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山海横流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计议

第三十二章 计议

    这些都与朱璃无关了,他在蔚州收缴沙陀溃兵近两万余人,战马近万匹,从中挑选出被迫入伍的汉人男丁五千人,充入麾下越骑,剩余的沙陀俘虏、战马,以及粮草,全都被武悼秘密押往北口,让郭奇佐、庞红姑处理。

    那名被武悼擒住的小将,名叫史俨,在武悼的劝说下,选择了投靠朱璃,被朱璃任命为牙将,朱璃随即就将麾下两百牙兵,全都交给他来负责,同时又在越骑大军中挑选了六百人,充入牙兵,至此他的牙兵数量达到八百人。

    牙兵,就是亲军,俸禄最高、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无论是对于任何大将来说,基本都是如此。

    史俨比朱璃大两岁,骑术精湛,投靠朱璃后,因为身为牙将,类似亲兵统领,几乎和朱璃朝夕相处,二人年龄相仿,时常切磋骑术、武艺。

    一个多月下来,朱璃的骑术突飞猛进,虽然比史俨还差点,但也非常微弱,史俨同样有收获,他的武艺增长了很多。

    而被武悼抓获的另外一名书生,名叫郭崇韬,年龄比朱璃大三岁,比史俨大一岁,和史俨一样都是代州人,李克用攻破代州后,史俨被逼入伍,郭崇韬由于是读书人,被征召进入军中,负责文案之类的琐事。

    史俨投降不久,郭崇韬也投靠了朱璃,被朱璃送往北口,交给郭奇佐调教,五月初,李可举凯旋而归,提拔刘仁恭为蔚州刺史,镇守蔚州。

    至于朱璃,他让朱璃回师北口,静待朝廷封赏,朱璃虽然是他的麾下,但这次大放异彩,朝廷不可能不封赏,在朝廷封赏下来之前,李可举不可能越俎代庖。

    再说了,朝廷再怎么封赏朱璃,朱璃依旧还会是他的麾下,他相信朝廷不会搞什么离间之类的鬼把戏,对于像他这样,割据一方的节度使,这种把戏,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根本没用,朝廷也不会枉作恶人的。

    回到北口,朱璃开始整顿大军,他亲自统领的大军有八百牙兵,八千多名越骑,而将领只有史俨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所以他立刻提拔了张归厚、张归牟二人为都尉,让他们各自带领两千越骑,自领一军,他自己仍旧统帅四千人。

    步兵同样扩充了不少,高远的刀盾兵扩充到了五千人,吕勇的排矛手同样扩充到了五千,就连庞红姑的庞勋旧部,也扩充到了五千人,朱璃离开之前,他们三人的部下加起来才不过九千人,现在每人又扩充了两千多,这一切当然都是武悼的主意,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如此拼命的扩军。

    (史俨:史载他曾跟随李克用讨伐过黄巢,现在的年纪应该只有十五、六岁;郭崇韬:出生于865年)

    广明元年六月,唐廷封赏下来了,李可举虽然没有升官,不过他节制的地盘变大了,因为赫连铎等人的战死,李可举节制的范围,由原来的九州之地,增加到了十三个州,唐廷又将云、朔、平、营四州,全部划归到他的节制范围。

    而唐廷加封朱璃为朔州刺史的官牍文牒,却被李可举截留在了范阳,他必须慎重考虑一下,让不让朱璃去做这个刺史。

    旬日,李可举邀请了尉迟信、尉迟槿兄妹进入了书房,针对此事进行了商讨。

    尉迟兄妹正襟危坐,神情泰然地望着李可举,说实话,李可举确实将他们兄妹当成了自己的亲近子侄,对他们倒是没什么忌讳,就直接开口道:“小郎,朝廷任命朱璃为朔州刺史,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尉迟信闻言,诧异地看了李可举一眼,随后又瞥了一眼自己的meimei,他发现尉迟槿闻听此言,眉头微皱,神情有些雀跃、又有些担忧,便拱手道:“李公,朱璃是我的好友,绝对信得过。”

    “唔”李可举听了尉迟信的话,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转向尉迟槿:“小娘,你怎么看?”

    俗话说女生外向,更何况尉迟槿对朱璃似乎情义不浅,唐廷任命朱璃为朔州刺史,让她十分开心,毕竟这是唐廷对她意中人的认可,可李可举心有疑虑,又让她非常担心。

    毕竟朱璃现在效忠的对象可是李可举,上有迟疑,乃是为人臣子的大忌;她知道若想说服李可举外放朱璃成为一州刺史,一定要有一个让他信服的理由,或是解除他的疑虑,略一思忖,她便恭敬地回道:“李公,朔州不过是下州之地,不知李公担心什么?”(唐时,刺史分上州刺史、下州刺史,上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从四品,朔州辖县只有三个,是下州)

    李可举闻言,神情微蹙,正色道:“以前你们没来,檀州只有镇远军和威武军,我和李全忠只能形成抗衡之局;自从你们来了以后,我安排朱璃成为北口守捉,目的就是为了在檀州,从军力上压制住李全忠,我有镇远军、北口军在手,互为犄角,定能让威武军不敢妄动分毫,这是其一。”

    “其二,朱璃为小郎挚友,但是我对他的了解很少,不知道若是让他成为一方刺史,将来他会不会脱离我的掌控。其三,冲锋陷阵、运筹帷幄,本都护亲眼见证过他的能耐,自然不必多说,可他治政方面的能力如何呢,能不能坐稳这个刺史呢?”

