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在线阅读 - 皇兄何故造反? 第359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359节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朱鉴的下一步,应该是和右都御史相匹配的陕西巡抚。

    而陕西巡抚这个官职,和其他地方的巡抚相比,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

    这一点,没有写在明面上,但却是一条潜规则。

    要知道,自从上一任的陕西巡抚调任之后,这个官职就一直空缺着。

    而上一任的陕西巡抚,不是别人,正是是如今的吏部尚书王文,再上一任,则是如今的左都御史陈镒。

    王,陈二人,皆是以右都御史巡抚陕西的身份,直接被拔擢为七卿。

    所以实际上,陕西,宣府,湖广,浙江这几个地方的巡抚,往往被视为七卿的预备役,即便是调任,也是在几个地方之间相互调遣,等待机会。

    成为这几个地方的巡抚,基本上就算是半只脚踏进了七卿的门槛,只需要等待时机,熬年头就是了。

    但现如今,朱鉴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调入京中掌管一个四品衙门鸿胪寺,虽然右都御史的加衔未变,但是前途,可谓是天差地别……

    第447章 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

    不过,即便焦敬是孙太后的心腹,但是有些话,不该说的还是不说的好。

    因此,焦敬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刚刚那些咽进肚子里,然后道。

    “虽则如此,但是圣母也不必忧心,臣虽然和朱鉴交往不多,但是却也能够看出,他是个顾全大局之人。”

    “当时在武英殿中,天子既然垂问,便是给了朱鉴机会拒绝,他若不愿意,自然找个大同军务繁重,不宜贸然调离,或者说自己一个人难以完成和谈这种理由,将此事婉拒。”

    “毕竟,那个时候有那么多的大臣看着,朱鉴又没有犯错,这种不正常的调动,如果他自己不愿意,天子不会强行将他调回京中。”

    “但是,朱鉴既然接了下来,便说明,他心中还是以太上皇为重,不必担心他在此事上不尽心竭力。”

    虽然没有在现场,但是焦敬还是很容易就推断出了当时的情况。

    要知道,本质上来说,这是一次朝廷的官职调动,属于政事的范畴之内。

    但是孙太后毕竟是后宫之人,皇家的事情,她说话尚有几分效力,但是真正的政务上,她实际上并没有插手的权力。

    或许一些中低阶的官员,会拿不清主意。

    可到了朱鉴这种层次的官员,却不会因为害怕得罪一个后宫太后,而应承这种要求。

    何况,当时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天子的问话又没有丝毫的逼迫之意。

    可以说,只要朱鉴随口寻一个理由,推掉这件事情,回去继续当他的山西巡抚,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他最终还是接下来了,这就说明,他心里还是觉得,早日迎回太上皇,比他自己的官职,要重要一些。

    闻听此言,孙太后的心略略放下了些。

    不过,她还是皱着眉头,有些遗憾:“话是如此,可是……”

    见孙太后如此神色,焦敬笑了笑道。

    “臣知道圣母在想什么,太上皇若能成功回来,在朝中也需要帮手,朱鉴此人正好合适,但是如今这么一闹,他纵然仍能以大局为重,但是不免会心生芥蒂。”

    孙太后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此事的确是哀家欠考虑了,你在外朝,可否想个法子,弥补一番?”

    焦敬想了想,道:“不敢欺瞒圣母,朱鉴这些年并不常在京中,臣和他交往不深,不过,倒也不是没有法子。”

    “早些年先皇在的时候,先成国公给先皇举荐了不少人,有文臣也有武将,不知道这些人里头,有没有和朱鉴交情深的,或许能够试一试。”

    “不过臣也只是猜测,具体还是要出宫之后,问一问小公爷。”

    揉了揉额头,孙太后道:“也只能如此了,现下,还是以迎回太上皇为要,对了,之前你说,廷鞠之上,许彬等人都被判了斩刑?”

    提起此事,焦敬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糟心事要是一出来,那是一件接着一件的。

    先前时间紧,他没有跟孙太后细说廷鞠的情况,此刻她老人家问起,焦敬便仔仔细细的,将廷鞠上发生的一切,都说了一遍。

    “就是这样,袁彬刚到京师就被带到了奉天殿,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将金刀拿了出来,然后,卢忠将那柄金刀和袁彬送到许彬等人面前一诈,张軏就熬不住了。”

    “张軏这么一翻供,萧维祯也随着崩溃,三人便将此事认了下来,本以为还有太上皇的旨意护身,结果到最后,被于谦和王文反将了一军,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没有保住许彬等人,就连太上皇的声誉,只怕也有所损伤。”

    “当时,臣曾想过将事情推到袁彬身上,但是,天子见机的太快,根本就没有给臣机会,反而借此卖了个好名声。”

    说罢,焦敬的脸上,也浮起一丝焦虑,道。

    “圣母,这件事情的发展,着实超出了臣的预料,许彬和萧维祯,是我们在朝中仅存的几个三品以上的官员,而张軏,则是英国公府的主心骨。”

    “他们这次被判了斩刑,无论是文臣还是勋戚这边,我们的折损都颇为严重,臣担心,万一太上皇回来之后,天子想要对太上皇做些什么,我们在朝中,只怕想要发声阻止,都有些困难。”

    孙太后眉头紧皱,脸色也颇不好看。

    她之所以一直在竭力的想要发展势力,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想把自己和自己儿子的命运,寄托在皇位上那位的仁慈之心上。

