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七零之彪悍女知青在线阅读 - 第158节

第158节

    时候不早闫润芝让他们赶紧去睡觉,爸爸mama明天要早起呢。

    等大家都走了,方澄光又折回来,交给程如山一件东西。

    程如山见是一把手枪,“用不上,我带了两把匕首。”

    方澄光:“这是没收的黑枪,没记录的,你带着吧。听说那里有狼、老虎什么的,万一有危险也能应付。”

    程如山有配枪,以前出车都随身带着,但是后来不用出车,他也不是站岗的,自然不会随身配把枪。而且工作用枪,只要打出子弹,就需要解释、打报告,解释起来啰嗦又麻烦。

    程如山就收下,这种型号的手枪子弹都是通用的,他自己有备用子弹可以带一些。

    姜琳洗漱擦着脸进屋。

    方澄光就跟他们告辞,“明天我有任务,天不亮就走,就不送你们了。”

    姜琳笑道:“没事的,快回去睡吧。”

    她看着程如山淡定地把枪管拆下来装在一个布套里,然后把布袋装在他那个大背包的夹层口袋里。

    程如山朝她笑了笑,摸摸她的头,“带着以防万一的。”

    姜琳抱着他精悍的腰,“你以前去过吗?”

    程如山:“去过。北大荒一点都不荒,广袤、爽朗、富饶。好吃的特别多,炖狍子rou、烤鹿rou、炖林蛙、烧野鸡、老头鱼、各种淡水鱼……”

    他笑微微地垂眼看她,果然被他说得眼睛越来越亮,原本的担心都被好吃给填满。

    他垂首吻她,然后把她抱上炕。

    姜琳还在憧憬那些好吃的,“解决jiejie的事情,一定要好好吃几顿再回来。”再大的事,不能委屈肚子!这是小老太太人生格言。

    ……

    第二日一大早去火车站,程如山拿军官证领着姜琳和姜兴磊提前检票上车,他们是卧铺车厢不需要拥挤。

    他和姜兴磊在家里吃了鸡蛋包子面条,姜琳因为太早吃不下。

    程如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热乎乎的鸡蛋,“吃点吧。”

    姜琳接过去,走的时候她看到闫润芝给程如山拎上一小口袋煮鸡蛋,估计得有十几个。她拿着鸡蛋却不饿,就脱了鞋子靠在铺上休息。

    这个车厢四个铺位,就她一个人,之前一个下车的,其他人还没上来。

    姜兴磊也跑过来坐在对面跟他们说话。

    很快,就有乘务员来给送热水,服务很周到。

    等她走了,姜兴磊笑道:“这火车真好。”

    姜琳:“你去坐硬座试试啊,看看好不好。”硬座热水都不一定有呢。

    因为有心事,姜琳也不想和姜兴磊玩扑克,赶他回去看书,要么就和同车厢的人聊聊。这年头能坐卧铺的,都是有身份有本事的,和人家交谈一下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她歪着看了一会儿书又腻歪,就看程如山,他不怕冷已经脱了大衣,腿长腰细的,出来进去不要太养眼。

    “吃个苹果。”程如山削好递给他。

    姜琳拍拍身边,“来嘛,让我靠会儿。”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她特喜欢跟他撒娇,声音都软了许多,柔柔糯糯勾着他心肝儿颤的。

    程如山犹豫了一秒钟就坐上去,把她捞在怀里搂着,给她念书听。

    白天有人说话过得也挺快的,晚上十点左右火车就熄灯睡觉。

    软卧有单独的门,带上又黑又静不影响睡觉。

    虽然火车上有暖气,但是晚上烧得不及时,或者传热不行,火车越往北走又越冷。等过了山海关那车窗外面都结着厚厚的冰,和屋里的热气一碰撞,就有微微的冷风自行吹起。

    nb s  程如山睡了一觉下地去隔壁看看姜琳,她睡得很沉,似乎扛不住冷,缩成一团。

    他摸了摸她的被窝,铺位凉凉的,她的脚也冰凉。他便脱了鞋子坐上去,把她的脚放在自己怀里替她暖暖。

    姜琳感觉到热源,就下意识地往下蹭,往他身上靠,那样子不蹭到他怀里来就不肯罢休的。

    程如山被她蹭得心里软软的,索性脱掉棉袄穿着毛衣侧身躺下。软卧的铺位比硬卧的铺位宽敞,他侧着勉强也能躺开。

    他刚躺下,她便感受到热量的召唤,立刻钻进他怀里,脚放在他双腿之间暖呼呼的,脑袋拱着他胸口,小手钻进他线衣里摸来摸去找个舒服的位置。热乎乎的吸引着她贴得再紧一些,无意识地蹭蹭,最后终于发出心满意足的声音。

    程如山被她蹭得心里软得一塌糊涂,某处硬得无比胀痛,简直就是甜蜜的痛苦。

    他们在火车上睡了两个晚上,第三天一早就到市里下车。

    下车之前,同车厢有经验的人就让姜琳和姜兴磊全副武装起来。

    “闺女,好好裹着,要不,冻得你直哭!”

    “冻僵了千万别揉鼻子搓耳朵,会掉!”有人逗他们。

    终于下车。

    在车上的时候姜兴磊半真半假地叫着说冷,好冷,怎么越来越冷,结果一下车吹着外面冷硬的罡风,冰冷的空气带着无比霸道的力量,一下子突破他重重保暖防线,瞬间冻了个透心凉!

    “妈呀!”他下意识地转身就要回到火车上去。

    程如山一把将他抓回来,“你去哪里?”

