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
平政,这可是平政!放在一海之外的某国,绝对是海洋珍品,顶级刺身的理想材料,出一条没一条,鱼不等人! 刘彭生的私房菜虽然也不错,但腌制和过油会遮盖食材本味,让他来做平政可惜材料了! 刘彭生气得黑了脸。 “老王,我发现你看不起咱们南城悠久的饮食文化啊!” “南城主味就是海鲜,讲鲜讲究原味,隔壁那点吃法还是咱老祖宗淘汰的,当个宝?!” “要不是好东西越来越难找,我用得着去折腾调味么?!南城传统食单里有要求材料你比我清楚,给我才能发挥这鱼的价值!” “这个这个,还有这个,还有这几条,这些都给我包起来,我这就去联系车,都给我留着!” 他手指所到之处,无不都是海货中的高精尖品,半条虾尾都没落下。 王二叔越看越生气,这分明是想一家独大,不给别人漏点汤,亏他还把人介绍过来,这不是给自己找竞争对手么! 于是当即加入了抢货的行列,两个加起来快一百岁的人,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让份,越吵越大声,最终沦落到幼儿园水平的翻旧账,闹得不亦乐乎。 正这时候,东浦项码头又有一艘渔船靠岸了。 第17章 一座岛 这可真是艘崭新漂亮的大船,下水估计也就一两年,船身都闪闪发亮。 好巧不巧地,这船选了十一码头,就在葫芦号的隔壁。和它相比,葫芦号就像卷着铺盖的土包子,猥琐地蹲在墙角,越发不上台面。 大船隶属于某渔业公司,经常往来沿海各港,和东浦项市场许多店铺都有联系。最近是海鲜淡季,市面上的渔获严重不足,是以船还没靠岸,已经有不少收到消息的老板等在码头上,看看能不能收一批好货。 闲来无事,也有好事的人会瞄一眼葫芦号。 “哎,那不是老王吗?” 有相熟的人喊了王二叔一声。 “老王啊,你这哪搞的船?” 王二叔从船上探出头,掩饰不住一脸的喜色。 “不是我的船,是我家大侄子的。” 他刚在和刘彭生的博弈中夺下一程,现在心情正好,见人也有笑脸了。 “你们来等船?” “是呐。” 那熟人笑道。 “快进港了,你不下来看看?这回说是从公海回来的,怎么不能有点东西?” “哦,不了,家里的娃开船出去耍,搞了点货。” 那人听了也没在意。 他们这些做海鲜生意的,家里谁没点儿渔船关系? 但小船比不得大船,自家出海是能独占渔获,但也未必真能捞到啥,赵三姐是发达渔业公司谢老板的亲戚,老王估计是知难而退了。 正这时候,悠长的汽笛声响起,大船进港了,码头上的人群开始涌动。 “来了来了!” 众所期待的大船停靠在十一号码头,货仓打开,整箱整箱的海货展露在人前。 “别说,谢老板这新船就是不一样,这次带回来的海虾和带鱼品相都挺好,量也不少哩。” 有人笑着夸道。 但也有人私底下偷偷撇嘴。 这么大一艘船,出去就带回这点儿东西,海虾带鱼能卖多少?怕是油钱都不够。 “这次收获不少,一批好货直接在海城和天城就给订走了,那边的老板出价高,出手大方,还剩这些余货,差不多开价就出了。” 船老板笑得略得意。 他搭上了天城和海市那边的关系,南城这点子小生意就有些看不上眼了,也不怕人挑理。 众人恍然,有些失望。 原来不是没有好货,而是好货在半路就给人截胡了。 不过也是没办法,现在的人都喜欢吃海味,也愿意在高档海鲜上花银子。天城和海市都是超一线大城市,那边的行情肯定更高,谁还能放着钱不赚呢? 轮到南城,剩下些小货就很不错了。 道理都明白,但感情上难以接受。 南城靠海,自古以来就是海味集散地。南城百姓喜好海鲜,也擅做海鲜,流传千年的“南城食单”,上面记载的“全海宴”,至今仍被美食家津津乐道。 从什么时候开始,南城竟然也收不到好材料了? 虽说谢老板的带鱼品相不错,可这些都是远洋带鱼,rou质比不得本地带鱼细腻鲜美,除了走量批发,没什么赚头。 但有总比没有强,现在可是海鲜淡季…… 正犹豫中,隔壁十码头却忽然热闹了起来。 只见王二叔指挥着一辆货车靠到船下,他媳妇带着店铺伙计全员到齐,正喜滋滋地从破船上往下搬箱子。 箱子就是海鲜市场最常见的泡沫箱,里面也不知道装了什么,数量竟然还不少。 “二嫂,你家装的这都是什么啊?!” 有相熟的人笑着打探道。 王二婶是个爽利人,也不掖着藏着,大喇喇地掀开了盖子。 “上的鲜货哩!来,自己看。” 那人也没当回事,笑眯眯地走过去望了一眼,瞬间抽了一口凉气。 嗬! 这大海蟹、大花蛤、大元贝、大扇贝,还有活蹦乱跳的鲳鱼,有阵子没在东浦项码头看到过这种品质的鲜货了! 没想到这王家夫妻俩不吭声不吭气的,竟然淘到了这些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