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玄幻小说 - 分手吧,我要考哈佛在线阅读 - 第242页

第242页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能治一定要尽力去治,如果不能治,不耽搁病人另寻高明的机会,如果遇到不讲理的病人,直接轰出诊室,爱治治,不治滚。医生同仁请记住,我们的工作是接诊,而不是迎客,来的是病人,不是客人。”

    “与其去想如何迎合好病人,不如想想如何精进自己的本事。病人挂着几十块钱的号,就觉得自己可以当上帝?不好意思,在很多人觉得医疗保障像是天堂的欧美国家,可能你已经病逝,都不一定能够排到医生。”

    “如果你想要像国内一样快速就医,你需要去私立医院,挂一次号就得几百美元甚至几千美元。花着买草的钱,还想要享受黄金大富翁的待遇,可能吗?一盒胃癌克在国外的价格多少钱,有人知道吗?四百六十美元一盒,在国内呢,五十二一盒!”

    “我的脾气向来不好,也不算十分的冷静理智,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努力去建一个医生保障系统,起码在我诊室里医闹过的人,别想再买我研发出来的特效药,有钱也不卖!”

    谢书尧对着媒体怼了个身心舒畅,很多人一直都在围观,并且掏出手机来拍了下来,以短视频的形式上传到了网上去。

    谢书尧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有网友说:“谢医生的拳脚功夫很厉害啊,能把一个大汉打到痛哭求饶,二百五十刀下去,那么大的大汉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她却一点都没伤到,还有上次摔无良媒体摄像机……我怎么有点相信那个医闹的大哥了呢?他一直说自己没对谢医生动手,谢医生却说自己被打得很惨,那个医闹的大哥能打得过谢医生吗?”

    有人在这条微博下面评论,“别忘了谢医生是个演员。”

    谢书尧看到这条微博之后,顺手给点了一个赞,吓得那网友很快就删了微博。

    谢书尧打算在京城等到霍廉主任的孩子回国,并为霍廉主任举办了遗体告别仪式后,再返回金陵去,故而打算在京大医学部附属医院急诊科多待几天,能接诊几位病人就接诊几位。

    京城的那些老头老太太在听说谢书尧又回京大医学部附属医院急诊科坐诊之后,第二天就又组团来了。

    有些老头老太太还力挺了谢书尧的言论。

    “小谢医生说的对,医生的本事是救人,不是哄人。要是能把我身上的病给治了,就算凶点,我也认了。就像小谢医生这样的,你之后要是去哪儿工作了,可千万得给我们留个联系方式,不然我们想找你看病都找不着人。”

    谢书尧瞅瞅这个自来熟的老大爷,说,“摸着您的脉,您之前应该在我这儿看过病吧,我没记住您这张脸,但我记住您的脉象了。之前我和您说过,不能再吃那么重的盐了吧,您不听,肾上的问题可没减轻多少。”

    “我给您开个药,您回去之后按照医嘱吃着,连着喝上三个月,之后保证食用低盐食品,肾上的这毛病就不会再犯。如果您还想吃盐也想长寿,那我也可以给您支个招。”

    听谢书尧这么说,那老大爷立马就支棱起耳朵来。

    谢书尧道:“您啊,准备个八十万,找到合适的□□,我亲自给您做手术,做完之后,完成三个月的抗排异反应监护,就可以继续吃盐了……您自个儿做决定吧!”

    老爷子拿着药方一脸失落地走了。

    不过老爷子心里也清楚,他的病太严重了,如果放到别的医院,医生就算给开出一堆药来,那也不一定管用,谢书尧能给治,那已经十分不错了。

    为了满足这些老头老太太的要求,谢书尧特地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名字就叫‘暴脾气的谢医生’,第二天看诊的时候,她就将打印好的二维码贴在了诊桌旁。

    这个公众号没什么用,就是平时发布一下谢书尧将在哪儿坐诊的消息。

    谢书尧也决定了,她之后需要抽出一部分的时间来进行医学领域的研究,不能再一直都盯着药学这个金馒头打转。

    还有就是医学实践工作也必须尽快熟悉起来,她要是有之前在急诊科做手术时的手速,当时绝对能在那个闹事人身上来个大团圆,怎么会便宜那人,只捅了两百五十刀?

    第129章 第一百二十九站

    霍廉主任的先生已经病逝多年,她膝下唯一的儿子名叫李谨,在美国工作,听闻噩耗之后,连忙请假回国,可他的工作性质复杂,从递交请假条到请假条审批再到回国,足足用了四天的时间。

    谢书尧在急诊科见到了李谨,一个偏瘦的男生,遭逢噩耗,看起来越发憔悴消瘦,颇有形销骨立之感。

    李谨顶着一张麻木的脸办完霍廉主任的遗体告别仪式,谢书尧打算回金陵时,李谨才找上了她。

    “谢医生,谢谢你。我妈生前和我打视讯电话的时候,有提到过你,她说十分欣赏你的医术与态度。没想到碰上这样的事情……你做的事情我都听说了,谢谢你。”

    李谨冲着谢书尧深深鞠了一躬。

    在医院毫不作为的时候,谢书尧从美国专程飞回来,为了替霍廉主任出气,将那凶手捅了两百五十刀……这样的魄力,一般人都没有。

    谢书尧看向脸色苍白的李谨,道:“节哀。”

    霍廉主任的去世,为所有医护人员都敲响了警钟,保护医护人员的法律原本就已经在制定中,霍廉主任的鲜血为这项法案的建立按下了加速键,社会各界也开始想办法为医患矛盾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