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科举反面教材全解在线阅读 - 第100节

第100节

    “太后。”宫女怯怯地看了崔太后一眼,“郑王殿下,起兵了……”

    起兵了。崔太后身子往后仰了一下,好容易才稳住身形:“他这么就……起兵了呢!志儿啊,她就在逼着你造反啊!你怎么能起兵呢!”

    两仪殿内,容珂将奏折狠狠扔到地上:“你们一个个给崔家说话,给郑王说话,看看,你们口中有世家之德的郑王都做了些什么!”

    奏折就砸在袁尚书脚下,袁尚书没有动,还是段公弯腰建立起来,拉开看了看,无奈地叹了口气:“郑王他……年轻气盛,走岔了路啊。”

    段公将奏折递给袁尚书,袁尚书这才接过来看。看完之后,就是袁相也没什么话可说:“郑王才十四,少年气性,指不定是被身边人蒙蔽了,这才作出这等事。”

    白嘉逸是补阙,虽然仅有从七品,但是却是天子近臣,可以和宰相同堂议事。听了袁相的话,白嘉逸说道:“袁相这话不妥,便是少年气盛,十四也该明事理了。造反这等伤天害理、大逆不道的祸事,岂是因为年少就可以轻轻掀过的?若是如此,年轻人杀人放火,只需事后说一句年少无知,岂不是都无罪了?”

    袁相和崔家渊源甚广,若是平时,一个晚辈敢这样和他说话,袁相早摔袖子了,可是现在袁相却什么都说不出来。郑王带着人在齐州起兵,就算打了清君侧的名义,也不能改变他带兵造反的事实。

    亲和世家的袁相被堵住了口,段公向来都是老好人,现在他看出了容珂的意思,除了叹气,也不能反对什么。毕竟,容珂现在占理占法,她想做什么,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拦了。

    丞相中主舵的两个人都哑巴了,其他丞相更不会多说什么。容珂终于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局面,她挺直了腰,朗声说道:“郑王起兵,图谋不轨,大逆不道,当以谋逆乱党之罪论处。念他是高祖嫡子,崔太后唯一的子嗣,便再给他一次机会。若是他迷途知返,尚可从轻发落,若不然,一概按律处置。现派人前去围剿郑王极其党羽,诸位相公,心中可有主将之选?”

    远征吐谷浑的队伍年初才出发,四月传回战报,萧景铎在库山遭遇吐谷浑,大败敌军,首战告捷。这几日不时有捷报传回,前几日军士送回消息,耿睿老将军已经带兵打到了吐谷浑腹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耿睿老将军亲自率领,另一路由承羲侯萧景铎率领,深入积石山,欲要攻其牙帐,活捉吐谷浑可汗。吐谷浑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这种时候,朝中武将还在外抗敌,郑王却领人在国内叛乱,这已经不仅仅是造反的问题了,他这是误国。

    虽然吐谷浑的胜利近在眼前,但是远征的部队也不能胜利后就立马飞回来,现如今留守京师的兵力并不够,而且很多能将都随着远征军出去了,现在仓促间找人去平叛郑王,一时半会,还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

    隔日早朝,全朝也在商议这件事。

    容家的人素来有貌美善战的美名,一致对外时很是齐心,手段也够狠。崔太后能被逼到这种地步,新安大长公主、梁王等也出力不少。现在听说要出击郑王,王族们也都活跃起来,容家没有蠢人,现在他们都看得一清二楚,这次平叛不只是容珂和郑王之间的战争,更是皇族和世家之间的战争。若是打赢了,数百年来世家把持朝政,甚至比皇族还是势大的局面,即刻就能扭转。

    梁王和齐王都请战,这次是容氏和世家的战争,容珂很大方地选了皇族人出战。当年高祖带着玄铁骑扫荡天下,平定四方,如今,容氏的子侄将再次踏上先辈的征程,用战绩告诉天下人,这片土地究竟听谁的。

    梁王和齐王各领了一道行军总管,即刻便带兵出京。他们走后没多久,吐谷浑的战报送回长安,说是吐谷浑可汗已死,他们俘虏人数千余,牛羊二十万,正要班师回朝。

    容珂直接下了急召去军中,让萧景铎不必回京,直接带人去齐州平叛。

    身上挎着加急战报的士兵一路疾驰,到了军营也不勒马,几乎是滚着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站岗的士兵连忙去牵马,送信士兵刚刚站稳,就拉住巡逻的士兵问:“将军在哪儿?”

