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檀郎在线阅读 - 第201节

第201节

    许是公子为了不让人注意那梯子,这小花园显然许久无人来修整,杂草丛生。

    而前院则不一样。

    当我探头探脑地从屋后走出去,只见这里虽比不上桓府里的那般豪奢精致,但一眼看去就知道全然是公子的趣味。他不喜欢大户人家那种规规矩矩对称整洁的庭院,也不像沈冲那样喜欢将园子修剪得处处精致,一步一景。他喜欢直接将花木的习性搭配栽种,然后任其无拘无束地自由生长,平日里最多让园丁除除杂草。对此,他颇有自己的心得,什么花配什么草,何处有竹何处有水,何处浓密何处留白,皆有讲究。故而他的院子,虽望之觉得精致繁茂,却并不喧嚣累赘,别有情趣。就连沈冲看了,也说他立意颇为独到,除了有偷懒之嫌,倒也挑不出错处。

    这院子里十分安静,一个人也没有。我想找青玄,但也并未看见他,四处空荡荡的。

    我确定无人之后,放下心来,登堂入室。

    这院子里,有一间主屋两间侧室,不远处,还有一间浴房。主屋里,一边是寝室一边是书房;两间侧室里,一间明显是青玄住着,而另一间则用来堆放杂物。

    出乎我意料,公子书房的案上,摆着一只食盒,下面压着一张纸,所留字迹是青玄的。他说他去官署中打探公子那边的消息,我若是饿了,便自己用膳,但切不可自己出去。

    青玄果真了解我,知道我会自己过来,也知道我一旦过来就会找吃的。我打开食盒,在公子的案前坐下,大方地吃了起来。

    用过膳之后,公子和青玄还未见回来,我无所事事,便在书房里转了起来。

    架上的书卷,有许多我都熟悉得很,那是从前公子在桓府时就有的。我离去之后,青玄显然也被迫学着仔细起来,按照我从前归置的方法,把书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公子的卧室也颇让我觉得熟悉,进去之后,我便闻到了一阵熟悉的味道。那是专在他卧室里用的熏香。我打开香炉旁的香匣看了看,里面整齐地放着几枚香丸,表面光润,洁白如玉。当年我离开之前虽然做了许多,但应该早用完了。这些香丸的味道虽一样,但无论形状还是大小,都不是我的手艺。青玄在制香之事上一直不得要领,做不出这样的境界,公子也不会有耐心等他慢慢学会。唯一的可能,便是这些香丸都出自公子之手。

    这并不让我觉得奇怪,我离开之后,公子许多事都是自己动手,甚至时常让我觉得,他若是哪天遭遇不幸也被卖为奴仆,做活应该不会差。

    如从前一样,卧室的一边墙上,摆着公子的衣柜。不过却有两只,一大一小并列摆着。

    我走过去,将大的打开,只见里面都是公子的衣裳,不过并不太多,也并非崭新,每件看上去都穿过了多次。

    从前在桓府,公子的衣裳都由府中裁制,几乎天天都有新衣,公子穿出去的衣服,除非他自己特别喜欢,甚少重样。以至于他名下的库房里,存放衣物的箱子就占去了一半。

    听青玄说,公子搬出来的时候,桓府为了逼他回心转意,许多物什都不让他带,包括那些衣饰,并且也不再总给他做新衣。因此,公子破天荒地有了经常穿重样的衣服。不过公子对这种事从不放在心上。每逢聚宴雅会,那些在别人看来已经穿了好几次,可以扔掉的衣服,公子照样穿在身上。

