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乃蛮部首领屈出律逃到西辽后,西辽皇帝古鲁直对他十分优待,不但以女妻之,还帮助他收集残部,恢复力量。后来屈出律反而趁机夺取了西辽的皇位,成为了西辽的皇帝。 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率军征讨屈出律,屈出律被擒杀,西辽全境为蒙古所有。 蒙古国是如何灭亡西夏的西夏位于大蒙古国的南面,其疆域“东距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以兴庆府(今银川市)为都城,国中耕牧条件十分便利,手工业也很发达。加之地形有利,国虽小,却堪与大国抗衡。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想进攻金国,但认为处在金国之西、蒙古之南的西夏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为一旦西夏与金联手,自己就会两面受敌,所以他决定先灭西夏。 1205~1207年,蒙古军先后两次攻入西夏,但都只是试探性的进攻,未做深入,掳获到大批财物后便撤退了。 1209年秋,蒙古军第三次攻入西夏,进入河西地区。西夏派太子率军五万迎击,结果被打得大败。蒙古军直趋西夏都城中兴府(1205年由兴庆府改名)。西夏军拒守贺兰山关口,阻遏蒙古军达两月之久,后终被蒙古军突破。中兴府遂陷入蒙古军重围。但中兴府的城防十分坚固,蒙古军无法攻下,便决河堤引水灌城,使中兴府军民损失惨重。但河外堤又决,蒙古军大营也被水淹,成吉思汗只好下令撤兵。经过这一战,西夏不得不向蒙古臣服,不但纳女、称臣、岁贡,还得帮助蒙古进攻金国。 1217年,由于西夏拒绝派兵跟随成吉思汗征伐西域,蒙古军第四次侵入西夏,又一次包围了都城中兴府。西夏皇帝赶忙求和,蒙古军遂解围而去。 以后的几年中,西夏一直奉行助蒙攻金的政策,但屡屡为金所败,损失惨重,整个国家陷入了危困的境地。 1224年,夏献宗即位,一改其父神宗的政策,与金议和,相约共攻蒙古。 1224年秋,蒙古大将孛鲁率军第五次攻入西夏,大败夏军,掳掠无数而还。 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亲征西夏,这是蒙古军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攻入西夏。西夏军队坚决抵抗,无奈不是蒙古军的对手。沙洲、甘州、肃州、盐州等城相继失陷,一支十万人的西夏大军也在蒙古军的打击下全军覆没。成吉思汗见西夏已不堪一击,便只留部分军队继续攻打中兴府,自己则于1227年正月率军南下攻打金国。七月,成吉思汗病死于秦州清水县(今甘肃天水)。临死留下密令:杀死中兴府的全部居民。 留在西夏的蒙古军围攻中兴府达半年之久,城中困乏已极,被迫出降。其新立的皇帝李睨被杀,而居民则由于原是西夏人而后被成吉思汗收为养子的察罕的力谏,得以免遭大规模的屠杀。 蒙古国是如何灭亡金国的蒙古诸部本来一直臣服于金,甚至成吉思汗本人也在早年接受过金国的官职。但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之后,力量已十分强大,便不愿再臣服于金国。为此金国曾设计想诱杀成吉思汗,但成吉思汗提前知道了这个计划,便决定先发制人,率大军进攻金国。 成吉思汗亲自指挥,分别于1211、1212、1213年,三次攻入金国,基本上肃清了金国在黄河以北的势力。1214年,金宣宗献公主乞和,1215年五月,蒙古军又攻克了金国的中都。 1217年秋,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把攻击金国的任务完全委托给他,自己则积极准备率军西征。与前一时期成吉思汗攻金只重杀掠的政策不同,木华黎开始注意拉拢利用汉族地主武装,并派人驻守所占城邑。1217~1223年,木华黎率军进攻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各地。他利用各地割据武装的力量屡屡击败金军。至1223年木华黎死时,蒙古军已控制了金国的大片领土。木华黎死后,其子孛鲁继父职,继续率军攻金。