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鬼谷子的局(出书版)在线阅读 - 第184节

第184节

    庞涓急趋几步,扑通一声跪于地上,号啕大哭:“孙兄——”

    孙膑依然端坐于地,看他一眼,静静地说:“贤弟——”

    庞涓泣道:“愚弟……无能啊!”

    听到此话,孙膑以为判他极刑,心中一凛,继而更加沉静:“贤弟,不过一死而已。”

    白虎跨前一步:“孙膑接旨!”

    孙膑翻身跪下,叩道:“罪臣听旨!”

    白虎宣道:“陛下口谕,念在众臣求情这个份上,寡人暂且饶过孙膑一命。不过,死罪可饶,活罪难免。此人名字中不是有个‘膑’字吗?寡人此番成全了他,就判此刑!另外,额上黥字,就黥这个‘膑’字!”

    听到膑刑二字,孙膑不由自主地打个寒噤,一下子明白先生为何要为他改过一字。想到此为天意,孙膑反而泰然受之,轻叩于地:“罪臣叩谢陛下不杀之恩!”

    “孙兄,”庞涓泣道,“是愚弟害了你啊!”

    孙膑慢慢抬头,望向庞涓:“贤弟何说此话?”

    庞涓叩首于地,泣不成声:“若不是愚弟邀兄至魏,孙兄何有此难?”

    孙膑深为感动,伸出两手,慢慢扶起庞涓,长叹一声:“唉,是膑当有此难,与贤弟何干?”将头转向白虎,“白司徒,用刑吧!”

    白虎慢慢地跪在地上,叩道:“孙将军,小弟……委屈你了!”

    孙膑缓缓闭上眼去。

    白虎起身:“来人,带孙膑!”

    几名狱卒走入,将孙膑带至刑室。孙膑自己上前,坐在行刑台上,两个刽子手走来,将他的四肢分开绑缚,使膝部以下裸露,拿好刑具,目视白虎。

    庞涓看得真切,飞身扑至孙膑身上,悲泣:“孙兄——”

    孙膑闭上双眼,沉默好一阵儿,泪水流出:“贤弟,你……出去吧!”

    庞涓陡然站起,冲两个刽子手厉声说道:“你……你二人听着,动作要麻利,若是委屈孙将军半点,本将让你们……死无葬身之所!”挥泪大步走出。

    刽子手吓得打个哆嗦,再次看向白虎。

    白虎转身走向门外,在门口送回一个声音:“行刑!”

    一个刽子手拿出早已备好的棉花,塞进孙膑口中,跪下说道:“孙将军,请咬住这个!”

    孙膑闭上双目。

    庞涓跪在行刑室门外不远处,听到室中传出模糊不清的惨叫声,继而再无声息,庞涓抱头悲泣:“孙兄——”

    白虎噙着泪水走至庞涓跟前,在他对面跪下:“大哥——”

    庞涓一把抱住白虎,号啕大哭。在场狱卒莫不落泪。

    孙膑醒来时,隐隐约约听到有人说话,欲活动,动弹不得;欲说话,喊不出声。

    过有一时,孙膑的心智越来越清楚,终于听清是庞涓在说话:“你们三人轮流守值,不得离开孙将军半步。若有一丝儿差错,定叫你们脑袋搬家!”

    几个仆从唯唯诺诺。

    孙膑吃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床榻上,室内还生有炭火,温度适宜。庞涓站在榻前,三个仆从跪在地上,两个是男仆,一个是女仆。

    孙膑推知,这儿不是刑狱,定是行完刑后,庞涓将他接入他自己的府中了。常言道,患难见知交。自己虽遭飞来横祸,兄弟之情倒也验实了。孙膑知道,按照刑律,谋逆是不赦之罪,自己能保一命,亦必得力于贤弟。如今自己已是刑余之人,换言之,就是一个废物,但贤弟不离不弃不说,又如此这般呵护有加,真正让他感动。

    想至此处,孙膑泪水涌出,哽咽道:“贤弟——”

    听到声音,庞涓扭身一看,见孙膑已经醒来,趋至榻边跪下,轻轻捉住他的手,一句话不说,只将头埋在榻沿,一声接一声悲泣。

    孙膑越发感动,又叫一声:“贤弟!”

