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扶明在线阅读 - 第122章海洋理念

第122章海洋理念

    现在赵铭军队的饷银都没开,自然不可能去优待一群俘虏的红毛夷。

    这年头在海跑的人,都不是什么老实人。

    现今东西方技术差距并不是太大,赵铭也不指望红毛夷搞什么研发,只要他们能老实造点燧发枪,足够用一两百年了。

    工匠是个很辛苦的活计,每日工作时间长,报酬却不是很高,这些红毛夷海贸易,是赚了大钱的,岂会好言几句,给口饭吃,没日没夜的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铸造火枪火炮?

    既然好言无用,那赵铭只能用另一种方法,像这些西夷,驱使黑奴、土著、华工一样,来驱使他们。

    赵铭相信在死亡和惩罚的威胁之下,这些红毛鬼,会为他造出火枪的。

    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尖端的人才,等今塘岛自己的工匠,学会了怎么铸造,也没什么用了。

    次日,曾化龙便拿来一份,考核业绩的制度。

    赵铭看了看,交给了刘四,让镇抚队每日派人去督促红毛鬼铸造火器,并请经验老道的工匠,去验收,若是没完成任务,或者质量不合格,轻则军棍,重则剁手砍脚,惩罚极重。

    赵铭吩咐完刘四,然后又对曾化龙道“曾匠头,你派些匠人,跟着这些红毛夷,要尽快学会燧发枪,以及火炮的铸造!”

    曾化龙点了点头,不过却提醒道“将军,造一杆鸟铳,通常要耗费六七斤精铁,铁价,再加石炭价,工匠工钱,以及其它耗费,一杆造下来,至少要三到五两银子。如今物资匮乏,原料价格涨,而且燧发枪的铸造远鸟铳要复杂,卑职估计一杆造下来,恐怕要耗费十到二十两银子。这样大的消耗,岛恐怕承担不起!”

    赵铭微微颔首,不过耗费多少银子,赵铭并不怎么在意,他更加关心的是火器的质量。

    毕竟明军使用的火器时常炸膛,没被敌军打死,却死在自己人造的火器手里,造成明军士卒使用火器时都有一种畏惧心理,实在影响军队战力。

    赵铭对曾化龙道“耗费多少银钱,这个你不用cao心,本将会想办法解决。本将关心的是兵器炸膛,质量堪忧的问题。”

    明朝火器的质量,不仅让朝廷受累,做为工匠也感到羞愧。

    曾化龙道“将军,大明火器之所以炸损,一是官府腐败,材料以次充好,二是赏罚制度荒废,做好做坏都是一样,工匠没有动力做好,大家都混日子,铸造时火器粗细薄厚不均,造成火器炸镗。不过将军不用担心岛的工匠,大家与建奴之仇不共戴天,工匠们都会尽心做事,只要岛材料充足,卑职能造成精良的火器出来。”

    赵铭点了点头,不过却道“为了抗清,大家干劲很足,这让本将十分欣慰,不过本将不能因为如此,心安理得的让匠人不辞辛苦。曾匠头,本将请你,再写下一份典章出来,以后每月本将除了按时发放工匠钱粮外,匠人每造出一种合格的火器,本将都会奖励,当然如有不合格,便要扣去工钱作为惩戒,要是造成伤亡,那便要重罚。本将希望你能拿出一个赏罚典章,严格要求火器的质量,造出的火器必须注明何人铸造,登记造册,以便考察。”

    曾化龙感受到赵铭对火器的重视,忙行礼道“卑职领命!”