    “大营里。”

    士兵抹了把脸上的灰,飞快朝正中的大营跑去。

    “将军,有军报!”

    “进来罢。”

    亲卫掀开帘子,这才放行。送信人走到案前,单膝跪地,双手奉上密信:“萧将军,朝廷发来的加急诏书。”

    案后的人抬起头,他一身甲胄,烛台的光映在黑色的铠甲上,冰冷又坚硬,而等他抬起头来,仿佛将简陋的军帐都照亮了。他冷淡的神色配上冰冷的铠甲,竟然意外相得益彰。

    送信人眼角隐隐扫到萧景铎的动作,头又往下低了低。这就是军中有名的萧将军,两年前他带着人剿灭突厥,现在又率领右军扫荡吐谷浑,他的赫赫战功和他的容貌一样出名。这样一个高高瘦瘦、白净漂亮的人走在军营里实在太扎眼了,走在哪儿都少不了被人围观,可是等提起他的名字,再混的兵油子都不敢冒犯。

    萧景铎治军之严在军中是出名的,送信的士兵知晓萧景铎的规矩,当下跪在地上也不敢插科打诨。可是他呈上信件后,等了许久,都没等到后话。他偷偷抬眼,发现他们的玉面战神垂眸看着信封,手指在封皮上拂动,虽然脸上还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但莫名让人觉得他在笑。

    送信士兵脑子一抽,忍不住问了一句:“将军,你怎么不拆信?”

    这句话一说完送信士兵就想抽自己一嘴巴子,果然萧景铎抬起头的神色不大好:“逾越,念你传信有功,这次不予惩罚。若有下次……”

    “不会有下次了。”送信士兵连忙接话。他赶紧低头,往外边撤退:“不敢打搅将军,属下告退。”

    他走了一半,突然又被萧景铎叫住:“殿下她怎么样了?”

    “殿下?”送信士兵问,“哪个殿下?”

    士兵看到他们的将军抬头抵住眉心,看起来很是无奈:“自然是乾宁殿下!”不然还能是哪个?

    亲王公主,乃至皇后,都可称殿下。送信士兵觉得自己很委屈,宫里那么多殿下,谁知道萧景铎问的是长公主啊!

    “长公主一切都好。只不过这几日京中多事,再加上两线打仗,长公主要处理两地的战报,还有朝中内政,颇为繁忙。”

    郑王的消息吐谷浑这边也听到了,这么多政务堆积在一起,她晚上指不定要忙到什么时候。而宫内又不太平,恐怕她睡都睡不好。萧景铎眼睛盯着笔格,过了一会,转头看向传信士兵:“你怎么还在?”

    士兵被问得目瞪口呆,他见萧景铎久久没说话,以为有什么要吩咐的,这才一直等着。可是萧景铎想了那么半天,就只是赶他出去?

    上头人的心思果然猜不透啊,传信的小兵一边想着,一边告退:“属下这就告退。”

    等大帐里没人后,萧景铎的视线又移到信封上,上面写着清隽有力的几个楷字:“行军总管萧景铎亲启——乾宁。”

