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玄幻小说 - 分手吧,我要考哈佛在线阅读 - 第102页

第102页

    “微电子电泳。”

    听到谢书尧给出的的这个答案,孙主任愣了一下,眉头很快就拧住了,“微电子电泳对于固醇类化合物……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分类手段,可这要求具体的分子式与化学结构式,难道你找到了?”

    谢书尧坦然地点头,“嗯,我找到一种可以定量定性确定人参皂苷分子式与化学结构式的数学方法,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结合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筛选功能,可以根据一些基础数据精确捕捉到出我要找的这种人参皂苷的详细信息。”

    孙主任脸色一凝,“你说什么?”

    “我说我找到一种可以用来进行混合药物定量定性分析的数学方法啊……怎么了?”谢书尧一脸懵逼。

    孙主任的心脏都快被吓出来了,他凝眸问谢书尧,“这种方法,你投稿发表出去了吗?”

    “没……这有什么好发的?就是一种稍微有点复杂的数学方法,关键点在于分离出来的那种人参皂苷有治愈糖尿病的可能啊!孙主任,这个才是重点!”

    孙主任厌烦了这种鸡同鸭讲,他恨铁不成钢地敲了一下桌子,道:“你现在先给我讲一遍,讲完之后立马去写论文。如果你对你的研究成果十分笃定的话,你这篇文章就投稿到《sce》上,别投任何的子刊,给我投正刊!比起你说的那个人参皂苷对胰腺细胞的作用,你的这个数学方法如果是真的有效,那就是现象级的成果!”

    谢书尧:“……”真的吗?

    她本能地感觉孙主任不会骗她,可还是有些不大相信,只能拿笔来给孙主任以及孙主任带来的那两个博士亲自讲了一遍她推导出人参皂苷详细信息的过程,前面那些讲人参皂苷具体化学性质的部分,孙主任与那两个博士还勉强能跟得上,但谢书尧讲了三分钟后,逐渐引入了数学方法,孙主任和那两个博士就抓瞎了。

    谢书尧讲得如痴如醉,各种奇奇怪怪的化学式以及数学算式在她手底下都被玩出了花样来,孙主任与那两个博士却感觉自己仿佛长了一个假脑子,这都是些啥玩意儿?

    讲了大概有二十分钟,谢书尧再次推导出了那种人参皂苷的化学式,她问孙主任,“怎么样,能听懂吗?”

    孙主任:“……”

    那俩全程懵逼的博士:“……”

    谢书尧也愣住了,“怎么了,难道有哪些地方不便于理解吗?我觉得挺好理解的啊,数学这一部分的很多东西我都是往简化了讲的,如果真的写论文,估计得写将近四十页纸。”

    孙主任在心里感慨一句‘年轻真好’,然后装作自己已经完全get到了谢书尧全部意思的样子,拍拍谢书尧的肩,道:“果然还是你们年轻人活跃,这篇文章你赶紧写出来,就按照我跟你说的,去投给《sce》。我在数学上的研究不多,只能勉强听懂个大概,你等《sce》编辑部找专门的专家来给你审稿吧。”

    谢书尧连连点头,她以为自己敢冲一篇《nature》就已经实属‘胆大妄为’了,没想到孙主任居然还让她冲一篇《sce》,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花开并蒂?

    谢书尧斗志满满地去写论文,孙主任抹了一把手头上的汗珠,带着那俩博士生往自个儿的办公室走,问,“你们现在都几篇论文了啊?”

    其中一个博士发表的成果还算多,他说,“老师,我三篇了。”

    另外一个博士苦笑着说,“就一篇,还有一篇正在审,没录用。”

    孙主任看着那个发表了‘三篇’的博士,又问,“三篇都是几区的?”

    那博士瞬间就没底气了,“两篇三区,一篇二区。”

    这个成绩勉勉强强还行,但孙主任心里却是相当得不满意,“你整天做实验写论文,就写出这么个水平的文章来?两篇三区,一篇二区,你丢人不?”

    “你那个师弟,杜岳,今年刚入学,人家手里都捏着四篇一区的论文了!包萌不如杜岳能耐得住性子,可包萌也已经三篇文章了,博士阶段的选题报告都拿过来给我看了,做的相当漂亮,不出意外的话,这两人一年出个四五篇高水平高质量文章和玩一样,你们呢?”

    那个发了三篇文章的博士瞬间噤声,孙主任又将炮筒对准了那个只发了一篇文章的博士,问,“你的呢?你录用的那个文章是几区?正在审的文章是几区?”

    那博士脸红得仿佛能把自己给原地火化了,用蚊子般的声音说,“都是三区……”

    孙主任一摆手,“小谢马上就要申请新项目了,你们过去支援一阵子,多看多听多学多做,少说!同样是搞科研的,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要说是天赋差距,可我觉得杜岳和包萌的天赋与你们差不多啊,怎么人家发篇一区就毫不费力,你们发篇三区都费老鼻子劲儿了!”

    “别说什么人家有人带,杜岳的第四篇文章,投在《医学数据》上的那个,我找小谢问过了,从选题到论文主体部分,都是杜岳自己完成的,小谢就是帮忙提了一下修改意见!”

    第51章 第五十一站

    最近的新闻界有些‘多事’。

    最先被新闻界盯上的是国家专利局官方网页上挂出的药物专利——人参皂苷JF。

    人参皂苷JF,由国内医药学界的殿堂‘京大医学部’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研发, 通过与人体肠道内的菌群相互作用, 改善菌群储存能量的形式,最终实现广大吃货们‘吃吃喝喝还不长胖’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