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男配已上位[快穿]在线阅读 - 第41页

第41页

    李忠武如今手中有边关兵权和京城兵权,许然掌管六部,两人一文一武盘踞朝堂半壁江山。

    然而经此一事,又有谁还不知道李忠武是许然的人?

    朝中盘根错节、陈腐以久,如今直接拔除三根根结,也算是了却宸帝一桩心事。

    自此,老实了的大臣们急着向许然抛出攀附的橄榄枝,却被许然一一挡了回去。

    为了争先向许然示好,其他人纷纷曲线救国,选择大力支持许然推出的法例。

    全国乃至全大陆全部都要使用官话,那么第一要紧的是官话的标准,第二便是如何学习系统官话。

    此时,许然的启蒙书院贴出告示,表示众人可到书院学习官话,每年前百名报名免费,第二个一百名收取四分之一的费用,以此类推,第四百名之后需全款交付学费。

    紧随其后的是官方告示则是说,农民学会官话后可参与官话考试,过试之人一年内可减免所征收的赋税。

    一时间,举国震惊。

    各地书院还在修建,预计在一月后正式开启接收学子,一个书院一次性可容纳至上千人,待名额满以后便会关闭书院。

    当然,减免赋税之事也有不少官员提出反对,被许然的一句话就拍回去了。

    “前几日抄家的银子不够用了?”

    许然的当务之急,是确定官话标准。

    他集齐六部尚书,开了大大小小会议商讨无数次,最终确定了标准。

    把最简单易懂易上口的京城话作为标准,其上再加部分地方方言语调。

    接下来的半个月,许然和诸位官员全部投入字典的编造中,结合其他残缺辞典,纠正其他错误之处,创立部首,全书分为说文和解字,细分又有形音义、注释、异同等。

    全书共十五卷,每卷又细分为十五篇,虽然字数众多,可一旦入门便很快就能掌握后面内容。

    许然的第二批学生是礼部官员,他没多少时间一个个的去教下面教学的老师,便由礼部官员层层传递。

    其中掌握最快的是曾经被雪藏的礼部侍郎周通,现任的礼部尚书。

    还有一人是翰林院的学子孙浩威。

    一个月的时间,礼部官员们日以继夜的勤学苦练,把大半辈子没吃过苦的又重新吃了一遍,仿佛梦回几十年前的科举。

    有人甚至从脑满肠肥变成了瘦杆子,仿佛风一吹就能倒。

    字典正式印制出版,名为《宸话》,意思是宸国官话。

    《宸话》印制成功后首先呈给宸帝过目,他通过后立刻大量印刷,发往各地书院,随字典同行的还有系统学习过的官员。

    炎炎夏日。

    启蒙书院开张之日便差点被拥挤报名的人挤破门槛,身强体壮着互相rou.搏,骂骂咧咧的文人被排挤最后,好在事态严峻之前有官府兵力坐阵,场面才渐渐停歇下来。

    同一天,童试考试正式开始。

    新一届的科举考试拉开帷幕。

    这也是宸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涌现了一批朝廷栋梁。

    作者有话要说:  《宸话》规格借鉴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 字典

    第21章 国学大师20

    不到一月,所有书院均停止招生,逐渐步入正轨。

    宸国文学制度改革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几日,许然也将在被软禁的两人口中套出来的消息一一斟酌,发现亚国的国民思想教育是基础,然后再在基础上开发出科研人员,已经初具现代社会教育雏形。

    如若将现在的启蒙书院定为现代的学前教育,之后再增设五年小学教育与三年初中教育,废除国子监,改为大学,这样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就形成了。

    只是他刚对宸帝提出这个建议,就被宸帝否决,“不可,现在启蒙书院初见成效,再进行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怕是会引起百姓反弹。如今朝堂已归顺,差不多了。”

    “难道师兄认为百姓们会说官话就会忠君爱国了?”许然反驳,“他们爱的只是他们自己的家,是小家,百姓根本没有国就是大家的概念,这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去做的!”

    宸帝难得恼怒,“够了!这件事就先这样,日后再说。”

    许然怒气冲冲的拂袖而去。

    这是这么久以来,两人第一次爆发这么大的争吵不休双方各执一词,拒不相让。

    次日,许然接到王越来信,里面说了两件事,一是王越已经成功获得盛城童试第一,二是家中金叔生病,最后一句是:盼归。

    思来想去,许然觉得换个环境重新思考一下也不错,于是跟宸帝说了一声,宸帝也在气头上,挥挥手让他赶紧离开。

    京城至盛城十分遥远,许然快马加鞭,还是觉得很慢,索性他出来的时候婉拒随从跟随,便悄悄的使用系统外挂,缩短了不少时间。

    得知他回来的消息,王越俨然成了王家第二个管家,将家里管的井井有条,就等着许然凯旋归来。

    谁知道许然刚到城门外就被人截住了。

    “下官恭迎王大人多时了。”

    许然一身青衣,飘然下马,见到来人有些惊讶,随即拱手,“陈知府。”

    陈知府笑呵呵的把他手里的缰绳接了过去,“下官当日便知王大人并非池中之物,现如今果然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