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长安小饭馆在线阅读 - 第5节

第5节

    这样热的天气,喝着浓酽酸甜带着凉气的酸梅汤,主持圆觉师太赞不绝口,“前朝有筹禅师,造五色饮,其中扶芳叶为青饮,楥禊根为赤饮,酪浆为白饮,乌梅浆为玄饮,江桂为黄饮。酪浆最为人熟知,其余也有仿制者,我也曾喝过几家的乌梅浆,都不如你这个。”2

    沈韶光笑,那当然啦,我这方子可是改进了千年的啊。

    沈韶光又煮泡了茉莉花茶、绿豆汤、薄荷蜂蜜饮等,请主持师太品尝,并道出自己的想法——端午日,去曲江边卖。

    圆觉师太虽是出家人,却有点“口不言利”的士人态度,曾对沈韶光一个高门仕女一门心思摆小摊儿赚钱很有点不理解,如今却有些习以为常了,帮她出主意,“绿豆饮到底太家常,不够新鲜,且样数多了,反显不出这乌梅汤的好来,依我看,就乌梅饮,再加——茉莉花茶吧。”

    沈韶光却觉得自己熏的茉莉花茶不大好,这自然是跟她前世喝的茉莉香片比。若说乌梅饮尚能煮出六七分后世酸梅汤的影子,这茉莉香片最多有那么一分半分的意思,淡淡的茉莉香聊胜于无罢了,却不知为何合了主持师太的心意——大约是因其清淡甘爽中带着些微微的苦,合了文人雅士的情怀。

    沈韶光觉得圆觉师太作为资深吃主儿,建议应该是可取的,便决定届时煮上几大罐子的酸梅汤,再买些冰放上,算是冰饮;另起茶炉,现烧水冲茉莉花茶,算是热饮。

    圆觉击掌,觉得她想得很是周到,多少讲究人,夏天也爱热茶的,且这茉莉花茶刚煎出来时,茶粉上飘着茉莉花,委实漂亮——原本还口不言利的老师太,这会子都会做客户分析和产品定位了。

    卖什么喝的还在其次,关键还是吃的。端午当然首选还是粽子,红枣的、蜜枣的、红豆的、绿豆的,这些常规甜粽自然不用说;鸡rou粽、山菇瘦rou粽、咸蛋黄粽这些咸粽标配,似乎也应该让大唐人民开开眼界饱饱口福。

    当初沈韶光初到掖庭,不久便是端午,分了两个米都没蒸黏糊、里面夹了两个红枣的粽子,她还以为那是女奴待遇——总比窝窝头好吧,要什么自行车?及至后来情况好转,还在御厨帮了一阵忙,这才知道,便是皇帝吃的,也不过三两种馅儿,只火候更足些罢了。关键,他们又爱往上浇蔗浆……想想就腻喉咙。

    另外,因着艾窝窝在庵里试水,大受欢迎,沈韶光决定提前做好馅儿,再现场制些艾窝窝。

    又要准备材料,又要雇车,又要制作,多亏庵里有大锅灶,沈韶光借了煮粽子,掌厨的尼姑和杂役尼也帮忙,忙忙叨叨到端午前夜入了更,才算准备好,第二日一开坊门,沈韶光便坐着租的驴车,拉上各种食材器具,奔赴曲江。

    崇贤坊在城西北,曲江在城东南,离着实在不近,但沈韶光到时,居然尚算早的,让她找着个不错的地方摆摊儿。这里离着江面不远,面对大路,不远处有供人休憩的凉亭走廊,旁边几棵亭亭如盖的大树,甚至树下还有两块乱山石,可以坐下歇歇脚。

    沈韶光暗叹自己好运气,然后快手快脚把桌案支上,摊儿摆开。等到热粽子的锅冒起了热气,烧水的壶开始刺刺拉拉地响,手里的艾窝窝也包了有二三十个时,曲江畔的游人才多起来,而等太阳都晒了,宝马香车的贵人们才络绎到了。

