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生民国俏厨娘在线阅读 - 第34节

第34节

    阿俏却知道静观师太为人淳朴而简单。姜曼容上来要帮她洒扫,她绝不会拒绝,但过一会儿却会把所有该说的全部再给姜曼容重新讲一遍。

    只是这些姜曼容却不知道。她心中热切,见静观师太带着大家往后面的禅堂过去,连忙低头装着扫地,竟也挥动着扫帚跟了上去。

    静观师太一面走,一面冲几个女孩子点头笑道:“昨天大家做得都很好,今天你们这么早来,我也很感激。明天恰好是十五,西林馆会来些熟识的香客进香,所以我想请大家一起动手,帮忙做一点冷淘素面。”

    她言语里完全不提选拔弟子,也不提做这“冷淘素面”是一项考核。可是包括阿俏在内,谁也不敢掉以轻心,都聚精会神地听静观师太说话。

    “你们当中不一定是谁都会做这道面食,所以我先给大家讲一讲所有的步骤,材料就在禅院后面,大家自己去取就行。”

    除了阿俏之外,旁人都是惊讶不已,原本都以为是来考核本事的,却没想到静观师太竟然应承了要将前后的做法都讲给大家听。

    这下子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注意聆听。只有姜曼容一个落在外围,勉力去听静观师太说话,可还是有些话语听不清楚。

    静观师太要大家做的这一道冷淘面,做法并不复杂,但是跟材料的处理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这道冷淘面,就是将蘑菇蓬和笋熬汁,待汁熬妥当之后制成冷汤,然后浸入事先做好的冷面,味道鲜美,而且全无半点燥意,是一道非常适合礼佛之人的妥当斋食。

    静观师太当下就将制作的手法详详细细给这几个女孩子讲了一遍,然后打开了仓房的门,让大家自己领材料。

    这时候静观一回头,见姜曼容手里提着扫帚,一直跟在大家身后,当即微笑着说:“原来你一直在后面听着。我本来打算一会儿去找你,从头给你讲一遍的,既然你已经都听见了,我就不再耽误你的辰光了。”

    姜曼容此前跟在大家身后,确实是将大概手法都听见了,可中间略有遗漏,多少有些没听清的地方,这时候听静观这么说,心里又是一怄,眉头一皱,背着静观的时候,多少有些愠色流露出来。

    阿俏听得出静观师太待人处事,没有半点机心,全凭自然,你要怎样,我便怎样。师太这份平直的心意,竟也能被姜曼容这样的人曲解,她也没什么话好说了。

    静观师太打开了仓房,阿俏随着其他几个女孩子一起,探头往里一看,只见仓房里都是新鲜的山货和事先晒干的干菜,墙角堆着一大堆鞭笋。阿俏便知昨天静观师太出门采笋的成果,应该就都在这里了。

    旁人不知,阿俏却知道静观师太看上去不过五十许人的模样,可实际上已逾花甲之年。这位师太这样的年纪,还亲自上山,采了这么多的鞭笋回来,阿俏顿时心生敬佩这位大师事事躬行,已经为大家做了很好的表率。

    “每人都去自取一篓材料吧!不用拿太多。我们西林馆是个小地方,明天没有多少人来,大家也不需做太多,只要尽到你们的心意,做出你们觉得最好吃的冷淘面,就可以了。”

    静观师太发话,大家一起应下,每个人都捡了一个竹篓,去装需要的材料。

    做这冷淘面,荞麦面是必须的,阿俏先去取了几团荞麦面,只不过她取的分量比旁人取的都要少些。寇珍与姜曼容都瞅着阿俏,阿俏却也并不在意,自顾自再去取鞭笋、山里采来的棕蘑菇,这两样也是静观师太口述冷淘面做法里的必备材料。

    其他佐料,就只有盐、酱油之类的了。

    阿俏的竹篓几乎用蘑菇和鞭笋都装满了,她在仓房里左看看右看看,出声问:“静观大师,这仓房里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用吗?”

