眉,随后,平静但认真的望着他,让于谦微微一愣。

    这种神情,他很熟悉。

    几乎是一瞬间,于谦便想起了自己刚刚归京的时候,二人的那次深谈。

    当时,他就是这般神色,严肃的对俞士悦开口,说。

    ……持正身,立正言,行正事,走正途……

    这位老友,是在告诉自己。

    他此时发此言,非为私情,而出于公心!

    于是,于谦心中释然,看了一眼身旁的陈镒,二人相互交换了个眼神,随后看着王文三人开口,道。

    “只要能够抽出官员,兵部自然会妥善安排。”

    “在派出御史赶赴边境之前,老夫会亲自跟所有人逐一面谈,交代事项,若不合格或能力不足,老夫自己就会将人送回都察院,整饬军屯,毕竟是兵部牵头做的,所以,这一点,诸位且请放心。”

    与此同时,陈镒也肃然开口道。

    “不错,如今的问题是朝廷人手紧缺,只要吏部能够解决人手的问题,经验不足不是什么难事,新晋的御史,老夫也会严加考核,择其优者派去协助兵部。”

    “不够沉稳或能力不足者,便让其留在都察院主持日常事务,替换出来有经验的科道官员,前去协助兵部。”

    “都察院里,有老夫亲自坐镇,即便这些人经验稍稍欠缺,也出不了乱子。”

    王文的脸色有些发黑。

    这两个人……还真是配合默契。

    于谦的话,无非就一个意思,整饬军屯是兵部牵头做的,所以,兵部肯定对这件事情是最上心的,不会让这么大的事情,因为选出来的官员没有经验而弄砸的。

    陈镒则更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方案。

    只要你吏部肯给人,他宁愿把现在用的正顺手的科道官员都派出去,自己带一帮没有经验的新兵主持都察院的日常事务。

    这一唱一和之间,把王文的摆出来的理由堵得死死的。

    于是,思忖了片刻,王文问道。

    “于少保,不知兵部此次整饬军屯,打算花费多久的时间?”

    于谦愣了愣,但是也没有过多犹豫,道。

    “此事牵连重大,事务繁杂,但又不能拖延,所以,兵部初步打算,在年底之前基本完成。”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应该说,放在整饬军屯这样的大事上,还是算快的。

    王文听完了之后,轻轻点了点头,道。

    “那老夫有一句话想问于少保,五十名的科道官员,加上都察院原有的御史,远超朝廷核定的员额,这些官员在军屯之事上固然有大用,但是,待一年之后,军屯之事结束呢?”

    “难道说,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吏部要再次大规模的调整官员,这未免说不过去吧!”

    “若放置不管,必将产生冗官冗员之事,对朝廷亦有害无益。”

    “军屯固然重要,但是,吏治一道,也同样是国之大事,不可不虑啊!”

    这番话说出来,气氛就稍稍有些不对了。

    言下之意,你兵部的军屯固然重要,可吏部的吏治一样重要,总不能为了你兵部,而连累我吏部担责任吧。

    眼瞧着于谦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老大人们心中忽而升起一阵期待,终于,要看到两个硬脾气对撞了吗?

    但是,这种场面老大人们注定是看不到了。

    因为,天子开口了。

    “军屯是明年最重要的政务,其他各个衙门,皆要以此为主!”

    望着底下争论不休的一众大臣,天子的脸色平静,但是,说出的话,却不容置疑,且没有丝毫的摇摆。

    于是,王老大人一下子就蔫了。

    众人当中,他虽然不是和天子交往最多的,但是,却是最了解天子脾性的。

    他老人家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当初,天子说互市与水利是景泰元年最紧要的政务。

    现在,工部的大渠已经修筑完成,沙堤决口算是被彻底解决,互市也顺顺利利的开展了小半年,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可别忘了,当初修渠的时候,除了工部,满朝上下都是反对的,至于互市,围绕着这件事情,差点连扣阙都闹出来了,罗通这个倒霉虫,到现在都还在诏狱里头关着呢。

    天子下了决心的事,无论底下有多少非议,闹出多大的乱子来,都是一定要做成的。

    这一点,王文从无怀疑。

    如今,既然天子态度如今鲜明的表示,各个衙门皆要以军屯为主,那么,王文也只能接受。

    于是,王老大人率先起身,拱手道。

    “臣谨遵陛下旨意。”

    其他的一干大臣,也随之起身,道。

    “谨遵陛下旨意。”