    这曲江边儿也有卖吃食的,但一般都是携个筐篮,沿街叫卖,少有沈韶光这大费周折“铺陈”起来的,经过的人不免要看两眼,看的人多,买得自然也多。

    粽子卖得不错,听说有rou馅儿的,接受能力颇好的大唐百姓果真有不少愿意尝尝,但还是不如颜值胜出的艾窝窝和冰凉酸甜的酸梅汤,而文人雅士的茉莉花茶却因“曲高和寡”,当然也可能是夏天卖热茶的不合时宜,而乏人问津。

    沈韶光一边捏着艾窝窝,一边忧心着今天早晨花不少钱在冰藏铺子买的冰,虽然放在小箱子里里三层外三层的用小棉褥子裹着,但依旧越化越多,照这样儿后面两桶酸梅汤恐怕会没冰可用了,又顺便听路人闲聊。

    两个士子模样的在聊天子驾临江边看赛龙舟的事,感慨遗憾“无缘得见天颜”,沈韶光也很是感慨遗憾——皇帝看船赛都是在皇家曲江别苑的楼阁上,断没有沿街溜达的道理,要是把在皇宫里遇见皇帝那几次机会挪到这里该多好,那样就可以碰瓷儿国家首脑打广告,鼓捣个类似“康熙鱼头”“乾隆爷烧鸡”“老佛爷rou末烧饼”的“圣人酸梅汤”“御用艾窝窝”出来。

    广告词都是现成的套路:“圣人正看龙舟,突觉口渴,恰看见路边上有个卖酸梅饮子的小摊儿……喝罢,暑热全消,浑身畅快……翰林学士诗云——”沈韶光哽住,虽在掖庭念了两年书,也学了作诗,到底不是这块料,做出来一股子打油味儿。

    虽没能“巧遇”皇帝,但富贵人倒着实有一些图个“野趣儿”的,十个钱一碗的酸梅汤,沈韶光给灌了一水壶,又单给加了小块的冰,对方竟然给了足有二两的小银锭。

    天价酸梅汤啊!求这种富豪顾客越多越好。

    “你这是什么饮子?”一个革靴明甲的军官过来问。

    “是乌梅饮子,放了山楂、甘草,又加了冰,最是解暑的。”沈韶光突然福至心灵,“郎君且免费尝一碗试试?”

    军官看一眼沈韶光,点点头,“也好。”

    沈韶光盛了一碗递给他,军官一饮而尽,然后便决定把剩下的包圆了!

    军官让几个兵士来搬,沈韶光非常大方的把剩下的冰都用上了,罐子也作价卖给了他们。

    还没到正午,龙舟还没开赛,已经售罄一样饮品了。算一算,这些酸梅汤竟然赚了好有五六千钱,快赶上卖煎饼两个月的利润了。

    沈韶光心情甚好地接着做艾窝窝,却转眼看见那边凉亭里一群贵女,其中一个挺熟——庞二娘子。

    第9章 江畔的风月

    “听闻阿庞最近住在庵堂礼佛祈福呢?”一个穿金泥石榴罗裙的少女笑道。

    庞二娘站在亭子边儿上,听少女这一问,有些受宠若惊地一笑:“正是。”

    “不知是哪家庵堂?”石榴裙少女笑吟吟地追问一句。

    几个贵女都看庞二娘。

    “便是崇贤坊里的光明庵,“庞二娘想了想,补充道,”他们的主持圆觉师太,很是佛法高深。”

    “光明庵啊——”石榴裙少女笑得意味深长起来。

    旁边一个穿着玉色衫子的少女以团扇轻轻扇着风,挑眉笑问,“今年光明庵送的夏糕不同以往,很是好吃,莫不是阿庞的方子吧?”

