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齐心协力
家不大业不多也就没有什么规矩了,不过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力协力共同渡过困难时期是有必要的。 “周大哥,你告诉王三,我要下山见蓝竹君。”既然是给了自己家的下人,那身契肯定是要捏在手中。 王三却不让下山。 “有什么事大爷大太太会派人通知的。”王三的意思很明显,他只遵循李长祥蓝竹君的命令,至于周漫青的全当没听见。 周漫青气得跳脚却拿他毫无办法。 “那你转告蓝竹君,我要周家一家子的身契。”周漫青觉得什么样的主子用什么样的下人,这个王三和李长风一样横。 王三偏着头就当没听见一般。 周漫青气得心口疼。 缓了缓她平抚了一下受伤的心,走向了搭棚子的地方。 不得不说,周家人做事都是棒棒的。 才两个时辰,像模像样的四间竹棚子就搭了起来,有堂屋有三间卧室。 “我就寻思着周安老大不小了,什么时候得谈一个媳妇了。”要说跟着二房有什么不好的,万氏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儿媳妇不好娶在山下在庄子里,好歹也有庄户人家的闺女可供自己选择的,可是一上山,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所以让他爹给多搭一间屋子。” 土墙变茅屋,她愁得不行。 “嗯,不错,慢慢来,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想当年自己和李长风上山是什么都没有,如今不也过得将就么。 万氏看着另一个棚子里的蚕时很惊讶,等听说可以绞丝织绢,心里一下就得到了宽慰。 “我会织布,但是绢丝没织过。”万氏道:“还蒙二太太多多指教。” 对周漫青她以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如今看来果然是个厉害的。 “呵呵,我也不会,但是有阿香嫂子帮忙。”周漫青觉得这个误会有点深:“回头你可以拜阿香嫂子为师。” 将这门手艺学会学好,这正是周漫青所想的。 万氏连忙称好,有营生有收益,日子看起来也不是真的那么难了。 周永胜是个天生的庄稼汉子,将家安顿下来就接管了山上的庄稼地。 带着周空将该翻的地翻了,该浇的浇了,还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二太太,我们还可以再开些田地出来的。”他最不愁的就是力气:“咱们人多,多种点地才有得吃。” “可以,反正这山上就交给你了。”周漫青笑道:“论种地,我可是一点儿经验都没有,这些还是周大哥拾掇的。” 既然信胜他,那就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吧。 将大小石头掀了砌成田坎和路,沿着山沟两边都开出田来种。 每隔一段距离,还打了茅坑。 “方便积肥。”周永胜道:“人少地不肥,除非多养猪牛羊。” 这可都是大的牲口,本钱就不少,周漫青以前没有那个资本也没有那么多人来伺候。 不过,万氏来了,她这个太太还真有太太的份。 煮饭就轮不上她了,万氏一日三餐带着两个女儿煮得好好的请他们吃。唯一不愉快的就是口袋里的粮食减少得厉害。没两天就又要舂米。 她和李长祥的换洗衣物也是万氏拿到山沟水池边洗。 左一个太太右一个太太,让周漫青都有点恍惚。 “虽然在府中的时候我也有可以使唤下人,但没有当主子这种感觉。”周漫青在李长祥耳边念叨:“二爷,沾了你的光,我这次还真有当太太的感觉了。” “你……”原本想说她怎么就这么点志向的,想想改了口:“等我中了状元,你就会奴仆成群的。” “呵呵,那我慢慢等。”离李长风说的又三年的时间明天就到了,周漫青有点忐忑不安,她还真怕又出什么幺蛾子。不过,再怎么样,她都得打破这个封锁才行了。 让人意料的是,府上来人了。 “这是大太太让送来的周家一家大小的身契。”柳婆子看见周漫青的时候愣了一下,都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个丫头还真是长得不赖:“大太太说了,有田有地有屋子还给配了下人,也算是做到仁义至尽了,二太太是一个聪明人,应该能好好过日子了。” 意思是就这样两清了,不要相互打扰。 “正是这个理。”柳婆子笑了笑:“老太太身体还在恢复之中,她可是听都不愿意听到二爷的名字,二太太,你们是回不了府中的。同时,太太也相信二太太也会顾及李府的名声的。” 她没想过要回去过日子,但是,不回去拿东西她就过不好日子啊。 周漫青真是想要杀人。 不对,杀人解决不了问题,还不如放火趁乱抢劫呢。 可惜啊,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 可用的下人也只有周永胜一家人。 力气大,但是没有飞檐走壁的本事啊。 拿着身契就好,也算是私有财产了。 王三滚下山去的时候,说明了李长风解了他们的禁。 “该好好庆祝一番!”得了自由身,周漫青真想唱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想了想,让周空下山去请了周会新夫妻带着灵梦上山。 “小青啊,这些日子可苦了你了!”冯氏三年多没见女儿眼泪汪汪,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好像没有瘦。 “娘,我没事,就是怪想念你们的。”以前各种避,眼下都是不言而语了。 “青姨。”灵梦早已经出落成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了,俏生生的站在了周漫青的面前。 “好孩子!”点了点头,又看了看远处忙碌的周安,不知道有没有缘份:“等青姨有出息了一定要好好补偿你。” “青姨,我很好的。”在周家她和冯氏做针线绣活补贴一点家用,再加上周家之前做生意的积蓄,不说别的,吃的就比自己家里好很多了。 “嗯,我们都会很好的。”周漫青意有所指。 再看周会新和李长祥,翁婿二人据典引经,口枪舌战,唾沫星子满天飞,简直就像是知已。 读书人的酸气弥漫了整个荒山野岭。 周漫青甚至想着,李长祥在山上六年的时间大约都没有眼前说的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