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回到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249节

第249节

    为了自己的胃,一看许家阳手里的酒瓶空了,许家康果断闭眼。

    许家阳宣布,“我哥醉了。我扶他回去,你们继续喝。”

    看破的许向军转脸对许向华道,“小机灵鬼。”又有感于兄弟俩的默契,多看了另一桌上的许家磊,暗暗叹了一口气,他们兄弟是不可能这么亲近了。

    许向华轻轻一笑,目光带着宠溺。

    “老四,这些年你费心了。”许向军亲自给许向华倒了一杯酒,语气诚恳。大儿子很优秀,比很多同龄人都优秀,若没老四夫妻俩,康子如今会是什么样谁都不好说。

    许向华举起酒杯,不言语,和许向军碰了碰酒杯。

    许向军仰头灌下酒,喉咙口有点辣,心里辨不出的滋味,酸甜苦辣咸,差不多都齐活了。

    酒席一直到八点多才撤了,不少人还呼朋唤友的打牌到深夜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第二天要赶着回去上班的人都走了,许家康也陪着夏莲一块儿飞回京城,这刚订婚,哪好把未婚妻抛下。

    许清嘉一行没急着回去,他们都好一阵没回来了,想多待一阵。这下子,许家阳可高兴了,老家好玩的多,钓龙虾捣黄鳝,下河游泳,下山捉知了,其乐无穷。

    许清嘉就把秦家兄妹交给他,让他尽地主之谊。自己则忙暑假实践课题——交易市场的发展,她这次就是奔着余市的交易市场来的。

    朝中有人好办事,许清嘉收集到不少重要数据。又以三顿麻辣小龙虾为代价,成功收买玩疯了的许家宝许家阳以及秦家龙凤胎,让他们帮她做问卷调查,一共两套问卷,供应商和采购商各一份。

    一开始没人搭理他们,谁耐烦浪费这个时间做这个什么劳什子调查。忙昏了头的许清嘉一拍脑袋,瞧她这脑子。下午就让他们两两一组,抱着一泡沫盒绿豆棒冰去问,一份问卷一支棒冰。

    两天时间收集了两百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八6份。

    秦蕾蕾叹气,“原来上了大学也这么累,我们老师还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呢。”

    “那是马车前面的胡萝卜。”许清嘉头也不抬的说道,“轻松不轻松,就看你怎么想的。想轻松点也行啊,反正毕业了肯定会分配工作,就是可能分不到好的单位,而且上岗后什么都不懂,会被人在背地里说,嘿,还是大学生呢。过上三五年,过得不轻松的同学都当领导了,你还在底层混日子,这个轻松你要不要?”

    大学里混日子的肯定有,还不少,就是京大都不乏混日子的学生在,高中时神经绷得太紧,大学又无人管束,毕业包分配无就业压力,可不就浪了。导致的结果就是用人单位怨声载道,有几位教授上课时说起来,那叫一个痛心疾首,直问对得起国家给的学费和生活费吗?

    秦蕾蕾摸摸鼻子。

    秦安平已经开始嘲笑秦蕾蕾了,说她思想不端正云云。

    兄妹俩又掐了起来。

    掐到一半,许向华和许再春回来了,最近许向华都忙着罐头厂的工作。

    “再春叔。”小辈们乖巧叫人。

    许再春点点头,看看桌上一堆东西,笑问,“干嘛呢!”

    “做作业呢。”许清嘉回。

    许再春一看,咋舌,“看着还不少。”

    “还好,快做完了。”最重要的数据都有了,剩下就是归纳总结。

    “那就好。”

    说了两句,许再春随许向华上了楼。

    秦慧如去厨房切了一盘西瓜又装了些葡萄送到书房里。

    许清嘉抬眼看看百无聊赖的几个人,“剩下的不用你们忙了,去玩吧,注意安全。”

    看久了也没意思,几个人就呼啦啦的出去。

    送完水果下来,秦慧如一看,“出去玩了?”