1227年,金国在河北、山东的势力已基本被肃清。 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于秦州清水县,临死定下联宋灭金的策略。 1229年,窝阔台即汗位,次年便亲率大军攻金。蒙古军由山西入,西渡黄河入陕西,围攻凤翔,金援军被击溃。1231年春,凤翔失守,金国放弃京北,金潼关以西国土尽失。 1231年秋,蒙古军分三路向金国发起总攻。窝阔台率中路军,渡过黄河,取洛阳东进;斡赤斤率左路军从济南西进;右路军由拖雷率领,从宝鸡南下,沿汉水取河南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河南邓县)二州,然后北上。三路军出发时约好在次年正月会师于汴京。 拖雷右路军向南宋借道不允,遂攻入宋境,抵金州(今陕西安康),由此东下,渡汉江,攻入邓州境。金将合达率兵二十万据险迎击,蒙古军绕过金兵主力,北上直趋汴京,金兵全力追击,1232年春,合达军追至钧州(今河南禹州)三峰山,拖雷率军回击,金兵大溃,残部入据钧州,蒙古军又将其攻陷,合达战死。三峰山之役不仅使金国精锐尽失,而且还丢失了大片河南土地,金国的灭亡已是注定了的。 三路蒙古军会师后猛攻汴京,汴京军民拼死守御。至1233年初,金哀宗从汴京出逃。不久,金汴京守将崔立投降。 1233年夏,金哀宗辗转逃至蔡州(今河南汝南),被蒙古军包围。同时,蒙古派使入宋,约宋出兵共同攻金。十一月,宋将孟珙率军二万与蒙古军同攻蔡州。1234年春,蔡州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蒙古国是如何统一吐蕃、大理的1251年,蒙哥即汗位,积极谋划攻宋。有人认为南宋的长江防线难以突破,不如派军队征服南宋西南方的大理,这样就绕过了长江防线,可以从背后夹击南宋了。蒙哥采纳了这一建议,派忽必烈率军进攻大理。 古代山水画鉴赏1253年秋,忽必烈率军出攻大理。这时因四川尚为南宋所控制,蒙古军若要到达大理,必取道吐蕃。吐蕃当时正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无法对蒙古军组织有效的抵抗,蒙古军一路攻城拔寨,顺利穿过了吐蕃地区。吐蕃地区的各割据势力看到蒙古十分强大,纷纷来附,吐蕃就这样并入了蒙古的版图。 1253年冬,蒙古军进入大理,在征服了其北部麽、些蛮诸部之后,又击败了其西部的白蛮诸部,进而包围了大理城。大理国王段兴智亲率大军出城迎战,被打得大败,弃城而逃,大理城遂陷。蒙古军入据大理后,继续派兵出击,攻打未附各地。随后忽必烈命兀良合台率部分军队留守大理,自己则率军复经吐蕃北返。 1254年秋,兀良合台率军攻大理附都押赤(今云南昆明)。在蒙古军的猛攻之下,押赤城不久便陷落了。段兴智逃跑被俘,于1255年被兀良合台送入蒙古,蒙哥汗赦免了他,仍让他回到大理,协助蒙古军继续征服那些未投降的部落。又经过一年多的征战,兀良合台才完全征服了大理。 第十七章 成吉思汗西征取得了什么战果1219年秋,成吉思汗率大军进攻花剌子模。花剌子模当时是位于蒙古西边的一个强国,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其商业和手工业均极发达,成吉思汗早就听说过花剌子模的富庶,一直有意攻打,但苦于没有借口。1218年春,成吉思汗派出商队携带大批财物赴花剌子模贸易。当商队到达花剌子模边境城市讹答剌时,该城守将亦难出认为他们是间谍,杀掉了商人,洗劫了财物。成吉思汗随即派出使者至花剌子模要求其国王摩诃末交出亦难出,并赔偿损失。摩诃末非但拒绝了成吉思汗的请求,还杀掉了蒙古使者。成吉思汗闻讯大怒,遂发兵攻打花剌子模。 蒙古大军二十万直抵花剌子模边城讹答剌,于城下兵分四路:一路由成吉思汗的两个儿子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围攻讹答剌;一路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率领沿忽章河攻毡的;一路由大将阿剌黑那颜率领南下略地;一路由成吉思汗与其幼子拖雷率领,直趋花剌子模重镇不花剌。 察合台、窝阔台军围攻讹答剌达半年之久方破城,生擒守将亦难出,并在掳掠之后将讹答剌夷为平地。