    赵铭遂即挥了挥手,让曾化龙回去,他则离开房间,去找陈明遇,继续巡视金塘岛。

    昨天,赵铭让马士鳌放出消息,岛其它几股义军离得近,立刻表示愿意跟随前往,而其它岛的义军,恐怕还需要几天,才会有反应。

    走出房间,烈港外,郭忠带着水手们,正驯服着那艘红毛夷的战舰。

    这艘船被俘获将近两个月,水手门已经能较熟练的将船开起来,完成诸多动作,不过要发挥他的战力,恐怕还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在金塘山脚下,两千多太平营士卒,手持着兵器进行cao练,手持竹矛的士卒,在冷冽的寒风站成数排,挺枪肃立。

    “预备!”王德顺大吼一声。

    近千矛兵,一起扎了个弓步,侧身起手,握紧长矛,做出了攻击的姿势。

    “杀!”王德顺再次大喝。

    排列整齐的矛兵,立时齐齐出矛,同时大喝一声“杀!”

    士卒将长矛刺出,动作迅疾,呼呼作响。

    另一处,李忠明则带着三十多名士卒,练习使用燧发枪,靶场阵阵硝烟弥漫。

    这时,陈明遇走了过来,赵铭笑道“先生以为如何?”

    陈明遇知道他说的太平营,“将士们心有恨,身有杀气,训练下去,必成虎狼之师。”

    赵铭很满意这个评价,不过却道“是卖相有点差。”

    陈明遇道“岛存有一批棉布,不如我让人用这批布,给将士们作一身衣裳。”

    赵铭眉头一挑,没有足够的战袄、衣甲,做一件统一的衣服也是不错,“来得及么?”

    陈明遇点了点,“应该来得及,交给岛的妇人们去做,很快能做出来。”

    十二月间,正好无事,而小农社会,自给自足,妇女们衣服鞋子,基本都能自己做。

    赵铭很注重大军的颜值,欣喜道“好,那交给先生了。”

    陈明遇点头印下,扭头吩咐了一人几句,然后便随着赵铭一起,继续视察岛屿。

    一行人骑马,离开寨子,去了岛的南部,这里是相对平坦的一块区域,被先岛的几家义军占据。

    赵铭沿着道路奔驰,不时勒马驻立,看着旷野的棚户,还有周围的平原。

    “现在岛一共有多少人?”赵铭奔驰到一处高坡,勒住了马缰。

    陈明遇道“岛现在估计有五万五千余人。”

    赵铭马鞭指向广野,问道“若是规划一下,对他们进行管理,是否还能多安置些百姓?”

    陈明遇沉吟道“我曾估算过,岛可用的耕地,最多不会超过四万亩。种植水稻,每亩每年收成算三石,总计才十二万石,岛老弱妇孺,一年算每人两石,丁口三石,士卒和水手四石,平均折算下来算三石,一年要十六万五千余石粮食,才不会发生饥荒。这也说,岛每年粮食缺口大概四万余石,若再加需要留种子,牲畜的消耗,缺口怕会更大。”

    说这陈明遇注视赵铭道“现在岛的人,已经需要从外购买粮食,若再安置百姓,那粮食更加紧缺了。”

    赵铭微微颔首,不过还是说道“虽然如此,但是我希望先生还是要多建屋宅,我这次直入长江,必会再带一些百姓回来。”

    五万余人,许多还是老如妇孺,无法支持赵铭的抗清大业,赵铭准备这次再迁徒一些百姓过来。

    当然,岛资源稀缺,赵铭不会什么人都迁徒,主要是裹挟工匠、渔民、水手、商人,以及壮丁和眷属岛。

    岛资源少,不养闲人,每个人都要有用处,必须走精兵路线。

    在海立足,最适合赵铭生存的模式,是大海盗汪直,还有郑家的模式,重点在海贸易和劫掠,而不是农业,除非哪一天赵铭夺回台湾,他才会考虑,直接迁徒大量农户来岛耕种。

    赵铭目光看向远处棚户,继续说道“另外,这次我会将岛其它几股义军带走,先生要借机将整个金塘岛管理起来。”

    陈明遇点了点头,这时刘四却骑马追了过来,老远便喊道“将军,太子使者到了!”

    赵铭心头一凛,他才与朱以海分开,回到金塘岛,怎么朱以海的使者立刻跟了过来?

    难道江防被清军突破呢?

    赵铭神色一沉,当即一拔马缰,催动战马大喝道“走,回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