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在线阅读 - 第219页

第219页

    如今朝堂之上,最大的争议就是,到底要不要让太子闻宸登基。

    念平帝这眼瞅着是不行了,但他偏偏没有咽气。有大臣觉得应该等一等,万一念平帝奇迹般地又好了呢?也有大臣觉得念平帝根本不行,好不好都没啥用,不如让太子趁势登基。当然,还有一些有小心思的,觉得这样有皇帝和没皇帝没两样反而更好的人,既不想念平帝好,也不想太子登基,来回的搅浑水。

    总之就是居心叵测,糟老头子坏得很。

    池宁自然是支持太子即刻登基的,太后在这方面给了池宁极大的帮助,你永远猜不到这老太太手里还掌握着多少你不知道的力量。

    池宁一边与太后合作,一边心惊rou跳,他开始更加理解王洋,为什么明明是个忠臣,当年却还是选择了让念平帝登基。

    因为太后真的很可怕。

    池宁甚至觉得,他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让太子登基,而是怎么摆平太后。她宫变那天看上去明明是那么消沉,如今却已经恢复了过来。至少表面上,你根本看不出来她受过怎么样的打击,她似乎就这么重新站了起来,并且准备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政事之中。

    这是个精力旺盛、仿佛永远斗不倒的老太太。

    生活不易,池宁叹气。

    第82章 努力当爹第八十二天:

    怎么对付有琴太后,这简直是一个世纪难题。

    从天和帝到念平帝,乃至当年宫斗的最强王者魏贵妃,都始终没能找到完全破局的方法。因为对于太后这种能屈能伸又极度铁血冷酷的人,除了权势的暴力压制,根本别无办法。她不管何时何地何种心情,表面上都能循规蹈矩,至少,你抓不到她的错处,没有证据,也就没有办法彻底打败对方。

    连魏贵妃苦心埋线多年、用两个儿子作为情感薄弱点的最后一击,好像也就只是带给了太后几个日夜的苦恼罢了。而那话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打不死她的,只会让她更强大。

    现在太后再没有了儿子掣肘,简直要强无敌了。

    池宁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不得不去请教了王洋王首辅,这位一直战斗在与太后对线前线的第一人。

    但说实话,王洋其实也没什么能压制太后的好办法,他的手段一直很单一,就是借力打力。

    肃帝时期,太后还只是皇后,没办法作妖,她仅仅是为了能保住皇后的位置,就已经战战兢兢,拼尽了全力。

    天和帝时期,天和帝毕竟是太后唯一的亲生儿子,太后可以和儿媳钱氏掐得天昏地暗,却没有办法真的全然不顾儿子的喜恶,多少会注意自我收敛。

    念平帝时期,先不说念平帝是个神经病,无法以常理揣度,只说他有太子闻宸为质,太后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也得小心做人,不能行差踏错。

    “可如今时代不同了。”王洋长叹一口气。

    念平帝瘫痪,太子年幼,太后要是再不抖起来,那简直都对不起她这么多年的隐忍。一个“孝”字,就可以成为大杀器,让所有人闭嘴。

    难,实在是太难了。

    “实在不行,我们就只能旧事重提了。”王洋对这件事其实也没多大的把握,这算是他当年抓到的太后唯一的把柄,当初不提,是觉得日后说不定会用到,果不其然,这是为今之计里最有可能成功的,“但……以前的烂账到底能有多少用,我也不确定。”

    “怎么讲?”池宁虚心求教。在这件事上,他和王洋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倒也不用担心内阁会坑司礼监。

    “太后当年和钱皇后多有不快,你知道吧?”

    “略有耳闻。”池宁回得很是中规中矩。但他岂止是知道,他和两个师兄一起前排深度吃瓜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回了。能被外朝看见的,毕竟还只是冰山一角。他们这种常年生活在宫里的,才是对太后和皇后的婆媳斗争感受最深的一拨人。

    也是太后素来会遮掩,这才没有把这个整个后宫都知道的秘密,变成全天下都知道的秘密。

    说婆媳斗争之前,就得先说一下,钱皇后是怎么成为皇后的。

    当时天和帝还只是太子闻恒,肃帝和魏贵妃这对给别人带来了无数灾难的痴男怨女还在宫内到处造孽。肃帝在他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爱情故事里,唯一还保持清醒的一点,就是他对他的太子始终不一般。肃帝自己年少时是吃够了父皇宠庶灭嫡的苦,等好不容易熬到了自己做皇帝,便指天发誓,决计不能再让这样的祸事发生在自己的嫡子身上。

    可以说,有琴太后当年的皇后之位之所以那么稳,一方面是有赖于她的老成持重,不给敌人留下可攻讦的漏洞,另外一方面就是她给肃帝生下了嫡太子闻恒。

    肃帝给皇后的大半尊重,也都源自于他对于闻恒这个嫡太子的看重。

    太子闻恒到了选妃的年纪,肃帝比有琴皇后都上心。但大启一直以来的皇室选亲,都是那一套——得由太监去民间采选良家子,可以说,这里面给肃帝发挥的空间并不算特别大。

    当然,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cao作。

    好比选太子妃的时候,肃帝就一口气把他信重的太监都派了出去,可以说是遍地撒网,重点捞鱼,肃帝给每个人都划分了不同的选区,挑起了太监之间微妙的竞争。名义上,身为内官监掌印的张太监还是这场选太子妃活动的总管,但实际上,整场选妃因为各方势力名正言顺的下场,已经注定无法被内官监所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