    信封内也是一样的字迹,可见都是出自同一人。随着容珂亲笔手书一同传来的,还有鄜州的符令。

    任萧景铎为鄜州都督,率军直赴齐州,随梁、齐二王平叛。

    大军拔营时,萧景铎没有随着大部队一起走,而是带着右军,取道鄜州、潞州,直奔河北道。

    萧景铎在潞州遇到了梁王的队伍,郑王从齐州出发,之后便一路向洛阳挺进,看来是打上了洛阳的主意。

    可是沿路这么多刺史都督,他们又不是瞎子,怎么能任由郑王过境。而郑王才十四岁,仗着一股冲动劲起兵,想回长安救母,可是他自己却没什么实际经验,连政务都由长史代劳,更别说领军打仗。没过多久,郑王军队内部就爆发了内讧,郑军指挥权不明,军令也是朝令夕改,手底下这些将领谁都不服谁,谁都想要指挥全军,而郑王自己还压制不住。虽然有崔家的人随行帮衬,但是和陇西贵族出身的容氏不同,崔家修史编书、处理文政就罢了,行军打仗却是致命短处,有他们帮衬,郑王反而越发不知道该怎么办。等一正面遇到萧景铎、梁王的军队,郑军立刻土崩瓦解,一泻千里。

    这场仗,赢得毫不费功夫。

    萧景铎本来也没把这场战争当一回事,他只是替容珂出来收拾残局罢了。毕竟这是皇室和世家的较量,梁王和齐王的战功都是自己的,容珂同为皇族,没有功绩哪能说得过去,所以只能千里迢迢调来萧景铎。萧景铎的功劳,自然就算在容珂头上了。

    他们轻轻松松便打散了郑王的主力军,甚至还生擒了郑王。萧景铎和梁王的军队同行,押送郑王回京。

    大军驻扎要离城十里,也不许临近农田,他们只能找了处平坦地方扎营。如今已经离开了洛阳城,等再过一天,就能走出洛阳边界了。离开了洛阳,长安就近了。若是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一天就能骑马从洛阳赶到长安,不过萧景铎带着军队,军中大部分都是步兵,林林总总消耗下来,总得走四五天。

    亲卫在大帐外喊了一声,萧景铎应声,一个全身都挂着精甲的亲卫才掀帘子进来:“都督,梁王请你到大帐议事。”

    “何事?”

    “传信的人说是郑王的事,郑王昨日绝食了,梁王不知道该怎么办,特来找都督商议。”

    果然是小孩子心性,你绝食有什么用?萧景铎放下手中的卷册,战场上士兵杀敌数目都对应着不同的功勋,叙功册便要他这个主帅来写。萧景铎放下刚写了一半的叙功册,站起来说道:“走吧,且去梁王的营帐看看。”

    营帐里,一见萧景铎来了,梁王立刻迎过来:“你可算来了,郑王真是快将我愁死了。”

    萧景铎的眼睛从梁王身后扫过,帐内东南角架着一具铠甲,寒光四射。屏风后是一张行军床,外间摆着桌案,地上铺着一条波斯毛毯。梁王贵为亲王,但是看大帐里的摆设,还算节俭。

    萧景铎没有接梁王的话,而是问:“齐王殿下呢?”

    “他去看郑王了,随后就到。”梁王示意萧景铎往后走,“坐吧,我们不等他了,先商量罢。”

    萧景铎却不动。他看着梁王的眼睛,慢慢道:“梁王殿下,您是亲王,帐内怎么不见伺候的人?”

    梁王笑容不变,问:“区区下人,承羲侯问这个做什么?莫非,你信不过我?”

    “是你信不过我。”萧景铎眼睛向后扫去,露出了然的笑意,“你怕我多心,所以特意将帐内的亲卫侍从都打发出去。如果我没猜错,现在大帐外面,应该围满了士兵罢?”

    梁王保持着爽朗的笑意,一手背在身后,定定看向萧景铎,萧景铎亦平静地回视。过了一会,梁王说:“承羲侯这次又平定了吐谷浑,你今年才二十三岁吧?年纪轻轻便已经取得如此功绩,我敬你是个少年英雄,我们谋一桩大事如何?”

    第118章 背叛

    “我们谋一桩大事如何?”