术赤军一路陷城略地,将锡尔河下游诸城全部占领。阿剌黑那颜军在攻打忽毡城时受挫,后来成吉思汗派兵增援,方才占领该城,然后继续西进。 成吉思汗与拖雷军于1220年二月到达不花剌。不花剌开城投降,蒙古军于城中大肆掳掠,并放火焚烧民房,使不花剌成为一座荒城。三月,蒙古军进围花剌子模新都撒麻耳干,察合台、窝阔台军亦赶来会师。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在此之前已逃离该城,守城军民于城围第五日投降。蒙古军拆毁城墙,又驱赶居民出城,然后入城大掠。蒙古军将降卒三万余人全部屠杀,又从居民中选出工匠三万余人带走。攻下撒麻耳干之后,成吉思汗暂时停下攻势,休整军队,以待秋天来临继续进攻。 摩诃末逃至阿母河南岸,召集了一支军队沿河布防,打算把蒙古军挡在河北岸。但由于内部不和,许多将领拒不从命,摩诃末只好继续逃跑。这时,成吉思汗早已派大将哲别率一支军队专追摩诃末,摩诃末四处逃亡,最后逃到里海的一座小岛上,于1220年底病死在那里。 摩诃末死后,他的儿子札兰丁即位,札兰丁是个很坚决的抵抗者。他以旧都玉龙杰赤为中心,布置军队,防御蒙古军的进攻。但由于内部不和,札兰丁率少数部队离开玉龙杰赤。1221年初,数路蒙古军合于玉龙杰赤城下,开始了长达五个月的围攻。守城军民终于力竭请降,蒙古军入城后纵火焚烧房屋,又屠杀居民,最后决阿母河水灌城。 札兰丁从玉龙杰赤出走后,与蒙古军边战边退,最后退至自己原来的封地哥疾宁。在这里先后有两支军队共九万余人前来归附他,声势大振。成吉思汗闻讯,派兵三万前来攻打,被札兰丁打得大败。但札兰丁的军队内部又发生了纠纷,将领们纷纷率部离去,札兰丁又一次变得势单力孤。这时,成吉思汗率大军赶来,札兰丁只好再次逃跑,蒙古军穷追不舍。最后札兰丁逃人印度。蒙古军本拟追入印度,但由于气候炎热,只好退兵。强大的花剌子模就这样灭亡了。 成吉思汗率军与札兰丁激战的同时,哲别所率的蒙古军进入了钦察草原(今波罗夫赤草原)。生活在该地的钦察人向南斡罗思(今俄罗斯)诸大公求援。最后以乞瓦(今乌克兰基辅)大公罗曼诺维赤为盟主,组成了南斡罗思诸公国与钦察人的联军,并于1223年五月进至加勒加河(今乌克兰境内),与蒙古军大战。联军溃败,蒙古军横扫南斡罗思全境。同年冬,哲别率军返回蒙古草原。成吉思汗西征结束。 “四大汗国”是怎么回事“四大汗国”是指在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所得封地的基础上,其各自的后裔们所建立的半独立化的元朝的藩属国。它们分别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系的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次子察合台系的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系的窝阔台汗国、幼子拖雷系的伊利汗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开始分封土地给自己的家庭成员及功臣。长子术赤得到了扎牙黑水(今乌拉尔河)以东草原及花剌子模北部的土地。1235年,蒙古国的窝阔台大汗发动“长子西征”,其主帅是术赤次子拔都,他征服了扎牙黑水以西的钦察草原及南斡罗思等地。1241年,拔都因窝阔台的去世而中止西征,返回钦察草原,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汗国,史称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 次子察合台在1206年的分封中得到了天山以北的草原,后来又得到了花剌子模的撒麻耳干和不花剌等地。成吉思汗西征结束后,察合台又受命留守西域,而西域正与他的封地相连,察合台汗国遂在日后可以控制西域。 三子窝阔台的封地在今新疆一带,后窝阔台即蒙古大汗位后,封地由长子贵由继承。后来蒙古大汗位传入拖雷之子蒙哥手中,蒙哥为了安抚窝阔台家族,大封窝阔台诸子孙于新疆、中亚地区。但窝阔台的子孙并不买账,窝阔台的孙子海都控制了整个窝阔台后裔的封地,并长期与元朝廷对抗。 1251年,蒙哥成为蒙古大汗,同年派其弟旭烈兀西征。于1257年,旭烈兀灭黑衣大食,征服了波斯地区。