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赵疏桐还不知道他催生出的兰花在裴府引发了这么大的一出戏,更不知道裴栖的不知天高地厚就是这么被捧出来的,他在一旁打开裴栖给自己的信封,里头有一张花笺,两张银票。 花笺上写的是《诗经》王风里的那首《采葛》,一日不见,如隔三月兮,如隔三秋兮,如隔三岁兮。想来是想说的话太多不知道写什么,才抄了诗代替。 两张银票,一张百两,两张共两百两,这大概是担心自己没钱办聘礼。 刚刚浅荷没说,可能是顾忌到他的“自尊心”。 赵疏桐觉得裴栖这个小作精,有时候还是挺可爱的。 趁着还有时间,赵疏桐逛了会街,买了不少的东西。在西市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专门划给番邦人做生意的集市,赵疏桐又从这个集市上买了许多的东西,又买了一个筐,将东西全部背在背上,才开始赶着时间回石台村。 赵疏桐回到石台村的时候,赵老汉正在家门口等他。 赵疏桐觉得心头有些温温的。 赵老汉见赵疏桐背了一背筐的东西回来,赶紧上前帮着他把背筐取下来,“儿啊,你怎么买了这么多的东西,下次再买东西的时候叫上赵贵,你一个人背着这么多东西该累着了。” 赵疏桐没有反驳赵老汉的话,反而道,“爹,这就是我打算种的东西,赵贵不懂这个,明天你帮我人找人育苗收拾地里吧。” 第13章 石台村的春耕三月份前忙完的时候,赵家剩下的两亩地还在哪里放着。 村民们从赵老汉那里听说赵疏桐拿那两亩还没有耕种的地有用,却迟迟不见动静,稍微清闲下来的人都有些好奇赵疏桐想要做什么。虽然大部分人觉得赵疏桐不中用没大出息,但他怎么说也是石台村目前唯一的举人,一举一动还是十分惹人关注的。 赵老汉怕赵疏桐不省事错过了农时,前来询问过赵疏桐两次。 赵疏桐只好和赵老汉说要种个稀罕东西。 如今见赵疏桐将稀罕玩意弄回来了,赵老汉好奇地打开背筐,“儿啊,这就是你要种的东西呀,好像小孩子的胳膊一样,你爹我都没有见过能种的活吗。” 赵老汉的形容非常形象,这种短胖短胖的偶尔还能看出几个节的存在可不就像是小娃娃的小胖胳膊。 “爹,这叫红薯。”赵疏桐解释道,“外邦传来的东西,他们那里穷山恶水的都能种活,咱家的地都是良田肯定能种活的。” “这番邦的东西咱们能吃吗,会不会有毒呀。”赵老汉急了,怕赵疏桐不懂农事,被那些狡猾的外邦人给欺骗了。 “爹,红薯不可能有毒的,那外邦人当着我的面吃过,我也尝过了,又甜又面的十分好吃。而且那外邦人说红薯的产量特别大,一亩地能种出两三千斤的红薯,要是咱们能够种出来,将来遇到荒年旱灾洪涝什么的都不怕了,还能多个活命的机会。”赵疏桐道 。 赵老汉听到红薯一亩地种出两三千斤的时候,已经没有再听到赵疏桐说什么了。 赵老汉一开始有些惊喜,随后就是深深的怀疑。 他可没有听说过番邦有亩产千斤的作物,往年种麦子种稻子种高粱,收成最好的时候一亩地收了三百多斤不到四百斤的粮食,儿子随便拿回来一个种子,就说这能种出三千斤的粮食。赵老汉头一个反应就是不信,再次反应过来的是就是,他这傻儿子去了一趟京城被人给骗了。 “儿啊,你这是被人骗了吧。爹种了这么多年的地,收成最好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上过四百斤。这什么红薯就那么金贵,一亩地能产三千斤?这些番邦人呀,专门欺负你这种不懂农事的读书人的,你在哪里买的种子,花了多少钱,爹这就带着你退去。咱们现在去还来得及,晚了人就找不到了。”赵老汉着急上火地道。 赵疏桐见赵老汉这么激动,赶紧拦住他。 “爹,你先冷静一些,我相信我没有上当受骗,红薯真的一亩地能种出三千斤来,等到种出来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赵疏桐的道。新鲜事物总是难以被接受,赵疏桐理解赵老汉的怀疑。 赵老汉还是不信。 他种了这么多年的地,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一亩地种出三千金粮食这种事这种事连小孩子都知道是假的,可是儿子偏偏相信了,还留了两亩地想要钟这些红薯。赵老汉愁呀,想要劝说赵疏桐,可赵疏桐比他还要固执不听劝。 “爹,这红薯长得很快,亩产三千斤到底是不是真的,咱们两个月后就知道了。”赵疏桐道,这些变异植物红薯的唯几优点就是吃过多长得快长得大了。 “这长得快的苗光顾着蹿个子了,那还会想着接穗。”赵老汉没好气地道。 “爹,你等着看吧。这红薯十分好吃,我给你煮两个尝尝。” “还是算了吧,这亩产三千的金贵玩意儿我吃不起,都留作种子吧。”赵老汉叹息地道。 虽然赵老汉不相信这和小孩子手臂似的红薯像赵疏桐说的那样神奇,只是那两亩地春种的时间已经错过了,赵疏桐都将红薯种子买了回来,还是铁着心的要种,赵老汉只能帮着他张罗了。 只种两亩地的话,用不了多少人。赵老汉和赵贵商量过后,就决定雇佣赵贵家的男丁前来帮忙,赵疏桐见状提出将这两亩地红薯前期的种植工作以二两银子的价格承包给他们,不再单独一人一天多少钱来计算。赵贵的爷爷他们也没有疑议,花费几天功夫帮着种两亩地就能拿二两银子的工钱,说起来是他们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