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朱凌锶一张脸,红到不能再红,对李显达支支吾吾。谢靖在他身后,小心憋着笑。 第65章 邀月 隆嘉十五年十一月, 曹丰又上京来了。 按说已经到了年底, 曹丰从福建出发,哪怕不算上在京中的时日,这一来一去, 到家怕是也赶不上过年, 何至于这么着急。 长公主朱辛月九月底生了第二个孩子, 是个儿子,曹丰现在儿女双全, 之前上过折子, 请皇帝赐名。 曹丰的大女儿叫平澜,名字也是皇帝起的,比她弟弟大两岁。知道又有了小外甥,朱凌锶这个舅舅, 欣然给孩子起名叫“定海”。曹丰这一道,说是来为孩子谢恩, 其实暗中还有另一桩事。 这件事关系重大, 惹得朱辛月才出了月子, 就把驸马打发出门, 非得要他赶紧在年前把这件事汇报给皇帝。 福建因为沿海,日常有倭寇来犯, 不光是亚洲区的朋友, 还有一些红毛海盗,从欧洲区、不远万里来到后明,企图杀烧抢掠。 闽东铸造所批量生产的木仓*炮军械, 装备了各地水师,这些年与倭寇海盗有来有往。大概半年多以前,福建水师俘获了几百名海盗,算是立了大功。 审问海盗的时候,从这些人口中得知,在大海的另一头,已经出现了用钢铁制造、能够在海面上漂浮航行一两个月不靠岸的大船。 曹丰是搞技术的,一听这话,叹为观止。几年前他就在考虑用钢铁造船,不是现在这种木结构为主,辅以金属铆钉榫接的船,而是全金属结构的船。 他一听说有这种船,原本就常驻铸造所,现在恨不得夜夜都睡在这里,只想早日克服技术难题,迎头赶上。毕竟,怎么让钢铁浮起来,对他来说,还是难以想象的。 而朱辛月听说后,更多了一重紧迫感。 这种船听上去,似乎还只是拿来运人,若是拿来打仗,到时候不说兵器,单单驶到跟前,后明的小木船跟它撞上,还不得粉身碎骨吗。 她当下决断,外国有的东西,我们也要有。 但是铁船的研发难度很高,曹丰琢磨了这些年,也没有多大进展,朱辛月都看在眼里。所以这事,还得群策群力,招徕全国的技术人才,一起来做。 曹丰和小舅子絮叨了半天,这才进入正题,谢靖在一边听着,渐渐心里有数,他这回还是来要钱的。 得抢在户部列定明年的预算之前,把这笔费用加进去。 朱凌锶问,“要造多大的铁船?” 曹丰想了想,“公主说,要架起多方炮台,甲板上还要能跑马。” 这是直接上军舰了啊。 朱凌锶不禁在心中,赞了一声“皇姐好气魄”,转念一想,恐怕这项大工程,所费不赀。 谢靖也是这么想,但是既然皇帝觉得可行,那就先对何烨提一提。虽然何烨近来对他,生疏得很,不过此等军国大事,相信何烨也不会太计较。 曹丰得了皇帝首肯,又马不停蹄、急着回家看媳妇儿抱孩子去了。等到除夕那天,望着窗外雪花,皇帝打趣道,“不知驸马到家了没。” 谢靖从身后来,默默递给他一个手笼,“窗边风大,”朱凌锶回过头来,眉目带着喜色,“这么大的雪,算不算是‘冬天麦盖三层被’?” 他原本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如今却成了半个农业专家,人生的际遇,真是想不到也。 谢靖抬手,擦去皇帝额发上落着的一朵雪花,“皇上不冷,臣可是冷了。” 咦?皇帝一听,下意识就去摸谢靖的手,触手一片,热乎乎的,知道是他故意造作,抬眼想要驳他,却被谢靖牢牢抓住手腕不放。 ! 皇帝噘着嘴,瞪了他一眼。 “求皇上,让臣暖和暖和吧。” 这人! 他说得一片诚恳,还带点可怜兮兮,清亮无俦的双眼中,却透着狡猾的笑意。 本来好端端的,怎么变成这幅样子了! 吃完晚饭,不过一个多时辰,往日这时候,正是君臣协作、努力工作的大好时光。今日虽说是除夕,可本来早上起得就晚了(为什么?),又因为节庆一些必要的流程,整个白天都没干活。 尽管赶上过年,大家都自发地不给皇帝和内阁创造业绩,但以天下之大,事情总少不了。朱凌锶想着,缺下的课就要抓紧补上,哪能趁着别人休息,给自己放假呢。 谢靖看着别人都能休,自己对象不放假,感觉特别不平衡。 道理他都懂,就是舍不得。去年这个时候,皇帝一场大病,去了半条命,病好之后,依然cao劳,叫他十分不放心。 谁能想到,他在皇帝小时候,教他读书写字,教他勤政爱民,教他赏罚分明、令行禁止。如今却要哄着他,抛下邦国要务,去做些不甚体面的事。 皇帝被他一说,耳根子都红了。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谢靖这么主动,他心里自然高兴,只是从前这人,如皑皑雪山,望之可见却难亲近,却自年初自己病愈之后,忽然性情大变。 不仅日常留宿宫中,日常一应所需,竟比陈灯还要周到细致。他一个堂堂一品大员,居然在这上面下功夫,说出去恐怕惹人非议。 更不要提,这些日子以来,龙床锦被之间,种种柔情蜜意。起先皇帝还想,这种日子,过一天就赚了一天,却没想到,一不留神就这么过了大半年,到后来竟然变得稀松平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