    但是现在,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让孙太后也感到一阵头疼。

    片刻之后,她揉着太阳xue,开口道。

    “文臣那边,你不是说,朱仪那里有些路子吗?让他想法子联络一些,另外,朝中没有了,就找地方上的官员,像朱鉴这样的,想法子调回来些。”

    焦敬张了张口,想说话但是却没说出口。

    地方上的确有一些官员,是像朱鉴这样支持太上皇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现在的吏部,是被王文那个老家伙把持着的。

    他们能找到的,支持太上皇的官员,王文一样能够察觉到,不说把这些人压的死死的,但是让他们一直在地方流转,不给他们进京为官的机会,却并不是什么难事。

    要知道,除非是到了巡抚,总督这样的级别,且政绩十分卓著到了必须拔擢的程度,除了升任七卿别无他途的。

    其他的官员,哪怕你干到了三品,二品这样的大员,吏部一样有法子给你安排到地方上。

    不得不说,天子虽然年轻,但是手段却是稳准狠,一登基就用王文死死的把控了吏部。

    有他这位吏部尚书在,至少文臣这边,无论是孙太后还是以后即将归朝的太上皇,想要培植自己的人,都难上加难。

    不过,虽然焦敬没有说出来,但是孙太后也不傻,显然看出了他的顾虑,接着道。

    “也不拘是朱鉴这样的,哀家知道,每逢会试,各家勋贵,多多少少都会结交一些新科进士,这么些年下来,各家谁没有些人脉,只不过大多数散在各地罢了。”

    “这些和你们亲近的人,选可靠得用的,花些功夫提携一下,这些关系复杂的很,吏部总不至于都能弄得清楚。”

    “还有就是,像罗通那样的,曾经被勋贵保过,手里被捏着把柄的,也可以提携提携。”

    说着,孙太后叹了口气,道。

    “其实,这些人反而可靠,因为有把柄被捏着,而且能成把柄的事情,大多都不会张扬,关系也隐秘不好被人查,自然也就不会被吏部卡着。”

    “总之,这不是个能急得来的事,你出去之后,多上些心,好好留意着就是。”

    焦敬思索了一番,旋即,他点了点头,道。

    “圣母所言甚是,不过,如此一来,只怕少不了还要依仗英国公府那边。”

    见孙太后有所疑惑,焦敬进一步解释道。

    “圣母说的这些人,要是去找倒是能找到,但是,我们在中枢衙门里头人少太少,想要提携他们,并不容易。”

    “所以,只能靠他们自己的政绩过硬,这方面也很难,但是还是有法子的,英国公府那几家,有不少部将都在各地的卫所当值。”

    “让他们配合着,地方上的官员,办事治理都会方便不少,这也是咱们能做的极限了。”

    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中枢衙门没有人。

    不过话说到这,孙太后的神色略冷下来,道。

    “提起英国公府,哀家倒有一个疑问,待你出宫之后,替哀家问一问张輗……”

    第448章 成国公府的底蕴

    出宫之后,日头已经斜落,焦敬犹豫了一下,便命人赶往了成国公府。

    在花厅当中落座,寒暄了几句,便切入了正题。

    “今日廷鞠之上发生的事情,不知小公爷可得到消息了?”

    虽然说,因为登闻鼓的原因,这次廷鞠的官员规模,比普通的廷鞠要大得多。

    但是总归,得是勋贵外戚或是从五品以上的文武大臣,才有资格上殿旁听。

    至于朱仪,虽然现在成国公府的牌子没倒,但是,他本人没有爵位,仅有一个护驾将军的差遣,是没资格上殿旁听的。

    事实上,这也是成国公府现在面临的尴尬局面,爵位没有削去,但是遇到事情的时候,却不能拿这个爵位扛事儿。

    朱仪这个小公爷,不过是人家给面子叫一声,实际上在官面上,不顶什么用。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上不得殿,但是打探消息,还是轻易的很。

    坐在花厅当中,朱仪轻轻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

    “这是自然,其实,不用多费什么心思打探,外头也都传开了,朱鉴奉天子密诏,前往瓦剌谈判,带回了瓦剌使臣,随行的还有太上皇身边的校尉袁彬。”

    “使团众人,见到袁彬之后,心虚之下只得认罪,天子震怒,判三人斩刑,择日行刑,如今外头各个衙门,从上到下,对使团可是骂声一片。”

    焦敬听罢,倒是愣了愣神。

    他刚刚从宫中出来,对外头的状况还没来得及多问,却不曾想,这短短半日的时间,消息竟然已经传开了。

    不过也只是片刻,他便反应过来。

    廷鞠是一场局,为的就是置许彬等人于死地,这一点,从天子秘密派遣朱鉴带回袁彬就可以看出。

    既然对于结果早有预料,那么天子又怎么会放过这个败坏太上皇声誉的机会呢?

    东厂的那帮番子,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别的事或许有些难,但是街头巷尾的扩散消息,可是一把好手。

    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没心思管这个了。

    沉吟片刻,焦敬先是大致将武英殿中发生的事情,转述给了朱仪,然后继续道。

    “瓦剌那边,这次应该是真的有诚意要送还太上皇,这算是个好消息,不过,朱鉴被调去鸿胪寺,确实是个意外,圣母当时说完便心有悔意,只是木已成舟,难以更改。”

    “对于朱鉴这等忠直之臣,圣母还是十分看重的,想到先成国公在世时,跟诸多文臣有交情,所以,特意托我询问小公爷,可有法子能够跟朱鉴搭得上话,转圜一番,至少,不能让这等忠直之臣寒凉了心。”

    话说完了,焦敬不由感到几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