    静观点头,给了肯定的答复。

    阿俏当即面露喜色,从仓房的窗台上取了一小捆黑黢黢的笋脯,笑逐颜开地放在小竹篓的最上面。

    旁人甚至认不出那是笋脯,心中大多在想,既然静观师太没说要用这样的材料,她们就还是别乱发挥了,回头惹师太不快。

    寇珍大约也是如此想,她性情一向端严,做菜也会严格按照最经典的食谱来,是那种说一绝对不会是二的人。见到阿俏取了一件“食谱”之外的材料,忍不住就冲阿俏扁了扁嘴。

    倒是姜曼容也毫不客气地上去,学着阿俏,也捡了一叠笋脯,装在自己的篓子里。

    阿俏却也不以为意。

    少时大家都选好了材料,随着静观大师出了仓门,静观将仓房一锁,当即说:“去吧,你们自己去准备,要是有空闲的功夫,去玩玩惠山和太湖的景致也是可以。不用太着急,明天中午才是香客们过来的时候,你们在正午之前,带上你们的冷面,送到山门这里就行。”

    几个小姑娘听见,都是愕然,忍不住相互看看。昨天她们参加了一天的考核,都是严格得不得了,而今天到了静观师太这里,却只要求做一道听上去非常简单的冷淘素面,给了非常非常充裕的时间,而且不再管她们,随她们自己去折腾去。这两下里风格差得太远,小厨娘们一下子有点儿接受不来。

    这时候寇珍突然开了口,说:“静观大师,我想问一句,是不是咱们每个人就都用自己取来的这点材料,不能再添了?”

    静观很是平静,看向寇珍,然后点了点头。

    寇珍见了静观的答复,就立即对其余几个女孩子说:“那么,保管好自己的食材也是大家自己的责任。”说着,她扭头看向阿俏,大声地说:“阿俏,这回你一定要好好保管好你自己的材料,烹饪的时候也要堤防旁人打你的主意哦!”

    寇珍是个最不喜欢鬼蜮手段的人,她明着是教训阿俏,暗里则是在讽刺姜曼容。

    旁人都是见识过昨天的事儿的,听见寇珍这么说,免不了都暗中发笑。只有姜曼容一个,气得脸色有点儿发白。

    阿俏听见,就赶紧点点头,说:“我记住了,寇珍jiejie。”说着,她也转头去告诉别人,“大家伙儿也请一定要保存好自己的食材哦。这些笋子和蘑菇,看起来平平无奇,可都是上天之赐,不宜浪费。没办法保存好食材的厨师,恐怕也不是个合格的厨师。”

    她说这话,就是故意要绝姜曼容向旁人借材料的路。上辈子大家见姜曼容可怜,生了同情心,将自己的材料借给她,反倒让她获胜,现在想起来就让人觉得怄。所以阿俏才故意这样提醒大家伙儿,也是提醒一句姜曼容:如果她再找借口,说什么食材掉了,回头可是容易招忌的。

    一时几个小姑娘一起拜别了静观大师,纷纷往山下走。山下宅院里的大厨房会交给她们全权使用。

    走在山道上,寇珍与阿俏两个并肩,当先而行,而姜曼容则和其他几个人一起,落在后面。

    寇珍回想了一下早上的事儿,越想越是好笑,忍不住凑在阿俏耳边小声说:“我猜那姜姑娘恐怕都没听清静观大师说了什么。”

    阿俏悄悄地回过头看了一眼,也低声回复:“寇珍姐,你就别替旁人cao心了,人家总能想到办法的。”

    寇珍一回头,果然见到姜曼容在和其他几个女孩子说话,说话时那副神情楚楚可怜,眼泪几乎要掉下来了。立即就有人安慰她:“没事的,我们都听清了,回头到山下大厨房里,我们给你从头到尾讲一遍。”

    上一辈子,阿俏也觉得姜曼容身世可怜至极,一个女孩子,经历了丧父之痛以后,还能千里迢迢地赶到惠山来,努力争取,希望成为静观的弟子。这样的经历听起来确实令人同情,而且还颇值得钦佩。

    可是这时阿俏仔细想想,却觉得不对。

    她两个月前才见过姜曼容,那时她父亲姜裕祚的软骨病虽然很严重,可是却是慢性病,只是影响他平时的劳作,不能再干重的厨活。当时阿俏并不觉得姜裕祚的病会突然大发作的样子,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姜曼容就戴孝了呢?

