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书迷正在阅读:影后做军嫂、风妒桃花、名门暖婚:战神宠娇妻、局外人(真渣男)、亏欠、姚苏、【西欧】堕入塞多姆(兄妹骨科)、断线、晴天 (校园h)、翡之冷
破题。解题义,说明主题,三四句。 承题。引申补充题义,承上启下,三四句。 原题。点明圣人写此题文的原因,五六句。 起讲。以圣人口气起讲,说明意义所在,七八句。 提比出股。六句左右。 提比对股。和前一段形成排偶对仗。 中比出股。全文议论中心,七八句左右,最多可有二十多句。 中比对股。和前一段排偶对仗。 后比出股。中比长,则后比短。中比短,则后比长。总结全题。 后比对股。和前一段形成排偶对仗。 后二小比出股。回应中比,补充后比,五句左右,八句之内。 后二小比对股。和前一段形成排偶对仗。 小结。 “君子贤其贤”这一句全句的意思解释就是:周文王真让人不能忘怀,君子尊敬并任用有德才的贤人,并且关怀所有周边的人,老百姓都能各得其乐,各享其利,这就是周文王让人永世不忘的原因。 《四书集注》中有对这句话的注解: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止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无一物不得其所,所以既没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 姚文达的墨卷,就用了注疏中的“即后世思慕之心,知前王新民之德。此子曾字言文武新民之止于至善也”来破题,一语道破原题题旨,确定以“至善”为核心来抒发理解。 简明扼要,破题精准。 八股中引用大量经书原句和《四书集注》里的话,排列铺成,论证观点,最后以“愈久而不能忘也”呼应破题,总结全文。 总的来说,姚文达的八股文虽然大量采用原句,但是完全没有生搬硬造故意拼凑的感觉,古朴淡雅,文字简练,多引用经语注疏,熟练将前人经籍融会贯通, 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当时他的文章得到几位主考官的一致推崇,后来殿试问策,他对答如流,成功摘取魁首之名。 可惜他年老貌丑,被探花崔南轩抢去风头,此后仕途也不大顺。 ※ “你觉得这篇时文写得如何?” 傅云章余光看见傅云英站在自己身侧,目光落在墨卷上,眉头轻蹙,似在认真思考,忽然问道。 “状元爷的文章,自然是好的。” 傅云英随口答道。 “我听孔四哥说过,姚学台是状元爷。” 她反应过来,面色不改,补充一句。 傅云章挑眉,没有多问。 “二哥,这次去武昌府,你是不是要去拜访姚学台?” “嗯。” 傅云章颔首,片刻后,一笑,“我以前见过姚学台。” 傅云英眼帘微抬,仔细打量傅云章几眼,心中了然。 难怪姚文达几次三番为难讥讽他,原来如此。姚文达生平最恨之人,当属崔南轩无疑。傅云章年轻俊秀,小小年纪考中举人,姚文达老态龙钟,走路几乎要拄拐,看到他不及弱冠之年便名声远扬,气度优雅从容,说的也是湖广官话,难免会触动心事,想到崔南轩。 不是傅云章的文章写得不好,而是平白受池鱼之殃。 她沉吟了一会儿,缓缓道:“二哥,孔四哥说姚学台和礼部侍郎崔大人势如水火,你当着姚学台的面和崔大人撇清干系,姚学台说不定就不针对你了。” 说出崔大人几个字时,她没有停顿,那几个字就像露水滚过草叶,飞快从她舌尖吐出,无比顺畅。 傅云章抬手揉揉她的发髻,“孔四都教你什么了?” 孔秀才很有自知之明,以他的才学,多参加几次乡试,说不定哪一次运气好能考个名次,但也仅止于此罢了。他家中不大富裕,无力供奉他走其他门路,索性绝了当官的念头,专心研究官场交际之事。 傅云英猜测他的目标很可能是成为傅云章将来的门客。 进士选官有严格的户籍限制,不能担任家乡地方的官职,只能去外地赴任。强龙不压地头蛇,地方官赴任时,多半会带上自己信任的幕僚门客,这些人中同乡和上官的关系更紧密,无疑更受上官倚重。 孔秀才常常帮傅云章打理交际往来的事,忙前忙后,任劳任怨,打听消息、上下联络,交好学官、教授,基本上已经是傅云章的门客之一了。 他知道自己做不成官,干脆放浪形骸,从不拿异样眼光看待傅云英的种种异常之处。 有几次他到琳琅山房借书,莲壳他们不识字,不知道他要借的书在哪儿,找寻半天没有头绪。傅云英帮傅云章整理过书房,随手一指就能指出正确的方位。 孔秀才觉得好玩,抽背她四书中的内容,发现她都能背诵出来,惊诧不已,此后不再用哄孩子的口气和她说话。 她从孔秀才那儿听来一大堆官场八卦故事。 什么沈阁老的亲戚胡作非为,地方官员为了巴结沈阁老代为包庇,被言官参了一本,结果沈阁老的亲戚没事,那个言官被罢免了。 什么姚学台心胸狭窄,爱记仇。几十年前他们乡里的一位乡老得罪他,他考中状元以后,回乡祭祖,当地知县老爷、乡里的族老们、姚家子孙后辈几百人眼巴巴守在官道前,烈日下晒得头晕眼花,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状元爷。