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这种事,总要机缘巧合。”卓文君从行李箱里将衣服取出来放进衣柜,一面道,“时候到了,自然就开窍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有时候,磨一磨不是坏事。” 这个袁宵倒是很赞同。杨玉环和阿娇这种状态,看起来倒是激情四射了,但总是针锋相对,容易出问题。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维持一段长久稳定的关系。 事实也确实如卓文君所说,搬过来之后,杨玉环就立刻被经纪人的夺命连环call叫了回去,重新陷入忙碌的状态之中,根本没时间回这边来住。 而杜十娘和金一诺有自己的住处,最后住在这里的只有五个人,房间怎么看都是够的。 而且即便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随着她们各自忙碌起来,每天能够见面的时间也不多。 苏蕙和霍小玉正准备对直播的形式做一些新的尝试,最近都在忙这个。袁宵和卓文君决定在周边进行一场为期不长的短途旅行,索性连家都不着了。 至于阿娇,她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虽然她从大汉带来的财物不少,短时间内不需要为金钱发愁,但要在这边生活下去,金钱只是表面,最重要的还是要站稳脚跟,对这个世界产生归属感。 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再说,杨玉环都去做明星了,她没道理会比对方差。 至于自己的职业,陈阿娇之前自己在北京闲逛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打算。 说来也巧,当时她在北京城里转的时候,一不小心迷了路,绕着绕着,不知怎么就绕到了琉璃厂,见识了一番这个世界古董行业的兴盛。并且还机缘巧合地帮助一位买家鉴定了一件汉代玉器的真伪。 巧得很,那人手里拿着的是仿品,真品就在陈阿娇自己的行李里。 自己的判断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之后,阿娇就忽然对这个行业生出了兴趣。回来一查,才发现甚至还有各种古董文物相关的电视节目,而且收视率不低。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在吃饱饭之后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对文化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几千年历史里传承下来的东西,是最能彰显文化底蕴的存在,自然也备受追捧。 古董收藏不再是专业人士的地盘,无数懂行的和不懂行的人涌入其中,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阿娇此时入行,其实已经算完了,毕竟市场已经成熟完善,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她想要横插一杠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她之所以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一来是自己的确感兴趣,二来也是想找个事情做,三来这项职业必须要足够有逼格,至于赚钱,反倒排在了后面。 而阿娇有个别人都没有的优势,她自己是个古代人,在原本的基础上学习古人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流变,反倒比经过巨大变革、接受西化教育长大的现代人要容易。 再说,研究古董文物的人,也不是就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精通。 通常而言,他们或是精通某个朝代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特色,或是精通某个品类如金石、书画、瓷器等,真正的全才很少。 而阿娇的优势,显然在于她对汉朝及之前的古物,了解绝对比别人更深,毕竟她从小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之中。更别提她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东西过来,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进入这一行,会比去做其他她所不了解的行业更合适。 不过,在彻底定下来之前,阿娇也不打算张扬,万一最后没做成,那就太丢人了。 所以她谁也没说,只是自己买了不少专业的书籍回来自学,同时也每天都到市场上去逛一逛,并且试图拜师学艺,只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挑到符合要求又肯收她入门的师父。 在古玩这个行当,拜一个师父,可不止能学本事,更重要的是能引自己入行。 这是一个论资排辈十分严重的行当,让陈阿娇自己去摸索,只能横冲直撞,吃够教训之后才能得到旁人的认可。 不过,她这种条件,想拜师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人家都是从小学起,她这么大年纪,看起来就像个业余爱好者,真正的专家根本不愿意理会,而对她热情的,多半都是想向她兜售商品的小贩。 阿娇在琉璃厂一带逛了好几天,不得不承认自己挑的这条路有点难走。 委曲求全的路线实在不太适合她,阿娇决定不死磕了,还是尽快换一条自己擅长的。 那就是砸钱。 古董收藏嘛,无非就是这么回事,手里的藏品多,出手大方,眼光也不错,自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吸引所有人的视线。虽然容易被当成暴发户,但旁人也不敢小觑她。只要一直保持高水准,早晚能折服那些心高气傲之辈。 转变思想之后,阿娇就开始在市场上撒钱了,没几天就成了几家老字号铺子的大客户。而且整条街都传遍了,最近来了一个土豪,就喜欢秦汉时期的东西,出手阔绰,眼光精准,只要东西好,来者不拒。 也算是初步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至于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就只能日久见人心了。在这一点上,阿娇有足够多的耐心。反正多收藏一些能增值的古董,怎么算都不亏,将来若是要开店,这些都是可以摆出去的商品。 为此阿娇还特意重新租了一套房子,还在装修的时候做了特殊要求,就是为了存放这些宝贝。要知道古董大部分都很脆弱,不但保存要小心,还得定期维护和保养,才能让他们维持在最好的状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