    寇珍本能地觉得姜曼容太做作了些,扁了扁嘴,脸色有点儿不虞,阿俏赶紧对她说:“训导主任,别总因为旁人的关系,扰了你自己的好心情。反正时间还多,不如咱们好好在惠山玩一玩,等到下午了再去准备也不迟,好不好?”

    第56章

    寇珍一算,觉得时间确实绰绰有余,当下就和阿俏回到寝室,将材料往寝室里一放,房门一锁,两个人一道出去玩去了。

    姜曼容则在大厨房里,听其余四个女孩子将静观师太所说的又重复了一遍。姜曼容将这些和她自己所听到的对照无误,觉得应该是真的,旁人没想坑她。

    只是姜曼容最想知道的,是阿俏会怎么做这份冷淘素面。偏生阿俏拉着寇珍拍拍屁股就出门去玩儿,一直到了午后,都没见到寇珍和阿俏的人影。

    姜曼容只能自己去琢磨从西林馆仓房里取出的那一捆黑黢黢的东西虽然她照猫画虎地跟着阿俏拿了一把,其实却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她解开扎着这卷东西的绳子,对光看看,凑到鼻子底下闻闻,又小心翼翼地撕了一点,放到口中尝尝,只觉得有种仿佛被烟熏过的笋香,慢慢地在口中蔓延开来。

    “是笋脯!”姜曼容恍然大悟,继续撕了一点儿这东西,丢到口里,慢慢地嚼着,一面望着大厨房门外沉思,心里在想,靠这其貌不扬的笋脯能够怎样令静观师太所教的这一道冷淘面更加出彩。

    正巧旁人看见了她的动作,亲热地问:“曼容,你吃的这是什么呀?也是从西林馆取回来的吗?”

    姜曼容连忙答道:“不是什么好东西,是我们那边腌来擦锅用的,擦过的锅特别亮,而且不沾锅。这东西也能吃,但是味道太粗,没人吃它。我刚才看到了,就顺手拿下来擦锅,突然就想试试这里的会不会味道好一点儿,可尝过却也觉得就是那样。”

    旁人听她这么说,当即不再追问。姜曼容舒了一口气,心中不免又多了几分把握。

    只不过,阿俏和寇珍两个这种“散漫”的态度,在姜曼容看来,却显得更加神秘,不可小觑。她越是看不到阿俏怎么做冷淘面,就越是好奇,越是挖心掏肺地想知道。

    到了下午,阿俏和寇珍两个回来了。两人各自拎了一只木桶,据说里面盛的是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的水,是两人去游玩时顺带淘回来的宝贝。

    旁人虽然也羡慕,可是她们的材料都已经下锅,去煮那蘑菇和笋子去了,再想学着阿俏和寇珍用好水,也来不及了,只能作罢。

    阿俏和寇珍就开始准备熬制做冷淘面的汤。

    按照静观师太所说的,做这道冷淘面素高汤的工序是:头一天煮蘑菇蓬,然后反复煮反复过滤,取到干净而清澈的蘑菇汁之后就收工;第二天早上起来煮笋,将煮笋的汤和蘑菇汁混在一处,一起再过滤一遍,放凉,就可以用来淘冷面吃了。

    准备开工的阿俏和寇珍两个人相互看了一眼,寇珍立即说:“哼,你按你自己的法子做,我可不会让你干扰我。”

    阿俏知道寇珍是个讲求“正统”,不喜欢随意变通的人。不过想想她的做法也有道理,既然静观师太说了让大家怎么做,那么随意改变做法,就有点儿冒险。以寇珍的性格,至少得自己亲手做过一回,寇珍才会考虑在此基础上做任何变动或是改良。

