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玄幻小说 - 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在线阅读 - 第205章 地下实验室

第205章 地下实验室

    在华枫不知道的角落里,一个地下实验室正在对陨石的资料进行整理,在那样一个密闭空间里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铁陨石是非洲纳米比亚的戈巴(hoba)铁陨石,重约60吨。其次是格林兰的约角1号铁陨石,重约33吨。我国新疆铁陨石,重约28吨,是世界第三大铁陨石。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是吉林陨石,以收集的样品总重为2550公斤,吉林1号陨石,重1770公斤,是人类已收集的最大的石陨石块体。

    另外,还有一种陨石被称为“玻璃陨石”。它呈黑色或墨绿色,有点象石头,但不是石头。有点象玻璃,但它是一种很特别的没有结晶的玻璃状物质。它的形状五花八门,一般都不大,重量从几克到几十克。针对玻璃陨石的鉴定,主要依赖于样品的发现地及其化学同位素特征,以化学同位素特征作为最终依据。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疑似玻璃陨石有几十万块,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它们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而导致区域性出现的成因还没有定论。

    《汉书·杜邺传》“邺言民讹言行筹,及谷永言王者买私田,彗星陨石牡飞之占,语在《五行志》。”

    清王韬《瓮牖馀谈·星陨说》“各国史中所载陨石、陨铁之事,即此物也。”

    陨石在大气层中燃烧磨蚀,形态多浑圆而无棱无角。

    熔坑陨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凹坑,即熔蚀坑。不少陨石还具有浅而长条形气印,可能是低熔点矿物脱落留下的。

    熔壳陨石在经过大气层时,极高的温度导致陨石表面熔融,产生了一层微米至毫米级别玻璃质层,这就是熔壳。当陨石在地表存在较长时间后,其熔壳易被风化而消失掉。

    比重陨石因为含铁镍比重较大,铁陨石比重可达8,石陨石也因常含20铁镍,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但是,存在极少量的石质陨石(如碳质球粒陨石等)因不含或金属含量极低,其密度与一般地球岩石相似。

    磁性各种陨石因含有铁而具强度不等的磁性。经风化的陨石没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陨石了。

    条痕陨石在无釉瓷板上摩擦一般没有条痕或仅有浅灰色条痕,而铁矿石的条痕则是黑色或棕红色,以此加以区别。

    通过对一些镶嵌砾石的陨石进行观察,使人们了解到小天体在太空中演变时的空间环境是有大量的小天体围绕着太阳运行,这些小天体的直径大到数十公里、数百公里,小到数十厘米、数厘米的尺度,甚至更小的就像鹅卵石、砂尘颗粒大小。小天体在运行过程中经常相互撞击,一般来说,尺度在十公分以上的小天体,都要遭到数千颗、数万颗砾石或砂尘颗粒地撞击。

    由于这些小天体是以宇宙速度在太空中运行的,远比枪弹、炮弹的行进速度大得多。因此,小天体之间相互撞击所产生的撞击力是很大的。在这种撞击力的作用下,会使小天体之间的撞击面上产生高温高压并使矿物岩石熔融变质而形成熔融体。这种熔融体的形状千姿百态。概括地说,遗留在小天体外表的变质熔融体就是小天体的熔壳、熔坑和熔槽。遗留在小天体内部的变质熔融体就是熔洞壁、熔带。通过对陨石的观察发现,每次撞击建造出来熔壳的厚度一般在一毫米至十毫米之间。

    当一颗小天体遭到成千上万颗砾石或砂尘颗粒撞击以后,所产生的大量的局部性的小熔融体,就会叠加起来而构成小天体的外壳。一般地说,撞击力越大,所产生的熔融体也就越大,建造出来的小天体的外壳也就越厚。通常我们在陨石上见到的小天体的外壳的厚度都在数毫米、数厘米以上。看一看新疆的大陨铁,那厚厚的外壳就是经历了成千上万颗砾石、砂尘颗粒撞击建造出来的。

    小天体之间相互撞击常常会改变其内部的构造和结构。例如,会把球粒构造向无球粒构造转变,当然,也可以把无球粒构造向球粒构造转变。小天体坠落地面即为陨石。当其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与空气产生强烈摩擦,在高压高温作用下,其外表常常会熔融变质,冷却以后,就会在陨石的表面生出一层厚度约为一毫米的熔壳。