    姜兴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睫毛、额前碎发以rou眼可见的速度被自己的哈气给染白冻住,虽然带着棉帽子,可鼻子还是立刻就提出抗议,太特么疼了,酸疼得要抠下去的感觉。

    姜琳来之前程如山特意给她准备了装备,棉裤外面还有护膝,部队发的最厚的棉乌拉,上面穿着新棉花絮的厚棉袄,外面是军大衣,脖子上戴着羊毛线套脖,头上戴着羊皮帽子,然后再裹上羊绒围脖。

    货真价实一个球。

    姜琳步子都迈不开了。

    再看程如山,他还是穿着那些衣服,不过披上军大衣,戴上棉军帽和口罩。

    她和姜兴磊裹得只露出眼睛,但是围脖里面被哈气弄得湿漉漉冰凉凉的,着实难受。

    程如山:“去转车。”

    他算好时间的,不需要再多等,直接赶上那趟去农场的火车。

    姜琳裹得太厉害,走路都特别慢。

    最后为了赶火车,程如山直接给她扛起来。

    姜琳:!!!!

    程如山扛着姜琳,拎着大包,姜兴磊背着被子和饭盒,都不如程如山走得快,中间还脚底打滑摔了一跤,幸亏背着棉被穿得厚,也没摔到。

    热情的路人立刻就把他扶起来提醒他小心脚下。

    他们还要再坐四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农场,然后换汽车或者拖拉机或者什么的去农场场部。

    终于,晌午的时候,他们下了火车,从火车站到团部还有一段距离。

    并没有拖拉机汽车什么的可以坐,这里太冷,除非好手,开出来很容易熄火、冻住,最后他们搭了一辆马车。

    北大荒实际是一整个黑龙江农垦区,土地广袤肥沃,是全国大粮仓,养活无数人口。建国后这里开始垦荒,如今拥有110多个大型农场。

    极目远眺,天蓝地阔,道路两边的土地一望无际白雪覆盖,周围散落着大片大片的白桦林。

    可惜这会儿姜琳冻得只想赶紧去有暖炉的屋里呆着,浑身的血液都要被冻僵的感觉。

    赶车的大爷穿着羊皮大袄、带着羊皮帽子,挥着马鞭,用很有韵律的声音吆喝着两头大青骡。

    骡子的颈上系着铜铃,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格外好听。

    姜琳靠在程如山的怀里,仰头望着湛蓝的天空,鹰隼在高空盘旋,啼唳惊人。

    天高任鸟飞,不管有什么牵绊,都不能以绑住翅膀为代价,她希望jiejie可以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

    下午一点左右,他们到了352团团部。这里类似小县城也叫农场场部,下面还有六个连队以及十几个村大队。

    他们跟大爷道谢告辞,程如山随手摸了五毛钱给他。

    大爷笑得见牙不见眼,笑道:“咋的,瞧不起咱是怎的,还给钱?不用不用,来我们农场就是客人,走喽!”他赶着马车驾驾地跑了。

    程如山让姜琳先稍微活动一下,让血液流通流通,然后领着她走,免得摔了。

    姜兴磊默默地跟上,感觉自己被抛弃了。

    到了团部大院,程如山看到一个男人在院子里铲雪,就过去问问,“请问姜敏是在这里工作吧。”

    “姜敏?你们是什么人?”那男人浓眉大眼,在听到姜敏的时候眼睛眯了眯。

    程如山原本要说是她娘家人,捕捉到男人眼神的不善,他立刻改口:“我们是x省教育局的,她被大学录取,却没有去报到,我们奉命前来调查。”

    男人脸色一变,“她、这几天不在这里,下连队蹲点去了。”

    程如山:“哪个连队?打电话给她吧,让她立刻回来,否则后果自负。”

    “后果?”男人浓眉皱起来,一脸怀疑,“你们到底什么人?”

    程如山解开自己的大衣,掏出一张军部的证明,顺便把已经组装好插在腰上的枪和匕首也露一眼,淡淡道:“x省军区特办处,专门负责查办高考中的营私舞弊、冒名顶替、以及其他违法行为。”

    证明一扫他就收起来,男人并没有看清,更何况他也识不了多少字。

    至于x省军区到底有没有这个特办处,他也没有途径核查,这种情况自然是信的。

    “你们……去屋里等着吧。我去打电话。”男人扔下铁锨就往一边去。

    程如山给姜琳和姜兴磊打手势让他们进屋取暖,他把背包也放下,转身朝着那个男人跟上去。

    男人自然觉察到他跟着自己,立刻就开始绕路,反正一定要离姜敏远点。

    程如山一眼就看穿他,加快步子追上他,“你是梁排长吧。”

    梁铁峰突然身子一矮,一个扫堂腿朝着程如山狠狠地扫过去。

    程如山轻松躲开,一脚踹向他肩头。梁铁峰忙错手招架,却感觉对方的腿脚如钢铁般坚硬,他招架不住退了两步。

    梁铁峰收势站定站定,道:“果然是部队来的,好手。”

    程如山:“没想到这么巧,你就是姜敏的爱人吧。”

    如果是别人,不会在听到姜敏的时候露出那样的眼神,就算认识也不至于怀疑或者躲着,而是应该问问怎么回事。

    “她没有去大学报到,是你从中作梗?”

    梁铁峰:“是又如何,我们扎根北大荒,不需要去那里读大学。我们这里也有大学可以读。”

    程如山:“她既然报了家乡的大学,说明她内心渴望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