    阿俏不一样,她好“赌”。

    上辈子,这道冷淘素面她后来做过很多很多次,原本的和改良的方法都做过,甚至她自己都觉得做出来的冷淘面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这却终究没法再弥补心中的遗憾了。

    所以这一回她决定要用自己的法子,将这冷淘面做出最精纯妙绝的味道,绝不输给任何一人,甚至静观师太自己。

    阿俏这样想着,就拎着她的材料篓子,出去将从西林馆领来的蘑菇一只只去洗净了。她洗蘑菇的时候姜曼容一直在她身旁走来走去,似乎想看她的手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阿俏马上虎起脸,将材料篓子挪到另一边,冲姜曼容投去充满敌意的眼神。

    姜曼容则立即一副“你误会我了”的样子,可终究是有点儿畏惧阿俏那小老虎似的模样,纤腰一扭,转身又离开了。

    阿俏暗自心想,昨儿的事闹开,毕竟有一件好处,至少她与姜曼容,不必再客客气气地虚以为蛇、单做那表面功夫了。

    她处理冷淘素面的方法,乍一看与旁人没有什么两样:将洗净的蘑菇丢进她和寇珍一起打来的惠泉水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地熬,熬成浓厚的蘑菇汁。

    可令人傻眼的是,阿俏将蘑菇汁煮好,就放在一旁让它自然冷却,再也不煮了。她自己就拿了本书,坐在灶台旁边看了起来,也不处理蘑菇汁,却也不离开。姜曼容对阿俏的做法极为好奇,一直在她身旁转来转去,想看阿俏到底要怎么做。可阿俏埋首书本,读得津津有味,似乎早将灶台上凉着的蘑菇汁给忘了。

    到了晚上六点,宅院的执事请大家去吃饭,阿俏这才站起身,抚了抚腰板,然后去将蘑菇汁从锅里倒到了另一个大钵子里,随即跟众人一起去吃饭。

    等到吃饭回来,阿俏在灶台旁点了灯,继续看书,看到大概十点,执事来锁门,阿俏就又将钵子里的蘑菇汁全倒回了锅里,然后看着执事“啪嗒”一声,将大门锁上,她自己则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去睡觉。

    这一切姜曼容都看在眼里,见旁人都将蘑菇汁反复煮反复过滤,可阿俏只煮了一回,然后就再也不煮了。姜曼容心里暗暗纳罕,但她转念又一想,蘑菇汁是越煮越鲜,阿俏只煮一回,岂不是作死?姜曼容将信将疑,却也无法,只能自己先回去休息。

    到了第二天清晨六点,执事过来给大厨房开门,阿俏和寇珍就已经守在了厨房门口。这时候距离她们将冷淘素面送到西林馆还有六个小时。

    阿俏一进厨房,先去检查她的蘑菇汁,确认没人动过之后,就将蘑菇汁从锅里倒到另外一只钵子里,用腾出来的锅子煮荞麦面,煮过荞麦面之后立即煮笋取汤,最后她又支起一只蒸笼,将昨天从西林馆取来的一捆笋脯放进去蒸了半个小时,然后取出来,将笋脯整理形状,一片一片,切成整整齐齐、寸许长的小长方形。

    不到十点,阿俏就已经忙完了手上的活计,坐在旁边休息。这时候寇珍也忙完了,探头过来看了看,说:“阿俏,你的汤还没做完呢!”

    阿俏却笑,说:“不急不急!”

