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页
“嗨,有的吃就不错了。不抢。” “老侯,味道咋样?” 侯老说道这味道,笑着说,“肯定好,味道不好,我也不会来献丑。 我孙女的公爹自己做的,给我家送了些,是我老家的口味,鲜香酸辣,好吃极了。” “你家哪个孙女?” “老大家的老幺。” “咦,不是嫁到东北了吗?你家亲家还会做湘菜?” 一位很了解侯家的大佬不解的问道。 “是东北,可孙女婿的亲爹的奶奶一大家子,是从湘省逃难去到东北的。 离开了家乡,但口味依然保持着湘省的口味。湘菜就在他们家传了下来。” 没有什么不可说的,侯老简单的介绍了下。 “哦,原来如此。” 没多久,临时碾出来的大米,已经煮好,随着一碗碗的青菜,酱菜,一起送上了桌。 难得,还有条红烧鱼。加上侯老提供的剁辣椒,一群大佬,还没有吃,就味道那沁人心脾的大米清香。 “闻着味道不错,挺香的,只是不知道吃下去味道怎么样?” 两人说话的时候,其余的人已经端着饭碗开动。 美味下肚,无暇说话,配合这些美味的菜肴,口感更好。 几天后,君越带着孙子孙女转道去了沪江市,那座东方明珠。他能做的就只有那么多,个人的力量再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做的也有限。在要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做的也不错了。 在沪江的几处地方转了转,老三信中有写的几个地方,他都去探寻过,还很幸运的找到了一位老三的大学同学。 他记下家庭地址,单位地址,方便他以后再查找。 离开燕京的时候,给家里还有老二都寄了礼物 ,出门的时候,老二在他的衣服口袋里悄悄的塞了两百块钱。 老大也塞了三十块钱,都是怕他到了外面拮据。 孩子们的心意,他收着。但他也不占便宜,给孩子们寄回去些有用的礼物,细粮,还有孩子吃的穿的。 离开沪江的时候 ,寄的物件就更多了,在淮国旧买的衣服,二手的名表,二手的收音机,鞋子,雨靴,雨伞,家里需要用的很多东西,他买了不少。就是门锁都买了好几把,这些是不需要票的。 他买了几百块钱的,每个孩子四季的衣服,鞋子,棉鞋,都有。 都是比他们本来要穿的衣服大两码,能多穿几年。 点心,巧克力,大白兔奶糖,以及沪江名产帆布鞋,钢笔也有买。 当然,堂弟和堂妹两家,他也有带礼物。 农村就是这样,只要条件许可,难得出门一趟,都会给家里亲近的亲戚带些伴手礼。 从出门到回家,一共二十天。 祖孙三照了好些照片,都是在各大景点照的像。 到家的时候,是吃晚饭的时间。 转眼回到家分好礼物,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生活恢复了平静。 时间转瞬回过去了七年,七年的时间,新稻种麦种,经过反复试验,还有检测,已经在南北大地上开始推广。 南北地区,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农村已经开始种上了新的稻种麦种。 井湾生产队也种上了新的稻种麦种。井湾的水田很少,但也种了。 麦子还是大头,产量稳定,种了新粮食种的生产队,基本已经解决了饥荒,不说吃的好饱,但一天三顿每顿能吃个七分饱。 国家也有了一些存粮,新稻种下一个三年的目标是全国全部推广开来。 “爸,下午,老二一家回来了。”刚起床,就听见老大在外面喊。 “哦,老三他们回来了没有?”君越正在穿上外套,已经初秋,早晚温差大,有些冷。 “没有,应该快了吧?” 家里又添了一孙女,六一年老三家添了一闺女唐小燕。燕子特别喜欢笑,比她妈性子好,逗人喜欢。 第142章 寻亲记(24) 周末,都约好会老家。给老三家里的小闺女过五岁的生日。小燕子今天五岁。 小家伙是家里最小的小不点, 哥哥jiejie们都很喜欢她, 小嘴甜的哟。 常常哄的哥哥jiejie们带着她到处玩, 还给她好吃的。 昨天,君越进山猎来了野兔野鸡,就是一百多斤的野猪也猎了一头, 在山里收拾好。 悄摸摸的回到家,老大已经被他带歪。对于上山打猎,损害集体利益,老大唐高明现在已经没啥感觉,也彻底放开了。 大的集体利益他坚决守护, 但小的这种打猎的集体利益,他显然已经习惯性的忘记。没办法,有个这样的爹, 他能记得才怪。 七年的时光, 改变了很多的事情。 七年的时间,变化很大,大孙子去年考上了燕京的军校,能不能顺利的在风口上继续读书,他不知道。 但是, 军校学生即使不能继续读书, 但也能分配去到部队。级别还不会很低, 多少事读了两年大学的。他算了算时间, 大孙子读书至少能读到明年夏天(大二)。 读过大学的孩子, 再进部队,提干也会很快。 老二唐高亮一进门,就拉着亲爹进房,还不放心,关紧房门,一副做贼的模样。 老二的行为举止,把君越弄的一头雾水,撇开老二拉扯自己的粗手,“老二,干啥 ,别拉拉扯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