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在线阅读 - 第869章

第869章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对韩继思说道:“既然都察院做的事情,是负责吏治,那么都察院,也必须要接受监察。

    毕竟都察院的职责很重。

    朕不希望都察院,出现任何的问题。

    那么在都察院的内部,也要筹设起一个监察机构,专司监察都察院,今后该司的擢升和委派,就由朕来明确。

    卿家回去以后,也要想想该司的筹设,朕不喜欢亡羊补牢,既然做了,那就要尽善尽美的做好。”

    “臣遵旨。”

    韩继思强忍惊疑,再度作揖应道。

    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在崇祯皇帝的眼里,该时期下是非常合适的,只要吏治整顿能做好,等到初期维新变法的瓶颈迈过,那么等待大明的,就将会是康庄大道。

    时间对于崇祯皇帝而言,是非常宝贵的,他不想浪费任何的时间,与文官群体斗争,与背后的利益群体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倘若他敢有任何的松懈,那么先前取得的进展,就会迅速的垮台。

    第一百零八章 渡江

    “这天,是愈发的冷了。”

    崇祯皇帝眉头紧锁,坐在龙椅上,看向钱肃乐、黄道周他们,“援朝所需御寒之物,内务府承办的怎样?是否发派到东江平虏前指?

    刘兴祚他们,统领着我大明的健儿,为国朝争取着相应利益,与侵犯朝鲜的建虏展开交战,前线的任何所需,都不能有丝毫怠慢!”

    “启禀陛下。”

    钱肃乐走上前,作揖行礼道:“早在半月前,内务府就将各类御寒之物,分批转运到天津港。

    算算时日。

    东江平虏前指,已经接收这批御寒之物,并调派到各部麾下,不过前线的回函,内务府这边还没收到。”

    崇祯皇帝想了想,看向钱肃乐说道:“从内帑调拨一批银子,筹措一批烈酒,移送到朝鲜前线去。

    朝鲜这个地界,冷起来,甚至比辽东还要冷,奋战在前线战场的健儿,需要些烈酒来取暖和舒缓心神。”

    “臣遵旨。”

    钱肃乐当即应道。

    朝鲜的区域战争,未来会持续较长时间,对奋战在前线的大明健儿,崇祯皇帝的心里还是很看重的。

    毕竟这一区域战争,能否形成对大明有利的态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靠一批批健儿在前线浴血奋战支撑起来的。

    军火贸易是催化剂。

    前线战争是催化剂。

    崇祯皇帝要通过朝鲜的区域战争,有效的刺激到大明内部,形成特殊境遇下的领域产业发展。

    “陛下,受外朝一些舆情影响,近期内务府的压力,相对来讲缓和不少。”黄道周走上前,向崇祯皇帝作揖道。

    “不过臣觉得摊丁入亩一事,吏治监察一事,内务府这边,不应该涉足太多,毕竟内务府的……”

    “卿家想说的,可是协调内务府官员,到外朝有司任职一事?”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出言打断道。

    “此事不要再说了,现在外朝的一些决策,需要一批务实的官员承接,就当前的形势而言,不从内务府进行协调,朕从哪里聚拢英才,去帮大明社稷减除负担?

    被协调空缺的职官,就从各地赈灾行署遴选增补,朕特设内务府,不止是总揽宫廷事务那般简单。

    倘若只是做份内之事,朕何须构建内务府框架,筹建人才培养机制,难道有一个吏部,就解决不了这些事情吗?”

    黄道周欲言又止。

    其实从很早以前,内务府的不少官员,都看清楚一个本质,天子做的事情,并非是简单的事情。

    维新变法,是大明现在做的事情。

    尽管说心里清楚这些,可对于一些内务府官员而言,他们却怕步子迈的太大,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一类群体,被崇祯皇帝视为保守派。

    黄道周就是其中的代表。

    尽管说内务府的保守派,做事比较追求脚踏实地,凡事都喜欢稳扎稳打,可跟外朝的守旧派相比,那也是相对开明很多。

    “聊聊银号的事情。”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殿内诸臣,朗声道:“时下以大明皇家银号为首,以工商、建设、邮储、农业、航海银号为辅,在北方诸省构建的银号体系,已经真正意义扎根下来。

    朕先前让内务府有司,筹措一批人才,尽快明确渡江南下之事,确保银号体系能在江南诸省落实下来。

    截止到现在,该事做的怎样了?

    想加快新制钱的流通,想解决火耗弊政,仅靠外朝有司是不够的,特别是江南诸省,就必须要借助银号体系才行。

    可是到现在,朕连相应奏疏都没收到,朕知道内务府的压力很大,可是这件事情不能有任何马虎可言。”

    在崇祯皇帝的内心深处,维新变法的初期阶段,是围绕北方诸省展开,涉及到的相应新政,尽力避免盘根错节的江南诸省。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

    在北方诸省的初期维新变法,没有初见成效前,就妄图贪的更多,想扩大相应范畴,明显是不理智的事情。

    矛盾是能转移的。

    矛盾是能嫁接的。

    在过去推动维新变法时,崇祯皇帝能够感受到很大压力,特别是一波接一波的掣肘和反扑,这都会导致局势的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