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信仰之战
这是信仰之争,欧根要推翻的,是组成今日教廷的基础,他如果成功了,就会有数不清的教会大人物因此而受到影响,损失利益,以及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大人物又怎么可能坐以待毙,他们必然会调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全力扑杀欧根。 路德神甫没想到欧根心中竟然有着这样大的谋划,他之前虽然愤怒,但想法也只是停留在杀掉那些贩卖赎罪券的神父,教导信徒不要相信赎罪卷等等。 如今听到欧根的话,他才明白,这件事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宏大,也更加艰难。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而且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数千万人都将参与到其中,进行一场旷世的信仰之争! 但凡这样的战争,往往会持续相当长的世界,有时候甚至需要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如果路德神甫决心参与其中,那他就必须做好一生为之斗争的准备,可以料想到,没有几十年的潜移默化,他们根本不可能撼动教会这个庞然大物。 这番话语就像是一股冰凉的清流,冲散了路德神甫心中的愤怒,帮助他冷静下来。 “这是.....我们的......圣战!”良久之后,路德神甫脸上的表情终于平静下来,他双目清明,嘴唇微动喃喃低语,仿佛是睡梦中发出的梦呓。 欧根欣喜的看着路德神甫,用力点了点头,路德神甫终于在他的引导下,走上了推行宗教革命的道路上。 虽然就算没有他参与,在历史的推动下,路德神甫也必然会这样做,但自己的行为却是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 他要利用资本主义的理念创立商业帝国,僵化的宗教思想必然会限制他的行动,只有通过宗教改革消除人们思想中的禁忌,解放自由,才是对欧根最有利的局面。 从当天上午开始直到深夜,欧根都在和路德神甫进行着交谈,神甫诉说着自己这一路上遇到的,因赎罪卷而发生的悲惨事件,这些事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等路德神甫提到自己的底稿被强盗毁坏之时,欧根便遗憾的说道:“这实在是太可惜了,《救赎之书》有着很高的价值,如果将它编写发表出去,利用这些真实的事例,一定很容易打动那些可怜的信徒。” 路德神甫闻言也点了点头,随后他开口说道:“没有关系,欧根伯爵,那些稿子虽然不在了,那些事情却是还留在我的脑子里,我只需要再花些时间,就能把它们重新写出来。” “是吗!那可太好了!”听到这句话,欧根激动的说道:“好,那这些日子你就留在我这里,我会给你创造条件,让你安心写作。” 路德神甫点了点头,这的确是最好的安排,他留在防线的最前沿,还可以继续从那些可怜的灾民口中,了解和赎罪券有关的悲剧。 直到最后,俩人的谈话还是以路德神甫昏倒为结束的。 路德神甫赶了那麽长时间的路,饭也经常吃不饱,身体已经快要到极限了,能撑到现在也是因为他精神太过亢奋的缘故。 见到路德神甫昏倒,欧根连忙拍着脑袋,暗骂自己笨蛋。 因为聊的太过投入,他甚至忘记了吃饭这件事,事实上他自己都没有吃饭,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 还好路德神甫只是身体虚弱,没有其他的问题,他立刻叫来俩名仆人,让他们好好安顿路德,又命令厨房准备好饭菜给神甫送来,嘱咐路德神甫好好休息,然后才离开了这里。 就这样,路德神甫在欧根这里安顿下来,没几天他的身体就恢复了健康,并且立刻开始进行《救赎之书》的写作。 围绕着这本书,欧根和他进行了许多次讨论,毕竟书籍当中要体现某种深刻的道理,可又不能说的太过直白,毕竟他们还不想现在就和教会发生冲突。 就在讨论的过程中,欧根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或者说是他从后世照搬照抄过来的理念,为此路德神甫常常为欧根的智慧而惊叹不已,欧根对此也没法解释,只好谦虚的笑笑糊弄过去。 在他们俩交谈的过程中,欧根常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隐约感觉到,现在他们的举动,真的就是在书写创造历史。 他只是在做着手里的事,从自身的角度来看,也没什么打不了,不过是写了几行字,说了几段话而已。 可如果用一种后世的眼光来看,他们所作的这些很有可能会被写入史册,被无数人所拜读,并且自己也会因此成为举世皆知的人物。 就在这一过程中,欧根隐约明白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那就是所有的伟大、光辉都是从最平凡,最普通的事件中诞生出来的。 一个人去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么多么伟大,而是因为他去做了,事情成了,后人才能从中看出伟大的地方。 这些道理说来好像有些玄乎,有似乎十分真实,欧根想了想也没想通,就干脆放在一边不去管了。 他是抗灾军的统领,眼下正是灾情紧急的时刻,很多地方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去处理,时间流逝,欧根来找路德的次数也就逐渐变少了。 不管宗教改革这件事有多么伟大,眼下欧根还是要关注一些更现实的东西,那就是想办法让他还有所有相信他的人活下去。 一周之内,波河防线整体便接收了来自南方的二十多万人,这些人当中有一些病患,但大部分都是健康人,病患夹杂在其中,辨别起来也很有难度。 整整二十多万人,想要安置好这二十多万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吃喝拉撒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更别说其中还有危险的感染者。 还好前期工作做的十分到位,在数十个领主,数百军官,以及数万士兵的共同配合下,波河防线沿线的十几个城市成功的将这二十万人收容下来,进行了隔离安置。 万事开头难,眼下这一步算是已经度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