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页
双方如今稍有克制,不过为着一个道理—— 于李伯欣,他将儿子送去南军,打得是为国出力、戴罪立功的名头。如今儿子阵上失踪,极大可能已死。他固然伤痛难忍, 但绝不可反悔喊出“不该送不疑去南军”的话。 否则, 便是自绝于在军中的威望。 士卒们会想, 原来成国公也是装模作样。 刀剑无眼, 凭什么平民百姓能死, 他成国公的儿子死了, 就要反悔?既然畏惧战阵,又为什么送他来博名声!这简直是装腔作势! 当然, 李伯欣肯送李不疑去南军, 必定是以为万事稳妥, 又有邹将军照拂…… 可是,他能接受儿子战死,但不能接受如此不明不白、莫名其妙地丢了性命! 南蛮之乱, 任谁也没想到!而背后,似乎有隐藏更深的推手。 现今李不疑失踪,名声却大大受污。 京中的传言,不是说他畏敌逃跑反被砍杀,便是说他轻敌冒进致使大军受害…… 分明没那么站得住脚,偏偏说得有鼻子有眼。 这是人出了事也不肯放过,更是在隐隐指责成国公教子无方,不复当年! 李伯欣自然反应激烈。 他如今不好明言后悔,便只好死死抓牢一个点——李不疑失踪多有蹊跷,事情未证明前,任何攀诬他的都是谣言!都用心可疑! 他绝不能忍受儿子这样失踪,还背负着不属于他的污名。 …… 成国公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京中议论之余,也颇有些风声鹤唳。 都说没了根的男人要发疯,成国公都这样年纪了,难道还能再来第二个儿子? 就怕他……破罐子破摔,做出些什么来! 京中已满是山雨欲来之议。 皇帝似乎也在忌惮这方面,他一反常态,严厉训斥那些造谣李不疑逃跑的人,并且积极配合已如火|药桶般的成国公查清真相,还派了钦差过去。 但越是掩盖,反而越是让有些人觉得,是确有其事。 江承光推开奏折,颇有些烦躁地揉着太阳xue。 实在是多事之秋。 景宣十一年着实很不安定。开年便是火烧重华宫,后来又有龙死凤生、四公主出宫,入秋以来,江南水患、成国公夫人遇刺、李不疑战死……饶是江承光素来勤勉,也不免疲惫。 宫人进来,在他耳边回禀:“圣上,理贵妃已睡了。” 皇帝这才惊觉天色已晚。 他定了定神:“哦……睡了?好,起驾过去看望她罢。” 分明宫里两位贵妃,称呼起来相同,他却丝毫没有弄错。 显然,他问这个问题,已不是第一次了。 …… 皇帝默然坐于理贵妃榻边。 理贵妃已睡了。她这些日子大喜大悲,精神头总是不太好,故而睡得也多。 晋封贵妃并没给她的脸上带来什么喜悦,反而细细端详下,有一分化不开的忧思。 你在想什么呢?江承光心里叹息。 他这几天,其实都是在越荷入眠后才来看望。刚开始是她神智昏昏,不能交谈。后来,便是自己也不知为何,总捡着这些时候来了。 朝堂上的风波,同样让江承光倍感煎熬。 他并不希望李不疑在这个时候死去。 这只会深深刺激地成国公,让众人猜忌皇帝斩尽杀绝……对他根本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他同样希望调查清楚事情真相,至少稳住李伯欣。 如果能像瞒住李玉河一般,也瞒住成国公,就好了。江承光这么想着。 他深深地皱起眉头。还有一股势力,藏在后面浑水摸鱼。是前陈么?他看向越荷的睡容。前陈的确恨不得皇帝和将军立即反目、自相残杀。 李不疑注定要死,但不该是这时候,不该是现在。 他是李伯欣的独子,更是继承人。自古以来,但凡有谋逆之举的,都是株连九族。李不疑身为李伯欣亲子,怎么可能逃脱? 但是,这不是皇帝会去杀他的理由! 别管此事对他如何没有好处,李不疑刚被贬走就出事,同样是对皇帝名声的抹黑。 究竟是谁躲在后面…… 江承光深叹一口气:今夜,他也注定是无眠了。 …… 连日以来,越荷只觉得心如刀绞。 她无心去准备什么贵妃册封礼,也不愿意接见来探望她的后宫嫔妃。只苦苦熬了一夜,终于捉住皇帝的手腕,一字一句地问他:“圣上,成国公长子,当真至今失踪么?” 泪水模糊了视线,眼前人的身影也看不清楚。爱恨糊涂。 她死死地抓着那只手,像在追求真相,又像是只想得到肯定。 但江承光终究没有回答,他轻轻地推开了越荷的手:“贵妃早些歇息罢。” 待皇帝的身影再也看不见,越荷终是忍不住伏在榻上,放了悲声! 她的弟弟,她的不疑……而这一切难道会是终结吗!这分明只是个开始! 即便早已作出决定,即便理智知道造成这样的局面,非任何一人之错,而若想国家安定,胜者便只能是帝王,尤其在李伯欣年高失子的当下。 但痛苦仍旧是痛苦,反而因她清醒的理智,更加折磨。 她是个叛徒,越荷无声地谴责自己。 指甲划破了手臂,鲜血一颗颗落在枕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