    庞二娘下意识地看一眼那边的沈韶光,待要否定,又有些迟疑,难得在人前这样露脸呢。

    “庞家也有私方?那想来是荆州或是蜀中的老食谱了。”石榴裙少女笑得眉眼弯起。

    庞家根基浅,哪像世家大族一样,有传承多少代的食谱?至于后面说的荆州、蜀中,则是讽刺庞家冒认祖宗之事。

    贵女们的口舌官司惯常是如此娇俏中带着毒辣、丝绵里藏着尖针的。

    几个少女都笑了。

    正中一个着盘金绣秋香色衫子的女郎笑着打一下石榴裙少女的手,“十二娘又促狭!”又对庞二娘笑道,“阿庞莫要见怪。”

    庞二娘面色发白,咬着唇,待要转身走,或者说点什么,终究忍住了。

    沈韶光拿火箸捅一捅小炉子,重新把热粽子的锅放上,在心里啧啧两声,庞二娘霸王似的人物,今日被挤兑得……着实有些可怜。不是一类人啊,还是不要往一堆儿凑得好。

    那穿盘金绣秋香色衫子的女郎看着年纪稍长一些,似是这些贵女的头儿,“我们也歇够了,且去那边看看。”

    旁边的小婢谏道:“那边人多,五娘仔细被冲撞了。”

    石榴裙少女抢先笑道:“不妨事,我看京兆府的人在呢。”又冲盘金绣衫子的女郎眨眨眼。

    盘金绣女郎嗔笑着瞪她一眼,几个女郎便前拥后簇地出了亭子,沿着大路走了过去。

    恰经过沈韶光的摊子,玉色衫子少女看看竹篦子上一圈的艾窝窝,有些纳罕,打量一眼沈韶光,又看落在身后的庞二娘,到底心里存了一丝厚道,没再提刚才的茬儿。

    庞二娘只知道沈韶光卖粽子卖酸梅饮,没想到还有这个,本就不好看的脸色越发难看起来。

    玉色衫子少女放慢脚步,待庞二娘走近,轻声责备道,“你可知道轻重些吧!什么人都是你能往上凑的?”然后便快步走了。

    庞二娘停住脚,适才本就强忍着眼泪,被这句略带好意的责备一说,到底忍不住,哭了出来。

    沈韶光颇觉尴尬,赶忙把头低一低,假装打盹。

    却不想过了片刻,庞二娘走过来,带着些鼻音赌气道,“装什么装!我知道你都听见了。”

    沈韶光尬笑一下,摸摸鼻子,“庞小娘子来碗茉莉花茶解解渴?”

    沈韶光不过是随口一说,贵女们都讲究,身边婢子都自带了吃食饮品的。

    本以为她会拂袖而去,谁想到庞二娘看了沈韶光一眼,竟然真接过了那碗花茶。

    旁边的婢子轻声提醒道:“五娘他们都走远了……”

    庞二娘嘟囔,“都让人打了脸,还往上瞎凑什么?”

    看着庞二娘画着两道滑稽粗眉的清秀小脸,沈韶光心下轻叹,还是十六七的小孩子呢。

    沈韶光把几个艾窝窝放在小白瓷盘里,推到庞二娘手边,接着低头擀皮儿忙自己的。

    庞二娘竟真吃了起来,几个婢子互视一眼,又都看看沈韶光,没说什么。

    庞二娘吃了糕喝了茶,似心情好了一些,低声道,“我走了。”待要说声“谢”,憋了一下,到底没说出口。

    沈韶光哼笑一下,小姑娘!

    沈韶光长了一颗明察秋毫的八卦心,虽不知贵女们身份,但听话茬儿,也能猜到刚才那场你来我往的口舌之争,似与那位长相不错的年轻京兆少尹有关。

    那天巧遇后,沈韶光与主持闲聊问了一句,方知这位京兆少尹出身河东林氏。

    林氏,排在氏族志前排的老世家,传承了几朝,初唐时还出过两任宰辅,只是武周时被打击太深,杀的杀,流的流,已是没落了——但即便如此,在崇尚祖宗光辉、旧族荣耀的士族眼里,也不是鲁国公府这种暴发人家能攀得上的。