    “谋大事?”萧景铎看着梁王的眼睛,反问道, “乾宁让你们带兵征讨, 可以说对你们置以全然的信任, 梁王这样做, 就不觉得愧疚吗?”

    “信任?”梁王像是听到什么好笑的事情, 哈哈大笑, “若是她真的信任我这个叔叔,当年北征突厥的时候就该让我去, 而不是交给你。你现在得了利, 功成名就, 反而来质问我?”

    萧景铎觉得他们之间没什么好说的了, 今日之前他们还是并肩作战的同袍, 可是显然,从现在起,他们就只能是敌人了。“梁王,我最后奉劝你一次, 当以大局为重。她将这个国治理成现在这个模样不容易, 如今边患严重, 四方虎视眈眈, 而宣朝内部却接连好几场内战, 现在你更是公然倒戈,你就不怕被人乘虚而入吗?你就是不为容珂想, 也要为这片高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这些黎明百姓想一想。”

    “我知道太平得来不易。”梁王说, “等我继位后,我会好好对待我的臣民。”

    萧景铎冷冷说道:“这便是你,不顾大局,不顾边关,不顾君臣之义、手足之情,出尔反尔的理由?”

    梁王看着萧景铎,表情很是探究:“我很想知道,容珂许了你什么,能让你死心塌地地跟着她?若是荣华富贵,我也可以给你,我甚至可以在此立誓,只要你和我里应外合,助我打下长安,我许你丞相之位,就是将你封为国公,也不在话下。”

    “梁王不必说了。”萧景铎嘲弄地看着梁王,笑了,“长这么大,我要做什么,从来不需要其他人指点。”

    “为什么?”梁王还是执意问一个答案,这个问题他好奇了许久,他从两年前便开始拉拢萧景铎,但是一直无果。萧景铎虽然步步高升,但是也不算法外开恩、一步登天,如果说容珂用荣华富贵、锦绣前程笼络住萧景铎,别说别人,梁王自己也不信。

    梁王说:“我自认是个明理之人,心计手段虽然不及容珂,但是大局观却远胜于她。这样以长补短,我并不比容珂差什么,反而我是亲王皇子,此时正当壮年,这是容珂远远不及的。总的说来,我应当比容珂更值得依靠,只要是眼清目明的人,都应当知道该投奔谁才是。你能看清战场局势,为什么连这么显然的局面也看不懂呢?跟着本王,才会有大前程。”

    “这只是你的看法罢了。最简单的道理,若是我叛主后投奔容珂,她不会无端猜忌,但是梁王你,却一定会如鲠在喉,百般试探。我猜,就算我方才真的答应了梁王,恐怕事成之后,你的诺言也不会兑现。”萧景铎看着梁王笑了,“梁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容珂虽是女流,但却是真正一言九鼎,言出必行,在她身边待久了,总会发自内心的尊重她,仰慕她。所以,为她办事的人,无论我还是其他人,都不会做对她不利的事情。”

    “即便是死?”

    “即便是死。”

    “哈哈哈。”梁王大笑,虽然笑声还是一样的爽朗,但是目光却让人觉得阴鸷可怕,“那你便以死来证明自己罢。敬酒不吃吃罚酒,你听到了这等大事,若是你投奔我便罢,既然还是不识抬举,我岂能容你离开?”

    “梁王。”萧景铎看着梁王,嘴边勾出一抹笑意,“听到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我听不惯,扭头出去即可。你说,我为什么要陪你说这么多?”

    一直寂静的帐篷外传来嘈杂声,似乎是有人来了,却被阻在外面。来人急了,扯着嗓门大喊:“都督,军中兄弟还等着你回去呢,梁王殿下何时放行?”

    梁王扫了眼紧闭的帐门,目光再回到萧景铎脸上时,已经很是不善:“你来的时候,就防着我?”