126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封旭烈兀于波斯,旭烈兀遂在该地区建立了伊利汗国。因为都是拖雷的子孙,伊利汗国与元朝廷的关系一直十分亲密,是真正意义上的元朝的藩属国。 蒙古与高丽的战争情况如何1216年,反抗蒙古统治的契丹贵族金山等人率军攻入高丽。1217年,金山据高丽江东城自立为辽东王。1218年,成吉思汗以追剿契丹人为名派哈真率军进入高丽。高丽国王王瞰派兵联合蒙古军击败契丹军队,王嗷也由此向蒙古纳贡称臣。 由于蒙古的诛求无度与使臣的专横无礼,1225年,高丽人杀死蒙古使者,两国关系由此恶化。 1231年,窝阔台派撒礼塔率军攻入高丽。高丽麟州守将洪福源降蒙,引导蒙古军陷地破城,直围高丽都城。王蜟派人请降,并贡献大量财物,蒙古军许和,置达鲁花赤(监国)数十人于高丽,并于1232年初还师。同年,又因蒙古屡催进贡与送王公子女人蒙等事,高丽复反。王嗷尽杀蒙古所置达鲁花赤,迁都于海中江华岛。八月,蒙古再派撒礼塔率军与洪福源联合攻入高丽,遭到顽强抵抗,撒礼塔阵亡,蒙古撤军。 1235年,窝阔台又派唐古率军联合洪福源攻入高丽。此后,蒙古军连年攻入高丽进行掳掠。1241年王蜟派子王准入蒙古为质,两国关系趋于稳定。 其后蒙古又多次以“岁贡不入”为借口派兵入高丽,坚持要求王暾出岛投降并派太子入质于蒙古。1258年,王蜟派太子王俱入蒙古,两国从此才进入了长期的和平。 宋元之间的战争是怎样爆发的1234年一月,蒙、宋军队联手攻破了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金哀宗自杀,金灭。 金灭后,蒙古主力部队返北,黄河以南地区几成真空。宋廷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派兵收复“三京”,端平元年(1234)六月,宋兵北进。很快占领了汴梁,又从汴梁(今河南开封)分兵西去,占领了洛阳。但中原地区久遭兵火,赤地千里,又值元兵决河放水阻挠,宋兵粮饷不继,与元兵小规模接触后,相继从洛阳、汴梁南撤。北伐之举彻底失败了。 蒙古统治者抓住这一机会,迅速做出反应,先是派使赴宋责其“败盟”,继而于1235年春征调兵马,分四路向宋地大举进攻,宋元战争正式爆发了。 宋元战争初期的巴蜀战场情况如何1235年春,蒙古军分三路向南宋大举进攻,其中一路由太宗窝阔台之子阔端率领,进攻巴蜀地区。 巴蜀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与长江、淮河一起组成了一道南宋对北方的坚固防线。另外,巴蜀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是南宋财赋的重要来源地。 而对于蒙古来说,进攻巴蜀地区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进攻江、淮一线所必经的中原地区已十分残破,无法供给大军经过,而巴蜀地区物富民丰,极易取得给养。另外,如进攻江、淮一线,必进行大规模的水战,这对元军来说是极不擅长的,而在巴蜀地区作战则可避免水战。最后,攻取巴蜀地区后可以东进直捣江、浙,无须越长江天险,十分便利。 因此,攻守双方便在巴蜀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蒙古军对巴蜀地区的攻击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一、扫清宋军外围据点宋军为了坚守巴蜀,在川陕交界地带修筑了武休、仙人、七方三个关城以扼要冲,另外又设阶州(今甘肃武都县东)、成州(今甘肃成县)、西和(今甘肃西和县)、凤州(今陕西凤县)、天水(今甘肃天水市)五州以为三关外围。在这一地区驻守着约十万宋军。 元军对巴蜀的进攻就是从这一地区开始的。1235年八月,阔端率军进攻,经阳平关(今陕西宁强西北)激战击溃宋军主力,南宋四川制置使赵彦呐率部退守川境,巴蜀门户洞开。 二、入蜀争夺1236年九月,阔端率军大举攻入四川内境,分兵数路,直逼成都。至十月下旬,成都失陷。南宋高官四川制置副使丁黼阵亡,其他军民死伤无数。攻占成都后,阔端又派兵四出进行攻击,一月之间,战火烧遍四川各地,全川残破不堪。 