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小夫郎在线阅读 - 第144页

第144页

    自从天降奇石开始,皇帝心里隐约就有一种预感了。

    现在预感成真,他反而比刚才镇定,只是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五更跪下,磕巴了两声,才拔高声音战战兢兢地继续。

    “蒙先皇厚爱,遗诏命儿臣继承帝王之位。

    盖因父皇驾崩突然,儿臣年幼无知,自感不及皇兄年长。恐威慑群臣,统肃朝局,力有不逮,故隐而未言,受封郡王,退让西凉。

    怎料路遇截杀,幸得贵人相助方才保住性命。

    为皇室安稳,百姓安康之故,儿臣十五年如一日,不曾有过一日张扬,恪守君臣之道,全天下苍生之义。

    父皇示警,降下天石,儿臣犹自畏缩不前。

    却不想,终究漏了行迹,引来杀身之祸!

    皇兄登基十六载,时至今日,北地十年干旱,苦寒难继,饿殍遍野。南地水患,堤坝不修,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父皇警言,君不孝,天不容,尽皆应验!

    是故,儿臣冒天下之大不韪,祭请父皇遗书,以正大统,告慰社稷,还黎民安居乐业,海晏河清。”

    话音落下,大殿之上,噤若寒蝉。

    百官们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跪了一地,只有陈敏祯仍然笔直地站着,撑着虎眸,惶恐而又凶狠。

    “他算什么正统,兴兵谋反的乱臣贼子而已!”

    他咬牙切齿,却并没有多少底气。

    兵部尚书壮着胆子出声道:“丞相大人,兵部昨日还收到战报,北边还在打战,会不会只是误会——”

    “误会你老子!”

    陈敏祯终于忍耐不住地爆了粗口,恨声道:“你到现在还没看出来吗?狗屁的打仗!不过是北边乱党合起伙来糊弄朝廷!恐怕北地九州都已经在他的掌握之中!该死的叛党!”

    说着,他朝皇帝拱手道:“陛下,还请您下旨调兵支援六川关!”

    “无论如何,六川关不能破!

    北地驻兵加起来不过五十万兵力,北边蛮人虎视眈眈,他们绝不敢将兵力全部抽调南下。

    顶破天,也只十万兵马。

    我南陵驻军五万,南部七州驻兵也有二十三万,再加上六川关的兵力,打退他不是没有胜算!

    陛下,快下旨吧!

    等擒了贼首,杀了乱臣,看还有谁敢兴风作浪!”

    “对,对。”

    皇帝终于回过神来,仓皇道:“五更,快,快拿兵符来!”

    中郎将叩首谢过皇帝隆恩,头点在地,掩住了眼中一闪而过的讥讽。

    同一时间,六川关。

    “王爷,您和秦叔在我这书房可有一整日了,怎么,都舍不得挪地方了?要不,我着人搬两张床榻过来?”

    六川关的守关将领莫安北大马金刀地坐下,洪钟一样的笑声装满书房。

    埋首书案的两人抬起头,秦老当先道:“你小子,知道要搬床,不知道给我老人家弄点吃的来?”

    “哎哟,你瞧我!”

    莫安北一拍脑袋,忙起身,开门朝外头吼了一嗓子,让人准备吃食赶紧送过来。

    回身,他挠挠头道:“怠慢了。”

    “哎……自从夫郎先一步走了,这将军府里再没有知冷知热的人。这不,外头都叫我做什么儒将,以为我肯定继承乃父之风,巴巴地把这些书稿送来。可他不在了,这些书除了放在架子上生灰尘,也没别的用处。”

    听他这么说,梁兴邦宽慰道:“兄长,万请节哀。”

    秦老虎着的脸也抹开了,叹息道:“万物有时序。草有枯荣,人有生死,你要想开些,莫苦了自己。”

    “阿父也是这么说的……他也走了。该走的总是留不住,我们这些活着的人,除了往前看,还能如何?”

    莫安北苦笑一声,随后转开话题道:“二位还真是心智坚定。自那报信的人出去,我这心里就没有一刻的安宁。你们倒好!竟废寝忘食地看起书来。这书当真那么好看?”

    秦老摸着胡须,笑而不语,似在回味。

    梁兴邦则莞尔道:“清之兄,你知道我一贯懒读书,不过,这书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你若有时间,也可看看。”

    莫安北咂咂嘴——虽然父亲是受人敬仰的大文儒,可他才是那个不爱读书的。

    闻言,忙摆手道:“待事成之后,我再寻个时间拜读吧。”

    秦老一听就知道他有意推脱,笑呵呵地说:“这事,是不急在一时。”

    “不过,北地士子言集著成的四方册也就罢了。

    这本中华诗集,你有空誊抄一册,放在你父亲灵前,尽些孝心。没得回头我下去寻他炫耀,得把他气出个好歹。

    对了,我记得你夫郎也是最爱读书的。

    你阿父一辈子就收了他这么一个得意弟子,你可不能少了他的份。”

    “……”

    莫安北只得起身,拱手道:“侄儿谨记阿叔教诲,晚间定沐浴焚香,在灵前抄写诵读。”

    秦老这才满意。

    梁兴邦见他们官司打完了,放下书册,说道:“清之兄方才形容匆匆,可是有什么事情要说?”

    “瞧我!”

    莫安北又是一拍脑门,连忙说起正事来:“回禀王爷,您前两日让我着人到南扬买办粮食。回信说,那边的粮食泰半已经被人收走,只留下百姓的口粮和粮种。这事怕是不好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