    许清嘉点点头,

    秦慧如看看外面的太阳,“一个暑假过完,不知道要黑多少。”

    许清嘉嘿嘿一笑,“养养就白回来了。”

    秦慧如走到桌前,低头看了看收集来的问卷,笑,“辛苦他们几个了,晚上给他们做些好吃的。”

    “妈,你帮你我把材料准备好,我来做。”

    秦慧如,“我来吧,你也休息下。”

    “没事,我可是答应了他们要做大餐给他们吃的。”使唤童工是要付出代价的。

    秦慧如便笑了笑,把盘里的水果添满,自去厨房忙。

    许清嘉坐在长椅上写写画画整理思路,大半个小时后,许向华和许再春下楼。

    秦慧如笑着留客,“吃了饭再走,已经在烧了。”

    许再春道,“不用了嫂子,今天麦子的对象要过来吃饭。”双方已经谈婚论嫁,他大儿子许麦今年二十,初中毕业就没读了,他们这不读书的结婚都早。

    许清嘉凑热闹,“我还没见过麦子哥对象呢,待会儿我得转过去瞅瞅。”

    许再春笑呵呵道,“他们大概五点到,你到时候过来玩。”

    许清嘉望望他,清脆的应了一声。

    待许再春走了,许清嘉便问许向华,“爸,你和再春叔商量卖罐头厂的事?”

    许向华点头。

    “再春叔怎么说?”一直以来,罐头厂是许再春打理着,许向华给了他股份。

    许向华在她旁边坐下,“麦子的皮鞋厂开的不错要扩大规模,他打算过去帮忙。”

    如今他的生意涉及电器、运输、贸易、百货还有就是这个罐头厂。前面四个产业他都打算扩大规模,并且有自己的安排在。

    唯独罐头厂不在他的安排之中,罐头厂的利润不符合他的预期。这个厂规模不大,规模小意味着单位成本高。他也不想扩大规模,他更想把资金和精力放在其他地方。

    偶然得知专门做罐头的老柯看中了崇县这边的枇杷,打算投资一个水果罐头厂。老柯别号罐头大王,全国各地有八个工厂,生产的午餐rou罐头和黄桃罐头先后拿过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在全国都有名气。

    他和老柯一拍即合,老柯过来考察过,对罐头厂和原料很满意,他还打算扩大规模,再添一条午餐rou生产线和两条枇杷罐头生产线。

    批地建厂不是问题,政府巴不得有人来投资。员工也没问题,他和老柯说好,保留原来的工人和管理层。就是许再春那,他有点不好意思开口,毕竟这个厂许再春倾注了不少心血。

    不过再不好意思也要说,在商言商。他之前的打算是许再春要是想继续留在罐头厂也可,老柯需要人帮他管理,许再春是当地人又有经验。许再春要是不愿意,他在余市有两个分公司,可以安排他去那边。

    没想许再春告诉他,他打算去帮许麦。皮鞋厂办好了也不错,他分到的那笔钱足够把许麦的厂子扩大两倍。

    许清嘉抓抓脸,小心求证,“再春叔没生气吧?”

    “生气倒不至于,难过肯定是有的,”许向华无奈一笑,“毕竟花了那么多心血。”

    许清嘉沉默了下,商场如战场,讲究的是利益不是情怀,现如今的罐头厂对他们家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见状许向华笑,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张本子,“改天我拿两瓶好酒哄哄他。你再春叔不是那么小气的人,过一阵就缓过来了。”许再春好歹当了这么多年的厂长,自己儿子也是开厂子的,道理哪能不明白。到时候在钱上他多分一部分,也只能做到这了。

    许清嘉便笑笑,另问,“爸这个厂卖掉可以套现一大笔资金,你是要投进冰箱厂?”这一年许向华明显地更重视天津的冰箱厂。

    许向华沉吟片刻,“你夏伯伯之前跟我说了一件事,市里在招商,想再建一个交易市场。本来政府打算自己出资,不过因为修高速公路资金不足这事又拖不得,所以决定对外招商。”

    许清嘉眼前一亮。

    许向华哪能没发现,他点了点手上的本子,“你的调研做的怎么样,觉得这个投资行不?”

    “当然行。”许清嘉双眼亮晶晶,犹如发现一座金矿,“现在的东门市场是花了56万造成的,可这三年产生的租金早就回本,更不用说产生的税收和对周边经济的带动。这是政府层面的咱们先不考虑。”

    “这么快回本是因为并不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而且因为是政府投资,所以免除部分税收。”

    “我知道啊,”许清嘉拿起笔,“可东门市场还没有最大化利用起来。”她在白纸上写了东门,“东门市场他是摊位制交易场所,就跟马路边摆摊似的。只有单一的交易功能,管理基本等同于无,连运输都得自己找,这种单一功能型市场,是第一代交易市场。”