    而聚宴的名流嘉宾们,对公子此举不但并无异议,反而褒奖有加,称赞其勤俭,乃有德之举,一时间,竟引人效仿。

    青玄说起此事的时候,一脸感慨,说从前谁谁谁穿了一身旧衣赴宴,被人嘲笑了许久,同样的事落在公子身上,竟成风靡。

    我笑笑。这并不奇怪。

    公子就算披一块破抹布出去,那也是披着破抹布的公子。他虽然与父母闹掰,但这三年在朝中的地位一直稳步上升,没有人会傻到去嘲笑一个前途无量的重臣。

    我将公子的衣柜看了看,将几件叠得不太顺眼的取出来重新叠好,关上柜门,又将旁边的小柜打开。

    出乎我的意料,那里面的都并不是公子的衣裳。我拿出两件来看了看,都是我的。

    我离开桓府的时候,除了金子和公子的手书,什么也没有带,包括衣物。我以为我走了之后,它们都会被扔掉,不想公子竟都留了下来,还放在了自己的卧室里。

    心底不禁涌起一阵甜意,我忍不住微笑,仔细看了看,未几,目光落在底下一只小巧的衣箱上。

    我认出来,那是当年从河西回来之后,沈冲送给我的那套衣裙。我只试过一次,原本想将它带走的,但走的时候实在坎坷,也不曾带上。

    我将那衣箱拿出来,正待打开细看,突然,外面传来些声音,好像有人进了院子。我忙将衣箱放回去,关上衣柜门,躲到门背后,从缝隙里观望。

    只见是青玄回来了。他将院门关上,独自一人进来,脚步匆匆。

    我忙打开门,走出去,问:“你回来了,公子那边如何?”

    青玄擦了擦汗,皱着眉:“不太好。”

    我心中一沉,即问道:“怎么回事?”

    “还不是因为圣上遇刺之事。”青玄叹口气,“公子和表公子都是随行之人,许多人都在责怪他们护驾不力。”

    这倒是意料之中。

    我说:“公子和表公子虽随行,但护卫圣上之事乃是禁军之责,他们不知么?”

    “自是知道。殿中将军李固和当时护卫圣上的一众卫士,回到雒阳之时即被下了狱,我方才回来时,闻得李固已在狱中自尽。”青玄道,“但圣上遇刺晏驾乃天下震动之事,公子和表公子亦免不得要受人非难。”

    我说:“那么东平王呢?他也是随行之人,当初鼓动圣上亲征的是他,提议圣上在途中村舍驻跸的也是他,众人如何说?”

    青玄冷笑:“他么,回到雒阳之后,头一件事便是到宫前负荆请罪,哭得肝肠寸断,还要在圣上的灵柩前撞死。”

    “撞死不曾?”

    “不曾。”青玄一脸惋惜,“听说左右将他死死拉住了,嚎得半个皇宫都听得见。”

    我沉吟,道:“太后那边如何?”

    青玄道:“太后自从得知圣上晏驾之事,一直痛哭不已,水米不进。不过对于公子和表公子,她当是不会追究。”

    “皇后呢?”

    “太后无心主事,宫中的一应事务自然都要皇后出面。据说东平王闹出自尽之事后,周后亲自将他召去了,好言安抚,还让他带领宗室主持丧事,又令温禹等重臣筹备新帝登基的仪礼。”

    “桓氏和沈氏,周后可安排了事务?”

    “未曾听说。”

    我了然。

    “你见到了公子么?”我问,“他可有甚嘱咐?”

    “见到了。”青玄道,“他让我回来,说他若有事,定然会让人来报信。他还让我告诉你,切不可擅自去找他。”

    我撇撇嘴角。

    公子又把我的心思都猜到了。

    “霓生,”青玄神色不安,“公子和表公子如今都在宫中,会不会……”

    我摇头:“放心好了。桓氏和沈氏,现在还无人得罪得起,且东平王尚得以无风无浪,他二人怎会有事?你我在此妄自猜测也是无济于事,不若让仆人去备些热食热汤,公子回来之后必是疲惫不已,让他好好歇息。”

    青玄深吸口气,点头,转身离开。

    虽然嘴上对青玄安慰了一番,但当屋子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的时候,心中还是不由地七上八下,躁动不安。

    天色渐渐暗下,时辰却过得很慢。我盯着书房里的滴漏,只觉那一点一滴落下,皆是难捱。

    青玄让人在浴房里备好了热汤,我去洗了洗,将多日路上积攒的脏腻和脸上的易容之物都清理干净。我想着,兴许等我洗过了,公子便会回来了,我可以干净清爽地迎接他。

    但我枯坐在书房里,洗过的头发都干了,公子仍没有回来。

    “要不,我再去打听打听?”青玄犹豫道。

    ——我就这般不值得你委以信任?

