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节阅读_198
第三类人往往更注重实际,在争论中看到了朝廷的软弱可欺,也看出了燕王的强悍和霸气。 天子登基以来,除了削藩还有何建树? 倭寇登岸抢掠杀戮,安南趁机侵扰西南,各番邦不再来朝见,反倒是北边的残元摄于燕王的威名不敢轻举妄动。 对方孝孺和建文帝失望的同时,不免对燕王升起了期待。 建文帝是正统不假,可如今的大明,需要一个更有力的君主,能震慑四夷,扬威海外的皇帝! 这样的言论开始在部分读书人中流传,虽没摆上台面,却也不容小视。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明朝的读书人有不可理喻的一面,也有让人震惊佩服的一面。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兵临城下,明朝的士大夫们宁可拥立新皇帝,背负不臣的骂名,也不向敌人低头。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汉家风骨的最后挽歌。 最终,在野蛮的侵略之下湮灭。 北平的燕王没有料到,只是针对皇帝和方孝孺的计策,竟然会取得这样的效果。 朱棣很是高兴,当着众将领的面又一次夸奖了沈瑄与孟清和。 “我儿甚好,甚好啊!”朱棣抚着短髭,“孟同知更是吾之仲卿!” 听到这句,孟清和没觉得高兴,反而是后背发冷,头皮发麻。 朱元璋夸蓝玉是他的李靖张良,蓝玉剥皮充草。 朱棣称赞张玉是他的的冠军侯,张玉死在乱军之中。 现如今,当面夸他是卫仲卿,这代表着什么? “卑职谢王爷,实在不敢当。” 明知是乌鸦嘴,含着泪水也要表达感谢。好歹卫青算是善终,比英年早逝的冠军侯好上几个段位。 心思跑远,孟清和脸上的笑容却没有露出半点破绽。 沈瑄睨了他一眼,不着痕迹的弯了弯嘴角,没有出声。 众人散去后,孟清和本想回房安慰一下自己,要么去找沈指挥找点安慰也成。不想中途被道衍叫了过去,进到厢房,坐下,对着大和尚愈发闪亮的光头沉默无语。 道衍面前摆着炭炉,炉上架着烤饼和馒头。 闻到烤饼的焦香和一丝rou香,孟清和没和道衍客气,大和尚为他准备的,不吃白不吃,浪费可耻。 道衍夹起一片馒头咬着,等孟清和吃完三张饼,也放下了筷子。 茶水送上,透过氤氲的热气,可以看到大和尚慈祥的面容。 燕王不懂道衍,孟清和以为自己懂,接触多了才发现,他同样不懂这个人。 以造反为平生最高追求的和尚,当真是个奇怪的人。 “劝王爷绕过济南的计策,是徒儿所出?” 预料到道衍会问这件事,孟清和放下茶杯,无视道衍话中的徒儿二字,说道:“回大师,是在下提议,做决定的是王爷。” “污蔑方孝孺的计策也是出自你口?” 点点头,孟清和没想抵赖。虽然手段不太光明,把柄却是方孝孺自己送来的。况且,方孝孺的名声差了,燕王还会一意要他起草继位的诏书吗?如果方孝孺这样的都能逃过死劫,那自己欠了人情的铁铉,是不是也有办法? 假若方孝孺没有彻底激起朱棣的杀性,历史上的灭十族还会出现吗? 等到永乐帝坐上皇位,流的血是不是会少一些? 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战场之下,殉国者固然可敬,被无辜牵累的人还是越少越好。 这些话只能藏在心里,不能同任何人说,连沈瑄也不行。 偶尔,孟清和也会觉得自己的举动有些可笑。心底的良知却告诉他,即便被骂虚伪,被骂假慈悲,也应该这样做。 孟十二郎走神了,眼神放空。 道衍没出声,静静的捻着佛珠。 厢房里只有火星爆裂的劈啪声,良久,孟清和缓缓舒了一口气,再看道衍,大和尚闭目凝神中。 “孟同知,”道衍睁开双眼,没有再叫孟清和徒儿,笑容中带着认真,“心有善念,便可随心而动,何须迟疑?” 孟清和惊骇,大和尚莫非会读心术不成? 正惊骇着,道衍又道:“为师交与徒儿的典籍可有读通?不懂之处可向为师求教。切莫为面子耽误了学习。” 孟清和:“……” “没有不懂之处?”道衍笑得十分得意,“不愧是贫僧的徒弟。” 孟清和:“……” 这和尚不是高深,只是人格分裂而已吧? 建文三年十二月底下,经过休整与部署,燕王在承运殿召集众将,宣布将发动最大规模的进攻。 “频年用兵,何时可已?当临一决,不复返顾矣。” 解释过来,造了三年反,必须见真章了。此次出兵,当是最后一次,不打到南京,老子绝不回头! 以朱能,沈瑄为首,众将齐声道:“遵令!” 站在沈瑄身后,听着殿中的回声,孟清和胸中一阵激荡。 靖难,终于进入了倒计时。 第九十五章 胜利的曙光二 建文四年元月,燕王师出北平,锋锐再指山东。 盛庸等朝廷将领压根没想到燕王会来得这么快。 仗打了三年,双方已经有了默契,正月不打仗,春季才进攻。 燕王却突然不和盛庸等人讲规矩了,正月里就开炮,对着朝廷军队喊打喊杀,明摆着不打算过年,旁人也照样别想! “燕逆此来,所图定然非小。” 济南城中,盛庸刚接到朝廷将派兵增援的消息,随军还有大量粮饷。 有人有粮,多好的事? 结果燕王突然出兵,一切的计划都被打乱,笑到一半就再也笑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