    听了李可举的担忧,尉迟槿神情稍缓,温声道:“既然李公知道李全忠包藏祸心,早晚必是范阳的心腹之患,一直压制、监视他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之前就商议过如何对付李全忠,一切以打压、削弱为主,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耗时日久,若是李公不放心,就主动出击吧,可以让李全忠进袭沧州,攻打义武军王处存。”

    “王处存身为义武军节度使,受命节制沧州、定州、易州,可如今定州、易州都在李公治下,他定然不会甘心,早晚必会图谋定、易两州,既然李全忠、王处存都注定是我们的敌人,让敌人互相攻伐,无论结果如何,得益最大的都是李公。”

    “这样一来,不但驻扎在檀州的镇远军可以解脱出来,而北口一镇之地,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镇远军独霸檀州,契丹人、奚人若是还敢来犯,就是自找不自在。”

    说道这里,尉迟槿望向李可举,李可举面带微笑地迎上她的目光,点了点头:“小娘真乃女中诸葛、再世孔明,可惜你身为女儿身,不然李某定然要重用于你。”

    尉迟信听了李可举之言,神情奋然,附和道:“李公,不是小郎自夸,我家小妹乃文武全才,比我这个大兄可强多了。”

    “李公岂不闻,昔有平阳公主散家聚兵,合七万娘子军,为高祖争取天下,立下不世之功;文德皇后(长孙皇后),运筹帷幄、贤而能谏,为太宗登顶至尊,开创大唐盛世,立下无数功勋。”

    “有唐以来,女子参政盛事不胜枚举,像太平公主、上官大家(上官婉儿)等女中诸葛、女中巾帼,不胜枚举,传下来的佳话无数,小妹自幼励志,效仿先贤,从未懈怠过。”

    “哈哈哈,小郎之言,倒是不错,小娘之才,确实出乎李某所料,尉迟兄有了你们这双儿女,倒是可以含笑九泉了。”李可举欣然附和道。

    三人恭维、谦逊一番,话题又回到是否让朱璃出镇朔州刺史的事情上来,李可举此时神情放松不少,毕竟李全忠才是他的心腹之患,尉迟槿既然已经献策帮他解决这个大麻烦,剩下的就是用人方面的考量。

    尉迟槿乘势再谏道:“李公,朔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个李公应该比槿儿更清楚,那是预防狄人的重要关隘,雁门关、唐隆镇都需要重兵驻守,尤其是如今年代,更不可轻忽。”

    “槿儿认为,若有人能够坐稳朔州,这个人一定要能文能武,北拒狄人,南抗诸雄,不然,朔州对于李公来说,就是一个耗粮、耗兵的无底洞。”

    “朱璃与我们兄妹相交匪浅,对他的才能我们还是知道一些的,不提他个人如何勇冠三军,就说他的麾下,文治方面还有郭先生这样的佐下,武有武悼、张归霸这样的悍将,窃以为朱璃乃是为李公镇守朔州的不二人选。”

    “李公,小郎也赞成朱璃出镇朔州,朔州并非一般地方,北有契丹、奚人袭扰,东有党项虎视眈眈,南有代州朱玫这样的枭雄,若是李公派遣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前去,朔州前景实在令人堪忧。”尉迟信诚挚地道。

    尉迟信附和尉迟槿之言,并非是一味盲目的顺从meimei,他有他的想法,尉迟槿对朱璃的情义他岂能看不出来,而他虽得李可举器重,却毕竟势单力孤,若是小妹以后真的嫁给了朱璃,朱璃现在能够镇守一方,无疑也能让他在李可举的心中,占据更大的分量,即便以后李可举对他这种器重淡了,他外有朱璃这样的外援,进退之间,就会从容很多。

    一见尉迟兄妹,不遗余力地力挺朱璃,李可举心中自然放心不少,他地位显赫,却至今无子,族中更是人才匮乏,让他失望苦恼不已,可以说尉迟兄妹的到来,恰好填补了他,后辈无人可用的空缺。

    时下,军阀割据,任何一方大员,雄踞一方的时间都不长,不是他李可举不自信,而是无数所见所闻,让他不得不有这方面的长远打算。

    以他和尉迟阗的交情,他可以毫无保留的相信尉迟兄妹,若是将来自己有个闪失,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族人,今日种下的善果,一旦真有那么一天,以尉迟信兄妹的秉性,应该同样不会怠慢他的族人吧。

    一念至此,他就有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