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
王让面部表情一肃说道:“确实如此,然而也不可太过冲动,不若效仿圣人当年所为,请置太上皇?” 崔民干听了之后皱眉:“太上皇?只怕圣人不会甘于如此。” 王让表情平静:“圣人是万万不能出问题的,然而太上皇却不会影响。” 崔民干挑眉:“如此,你还是要用护李家?” “以臣谋君非君子之道。”王让只是简单说了这么一句。 然而崔民干却是明白了,他们不能让天下认为是他们为了一己之私而推翻李唐的统治,圣人不合适那就换一个,到时候完全可以将帽子扣到那位身上。更何况皇子谋反又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这样也好,只是太子……” “太子不行。”王让果断否决了这个提议:“太子年纪渐长,已有独当一面的魄力,且颇类圣人,若是选他将来如何只怕难说。” “哦?那你的意思是晋王?”崔民干低头想了想,晋王如今已经快十岁了,半大不小的年纪倒也好控制。 “为何不是魏王?”王让含笑看着崔民干。 崔民干一愣:“魏王?魏王年岁与太子相当,且非嫡子,只怕名不正则言不顺啊。” 傻x!王让心里忍不住爆了粗口却还是耐心解释道:“正因如此才选他,他也只能依靠我们!至于年岁,如今年岁却并不是最重要的,晋王我们接触较少并不知道他如何,然而魏王我们却十分了解,虽然魏王行军打仗犹如战神再市,然而其他方面并不如人意。” 简而言之他就是个有文化的武夫啊亲,这样的人肯定好控制,而且王让觉得长孙皇后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她教出来的孩子想必不差,李恪就不一样了,杨淑妃虽然身处后宫,然而她做过什么事情高层心里多少都清楚,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大。 崔民干有些怀疑的看着王让:“你是不是知道什么?”这么痛快的就选魏王,并且还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说不是预先设计好的都不信啊。 王让脸上地笑容显得有些高深莫测:“道贞想必还不止,长孙司空已经开始同魏王接触了。” 崔民干顿时瞪大眼睛:“长孙司空?怎么可能?” 第95章 崔民干是不相信长孙无忌的,在他看来这一次的《氏族志》除了皇室,受益最大的就是长孙家,谁让他们是外戚? 然而王让却觉得长孙无忌的野心不止于此,不得不说在朝中的和不在朝中的敏感度自然不同,崔民干不敢,但是王让却觉得可以跟着长孙无忌接触一下。 当然现在他们也只是想想,真把李世民赶下去他们也不敢,只是圣人可以在,李承乾必须死!同长孙无忌一样,很多人都想在李承乾身上投资一把,然而李承乾实在是太过老辣,处理政务的手腕和眼光几乎与李世民不相上下! 这哪里还像是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新皇帝为什么好欺负?还不是因为他们经验不够,人生阅历不够?然而如今李承乾已经这么可怕,将来再成长起来的话岂不是第二个李世民?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原因,作为臣子圣人强他们就弱,圣人弱他们就强,这个简直就是千百年来的规律,最让他们不安的是李承乾对他们这些大世家似乎并没有多么亲近的意思。 谁都看得出来,皇室打压世家大概会形成一个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李世民的铁腕等到李承乾上台的话,只怕他们想要翻身都不容易。 世家固然注重礼法,然而在自家生存条件变得越来越险恶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灵活变通。 