三、退川sao扰由于元军尚不具备长期占领四川的能力,阔端于十一月率军退出四川,在川边建立了石门、兴元两个据点后率军继续北返。以后,四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再未发生大规模的战斗。但元军为防止宋军再次经营四川,便采取了sao扰破坏的战术,屡屡派兵深入川境大肆抄掠,然后迅速退返。 1243年,余蚧任南宋四川制置使。他苦心经营,在川内修筑了数十座山城,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防御体系,有力地遏制了元军的进攻。加之蒙古内部出现了汗位之争,无意顾及四川,所以在以后的十几年间,四川的局势一直比较稳定。 宋元战争初期的荆襄战场情况如何1235年春,元太宗窝阔台在派阔端率兵攻蜀的同时,又派兵大举进攻南宋荆襄地区。荆襄地处中国腹心,北接中原,西邻巴蜀,大江横贯屏蔽吴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南宋在这一地区共置六郡,以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江陵(今湖北江陵)、鄂州(今湖北武昌)等城市为中心,以唐州、邓州为外围,驻军五万余人进行防守。 七月,元军展开攻击,直逼唐州,南宋京湖制置使全子才弃城而逃,唐州落入蒙古军手中。九月,元军进逼邓州,南宋邓州守将降元。至此,屏藩襄阳的唐、邓全部失陷,进入襄阳的大门打开了。 十月底,元军开始进攻襄阳城。在扫清了襄阳外围的几个据点之后,以重兵围困襄阳。而镇守襄阳的南宋京湖制置使赵范却不能控制城内的局面,由于他的措置不当,终于在1236年二月底酿成了兵变,城内两支番号不同的宋兵相互厮杀了起来,在一片混乱中,赵范等人逃出襄阳。接着,城内宋军将领四处纵火,开门降元。襄阳这座宋人经营多年的重镇就这样落入了元军手中。 占领襄阳后,元军又向江陵推进。宋军将领孟珙率军驰援,在枝江县(今湖北枝江)击退了元军,保住了江陵。 同四川的情况一样,元军并不打算长期占领荆襄地区,在攻击江陵受挫后,其主力便陆续北返,只派了少数部队驻守襄阳。1238年,宋军在孟珙的指挥下收复了襄阳。这时孟珙已出任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全面主持荆襄地区的军务,他上奏朝廷要求派重兵防守襄阳,又在当地招募人丁,组建新的军队,使整个荆襄地区的防务得到了加强。从此,荆襄地区的局势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宋元战争初期江淮战场的情况如何1235年秋天,进攻荆襄地区的元军分兵西进,攻击南宋淮西路各州,江淮地区成为战场。 江淮地区对南宋王朝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南宋将之分为淮东、淮西和沿江三个地区,以长江为主要防线,以淮河为外围,驻有数十万精兵,另外还设有水军。 元军首攻淮西地区的光州(今河南潢州),十一月,城陷。元军继续前进,直逼黄州(今湖北黄冈)。宋将孟珙率师驰援。元军昼夜攻城,宋军则白天坚守,夜晚出袭。两军相持不下,元军采用挖地洞的办法想进入城内,孟珙则指挥宋军在元军打算穿洞而进的城墙内挖了一个大坑,等元军挖穿城墙进入城内时,全部掉进大坑,宋军趁机出击,大败元军。黄州之围遂解,宋军取得了黄州保卫战的胜利。 元军取黄州不克,转而攻击安丰(安徽寿县南),安丰守将拼全力死守。元军用巨炮攻城,一炮轰塌城楼。宋军则随坏随修,并造“串楼”以御炮,又造“平底船”搭载士兵攻杀企图填平护城河的元军。后宋将吕文德又率军入援,城中士气大振。这时城外大批南宋援军也已赶到,城里城外宋军两下夹击,大败元军,元军北退。宋军又取得了安丰保卫战的胜利。 一年后,元军经过精心准备又对淮东地区发起进攻。这次元军攻击的是庐州(今安徽合肥),而庐州守将正是一年前的安丰守将杜杲。元军造木楼高过城墙,杜杲用火箭烧之;元军又造土坝,杜杲又以巨炮轰之。元军久攻庐州不克,转而东去,杜杲又派兵追击,击败元军。元军又攻击滁(今安徽滁县)、寿(今安徽寿县)、泗(今江苏盱眙)等州,均不利,终于北退。 