    一般来说,同一颗陨石有两种熔壳,一种是在太空中小行星之间相互撞击产生的熔壳,另一种是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熔壳。

    陨石在高空飞行时,表面温度达到几千度。在这样的高温下,陨石表面融化成了液体。后来由于低层比较浓密大气的阻挡,他的速度越来越慢,融化的表面冷却下来,形成一层薄壳叫“熔壳”。熔壳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颜色是黑色或棕色的。在熔壳冷却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在陨石表面吹过的痕迹也保留下来,叫“气印”。

    气印的样子很像在面团上按出的手指印。熔壳和气印是陨石表面的主要特征。若是你看到的石头或铁块的表面有这样一层熔壳或气印,那你可以立刻断定,这是一块陨石。但是落下来的年代较长的一些陨石,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和雨淋,熔壳脱落了,气印也就不易辨认出来了,但是那也不要紧,还有别的办法来辨认。

    石陨石的样子很像地球上的岩石,用手掂量一下,会觉得它比同体积的岩石重些。石陨石一般都含百分之几的铁,有磁性,用吸铁石试一试便会感到。另外,仔细看看石陨石的断面,会发现有不少的小的球粒。

    球粒一般有1毫米左右,也有大到2~3毫米以上的。90以上的石陨石都有这样的球粒,它们是陨石生成的时候产生的。是辨认石陨石的一个重要标记。铁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其中,铁占90左右,镍的含量一般在4~8之间,地球上的自然铁中镍的含量一般不会有这么多。

    在铁陨石上切割一个断面,磨光后,用5的硝酸酒精侵蚀,光亮的端面会呈现出特殊的条纹,像花格子一样。这是因为铁陨石本身成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含镍量多些,有的地方少些,含镍量多的部分,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酸腐蚀,而含镍量少的部分受酸腐蚀后,变得粗糙无光泽,这样就由这些亮的和暗的部分组成了花格子一样的条纹。

    除了极少数含镍量特多的陨石外,都会出现这些条纹。这是辨认铁陨石的一个主要方法。石铁陨石极少见,由石和铁组成,它含有大致相等的铁和硅酸盐矿物。

    在3类陨石中,石陨石最多,1976年3月8日,在我国吉林省吉林地区降落的一场大规模的陨石雨,便是一次石质的球粒陨石雨。这次陨石雨散落的范围达四、五百平方公里,搜集到的陨石有一百多块,总重量在2600公斤以上。其中,最大的陨石重177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搜索到的最重的一块石陨石。第二位的是美国诺顿石陨石,重1079公斤。铁陨石比石陨石要重的多,最重的一块在非洲纳米比亚,名字叫戈巴陨石,有60吨重。在我国新疆的一块大陨铁重30吨,是世界的第三位。

    大多数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时都会瓦解,估计每年仍有500颗左右,小至弹珠大至篮球的陨石落在地面上;但是,通常每年只有5至10颗流星会被发现坠落,并被科学家得知和寻获。少数的陨石够大,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撞击坑;相对的,其它的陨石则因为不够大,坠地时都已经达到终端速度,最多只能创造出一个小坑洞。

    大陨石击中地面时的速度可能仍接近它们的第二宇宙速度,在超高速的撞击下会留下一个撞击坑。坑洞的类型取决于陨石的大小、组成、破碎的程度、和进入的撞击角度。这种碰撞的力量有可能造成广泛的破坏。在地球上最常见到的超高速撞击,是由最容易穿越大气层的铁陨石造成的。

    铁陨石造成的撞击坑例子如,巴林杰陨石坑、奥德萨陨石坑、瓦巴坑和狼溪陨石坑,在这些陨石坑都发现相关联的铁陨石。

    相较之下,够大的石质流星体或像彗星这样的冰雪球或小行星,即使重量达到数百万公吨,在进入和通过大气层时,依然会被破坏而不会留下撞击坑。虽然这种瓦解的事件很罕见,它们会造成可以引起重视的振荡,著名的通古斯事件可能就是这种事件。

    非常大的石质流星体,数百米直径或这更大,质量达到千万公吨或更重,可以墬落到地球表面,并撞击出大撞击坑,但是这是非常罕见的。

    这种撞击通常都办围着巨大的能量,因此撞击体会完被摧毁,而没有陨石能残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