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末好国舅在线阅读 - 第406章 陈情疏

第406章 陈情疏

    南北兵之争,在援朝之役里,也是明廷党争中,能够让功勋卓著杨镐撤职的主要因素。

    毕竟,若无浙江游击陈寅等将领向袁应泰进谗言,内外结合,给了丁应泰弹劾杨镐的理由,否则,任丁应泰再如何作为,没有致命的理由,也弹劾不了杨镐的。

    这种事情的发生,原因便是南兵和北兵争功所致?

    杨镐是河南人,他本是明朝北方地主集团中的成员,对于军队,自然在地域上更与北方军队亲近。

    在加上杨镐早年立的军功,便是和北兵一起,故而对于北方将领李如梅等人,杨镐必然更为亲近,在论功方面,肯定有所偏袒。

    如此,对于南方将领,杨镐自然有一定程度的疏远,这一点,即使是事后为杨镐求情的浙兵大将吴惟忠等人,与杨镐的亲近程度也不如北方将领。

    这样自然引起南兵的不满,而杨镐在朝鲜之役里,被陈寅等南方将领弹劾的“鸣金而退”之事,便是南方将领不满杨镐的最好的证明。

    事实上,在朝鲜史料里,蔚山之战里,陈寅率兵冲入敌阵,斩首数百,连攻下两寨,将攻下第三寨时,杨镐见左协副总兵李如梅部队未到,恐陈寅独占战功,忽鸣金收兵,致功不成的这件事情,却是有另一番记载。

    那就是陈寅不是因为杨镐鸣金收兵才退兵的,而是他攻了两寨后,自己负伤,麾下兵马也损失严重,主动退兵的,而杨镐也是看出内城岛山城难攻,这才改变战略,鸣金收兵,使用围城战术的。

    不过,主将杨镐尚未命令收兵,陈寅等人却带领攻寨兵马退兵,自然要得杨镐惩处。

    正是因此,再加上平日里杨镐对于南方将领,确实不如北方将领友好,种种原因,致使陈寅等人向丁应泰进谗言,为的就是把杨镐这个偏向北方军队的指挥官撤职,以达到他们报复的目的。

    有明一代,地域之争,可谓是贯穿整个朝代,到了中后期,愈演愈烈,这一点无论是文化人还是军队,都是如此。

    甚至于,不只是南北之分,相邻的省,也是争斗不已,党争便是最明显的记忆。

    即便在朝鲜战场上,也能看到地域之争的深厚的影响力。

    正是明廷之中,首辅赵志皋和次辅张位的权利角逐,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政治斗争,南兵和北兵的争斗,三方结合,这才促使了杨镐被弹劾的事情,大到明廷要立即换了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的程度。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万历皇帝对于功勋卓著的杨镐和次辅张位的猜忌,这也是朝鲜国王连续为杨镐发陈情疏,万历皇帝都不采纳见证所有事情的当事国的建议,一意孤行的原因。

    为了救杨镐,朝鲜宣祖国王在陈情疏中,表达他那种吃惊的心情时说:“距始而疑,中简讶,终乃大骇,且惋且闷,如横舟巨海震风骇浪之中,篱师忽去,憋然以待死亡之无时也。”

    对于杨镐被弹劾,朝鲜上下实在是意想不到。

    他们对于杨镐到汉城以后的战功,深表称颂:稷山大捷,解汉城之围;蔚山之战,虽未收得全功,但也大大地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深知杨镐熟知朝鲜事务,对于朝鲜战事,尽心尽力。

    而现在,正是杨镐部署全面抗倭战争,将收复失地,赶走倭寇之际,却受到明廷弹勃,并被撤职归国,确实出乎意外。

    《陈情疏》中,朝鲜宣祖对杨锦称颂备至,其曰:

    “伏见抚臣杨镐,自膺简命,锐意东事,与督臣邢玠、按臣陈效,协谋宣力,弹竭思虑。

    其一心讨贼,尽瘁图报,素所蓄积,而勇往直前,不避险艰,当机刃发,任怨敢为,最其长处也。

    且莅任辽道,经理多年,请委本国残败之状,痛惩棍徒科扰之弊,约己甚简,冰蘗自伤,束下甚严,秋毫不犯。

    至于樵烫,轮回标兵,而日供菜、粒,捐俸钱而取给,申明法禁,戒戢各营,驻过之地,民皆晏然。

    此则小邦三尺童子,亦所叹服。”

    而对于令蔚山大战功亏一篑的岛山之役,朝鲜宣祖,也是对杨镐的战功称赞有加。

    其曰:“岛山之役,杨镐以文职大官,擐甲上阵,暴露虎xue,过十二昼夜,一同提督及诸将,励气督战,焚烧内外寨栅,斩获千余级,清正穷戚一xue,渴馁几毙。

    是盖旷世之奇功,而不幸天雨急寒,士卒多伤,我势已疲,而贼援大集,固将有腹背受敌之患。

    杨镐与麻贵,密察事机,宣令左次,仍将遗下粮饷,尽行焚烧,挑选马军,身自为殿,贼不敢追蹑。

    即其事状,终始如此,令贼徒胆破,遇有小邦人扮作天兵貌样,则辄皆走避,不敢恣意樵采。

    是孰使之然哉?若征剿实绩,则既有小邦跟随陪臣,又有领兵诸将,目见具悉,其进退先后、人马失亡、功罪查核,自有公论。

    天日在上,岂容虚诳?”

    作为一国之君,通过这份《陈情疏》,朝鲜宣祖对于杨镐的人品战功皆称颂备致,同时,对丁应泰指责杨镐欺瞒隐漏,不以实闻,也不予认同。

    正是因此,在看到朝鲜方面为杨镐求情后,为了报复,丁应泰之后又上一疏,把朝鲜也牵连进来。

    丁应泰弹劾有三:其一,丁应泰称他得到了一本朝鲜人写的书《海东纪略》,而这本书实际上应为朝鲜申叔舟所著的《海东诸国纪》。

    因这书内容有些不妥,借着这书,丁应泰上书攻击朝鲜,说他因为听到辽民说朝鲜为了恢复辽河以东的“故土”,所以“诱倭入犯”,与倭寇合作。

    而他不经意得到的《海东纪略》一书,里面有关日本的内容,正是朝鲜“诱倭入犯”的证据。

    其二,朝鲜轻视中国,不尊明朝,书中有不遵明朝正朔,庙号僭称祖称宗,有违藩国礼仪。

    并且,朝鲜大书日本年号,小书明朝年号,奉日贬明,有不守本分,有犯上作乱之嫌。

    其三,丁应泰指责朝鲜国王昏庸无能,当今国王李“暴虐臣民,沈湎酒色”,并且与杨镐等明朝将领结党营私,“诱倭入犯,愚弄天朝”。

    这道弹劾奏疏传开,可谓是风波更甚,若非朝鲜方面知道丁应泰弹劾之意,否则说不得就让明与朝鲜的合作,出现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