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成暴君便宜爹后我怀了他的崽在线阅读 - 第146页

第146页

    理由确实是冠冕堂皇。

    秦禛看着他脸上的讥笑却是更甚了,而后兀的冷了脸,一掌直接拍断了龙案,猛地站了起来,厉喝:“说的好像不从民间选人,就没有人对孤对王室心存歹心了?孤几次遇刺,王后和小公子身死,都是谁干的?孤告诉你们,待到孤查明了是谁干的,亲友举荐之人一个人偶读别想跑,尽数凌迟!”

    文武百官闻言吓得瞬间尽数跪爬在地,齐声高呼:“王上息怒,微臣不敢。”

    秦禛阴声嗤笑一声,居高临下的看着他们阴声说:“孤今日是给你们下令集思广益修缮科举制度的,不是来听取你们意见的,三天内将修缮奏折呈上,违者斩立决。”

    说罢并不再理会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的僵直了身子,直接一撩衣摆转身就走。

    一个个的还真当他改了性子,做什么事情还得经过他们一致赞同了不成。

    文武百官见此也只能憋憋屈屈的回去商议应对方法。

    文武百官也不尽是假忠心的人士,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愚忠老古董,看不得一点对江山社稷有害的事情存在,若是真是对江山社稷有益的事情,就算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会去做,这些人回去之后就老老实实的用心想修缮方案了。

    也还有一部分脑子灵活,看的清时事,甚至于对于宋岩做王后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参与逼迫秦禛处置宋岩的事情,这次亦是在思考过后站在了秦禛这一边,尽心尽力的想修缮方案。

    其他的大臣就都是家族利益在江山社稷之上的了,可以分为四类。

    一类是没有参与逼迫秦禛处置宋岩的,可不同意修改科举制度,但又不敢明目张胆的违抗秦禛命令的,对于修缮方案应付了事的。

    一类是参与了逼迫秦禛处置宋岩的,可不同意修改科举制度,但又不敢明目张胆的违抗秦禛命令的,对于修缮方案应付了事的。

    一类是是没有参与逼迫秦禛处置宋岩的,不同意修改科举制度,明目张胆的违抗秦禛命令,以为秦禛会法不责众,亦或者说愿意为了他们家族利益牺牲他自己,试图阻止秦禛推行科举改革制度。

    一类是参与了逼迫秦禛处置宋岩的,不同意修改科举制度,明目张胆的违抗秦禛命令,以为秦禛会法不责众,亦或者说愿意为了他们家族利益牺牲他自己,试图阻止秦禛推行科举改革制度。

    三天后秦禛将奏折收上来,看完之后也给他们耐心的分了六摞摆放。

    杨忠看的一脸茫然,不由不解问:“王上这是何意啊?”

    正常来说不应该分为两种吗?一种有可取性的一种没有的吗?

    秦禛闻言勾唇笑看他,指了指那些奏折说:“你说这些啊?来孤给你好好讲解一下,可别记混了人命关天的事儿。”

    说着秦禛指着那些分好类的奏折,对杨忠依次指着说:“这一摞,是等事成之后可以免于一死的,当然如果其中有毒杀王后的参与者除外;这一摞,是观察一下就可以升官重用的;这一摞,是暂时不予理会的;这一摞,是可以直接罢官,过后派人去给我秘密处置了挫骨扬灰。这一摞,直接斩立决:最后这一摞......”

    说到这里,秦禛点着奏折面色遽然一冷,神情阴鸷道:“立刻下旨诛九族凌迟处死。”

    杨忠下意识张嘴刚想说什么。

    秦禛想到什么又遽然皱眉,摆手不情不愿说:“算了,就本人凌迟处死,诛三族,剩下六族流放,后代子孙永世不得入朝为官吧,太过了他听到消息肯定又要怪孤。”

    杨忠心说你自己知道就好,看你趁着王后不在这个嘚瑟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真没管的住你的人了撒欢了呢。

    秦禛搞定了长舒一口气,伸了个懒腰站了起来说:“呼~好了,孤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交给你了。”

    杨忠心里吐槽,为了不给王后惹事儿还要出气,费尽心机想各种报复处置方式,这可真是辛苦坏您了呢?

    面上却是一点都不敢显露,老老实实的恭声应是,而后抄录了各种名单吩咐下去,这是真不敢弄错,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还不止一两条人命的事儿!

    第57章

    明目张胆违抗秦禛, 没有提出任何修缮科举制度方案的大臣,确实如秦禛所想,一来他们觉得他们人数众多, 有道是法不责众,他们不一定会出事儿, 二来这些人都是一些年过半百的老臣了, 本身也没有几年的活头了,只要他们能够借此组织秦禛施行科举改革制度, 他们就算是死在他们看来也算是死有所值了,至少给他们的后代子孙换来了世代昌盛。

    但他们没有想到秦禛竟然会真的下手,将他们尽数诛杀, 尤其是那些参与了逼迫秦禛处置宋岩的大臣,在听到秦禛对他们的处决不仅是斩立决,还是凌迟处死, 诛亲三族, 六族流放的时候, 当场昏厥的有之,发疯哭诉秦禛不能对他们这些老臣的有之, 痛哭流涕的后悔者也有之。甚至还有人用秦禛这是公报私仇,以要将宋岩的身份传遍天下,想将这脏水泼在宋岩身上, 试图以此来动摇那些抓捕他们的士兵。

    可秦禛亦对此早有安排, 秦禛在派人抓人之前, 早已将旨意传达了下去, 说是要遵循王后意愿,改革科举制度,通过科举的方式从民间选拔文武大臣入朝为官, 广诏天下,如今正是完善这个制度的时候,万民皆可上书,若有有能之士,便可借此入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