此后在江淮地区又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寿春之役。1243年,宋军开始修筑寿春城防,并派重兵驻守。寿春位于淮河北岸,是渡淮河入江淮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见宋军筑城,元军便以水师来争。宋军亦以舟师迎战。元军以骑兵置两岸夹水师而进,使迎战的宋水军三面受敌,终于不支而败,元军遂围寿春。五月,宋将吕文德率援军奋战突破包围进入寿春城。入城次日,吕文德又率兵出击,大败元军,元军遂北撤。 此后,元军在西淮地区只是屡屡sao扰,再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斗。宋元双方在江淮地区进入了相持阶段。 元军为什么在钓鱼城之战中惨败元军在钓鱼城之战中惨败的原因就在于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古代风景画鉴赏1251年,蒙哥继承蒙古汗位。之后东征西讨、屯田戍兵,积极为全面进攻南宋进行准备。他派忽必烈征灭大理,占据云南,使南宋腹背受敌;又派诸将在宋界附近屯田练兵,建立南下入宋的基地。经过五年的精心准备,蒙哥汗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亲征南宋。他兵分两路,一路攻击荆襄,一路由他亲率攻击巴蜀,又命灭大理后留守云南的元军北进,企图三面合击,一举灭掉南宋。 1258年七月,蒙哥汗聚兵十万出六盘山,大举攻蜀。元军由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入蜀,势如破竹,九月便入据汉中。接着取道金牛,直逼利州(今陕西汉中及四川广元一带)。十月破利州,元军渡过嘉陵江,力克险隘苦竹(今四川剑阁西北),再沿嘉陵江东下,破大获(今四川苍溪县东南),降青居(今四川南充市南)、大良(今四川广安县东北)诸山城,直逼重庆。当时南宋四川制置使已移驻重庆,重庆已成为新的防守核心。蒙哥汗就是要一举攻下重庆,从而彻底毁灭四川的防御。而此时,余玠十余年前守四川时所修筑的数十山城均已落入元军手中,只有钓鱼城尚存。 钓鱼城为余玠于1243年修筑,它在重庆之北一百余里,位于嘉陵、渠、涪三江交汇处,四通八达,捍蔽重庆。钓鱼城修在山上,三面临江,四围峭壁,城高二十仞,易守难攻。同时钓鱼城守将王坚也做了周密准备。他首先发丁十余万加固了城墙,又在城内凿池蓄泉水,并令军民屯田,蓄积粮草,并沿江构筑工事,置以水军,加强外围戒备。总之,钓鱼城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1259年二月,元军合围钓鱼城,攻城之战打响。二三两月,元军屡次猛攻,但由于钓鱼城城墙沿峭壁而建,高耸入云,火炮、箭矢难以企及,云梯也搭不上去,元军将士虽奋勇作战,但都被击退,伤亡惨重。至五月,城仍不克。元军士气低落,而宋军则士气高涨,屡屡夜间出袭得手。时至七月,蜀中大早酷热,来自北方的蒙古人开始普遍不适,不久,军中疾疫大作,士卒多有死亡,元军斗志低落到了极点,而钓鱼城内的宋军则兵精粮足,斗志旺盛。元军无力再攻,只好围而不打,双方相持不下。七月上旬,蒙哥汗忽然死于军中,元军遂弃城不攻,仓皇北退了。 (关于蒙哥汗之死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得了疾疫,有的说是中了箭矢,更有的说是为巨炮之风所震。另外,在死亡的时间和地点上也多有不同。对此也不必深究,总之是死于钓鱼城之战。) 忽必烈渡江攻鄂之战的情况如何1258年,蒙哥汗亲征四川,又命忽必烈督师攻击南宋荆襄地区的鄂州(今湖北武昌),以期牵制南宋援川兵力,并相机直捣江浙。 1259年八月,忽必烈率军渡淮,进入南宋界。连破大胜、虎牢两关,控制了南宋淮西地区。大军南下,达于黄陂(今湖北黄陂)。二十九日,元军绕过武湖,到达阳罗堡,遂决定由此渡江。 阳罗堡位于长江北岸,西接汉阳,东接黄州,由此南渡可直抵鄂州,是南宋江防的重镇。宋军水陆十余万布满江岸水面。九月四日,忽必烈下令元军分三路强攻,直取南岸。一路与北岸宋军激战,一路水军与宋水军战于江中,一路进攻阳罗堡。宋军全面溃败,元军渡江成功。忽必烈命令士兵不得休息,乘胜前进,直捣鄂州。 