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玄幻小说 - 枫城旧事在线阅读 - 第474章 再到北京

第474章 再到北京

    在家里待了一个多月,每天照看孩子,做做饭,晚上一家人去二财转转。

    高永红的mama本来在学校里开了个小卖部,生意还是相当不错的,今年也不让开了。

    学校把所有类似的小店儿全关了,和新食堂一起进行了重新招标,被领导们的一些关系意外的中了。

    小店关了,家里就没有了收入,全靠高永红爸爸的工资。他今年年纪到了,已经正式办了退休,也难怪小店儿开不了了。

    高永红回来就是为了打牌,学校里的老师,教工,都是好麻友,场地都是现成的,学校有职工活动中心,摆着不少麻将桌儿。

    张兴隆就抱着孩子陪着。

    十月底,张兴隆待不住了。

    “我还是去北京吧,这边工作也不好找,工资也实在太低了点,我去看看,有合适的工作就做,没有再回来。”

    “你想好了哦?”

    “想好了吧,要不怎么弄?我连这边人说话还不大能听懂呢,想做什么也没那些本钱。”

    “那你好久回来?”

    “过年就回来呗,年中节假的,坐火车也就是二十多个小时的事儿。”

    “那好吧。我等你哦,还有孩子。”

    “嗯。”

    张兴隆收拾了一下,告别了高永红和还什么也不懂的女儿再一次去了北京。

    其实他想过去上海或者广州,说实话,在05年这会儿,上海和广州的机会比北京多。

    但是,可能是历为在上海受伤太深,他对那个地方喜欢不起来,而广州有点儿乱,他感觉自己不适应。

    到了北京,和那个朋友联系了一下,又去住进了船舶宾馆。

    他准备先找工作,再去处理住的问题,北京太大了,交通拥堵,不先把工作弄好怎么都是不方便。

    安顿下来以后,张兴隆就开始了漫长的找工作,天天拿着厚厚的招聘报纸,一家一家去面试。

    有点难。有些工作他没兴趣,有些工作他不屑于去做,低薪高职的工作他理都懒得理,又有很多是他还没接触过不太懂的。

    到是把北京跑熟了,别的不敢说,从望京到大兴都熟,天天到处钻。

    一个多星期后,他去了一家据说是和全国工商联信息中心有点什么关系的公司上了班。

    这家公司是经营网站和杂志的,创业致富网,今日财富杂志,是一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丰台区南三环中路南曦大厦d座,16楼。

    老板姓胡,是个已经算成功了的北漂,人长的很秀气,很健谈。

    张兴隆应聘的职务是副总,和他一起入职的还有一个山东人,年纪要小一些,是培训总监。

    公司里就没有一个人是本地的。

    公司经营的是创业指导性的网站,还有一本杂志。

    张兴隆在公司边上,木樨园桥大十字路口对面的西罗园小区边上,在一个小招待所里包了个房间,开始了崭新的打工生活。

    公司的主要业务有几个方面,人员招聘管理,网站建设推广,项目招商。

    招商的项目有几个,烧烤连锁摊(卖移动烧烤设备),小店小吃,还有网站自身的地方站点加盟。

    胡总野心很大,想把网站铺遍全国,建立每个省每个市的分站,要打造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创业致富指导性网站以及杂志。

    最后目的也就是多接广告。大部分网站基本上都是靠广告商活着的,这个没毛病。

    下面业务人员每天面向全国接打电话,吸引人们来加盟,胡总自己就负责推广,也就是到处打广告。

    张兴隆负责内部管理以及很多文案的起草书写,用来给员工给客商看的。

    培训总监这个东营大汉负责员工培训,将来也负责客户的培训。

    这哥们性格挺好,成天笑嘻嘻的爱说话,和他高大粗壮的身体有点不太相符。

    他从家里出来就是一直混迹在培训行业,学了一身成功学的本事。

    这个年代成功学正是最后的辉煌时刻,陈安之之流正在慷慨激昂的指点江山大揽其财,全国各地各种培训公司培训机构如雨后杂草一样蔓延。

    他们教你如何开拓视野,如何开拓思维,如何思考,怎么做事儿,怎么经营公司,怎么提高业绩。这都是不可能的。

    他们只会灌些不洋不土的鸡汤,讲一些虚虚虚虚的国外佚事小故事,莫棱两可的提出一些模糊的概念,带着你大声呼喊一些口号,唱歌跳舞。

    就是没有核心内容和正事儿。

    他们读书不求甚解,擅长断章取义,偷换概念,混淆视听,模糊边界,似是而非,但总能把你说的热血沸腾就想脱光了衣服大干一场。

    他们奉为宝典的指导丛书就是他们的金科玉律,卖的也是相当火的,比如卡耐基本人并没有写过的人性的弱点,比如奥格·曼狄诺著的,他本人并不知道的羊皮卷。

    比如历史上的传说人物鬼谷子。这个人历史上有一万种记载,是不是真实存在过谁也不知道,一本巨著流传了几千年。

    就说他是真实的,书也是他写的,几千年下来了,他的东西思想在现在这个社会还能有市场,这也是个奇怪的事情。

    时代难道不是在进步,而是在不断退步,我们的社会人文科技甚至都不如春秋时代了吗?

    还有比如大演说家乔吉拉德自己并不知道的一些演讲稿。

    太多了。

    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点,用词含糊立意不明,涉及到的例子故事全是美国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的事情。

    且不说两个国家之间的巨大文明以及社会状态的鸿沟,就说发展,那此东西放在现在的美国都不好使了呀。

    最近出了一位混迹抖音比较出名的‘读书家’,叫樊登,还办了一个读书会,挣了不少钱。

    张口尼采,闭口叔本华,把一些烂大街的故往旧事编绎得灿烂如新。

    他其实用的也不过就是成功学这一套笼钱的手段而已,只不过变换了一下头面。说好听的是哗众取宠,不好听点就是骗子。

    品评了那么多本所谓大作,但讲出来总是断章取义概念混淆,偏偏口才确实好,总能忽悠得一些人鼓掌叫好,甘愿拿出自己的钱来让他发财。

    然而他品评了几本现代的名家之作呢?品评了几本当代国人大作呢?他不敢。

    思想上的升华只和眼界阅历学识有关,你没有达到那个高度妄去评说研究就只能是一个笑话。

    而所谓看了某些书籍就会改变人的一生,让你升华,成功,发财致富,这事儿,他敢说,就真有人敢信,不得不说,这也是个奇迹。

    还是脚踏实地吧,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就像史书上所说的寒门,并不包括老百姓一样。

    事实上就是老百姓这个词儿,当初说的也不是老百姓。

    历史上的很多书籍,用词造句,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意义翻天地覆,你能去从一本几千年的书里得到智慧,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了。

    起码世界扬名。

    而实际上你看到的,只是有些人想让你看到的而已,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