而王让之所以关注长孙无忌主要是因为长孙家也是世家,这一朝他们是外戚所以受到优待,但是谁能保证他们能够一直这样风光下去?李承乾的太子妃肯定不是出在长孙家的,甚至长孙家的女孩子连一个王妃都没出! 对比起来反而是房玄龄家又是驸马又是王妃的比长孙家跟皇室的联系更加紧密! 王让作为联络人直接跟长孙无忌进行了接触,当然他跟长孙无忌就不会说的那么明白了,只是暗示道:“圣人以官职定世家等级,实乃昏君!” 长孙无忌立刻脸色一变:“王尚书简直大逆不道!此言近日出你之口,未入我之耳,还请王尚书小心为上。” 王让只是叹气说道:“圣人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啊,司空如今位极人臣,却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诚然能够与皇室结亲必然是对其家族的肯定,然岂有因外戚而定等的道理?数代之后总有新外戚诞生,若是娘子出身寒微,难道也要我等承认那等家族也是世家不成?” 王让说得不算含蓄,长孙无忌脸上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只是说道:“圣人此举也是为了激励世家子弟努力上进,世家,世卿世禄,若是无法做到这一点,家族衰落也是意料之中。” “唉,我只担心,将来有嫡庶之祸,外戚专权,则娘子危矣。” 长孙无忌也面露忧色:“圣人春秋既盛,一言九鼎,只能寄希望于后来人。” 王让心中顿时有数了,这一版《氏族志》的发行他们如今是阻止不了了,毕竟没有几个人敢反驳李世民,哦,魏徵算一个,然而魏徵在这件事情上却一直在沉默,似乎也同意李世民的想法,其他人就不要去找不自在了。 而唯一能够阻止或者说是废掉这版《氏族志》的,只有以后的圣人,当然也不是废掉,而是重新修撰。他们既然要将希望放在这上面那么就必须找一个能够保证世家利益的人! 这个人不是李承乾,而是李恪。王让眼睛转了转说道:“如今太子和魏王年岁渐长,不知娘子可有选淑女为其妻?” 李恪已经被他们默认为是下任皇帝的人选了,那么他的妻子就必须在他们这些世家里面出,虽然听说圣人有为魏王择萧氏女为妻的传言,不过这还没有成为事实,那么就有回转的余地。 王让是很希望自家女孩子成为魏王妃的,只不过想来长孙无忌也早就盯上了这个位子,只怕没有他们的机会了。 长孙无忌听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在第二天就跟长孙皇后见了面,十分关切的问道:“该为大郎三郎则一佳妇了。” 眼看着这两个都十八了啊,早就该娶妻了。长孙皇后顿了顿说道:“的确早有此意,只是恰逢太上皇驾崩才不得不延缓,毕竟大郎乃是嫡孙。” “那三郎呢?虽然三郎不是你亲生,却也不能如此忽视。”长孙无忌语气中带着些许埋怨。 提到李恪长孙皇后的笑容都变得艰难了一些,她只好说道:“是三郎自己说不着急的,想要等大郎出孝娶妃之后再办。” 长孙无忌含笑说道:“三郎有心,既然如此,不知可否以六娘配之?” 长孙皇后瞪大眼睛:“阿兄是想要向圣人提亲?” 长孙无忌轻叹:“六娘明年便到了及笄之年,也是时候说个人家了,然而为兄看遍长安少年,竟少有英才,能及得上大郎兄弟的更是万中无一,大郎之太子妃需细细斟酌,为兄也不敢肖想,魏王素有人望,且年少有为,实为佳婿,我并非看中魏王地位,只是想要为女则一佳婿,若成更好,不成也无妨。” 长孙无忌似乎生怕长孙皇后误会他是想要继续跟皇家联系紧密一点才想跟李恪结亲,于是就解释的多了一些。 