    随后,众人重新落座,王文捻着胡须沉吟片刻,道。

    “既然于少保觉得,非要这么多的科道官员不可,都察院这边,又实在无法抽调出更多的人手,那么,也只能吏部这边想办法了。”

    略一思忖,王文继续道。

    “明年春闱的情况不好说,就算是要从中选得力的新科进士担任御史,只怕也不宜过多,以十名为宜。”

    “翰林院这边,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要散馆,如今科道既然急缺官员,不妨提早散馆。”

    “老夫没记错的话,如今翰林院中庶吉士共有十八名,宜选三名优秀者授编修,其余由吏部重新进行铨选,视其才能授予科道之职,如何?”

    听到这番话,萧镃不由一阵无语,反应过来之后,心中便开始大骂王文。

    这个没骨气的老货!

    在别人面前张牙舞爪的,结果天子轻飘飘的一句话,立刻就改弦更张。

    三名?你打发叫花子呢?

    第596章 指东打西顺手牵羊

    在大明的体制当中,翰林院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衙门。

    虽然说,和其他的衙门一样,翰林院有主官,有佐贰官,掌院学士对衙门里头的官员有钳制之权。

    但是,翰林院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衙门,是除了内阁之外,距离天子最近的衙门。

    自古圣君勤学为兴盛之道,所以,自大明立国时起,就有经筵的传统。

    知经筵事,也因此成为一种恩赏的差事。

    但是,无论知经筵事的大臣是谁,真正负责将经筵cao持下来,时常与天子谈论经史政事的,都必定是翰林院的这些普通官员。

    所谓清流华选,侍从之臣,便是由此而来。

    也正因为翰林院有品级的官员,都有资格能够参与早朝与经筵,所以实际上,萧镃这个掌院学士,想要用权术将这些心高气傲的翰林们收归门下,其实非常困难。

    虽然表面上,这些修撰,侍讲,在对待萧镃的时候都客客气气的。

    但是,想要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和其他衙门一样,完全听从萧镃这个掌院学士的指挥,却基本没有可能。

    在很多关键的政务上,这些人宁愿帮自己的老师,如今的工部尚书陈循,也不愿意跟着萧镃这个掌院学士走。

    至于那些庶吉士,因为萧镃手里握着他们的前途,倒是毕恭毕敬的。

    但是,他们只是观政,连正经的官职都没有,更不要提在朝堂上发声了,最多算是预备役。

    所以,对于萧镃来说,一方面,他希望能够借助这次春闱,网罗一批人才,收归门下。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够通过庶吉士散馆,提拔一批和自己贴心的人。

    要知道,这段时间下来,虽然萧镃看似什么都没有做,但是,他已经物色好了好几个人选。

    剩下的那些,他原本打算磨一磨性子,结果现在……

    看着王文笑眯眯的样子,萧学士心里骂翻了天,但是,面上却迟迟没有开口,只是一副愁苦之色。

    他也不想和天子对着干!

    萧镃的仕途其实不算顺利,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坐了好多年冷板凳,到了景泰朝,却被一下子拔擢到了翰林学士的位置上。

    对于天子,萧镃是心怀感恩的。

    这段时间,天子对于翰林院的态度,一直都不太感冒,这让萧镃心里更觉得过意不去。

    他总感觉,是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将翰林院的声音统一起来,以至于,这么一支大好的近侍之臣队伍,天子却不能在朝堂上动用。

    从这个角度出发,他其实不愿悖逆天子的意思。

    但是,三个留院的名额,未免也太少了……

    萧学士踌躇了半晌,最终,还是决定再争取一下。

    结果,还没等他说话,天子的声音又再响了起来。

    “萧先生,如今翰林院中,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各有多少?”

    翰林院和其他衙门一样,主官为翰林学士,朝野上下也称为掌院学士,佐贰官四,为从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

    再往下,则是正六品侍读,侍讲,从六品修撰,正七品编修和从七品检讨。

    平素经筵之上,一般都是萧镃带着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各一近前,其他人侍奉在远处,所以,天子对他们具体有多少人不清楚并不奇怪。

    让萧镃疑惑的是,怎么话题突然就转到这个地方了?

    不过虽然没想明白,但是萧镃却不敢怠慢,开口道。

    “回陛下,如今翰林院中,侍读四人,侍讲三人,编修六人,修撰七人,检讨十一人。”

    这些人,全是陈循的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