    况且,那位年纪轻轻已经是实职四品官——各部尚书也不过才三品,又是京兆少尹这样的要紧职位,真真正正的简在帝心、前途无量。

    沈韶光摇摇头,庞小娘子这一腔少女心思,八成是要付诸东流了。

    沈韶光叹着别人的故事,做着自己的生意,眼看近午,江畔人越来越多,那龙舟赛要开始了。

    沈韶光的生意越发好起来,美貌的艾窝窝着实招人喜欢,已经售罄了,粽子也是卖了一屉又一屉,只那茉莉花茶还是卖不大动。

    卖不动就卖不动,沈韶光给自己沏上,端着惯常用的粗瓷大茶缸子,小口小口地啜饮。

    江上锣鼓喧天,人们挤挤挨挨,又不时爆发出喝彩声,龙舟赛开始了。

    沈韶光的位置只能看到人们的后脑勺,江面是看不清的,却也扇着扇子,拔着脖子看。

    几轮赛下来,赤队夺冠。赤队是皇太子和几位大王家将组成的“皇家龙舟队”,沈韶光一笑,到处都有潜规则啊。

    既已经赛完,能赴御宴的自然去赴御宴,不能赴御宴的也有各种聚会或家宴,平头百姓们或吃点自带的食品,或随意买一点,然后大多便早早回去了——今天着实有些太晒。

    沈韶光把摊子往树底下又挪了挪,把筐里剩下的一点粽子都拿出来蒸上,看着江畔渐渐稀了的人流,坐在带来的胡床上歇腿儿,又心算今天赚了多少钱,做自己那没什么影儿的首都置业梦——其实,若钱财够多,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当地主也是很好的。

    御驾回了宫,禁军自然也走了,曲江事尽归京兆府。白府尹有了春秋,先回署衙,林晏带领留守的官员,值这端午节最后一拨班。

    太阳很大,江面明晃晃的,有些刺眼睛,林晏负着手缓步走出凉棚。

    两个绿袍官员和几个衙差要跟上,林晏微笑道:“我只是略走走,也不算端午白来了这曲江池。”

    上司说的笑话再不好笑,几个官员衙差也都笑起来,然后便恭敬不如从命地看这位少尹在江边闲步走远。

    林晏敲桌子时,沈韶光头一磕一磕地正在打盹。突然被惊醒,沈韶光眨眨有些迷瞪的眼睛,抹一下嘴角疑似的哈喇子,站起来笑道,“郎君是食粽子还是喝些茉莉花茶?”

    想到上午禁军那冰凉浓酽的乌梅饮子,林晏淡淡地笑道:“便是茉莉花茶吧。”

    因没人喝茶,沈韶光早把那个烧水的炉子灭了,这时候把铁壶重新加水,挪到热着粽子的炉上,用小扇子扇风煮茶。

    林晏自在为客人准备的胡床上坐下,静静地等着。

    沈韶光烧开了水,涮了碗,放上茶叶,缓缓地浇上水,团茶末和茉莉花都浮起来,茶汤渐渐变成淡黄绿色,是比上午那位女郎秋香色的衫子还要浅淡的黄绿色。1

    林晏端起瓷碗,轻饮一口,放下,“女郎于市井之中,乐乎?”

    沈韶光有些惊诧地看他一眼,怎么突然问出这么形而上的问题?这是陌生人适合聊的事吗?但突然想起前世某闻联播的“你幸福吗”来,副市长的社会幸福度随机调查?

    沈韶光眯眼笑道,“如今天下海清河晏,这长安城富庶安宁,儿自是安乐,安乐得很。”沈韶光觉得自己的答案非常标准,马屁拍得又响亮又不尴尬。

    林晏似笑非笑地看沈韶光一眼,没说什么,缓缓喝起茶来。

    沈韶光便拿着抹布东擦擦,西擦擦,收拾收拾东西,一会赶驴车的赵二来接,也便回去了。

    林晏喝完茶,站起来。

    沈韶光笑道:“一碗五文钱,郎君。”

    林晏掏出荷包,拿出五文钱放在桌案上,踱着步子走了。

    沈韶光有些小失望,还以为能得今天最后一笔小费呢。

    第10章 酸梅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