长孙皇后心里比较了一下,还真是,哪怕不以母亲的身份来看待,纵观整个长安城能够比得上李承乾和李恪,就连李世民都对儿子引以为豪,再加上李恪如今身份地位仅次于李承乾,长孙无忌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然而长孙皇后知道李恪是不打算娶妻的啊,他身份特殊!只是如今她不能跟长孙无忌说只好找借口道:“阿兄的意思我明白了,此事还要与圣人商议。” 婚姻结两姓之好,虽然是长孙皇后选人,但是最后拍板决定的还是李世民。 长孙无忌也没指望直接就定下来,他也只是提出这么一个可能性而已,反正是他们兄妹之间的谈话,能行最好不能就再说,大不了送个旁支庶女入魏王府。 长孙无忌走了之后没多久李世民就来了立政殿,在看到长孙皇后一脸为难之后忍不住问道:“娘子有何忧虑?” 难道是后宫的事情?李世民想了想,他的小老婆们虽然都各有各的算盘,但都很老实,应该不至于弄出什么风浪来啊。 长孙皇后将长孙无忌的话给复述了一遍,有些不安的说道:“三郎年岁渐长,现在还能用大郎尚未娶妻的缘由来挡,可将来大郎娶妻之后又当如何?” 最重要的是李恪排行靠前啊,他不娶妻后面的弟弟们怎么办?如果跳过了他要怎么跟大家解释? 李世民也有些头疼:“把三郎喊来吧。” 这件事情还是要听听李恪的意见,如果李恪愿意娶妻那自然是最好的,不愿意的话也要商量出一个对策来。 李恪被传召进宫的时候还很纳闷,难道他跟李承乾私底下的小动作被发现了?不过就算被发现他也不担心,不够就是多囤积了一点粮食罢了。 是的,最近他跟李承乾并没有去管《氏族志》所产生的风风雨雨,一直在埋头不停的囤积粮食,如果他们两个没记错的话,从今年冬天到明年夏天之间,整个大唐一滴雨都不会下,堪称是百年难遇的干旱,在这种情况下赈灾的粮食未必够,李恪和李承乾两个人都挺头疼的,为此他们甚至联合派出了一支小队往婆罗国也就是印度那边走,那边各种粮食作物的产量一直都不低,说不定能够买到一些粮食。 李恪心里盘算着要怎么跟李世民说,只不过等到了立政殿一看发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两个人似乎在专程等着自己,李恪就知道大概跟他和李承乾做的事情没啥关系了。 等李世民提起这件事情之后,李恪才恍然,哎呦卧槽,他就说好像遗忘了什么事情,结果是忘了这件事! 说实话,娶妻是个最好的选择,毕竟他还要在这个朝代过一辈子的,一辈子不娶妻也是有点问题,然而他也知道,他敢娶妻,裴瑄就敢大闹婚礼砍了新娘!哪怕他知道女孩子是无辜的,然而这货三观塑造的实在有点问题,他还真不敢冒险。 李恪思索了一下看着李世民问到:“要不,我出个家?” 这大概是唯一能够堵住悠悠之口的方法了,哦,或许不能说是唯一,只不过这是最简单的,唯一不太好的地方就是他这三千烦恼丝就保不住了,不过没关系,李恪对自己这张脸十分有自信,哪怕是秃头也不会影响他的颜值。 李世民听了之后差点一脚把李恪给踹出去,瞪眼斥道:“胡扯!” 是,出家人就不用娶妻了,然而出家他也不能再参与任何政事了啊,否则那跟没出家又有什么区别?李恪的本事李世民心里清楚,虽然李承乾的能力很强,但他还是会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李承乾压制不住那些老臣,如果有李恪在旁边帮衬那就不一样了。 提议被驳回,李恪也没有生气只是思考半晌才说道:“那就……去找人批个八字,就说命中无妻无子好啦。” 李世民愣了一下,开始认真思考,严格来说李恪不能在凡间娶妻是真的,还真不算是说谎啊。 长孙皇后忍不住问道:“你……你可有意中人?若是有的话,带来也可,至于她的身份自然也能解决。” 李世民听了之后觉得也不错,只好看着李恪,李恪无奈:“没有。”他老婆是裴瑄这种事情要怎么说出来?说出来之后会不会被抽? 这简直是个无解的命题,最后李恪一拍手说道:“不出家当和尚,那就当道士吧。” 其实比起外来的佛教来讲,道教反而更加包容一些,李恪刚刚差点忘了还可以当道士来着。 