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宫斗不如盘大佬在线阅读 - 第227页

第227页

    “暮春,有朕在,自会明辨是非。若你说的属实,我自会还你个公道。不过你也要明白,若你胆敢捏造事实,毁谤朝廷勋贵,那后果,也不是你能生受的。”

    “为了救我夫君,民妇便是得罪权贵,也万死不辞,请圣上为民妇做主。”

    “好。来人,派了大内侍卫,去琰亲王府走一趟。”

    暮春跪着向前两步:“圣上容禀,我夫君未被关在王府,而是关在王府管家的外宅,就在帽儿胡同第三家,请您速查,不然,民妇只怕,方才当堂反口,民妇的夫君性命不保。”

    “你且放心,谁的脚程,也比不过朕的侍卫。”

    太后见情势不妙,赶忙在一旁试图补救。

    “就算琰亲王府对那人动了刑,也定是因她们夫妇冥顽不灵,不肯说实话,算不得大错。如今重要的是,贵妃到底是冯家的女儿,费家的女儿,还是海佳氏的女儿?这才是问题症结所在,还请皇帝不要转移视听。”

    皇帝唇边带笑。

    “不错,我也正有此意。贵妃她到底是谁,这件事,不只我们要弄清,也要让天下人都弄清,以免日后总有那起子不安好心的歹人,想要兴风作浪。”

    太后忽略皇帝话里有话,直接甩了脸子。

    “皇帝何必含沙射影,是非曲直,总有公断。不若取了户部的籍簿来验看。”

    皇帝颔首:“我也正有此意。各地的文书备案均按年份呈报给户部存档,这使女暮春的身份,和贵妃的身世到底如何,我们先验看了底档再说。”

    姝菡一时有些拿不准,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底档是按年油封入库的,每次提阅都要主簿和案录两个人同时在场拆分,再同时封装盖上印鉴,便是皇帝能在一昼夜间做好手脚,改了底档中暮春的身世,也难免留下把柄。更何况,远在江左的原始凭证和底档若不符,岂不是要原形毕露?

    皇帝似是知道姝菡所想,只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

    第130章 【证据】

    太后不放心, 怕有人在户部的底档做手脚,索性派了最信任的福公公同往。

    皇帝痛快允了, 另派了小良子和两名侍卫同行。

    再回来时, 户部的两名官员一同跟来,身后,赫然是数个已经封存的木箱, 上头还贴着封条, 由几个青壮太监抬着进门。

    “臣户部侍郎龚守泰、臣户部主事查什崟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喀。”“今日叫你们来,是要验看江左、呼兰府和京城三地的户籍底档, 可带全了吗?”

    “回圣上的话,京中底档取了近二十年;江左和呼兰府取了近十五年, 皆在木箱中封存。”

    “好,开箱取证。”

    那二人便指挥着太监将箱笼落地, 又当众唱名, 写着箱笼封于启泰四十五年八月,正是先帝大行,新旧交替之际。

    箱笼中, 为了防潮防蠹,又有油封的竹筒,也同样是密封保存,玺印落款一个不漏。

    在筒身上标注了具体县镇与年月区间,找起来倒也便宜。

    片刻后,龚大人亲自捧着两卷底档, 交给一旁的小良子,又经由邓公公之手,辗转于皇帝手上。

    皇帝按图索骥,一目十行看过两册内容,也不多言,将底档扔到地上,对着容妃板脸呵斥:“你自己看。”

    容妃不明所以,只得忍者委屈捡起地上的卷宗。

    从头到尾翻了又翻,不可置信。

    “这不可能,这不可能的,暮春明明就是京城费家的使女,为何费家买卖奴仆的记录中,当年没有此人。”何止是没有此人,从头到尾,都见不到符合年貌籍贯的买入记录。

    而相反的是,在江左冯家的记述中,对应的年月真真录着:某年某月某日,江左某县卖女入冯家为婢,卖断终身,生死不问,后又附奴籍底档,使女名暮春,年七岁。

    容妃无法接受现实,返身亲自到那箱笼处寻找别卷,自然一无所获。

    “你还有何话说?”

    容妃努力平复了心绪,再次进言:“臣妾怀疑,有人在这些底档上动了手脚。”

    那位龚姓大人第一个跳出来否认:“容妃娘娘切勿凭白诬了下官,这底档从成册,复核;再到装订、分封、漆封、加印,皆是由我二人经手,此间除非万岁爷和军机大臣有令,皆不可调阅。每次重新封装前,也需要复验再封存,绝不会有您所说,经人做手脚之事。”

    “你说没有做过手脚就没有?我不信,我不信这底档所录。”

    “这卷宗上缄页皆有经手官员私印,而此簿上的两人,如今皆外调数月,离京师百里之遥,容妃娘娘纵使不信下官所言,总要相信这封印吧。”

    “你就是说出大天来,我也不信这底档没有作假。”

    “既如此,那臣请求圣上,即刻派人前往京兆衙门和江左,把户籍当地所存的凭证原底已经对应籍契拿来比对,以证臣等不曾玩忽职守。”

    “容妃你当真要如此兴师动众?若到时再证明不了你今日所言,贵妃身世的谣传,你要负了全部责任。还有,琰国公私设公堂伤人害命的案子,也要从严论处。”

    容妃身形晃了一晃,这时才有些明白过来。

    皇帝先头肯顺了她的意,必定早有准备,亏她以为胜券在握,可以一举扳倒贵妃一脉,原来不过是落入了人家事先挖好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