    “我觉得复合功能型的更好,类似于商贸城,店铺制交易场所。二层三层更高都可以,把土地最大化,土地出让金那么贵。

    我去看过,东门市场的摊位摆放的很分散,增加了采购时间成本,也影响商户之间的信息沟通。这可不是我瞎说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

    其实可以把同一种商品经营着集中在一块地方,一方面方便管理,一方面大家可以互通有无,再来采购商也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其实以后要是规模更大了,可以细分出服装批发市场,箱包批发市场,五金批发市场,日用品批发市场。这个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许清嘉换一口气,“咱们家自己就有运输公司,完全有能力面向整个市场提供仓储物流服务,这里头利润不好说。” 许清嘉画了一个圈,在旁边划出一片,“还可以增加配套功能:餐饮、酒店、住宅、写字楼,有人气还怕没人消费。”

    许清嘉眨眨眼,巴巴地看着许向华。

    许向华一下一下点着手里的本子,“这个项目要是做起来,卖罐头厂那点钱只能当零头。”

    “我拿到的数据上显示,八3年平均日均交易人数八00,八4年是2500,八5年已经有八600人,今年具体数据还没出来,我打听了下,破万不是问题。

    现在市场里的供货商四分之一是外地人,还有好多采购商来得晚拿不到货,光光市里就有4000家庭工厂,生产力和销售能力在逐年成倍往上涨。高速公路已经在建当中,来咱们这的商人会越来越多。”

    许清嘉慢慢说道,她在余市身上看到了那个被称之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城市的影子。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发展下去,这个城市前途无量。这会儿要是能抢到第一块蛋糕,受益无穷。

    ☆、第216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天予弗取, 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许清嘉不想将来有一天后悔, 说曾经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摆在眼前,她却没有珍惜。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风险当然有, 若是余市未来发展不尽如人意, 商贸城就会成为一座死城, 血本无归。

    但是许清嘉对余市有信心,它的交易市场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东门市场在她看来只是一个初级的最低端的市场,但是在全国范围而言,它是最先进的。

    政府已经尝到甜头, 不然不会这么快想建第二个交易市场。只要领导人不脑抽, 第二个市场反响好, 政府肯定会贯彻这条发展路线,谁会和政绩过不去。

    许清嘉摆事实讲道理, 把国外和港城的成功案例举出来,又阐述更详细的商贸城计划,描绘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宏伟蓝图。

    思量再三,许向华决定试一把。得到这个消息时, 他便有些意动,只是有诸多考量在里头, 难以决策。

    许清嘉一番话坚定了他的念头, 末了, 许向华让许清嘉写一份大致的策划书给他,他有用。

    策划书一写好,许向华就去了市里的招商办。想拿下这个项目的人不少,他们能看到其中商机,其他人也不是傻的。

    能拿出这么大笔钱的,肯定不是泛泛之辈,关系错综复杂。市里头的领导开了几次会,最终定下了许向华。

    许夏两家刚刚缔结姻亲,他们又不是瞎子,哪能不知道,这事夏爱国没来打过招呼连提都没提一句,可你能不给他面子吗?还有已经调到省里的江平业,他和许向华交好,知道的人也不少。

    再来,许家这份策划书的确写得比别人好,别家就是单纯地造一个交易市场,许家却是想打造一个商业城,一旦成功,形成的经济效益显然更好,也有利于提升余市的整体形象。他们请来的经济顾问也表示方案可行,并且看好其未来发展。

    到了八月下旬,经过层层审批之后,市政府和新成立的嘉阳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土地合同。

    余市近郊212亩土地四十年的使用权便归了许向华,虽然在郊区,但是在建的高速公路会在这里建一个路口,2公里外就是火车站,交通便利的很。

    建筑师也从京城赶来看现场,这位建筑师是江一白热情推荐的,就是他实习期间的导师,还是华清客座教授。在建筑领域颇有名望,若非江一白搭了线,未必能请到。

    许清嘉本想请江小白吃一顿饭,不过这家伙赶着出国,只能欠着。这会儿,江一白已经沐浴在大不列颠的阳光下。

    许向华原想作陪,奈何天津那边有急事,大领导巡视天津开发区,其中一项行程就是参观冰箱厂,许向华哪能不在场。

    于是许向华把这边商贸城的事情交由李立新处理,他原是在运输公司,被临时调到余市管理新公司,又让许清嘉跟着参观学习。

    他自己便带着秦家龙凤胎回了京城,兄妹俩离家一个月,秦家那边开始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