最后李世民决定:当什么道士,就说你信奉道教,暂时不考虑婚姻之事好了。 说起来李恪信道教这种事情比他突然出家还让人能够接受,毕竟之前李恪一点也不清心寡欲,突然出家简直就是摆明了有问题。 李世民一看李恪那个无所谓的样子就特别的想揍这熊孩子一顿。李恪成功的将这件事情交给李世民去烦恼,反正距离李承乾结婚还早呢——别说没选好太子妃,就算选好了太子妃准备也要好长时间啊,毕竟那是迎娶未来国母。 李恪还没出宫就被李承乾的人给找到请到了东宫,他去的时候裴瑄和李承乾正皱着眉头看手上的账本。 李恪看了之后心里突然有个不好的预感问道:“怎么了?” “最近粮食开始涨价了。”李承乾颇为头疼,他也知道这样囤积粮食不太好,然而那些事情他不能说出来啊,国库如果还按照以往的天气情况来屯粮的话,只怕到时候给官员发工资的禄米都没有! “派出去的商队呢?”李恪接过裴瑄递过来的账本匆匆扫了一眼瞬间就知道粮食涨价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他们大量囤积粮食,其实这样的方法并不好,大唐的土地粮食产量是有限的,就算他们囤积了,那么也是别的地方囤积的会少,再加上他和李承乾有钱,哦,确切的说是他有钱,这样大量购买的话自然容易引起物价波动。 “倒是能够找到商队,然而会婆罗国语言的人太少了。”李承乾颇有些头疼,不能沟通要怎么买粮食?更何况粮食在这个时代算是战备物资,随便大量购买也会引起别人注意。 裴瑄忽然开口说道:“可是我们会啊。” 作为系统裴瑄绝对是能够切换成任何语言模式的,而李恪和李承乾,他们会的语言则更多,为的就是能够应付各种情况。 李承乾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我当然知道我们会,但是我们能走开吗?” “那就不能隐瞒下去了。”李恪直接拍桌说道:“这件事情交给我和裴瑄,我们去跟阿爹说明白,阿爹知道之后肯定会同意的。” 李承乾皱眉,不过一想到李恪之前做好的铺垫他也不得不承认李恪说得对:“可是阿爹未必会同意你过去。” 这一路上跋山涉水危险重重,还不如派使臣去呢。 李恪摇了摇头:“这么突然派使臣过去要怎么跟朝臣们解释?” 李承乾挑眉:“那你突然离开长安往那边跑又要怎么解释?” 李恪飞快的回答:“再当一次观风俗使嘛。” 李承乾:你还当上瘾了啊? 裴瑄忽然开口说道:“现在的问题不是怎么离开长安,而是怎么跟婆罗国人打交道。”毕竟现在大唐还不知道有婆罗国这么个国家呢。 “走走走,玄玦跟我去见阿爹,你就别去了。”李恪拽着裴瑄就往外走,李承乾虽然也很想知道但是也只能在这里等消息。 李恪刚离开没多久就又回到了立政殿,而且还带着裴瑄,这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心里都很奇怪,尤其是在看着他们两个一前一后进来的时候,李世民总觉得这俩人之间的氛围有点奇怪,有那么一瞬间李世民脑补了一个让他完全无法接受的答案,难道三郎和玄玦…… 只不过等李恪开口之后,那个不靠谱的可能性就被他扔到了一边,他一脸严肃的看着李恪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李恪点头:“真的!比真金都真!” 李世民看着李恪半晌才说道:“看你这样子好像知道如何应对?” 天灾绝对是每个皇帝最烦的的事情,一旦发生就要先思考是不是自己这个皇帝做的不好导致老天看不顺眼才不下雨或者是下太多雨。 每当这个时候李世民为了表示一下都要让下面人直言进谏,虽然他也知道忠言逆耳,但是忠言听多了他也很烦,并且为了表明自己是个明君还不能生气! 李恪说道:“我知一地,粮食产量极其丰富,或许可以前去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