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秦之苍雪龙城_分节阅读_167
他能活过来,薛帅、阿笑、那些战死在雁门关的兄弟们......他们会不会也在另一个地方获得新生? 一定会的,连他这么没用的人都能被老天眷顾,他们在另一个地方肯定会活的特别肆意,没有叛军,没有战争,甚至不用为兵。 赵嘉过来的时候,燕执已经换了一副枕着双手躺在树杈之上,没了玄甲的衬托身上的肃杀之意也少了许多,这时候的他看上去和寻常公子王孙没有什么两样。 还是这样的阿执看着顺眼,没事儿偏要跑去军中,他上阵杀敌是危险,这人就不是了吗? 也不知道为自己想象,赵政是秦王,他们俩向来亲近,也不知道劝劝,果然,这人一当了王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什么交情,都是假的,他们秦人性子古板,知道劝人才怪。 阿执有带兵打仗的本事,只怕嬴政巴不得让人为自己所用。 在心底嘟囔了几句,赵嘉面上不显,只是站在下面朝着懒洋洋瞥了一眼底下又接着看天的人喊道,“阿执,下来,还有正事儿。” 骂也骂过了,赵政待阿执还算用心,不然也不会让他统领一军,大不了以后在咸阳受欺负了还能来雁门关,他以后就准备留在这里不走了,和一个御史勾心斗角打机锋什么的,他还不担心自己会输。 再不济还有李牧将军在,有李牧将军在这里,阿执以后还能来驻守雁门关。 待以后他的孩子长大了就扔过去让阿执教导,长成之后继续驻守雁门,亦或是接着往北扩充疆土。 他赵国王室虽然不再是王室,但是血脉还留着,无法在中原留下威名,那便将名声打到关外。 利落翻身从树上跳下来,看着这短短一会儿不知道想到哪儿去了的人,燕执捏了捏自己的肩膀问道,“还有什么事?” 算算时间,这人也没和燕国来的人说太久,不知道燕国这次来的是谁,竟然只这么一会儿就被打发了,实在是不够格。 这个时候过来,除了联合抗秦没有其他事情了,他们平常攻个城事先还要探讨许久,结盟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只用了那么点时间,燕国现在除了武将,连说客也一代不如一代了。 无可奈何看着这人,赵嘉叹了一口气,“今日还不曾见过御史。” 额...... 将御史忘的干干净净,燕执脸上尴尬的神色一闪而逝,不等赵嘉在说话就迈步敲了敲隔壁房间的门,问问御史被安排在哪儿休息。 刚到雁门关时御史便带了人出去,他因为见到赵嘉心情有点激动,将任命和虎符交出去之后没有见到御史,便也将人忘的一点儿也没有。 被嬴政派到雁门关平衡局势的人,心中自然另有一番丘壑,路上燕执没有与那人有太多交流,但也知道那不是个简单人物。 秦国之中,果真卧虎藏龙。 朝堂之上的风起云涌燕执知道,但是他从来不会将自己掺和进去,武将虽然与朝中脱不了干系,但却不能和朝堂有太多关系,他们需要的只有君王的信任。 领兵打仗和朝上打嘴仗是两码事儿,大部分在前者有建树的人都不太擅长后者,所以对于能将秦国大权牢牢把握在手中的嬴政,燕执心中是由衷的佩服。 精神亢奋听到他们家统领问话,打了一架才抢到统领隔壁房间的玄甲士兵歪头想了想,“统领,御史大人以后长留雁门关,在这里是有自己的府邸的。” 所以,人家不用和咱们一样在驿馆,这会儿应该在郡守府邸隔壁的御史府邸中。 忽然反应过来这个事情,燕执一拍额头让人继续在屋里带着,然后转身走到赵嘉身边,“御史此时在府邸之中,如果相见,直接将人传到府中便是了。” 为何还要来驿馆一趟? “御史地位虽不如郡守,但是监察一职却令人不敢小觑,李牧将军去了军营,怕是有半月都不会回来,为了避免御史误会,还是请阿执跟着走一趟为好。”慢慢悠悠将用意说明,赵嘉伸出一手做出个“请”的架势,待燕执动了步子之后才跟了上去。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夜里生冷,百姓们都回家生火歇着了,外面除了巡逻的士兵也没有太多人,去掉了玄甲的燕执神色柔和,一路上更是饶有兴趣的看着四周。 觉得自己将人拐到雁门关的可能性又大了一些,赵嘉不动声色捏了捏拳头,斟酌了言辞将方才鞠武的事情讲了一遍。 相信赵嘉不会在接了任命之后再做出背叛的事情来,燕执只是让他注意防备,其他也没有多说,这小子在雁门关几年成长了不少,想算计他怕是有点难度。 御史的府邸很快就到了,外面的守卫已经换成了他在路上相处了几天的士兵,燕执打了声招呼,让人进去通报之后便和赵嘉一起在外面等着。 他们如此诚意十足,御史应该不会在意将人晾在外面一天的事情...... 前去通报的士兵很快就回来了,燕执摸了摸鼻子,然后跟着赵嘉一同进去,接下来便是这人和御史的交涉,他在旁边也只是起到一个摆设的作用。 边境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来之前嬴政就特意叮嘱过,不要和这里的人走的太近,他知道官员结党营私是什么后果,自然是二话不说就应了下来。 赵嘉为太子时在邯郸能得多数人心自然是有他的本事,不过一会儿便和御史将表面的隔阂消弭掉,不过这俩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旁人就不知道了。 这些文绉绉的对话,他从来都懒得思量。 站在旁边面色沉静,燕执脸上看不出丝毫不妥,就连赵嘉也没看出来他的心思已经飘到了远方。 待了一会儿确定这两人不会起冲突,燕执也就起身告退准备回去了,时间紧迫,他能来雁门关一趟已是意外之喜,并不能在这里多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