鄂州是整个荆襄地区的关键,它向北扼住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向南屏障吴越。由鄂州沿江西上可以援川,东下可援两淮,实为南宋江防的一大枢纽。而之前,由于蒙哥汗入川,大部鄂州宋军已赴川增援,鄂州城防十分空虚。 九月八日,元军抵达鄂州城下。九日,完成了对鄂州的包围。面对如此局面,南宋朝廷大为震惊,派出数路兵马增援鄂州。元军亦分兵阻拒这几路宋援军,同时加紧对鄂州城的进攻。但鄂州守军顽强抵抗,屡屡击退元军的进攻。此时,高达部、吕文德部等宋援军又已纷纷入鄂,鄂州的防守得到了加强。致使忽必烈十分无奈,对手下汉将张柔说:“吾犹猎者,不能擒圈中豕。野猎以供汝食,汝可破圈而取之。”张柔遂率军猛攻鄂州,鄂州又陷入危机之中。此时驻鄂督师的南宋权臣贾似道甚感恐慌,连忙派人赴元军乞和,遭到忽必烈的拒绝。 十一月,蒙哥汗死讯及阿里不哥谋自立为汗的消息传到忽必烈处,忽必烈匆匆北返,鄂州之围遂解。 元军为什么一定要攻取襄樊1265年,忽必烈决定发动对南宋的全面进攻。关于攻击的重点,忽必烈与手下的谋臣、将领进行了长期的讨论,最终确定为襄樊。 襄樊分为襄阳和樊城两城,夹汉水南北对峙,地处河南、湖北的交界处,四通八达,所谓“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蜀,可以取财货;北距三都,可以遣救援”,被称为天下之“腰膂”。 元军把攻击的重点放在襄樊主要有以下原因:攻击巴蜀,虽有小胜,终究只是南宋边防,对宋廷震动不大;攻击江淮,颇有难度,因为大江下游江面宽阔,宋军多得天险之利,元军又不擅水战,渡江之战难有胜算;而攻击襄樊则可直接浮汉入江,直抵大江南岸,既可使南宋藉以立国的长江防线失去作用,又可直扑南宋统治的中心地带。正如元将郭侃所说:“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其要地则荆襄而已。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而直趋临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 此外,元军要进攻襄樊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一是相当的攻城作战的能力,二是相当规模的水军。这两个条件在窝阔台和蒙哥时期是不具备的,因此窝阔台时期的攻宋只属抄掠性质,不能长期占领宋地,而蒙哥汗正是死于元军久攻不下的钓鱼城下。到了忽必烈时期,经过与南宋五十余年的战争,元军已有了足够的攻坚战的经验,水军的规模也大大发展,到了可与宋水军相匹的程度。 襄樊之战的失败对南宋有什么影响为了攻取襄樊,忽必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在南宋边界附近屯田以建立坚实的攻宋基地,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招募新兵、严肃军纪等措施。 经过上述一系列精心准备,忽必烈终于开始向襄樊发动了进攻。他先是派大将阿术率军进攻襄阳,结果元军被宋军水陆结合打得大败,但元军由此确立了进攻襄樊的策略——长期围困和大量使用水军。从1267年冬季开始,元军开始大举进攻襄樊。在扫除了襄阳周边宋军据点之后,元军开始在襄阳四周要害处修筑堡垒,做长期围困襄阳的准备。南宋襄阳守将吕文焕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救援不成的情况下,以襄阳守军出城进攻各元军堡垒,但都被击退。随后,元军又多次击退了南宋的水陆援军。到了1270年冬季,历经两年时间,元军在襄阳周围筑起了十余处城堡,又筑长城互联诸堡,水路亦设关隘,使襄阳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至此,元军完成了对襄阳的全面包围。 就在元军筑堡围城期间,南宋朝廷组织了多次对襄樊的救援。1269年三月,宋将张世杰率军攻击包围樊城的元军,被击败。同年七月,宋将夏贵率大批水军乘汉江水涨入援襄阳,给襄阳守城军民送入粮食等物资,又与元水军战于汉江中,大败。同年九月,宋将范文虎率水军数万、船两千余艘来援,与元军战于汉江中,又大败,范文虎仅以身免。