    她一直等到十一点,突然站起身,将钵子里的蘑菇汁倒进一只大瓷缸子里,然后再将早晨刚刚煮好晾凉的笋汁倒进了瓷缸,两者无声无息地融合在一处。

    “走吧,寇珍!”这时候的阿俏已经将冷淘素面全部准备好,一手提起瓷缸的把手,左手则拎着个竹编的食盒,就打算出门。

    “阿俏,你怎么就这么点儿东西?”寇珍自己背上背着一个竹篓,手里还提着两个大瓷壶,都是装得满满当当的。旁人也与寇珍类似,将准备好的冷淘面装在各式容器里,吃力地准备上山。

    阿俏却笑道:“东西贵精不贵多么!昨儿个静观大师不也说了,香客不算太多,大家不用做很多,做多了浪费。”

    于是众人一道上山,阿俏见寇珍吃力,就将寇珍背上的竹篓背了过来,寇珍只提着那两只瓷壶,尚自累得气喘吁吁的。

    “看起来,今天还真是吃冷淘面的好机会。”阿俏见寇珍脸上绷得紧紧的,面露着紧张的神色,就用开玩笑的语气开解。

    这天,确实是个吃冷面的好天气,天气晴朗,暖阳融融。几个小姑娘爬到半山腰处的西林馆,都是额头出汗,想喝点凉茶凉水,稍许清凉一下。

    可是她们却顾不上。

    不少香客已经到了西林馆,来人大多是与静观师太相熟的女眷,或在庵中烧香礼佛,或在与静观师太闲话佛法。

    阿俏她们则被知客的女尼迎到后院去,在那里,八张长桌分两排,一字排开,每张桌上都搁着十来个干净的空瓷碗,摞在一处。阿俏她们立即明白,这里是她们的考场了。

    阿俏与寇珍各自捡了一张长桌,先将背上背的,手中提的,都放下来。然后阿俏就将十几个碗一字排开,先将事先准备好的冷面分入碗中,然后再往瓷碗里倒入她熬好的蘑菇笋汁。

    只因为阿俏准备得少,她每碗都只装了五六分满。倒在碗中的蘑菇笋汁呈现出一种深棕色,几乎有些发黑,而瓷碗留出的白边则直接加深了这种观感。浅黄颜色的荞麦面条在这深黑色的汤汁中忽隐忽现,看上去颇为神秘。

    阿俏取了一柄竹筷,小心翼翼地将她事先蒸好的笋脯分到每个瓷碗里,薄薄的笋脯被她摆成一个浅浅的扇形,浮在冷面的表面,为这平凡无奇的素面增添少许意趣。

    寇珍将她那边的碗也都一一盛满,还剩下好多材料。她转过身来一看,当即惊道:“阿俏,你这汤汁怎么这么黑?不过摆上这笋脯还挺好看的。”

    阿俏快意地向她皱皱鼻子,笑着说:“就是要黑,越黑越有味!”

    旁人见了阿俏碗里的汤色,也忍不住直皱眉谁熬素高汤能熬成这样接近黑色的深棕色?

    那边姜曼容也完成了她的冷淘素面。她尝过笋脯,知道这笋脯有一种特殊的鲜味,而且能够调节冷面的咸淡滋味,所以她也和阿俏一样,选择将蒸过的笋脯搁在了面碗里。只是她熬出来的素汤颜色也是浅棕色,看上去没有阿俏做的颜色那样深沉。

    这时候刚到了正午,静观师太带着十几名香客女眷往后院这边过来,对在场诸人说:“这里是几个孩子虔心准备的冷淘素面,今天天气有点儿热,请大家不要拘束,随意用一些吧!”

    天气热,适合吃冷淘面,可也意味着人们的胃口也不会太佳。前来的女眷各处走走,转了转看了看,见阿俏碗里的面盛得不算多,便顺手取了,这样她们还有肚子能尝上一碗旁人做的。

    “这孩子做的素面,面汤的颜色这么深,可没想到味道却这样好!”

    “哟,这上面铺着的,不是素火腿么?”

    笋脯又有别称叫做“素火腿”,意在其鲜味和口感都有点儿像火腿,但又纯出自然,并非刻意仿造而成。

    阿俏听见香客们这样评价,心里忍不住得意,一偏头,往姜曼容那里看去。只见姜曼容正轻声细语地招呼众香客,亲自奉上碗筷,一时间她面前的冷淘面也不过剩了两三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