    我想起公子的话,咬了咬嘴唇。

    “再等一等。”我说,“公子那般叮嘱,必是有所安排,若事情有变,我等会知道。”

    将近子夜的时候,公子回来了。

    听到动静的时候,我正在趴在书房的案上打盹,睁眼抬头,忽而见公子站在面前,风尘仆仆。

    我揉了揉眼睛,正要坐起来,却因得趴得太久,手臂和腿都麻痹了。

    “不必动。”公子在我身旁坐下,看着我,疲惫的脸上露出些温和的神色,“你一直在等我?”

    我点点头,忙问:“你饿了么?青玄给你备了膳,我这就去……”

    “我不饿,不必叫他。”公子拉住我,沉默片刻,道,“霓生,我和逸之都辞官了。”

    我愣了愣,露出微笑:“是么,好啊。”

    第182章 辞官(下)

    公子没有接着说话, 许是渴了, 看向案上, 拿起我先前喝水的茶杯,看了看,便要喝下去。

    我忙道:“这杯子我用过了。”

    公子:“又如何?”

    我:“……”

    他仰头, 将里面的水一下喝净。我在旁边看着,不由地想起从前,他若发现茶杯上有一点水渍就会嫌弃不肯用,何况还事先知道这是别人用过的杯子……莫名的,我面上热了一下。

    “你与表公子谈过了?”我拿起旁边的水壶,往杯子里再添些水, 问道,“他辞官,也是听了你的话?”

    “不全是。”公子道,“圣上之事,逸之比我更难受。你知道圣上与他自幼比我亲近,且太后和沈氏皆依靠圣上, 出了这般事,他甚是愧疚。”

    我点头,心中亦不禁唏嘘。

    沈冲不像淮阴侯那样争强好胜, 处事宽和, 知道处处为人考虑。但也是因此, 他身上背负的包袱比别人更重。皇帝遇刺身亡, 对他而言确实是极大的打击。

    “你在宫中从白日一直待到现在?”我又问。

    公子露出些疲惫之色:“我和逸之将圣上的灵柩送入宫中之后, 廷尉就将我等留下,询问圣上遇刺前后的详细之事。接着,中宫将我等召到了勤政殿,与太师、太保及宗室重臣一道,商议治丧及新帝登基之事。议过之后,我与逸之就向中宫奏请辞官。”

    “东平王呢?”

    “他在圣上灵前哭泣昏厥,被人抬去歇息了。”

    我冷笑了一下,继续问:“你与表公子请辞,中宫如何说?”

    “她即刻应许了。”

    我有些诧异。公子和沈冲都是重臣,就算皇后暂时主持局面,对于他们请辞,总还须得再召集朝臣商讨再行决定。不过从三年前起,或者从高祖起,因宫中动荡而使得皇后掌权早有先例,周后这般轻易地撤换重臣,也并非头一回。

    许是察觉了我的心思,公子道:“你可觉得中宫答应太爽快?”

    我颔首:“你对此有何想法?”

    公子无所谓道:“我已辞官,还有和想法。不过我和逸之此举,当甚合皇后之意。”

    “怎讲?”我问。

    “圣上临终前未及托付辅政大臣,太子年幼,将来便免不得要中宫主持局面。中宫要想稳住权势,必要有所倚恃。圣上登基时,所倚恃者乃桓氏和沈氏,而新帝登基之后,中宫用事,桓氏与沈氏便是阻碍。就算圣上遇刺时,我与逸之不曾跟随,亦不会再似先前一般安然。”说罢,他看着我,“你教我和逸之辞官,便是要我等暂避风头,是么?”

    除了相貌出众之外,我就喜欢公子这一点,聪明通透,从来不必我多费口舌。

    “正是。”我说着,苦笑,“太后和沈氏、桓氏那边如何?”

    “太后不愿见我和逸之。”公子神色黯下些,“她甚是悲痛,在寝殿中卧病不起,淮阴侯夫妇陪着她,一应事务都交与了中宫。我出来之时,见到了母亲身边的徐宽,他说父亲和母亲派他来接我回府。”

    我将他的手拉过来,将他的手指攥在掌间:“你辞官的事,他们知道了么?”

    “应当还未知晓。”公子有些无奈,“他们若知晓,此时该上门了。”

    我哂然。

    “弑君的凶手,廷尉可判定了?”

    “还不曾,但应当还是会落在黄遨身上。”公子道,“圣上还在时,中宫和周氏与东平王甚善,将来新帝登基,也必是倚重东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