经过这几次战斗,元军将领看到宋水军仍有一定的实力,便在汉江中安置木桩,连绵数十里,完全封锁了襄阳与外界的水路交通。襄阳从此成了一座孤城。 在襄阳完全与外界隔绝后,宋军又组织了几次救援,大都失败,只有一次奇迹般地成功进入了襄阳,这就是所谓的“二张援襄”。1271年五月,汉江水涨,宋将张贵、张顺率水军三千人,乘百余轻舟载满物资,由汉江支流清泥河出发进入汉江,于夜间冲入布防江面的元军舰队,当时元军战船极多,密布水面,宋水军无别的路可走只有硬冲,经过一夜短兵相接的激战,天亮时宋军终于突破重围,进入襄阳。但殿后的张顺却在激战中负伤数处,终于战死江中。张贵入城后又派人秘密潜出城外,到宋将范文虎处约定夹击元军。七月七日,张贵率军出襄阳,顺汉江东进,一路杀敌焚船,断链拔桩,冲出了元军重围,到达了与范文虎约好的地点,望见满江兵船以为是来接应的范文虎的水军,到了近前才发现是元军兵船,张贵军才破重围复又力战,终于全军覆没。张贵本人全身被创,不支被俘,英勇就义。原来元军早已侦知了张贵的计划,提前占据了张贵与范文虎约定会师的地点,等待张贵自投罗网,而范文虎则见元军势众早已逃之夭夭了。 1272年春,元军开始进攻樊城。樊城与襄阳隔汉江对峙,襄樊守将吕文焕以铁锁桥连接二城,以相互声援,元军认识到若取襄阳必先取樊城,因而元军对樊城发动猛攻,取得该城外郭,宋军退入内城,继续抵抗。1273年,元军兵分五路大举进攻樊城,并调来巨炮轰击城墙,经十余日激战,终于进入内城,南宋樊城守将牛富战死。 樊城失守后,襄阳更加孤绝,形势岌岌可危。加之围城已达五年,城内物资已极度贫乏,军民的士气也很低落。1273年,元军移攻樊城时所用巨炮轰击襄阳,威力巨大,城中军民十分恐慌。同时,忽必烈又派人至城墙喊话,劝吕文焕投降。吕文焕困守孤城达五年之久,如今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不得已投降了元军。襄樊争夺战就此结束了。 襄樊的失守对南宋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本来,南宋对元军的防线还是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它分为巴蜀、荆襄和江淮三个部分,中间贯以长江等河流,一处受到攻击,另外两处可以由水路快速增援,三个地区相互声援,组成了一道十分有效的防线,南宋正是凭着这样一条防线支撑了几十年。而襄樊失守,元军顺汉江而下,可直达长江水面,长江的防线就极易突破了。一旦元军渡过长江,就可直扑南宋统治的核心地区——吴越,攻击南宋都城临安。这样,巴蜀、江淮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襄樊的失守意味着南宋整个防御体系的崩溃,更意味着南宋的灭亡。 郢州、沙洋之战的胜负情况如何1274年九月,元军对南宋发起总攻。两路进攻江淮地区以牵制南宋兵力,主力则由大将伯颜率领由襄樊出发,顺汉江东下,直扑郢州(今湖北钟祥)。 郢州位于汉江东岸,南宋在此驻有重兵。襄樊失陷后,宋军又在汉江西岸与郢州相对筑城,称“新郢”,亦屯驻重兵,并在江水中植入木桩阻止舰船通过。这样,新旧郢夹江而峙,扼住了元军顺汉江南下的通路。 九月下旬,元军对郢州发动进攻,但由于郢州守兵准备充分,顽强战斗,加之地势十分险峭,元军几次进攻都未能奏效。这样南下总攻的元军一出动便被阻击在了汉江上。 不久,伯颜派人侦知郢州以南有深宽均达数丈的水渠,此渠通入汉江。时值九月,秋雨连绵,渠中水涨,可供元军通行。伯颜决定由此渠进入汉江下游,放弃郢州不攻。诸将劝他攻郢,他说:“攻城乃兵家之下计,大兵之用,岂唯此一城哉。若攻此城,大事失矣。”元军便舍弃郢州不攻继续前进了。南宋郢州守将见此连忙率军追击,伯颜回兵与战,宋军大败。 十月底,元军进至沙洋。二十三日,元军招降不成,使用巨炮猛攻沙洋,元军敢死队竖云梯爬城,登城纵火,火借风势延及内城,沙洋城中一片火海,城中居民几乎全被烧死,沙洋遂破。攻下沙洋,元军便进入了汉江的下游。 阳罗堡渡江之役的情况如何1274年十一月底,元军主力进至蔡店(今湖北汉阳),伯颜召开军事会议,谋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