找人一打听,喝!状元爷为了出气,硬是让小卒改道,非要到那位已经作古二十多年的乡老坟前敲锣打鼓大摇大摆转几圈,好教乡老知道,他姚文达考中状元了! …… 诸如此类的,傅云英听得耳朵都要长茧子了。 “不管是谁教的,管用就行。” 看傅云章停下笔,傅云英走到窗边斟了杯胡桃茶送到他手上,慢慢道。其实只要傅云章在姚文达面前骂崔南轩几句,事情就解决了。不过以傅云章的品性,做不出背后诋毁别人的事。 尤其他还挺欣赏崔南轩的。她收拾书房的时候看到一本崔南轩的文集。 “姚学台此人虽然不坏,但是过于偏执。他怎么看我,是他的事,不必强求。” 傅云章喝口茶,唇边浮起一抹笑,“随他去。” 傅云英猜到他会这么回答,他这人看似温和,其实内藏机锋。 她眼珠一转,问:“二哥,姚学台是南直隶人,他是不是姚广孝的后人?” 姚广孝,年少出家为僧,法名道衍,成祖赐名广孝,辅佐成祖以“靖难”为名夺得皇位,深得成祖信任。有《逃虚子集》传世。 “姚广孝?”傅云章一愣,耐心和她解释:“姚广孝是南直隶苏州府人,姚学台的家乡虽然也在南直隶,但和苏州府相距几百里,不是同族。” 傅云英噢一声,“可是我听孔四哥说,姚学台常常以姚广孝族人自居。” “姚家是郡望,所以姚学台才会这么说,不一定非要是苏州府姚家同支。比如姓王的人说自己乃太原王氏,是为了表明姓氏,不一定非要是太原人。”傅云章放下茶杯,道。 傅云英默默听他说完,漫不经心道:“姚学台崇拜姚广孝,二哥你为什么不试试姚广孝的文风?” 不要再研究姚文达的墨卷了,他本人喜欢激情充沛的文章。 “怎么想到这个了?” 傅云章早已经习惯她口中时不时蹦出惊人之语,没因为她转换话题太快而反应不过来,顺着她的话道,“姚广孝通阴阳之术,胸中有雄豪之气,文风亦霸道,旁人只能模仿他的句式,学不来风骨。” 这倒也是,傅云章自有他遣词用句的习惯,姚文达的文章他可以模仿,但姚广孝和他文风相差太大,突然去模仿,不一定能讨好姚文达,要是学了个四不像,那就不美了。 傅云英怔怔想了半晌,眼前豁然开朗,走捷径固然可以投机取巧,但是不能因此钻进牛角尖里去。 是她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二哥,我明白了。”她轻声道。 傅云章并不问她明白了什么,含笑点点头,笑容温和。 她学习的速度比他预想中的要快多了,如同埋下一颗种子,眼看它发芽生根冒出柔嫩的叶片。现在的她需要更多阳光,同时也要经受雨水摧打,风霜磨砺,根须才能扎得更深。 只是,不知道她能不能承受得住。 ※ 甲板上其乐融融,不多时,王婶子上前,请众人去船舱吃饭。 傅云启和傅云泰玩兴正浓,找厨娘讨来几只青鱼和烧得透红的炭炉,要在船上烤鱼吃。傅桂、傅月围在一边看他们往呲好打过鳞的鱼身上抹盐粒子。 傅四老爷惯孩子,也不管。走下舷梯找到傅云章,邀他吃酒。 一进门,看到傅云章坐在书桌旁用功,傅云英坐在窗下的小杌子上,手里也捧了一本书在看,一大一小都很专注。 丫头、小厮们席地而坐,做针线的做针线,编草帽的编草帽,各司其职,没人说话,房里静悄悄的。 他摸摸鼻尖,又退了出来。 回到甲板,再看把袍角塞到裤腰里,趴在炉子旁鼓着嘴巴对里头吹气的傅云启和傅云泰,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傅四老爷终于明白为什么自从傅云英上学以后,孙先生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了。 以前没有对比,不觉得什么,傅云章太优秀了,不敢比,而且毕竟年长几岁。 可英姐比两个哥哥都小呐! 英姐早慧,不能拿她和两个皮小子比……那苏桐呢?苏桐和启哥、泰哥差不多大…… 傅四老爷吹胡子瞪眼,自己生了会儿闷气。 那边傅云启和傅云泰被炭火燎着了,吓得哇哇大叫,叫声回荡在江面上,盘旋缭绕,久久不散。 傅四老爷哼一声,转身回舱。 眼不见为净。 这晚他们的船泊在一处渡口。江上风平浪静,夜里也可以航行,天亮前就能到达武昌府,不过因为有几个孩子在,又是出门玩,不必赶时间,傅四老爷便决定歇一夜再走。 渡口不止他们几条船,好几家的大船并泊在一处。 船停好后,傅四老爷和傅云章跟同行几条船的主人打招呼,互通姓名,彼此见礼。 大人交际应酬,疯玩了一天的几个孩子吃过饭便安置就寝。 傅桂、傅月和傅云英睡一间房,养娘、丫头严阵以待,分几班守在船舱前,彻夜不休息。 傅月好奇,“船上都是咱们家的人,别人进不来,养娘她们怎么一晚上不睡?” 傅桂吃吃笑,掀开薄被坐起来,小声说:“我听灶房的柳婆子讲过一个故事……” 她将那个故事娓娓道来:以前黄州县有个郑家小娘子,随父母远行,夜里宿在船上。渡口并泊的船上有位沈家公子,隔着江上雾茫茫的水气看到郑家小娘子,爱慕她的美貌姿容,趁着两船靠在一起,爬到郑家船上…… 听到这里,傅月满面羞红,捂着脸道:“好了好了,我要睡了!” 傅桂撇撇嘴,“怕什么?这故事人人都晓得,后来郑家小娘子和沈家公子成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