    “也不能这么说。若是梁王不发难,我这招便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只是可惜,梁王不给我这个机会。”萧景铎说着,就后退了一步,随意抱了个拳:“梁王,道不同不相为谋,战场上我敬你是个英雄,可是今日之后,我们便只能是仇敌了。”

    “你现在孤身在我的军中,若是我一声令下,恐怕等不到你的大军过来救援,你就要被剁成rou泥了。”

    “我自然知道。”萧景铎说,“现在帐外有我四百精兵,一里之外有八千人驻扎。这些人都是我从吐谷浑带回来的,梁王应该也了解过,这些人只听我的号令,你便是杀了我,恐怕也指挥不动。还有,门外尚有我四百心腹,若是梁王执意相逼,那我们拼个鱼死网破,也未尝没有还手之力。更何况,梁王现在与我,只有三步之遥。”

    梁王黑漆漆的眼睛定定盯着萧景铎,两人无声的对战,营帐中一时间静的能听到呼吸声。梁王平日里酷爱耍刀弄枪,而萧景铎也是从实战里跌打滚爬出的身手,两人虽然只是对视,但盔甲下的手臂都暗暗蓄力。

    萧景铎和梁王谁都不肯先说话,这种时候,先开口的人气势上就先输了。帐外的士兵许久没听到声音,心里都渐渐慌了,惊疑地朝内喊话,有喊萧都督的,也有喊梁王殿下的。

    片刻后,梁王率先开口:“无事,都退下。”

    这么近的距离,梁王不敢赌,他到底还是惜命重于脸面。梁王一开口,帐内的紧张气氛立刻缓解了许多,两人都心照不宣,这是梁王先退步了。

    梁王喝退属下后,压低了声音问萧景铎:“你执意如此?”

    萧景铎没有回答,只是慢慢退后,然后挑开帘子出去了。

    外面的光线一下子照入军帐,此时正是日落时分,斜晖满地,金黄色的阳光立刻将萧景铎的身影包裹。帐内视线暗,站在里面,只能看到萧景铎的身影一半明一半暗,暗处是冰冷的铠甲,身后是万顷暮光。

    “萧景铎。”萧景铎已经半只脚跨出了帐篷,梁王的声音却从后追来。梁王的声音平淡冷静,仔细听还有些许看好戏般的笃定:“你也知道,容珂这个人最是多疑。你说,你从我这里离开后,她真的会信你吗?”

    帘子很快就被放了下来,一丝停顿都没有,大帐内恢复昏暗。梁王站在黑暗中,一点被怠慢的不满都没有,反而畅快地笑出了声:“我就知道会是这样,即使不能招揽,离间你们也足够了。孤身带着八千大军回京,呵,你说容珂会怎么想?”

    萧景铎离开梁王营帐时毫不犹豫,可是等他走远了,眉眼间却浮现出焦急来。临走时梁王的最后一句话,总是给他一些不好的预感。

    等他回到右军驻扎地,顾不得风险,匆匆召来银枭卫的人:“殿下在京中怎么样了?”

    这一班子银枭卫是随着他出征的,平日里藏在军队中,做一些刺探军情、打探消息的事情,对长安的事情当然一概不知。萧景铎这样问,显然是让他们动用渠道,去和长安的人接头。

    听到萧景铎这样说,这些银枭卫都很是奇怪:“我们即刻就回京了,这种时候冒险去和长安那边对接,恐怕不妥当吧?”

    萧景铎当然知道这样做的风险有多大,军中纪律严明,人多眼杂,稍微有些动作就很容易暴露。可是他捏住眉心,还是无法忽视心中那一抹异样:“顾不得这许多了,就当求个安心吧。”

    银枭卫满脸不赞同,但银枭卫里等级森严,上级的命令就是铁令,他们只好领命走了。等到夜深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回来,脸上还颇为难看:“右使,好像不对劲。”

    “怎么了?”

    “约定好中转消息的地方竟然没人,我们留了记号,等了许久都不见人来。这……”

    “中转消息的地方没有人……”萧景铎拧起眉想了想,眼睛中突然爆发出慑人的亮光,“不好,长安里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