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望族在线阅读 - 第244章

第244章

    他正失落,三太爷那边已经吩咐开始为他张罗亲事。

    他当时还以为父亲是心疼自己,为了开解自己,方让自己早些成亲,弥补不能应试的失落。毕竟乔表妹当时才十四岁,还不到及笄之年,本当再等一年再提嫁娶之期。

    他娶得心仪的妻子,成亲次日美滋滋地去叩谢双亲时,三太爷却在祠堂里见的他们夫妇。

    待吃了媳妇茶,三太爷便立时叫管家送来账册,立时分了家。

    他被这惊雷炸的稀里糊涂中,就连同小妻子一道被“树大分枝”分了出来。

    三太爷甚至连儿媳妇“三朝回门”都不等,可见他心中不仅埋怨妻儿,连带乔家也怨上。

    若是三老太太给儿子定的是旁人家的姑娘,三太爷许是不会迁怒;可乔家是沈家姻亲,三老太太与乔太太又是同胞姊妹。要说乔家不知晓二老爷身上本有婚约,那才是扯谎。

    三太爷并未去指责乔家如何如何,可也没有与乔家会亲家的意思。

    二老爷当年不过十七岁,带着十四岁的小妻子,被管事们送到城西南的一处三进宅院。

    三太爷看来是真厌了这个儿子,沈家在京城正东偏北方向,二老爷的新宅就卖在城西南角。

    二老爷当年愤愤中带了羞恼,不肯求饶,一心要在功名上有建树,下一科与大老爷同科下场,会试为亚元,殿试为二甲传胪,比大老爷名次都高。

    二老爷骄傲地回老宅,希望能得到三老爷一句夸赞,也希望三太爷能看在他出息的份上原谅他,让他们搬回来。

    三太爷只道:“做官就是做人,你不会做人,也做不好官,不过翰林院又添一酸儒亦是天下之幸,使你不得负君负民”

    二老爷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只觉得一盆冰水迎面泼过来,心都寒颤颤。

    他当时不服气,只觉得自己未必比大哥差,一心惦记封阁拜相,可二十几年过去,他正如三太爷所说,依旧混迹在翰林院,不曾做过掌印官。

    又过了几年,孙太爷在南边故去,孙家管事尊主人遗嘱扶灵北上……

    第一百三十九章 接风洗尘(七)

    孙家在京有旧宅,可孙太爷是暴毙,属于“外丧鬼”,不能在家里发丧,只能在寺庙治丧,好为亡人祈福。

    孙敏早已远嫁江南,孙家没有第二个能主事人,后事全部由三太爷料理。

    大老爷、大太太为孝子孝妇,年幼的三老爷与三娘亦是戴子侄孝,孙太爷的灵柩在柏林寺停灵治丧整整七七四十九日。

    三老太太欲前往祭拜,被三太爷喝骂回去;二老爷听闻,与妻子换了素服,前往吊祭,也被三太爷撵回来。

    待到孙太爷下葬,三太爷精气神也差不多。一场风寒下来,就卧床不起,渐渐不支。

    二老爷是真的悔了。

    他没想到三太爷会怨他这么多年,没想到三太爷一直都不肯原谅他,没想到孙太爷离开京城后竟然真的“不得善终”,引得三太爷这般愧疚。

    在三太爷床榻前,二老爷哭的似的孩子,祈求父亲原谅自己年少时的轻狂与轻率,发誓一定会供奉孙太爷香火,照拂已出阁的孙氏,不让孙太爷走的不安心,绝对不辜负孙家对沈家恩情。

    说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孙家老父弱女,父已丧、女已嫁。

    三太爷直直地看着次子半盏茶功夫,一个字也没有说,反而对旁边侍立的大老爷交代道:“子不类父。永不许他去祭拜你伯父,永不许他去扰敏娘不安生”说罢,便闭上眼睛。

    这是三太爷在世的最后一句话,没有原谅发妻,也没有叮嘱长子如何,也没有不放心幼子幼女,而是留下了四个字点评次子,留下了两个“永不许”。

    逝者已矣,二老爷却是在悔恨中留下永恒遗憾。

    直到沈珞出生,沈家终于有了第三代,二老爷心中方告诉自己,“子不类父”但“孙可肖祖”。自己这辈子让父亲失望了,一定要好生教导儿子,让他成为三太爷喜欢的那种子孙。

    几十年的情景,恍如梦幻。

    二老爷闭上眼,要是当年……若是当年自己没有做出那样选择,会是什么情景?

    孙太爷不会离京南下,不会暴毙而亡,父亲也不会因愧疚郁郁而终,母亲也不会跟着去了……孙敏……孙敏会成为像大嫂那样贤妇……自己没有珞哥,却会有像瑞哥一样的孩子。

    为什么自己当年会那样愚蠢?真是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他算是什么?怪不得父亲会对他失望。

    他为自己找了种种理由,却不能掩饰他的“不孝不义”。

    如今落得老来丧子的下场,是不是老天爷予他“背信弃义”的报应?

    二老爷慢慢张开眼睛,肩膀一下子耷拉下来。

    即便在接下来请安见礼中,他神色依旧和蔼,口气依旧亲切,可众人都看出他的虚弱。

    二太太始终没有露面,沈全年纪最长,少不大问一句道:“二伯,二伯娘那里,我们是不是也当见礼?”

    二老爷摇头道:“你们二伯娘精神不好,过些日子再见,反正往后日子还长。倒是你们大meimei,该出来见见族兄们。”说罢,便吩咐旁边侍婢道:“去叫大姐过来。”

    那侍婢应声下去,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带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

    这小娘子一身素服,眉眼极精致,头上梳着双鬟,倒是个落落大方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