    庞涓抬起头来,拿袖子擦一把泪眼,哽咽道:“孙兄,太好了,你醒过来,实在太好了!”从榻边几案上端起一碗汤药,拿出汤匙,亲口品尝一下,又舀一匙送至孙膑唇边,“孙兄,来,此药是愚弟托宫中御医开的方子,愚弟亲自调配,弟妹亲手熬煮,已热过三次了,这阵儿刚好温热,请孙兄喝下!”

    孙膑的两行泪水顺着眼角缓缓流下,滴落于枕。

    (第五部)

    第一章道破天机,惠文公逼杀苏秦

    苏秦于初冬时分赶到咸阳,转眼已是两个来月。眼见大年将至,秦宫仍无音讯,莫说是苏秦,纵使竹远,也坐不住了。

    这日晨起,竹远吩咐下人备好车马,径出咸阳东门,朝东南方的终南山方向驰去。及至午时,竹远赶至山下,寻个客栈寄下轺车,挑选一匹好马,备好鞍具,翻身骑上,驰入山道。因山中高寒,积雪未化,竹远历尽辛苦,方于第三日迎黑回到寒泉。

    拜过寒泉子后,竹远将苏秦赴秦及其才学大略讲过,不无疑虑道:“先生,照理说,苏子之才正是秦公所需,可秦公迟至今日,仍然不肯召见,弟子百思不得其解。”

    寒泉子沉思有顷,抬头问道:“苏秦可曾议政?”

    竹远点头。

    “他是如何议政的?”

    “苏子一到咸阳,舍人就感到他不同凡俗,向弟子讲起他,弟子让他第二日开坛议政。议政时,苏子果是不同凡响,站得高,看得远,纵论天下,认为大势趋统,列国必归于秦,同时声称,自己已有上、中、下三策辅秦。”

    “哦?”寒泉子眉头微微皱起,“是何三策?”

    “上策也叫帝策,可使秦居一而扫列国,帝临天下;中策也叫霸策,可使秦威服天下,领袖诸侯;下策也称邦策,可使秦偏安关中,高枕无忧。”

    “唉,”寒泉子轻叹一声,“这个苏秦,真也是聪明过头了!”

    竹远惊道:“先生?”

    寒泉子缓缓说道:“咬人之犬多不吠,吠犬多不咬人。天下列国纷起称王,多是占个名义,实意欲王天下者,唯有秦公!”

    “先生是说,”竹远恍然悟道,“苏子不该将秦公心中所想一语道破。”

    寒泉子又叹一声:“是呀。莫说是苏秦,纵使老朽,也只能是点到即止。在秦公心里,天下一统是长久国策,只可做,不可说!”

    竹远紧咬嘴唇,半晌方道:“是弟子害了苏子。若是不让他议政,当无此事了。”

    寒泉子闭上双目,凝神再入冥思,许久之后,睁开眼睛:“一切皆是定数,是秦不该得到苏子。”

    竹远急了:“弟子苦守几年,只为求访大才。好不容易候到苏子,这——”思忖有顷,“弟子这就再向秦公举荐,让他务必留用苏子。”

    寒泉子苦笑一声,轻轻摇头:“修长,既为定数,又何必勉强呢?”

    竹远一下子怔在那儿。

    “还有,你回去之后,可以告诉苏子,让他速离咸阳,否则,或招杀身之祸。”

    竹远目瞪口呆。

    惠文公坐在书房里,眼睛半睁半闭,内臣垂头守在一边。

    有顷,惠文公蹦出一句:“这些日来,那个苏秦在做什么?”

    “禀报君上,”内臣应道,“有时诵读,有时在街头转悠。不过,旬日之前,苏秦两次出城。”

    “哦?”惠文公急睁眼睛,“干什么去了?”

    “据黑雕台禀报,此人或至田间地头,或至村落农家,与村民谈天说地,问些收成、纳粮、服役诸事,并未出位。臣以为是琐事,也就没有惊动君上。”

    “唉,”惠文公思忖有顷,点头叹道,“此人确系大才,寡人是该会他一面了。”又顿许久,“宣大良造觐见!”

    “臣领旨!”

    不消半个时辰,公孙衍叩见。

    见过礼,君臣相对而坐,惠文公直入主题,笑道:“前番爱卿、上大夫力荐苏秦,寡人原说会一会他,不想这阵儿忙于琐事,竟将此事忘了。方才寡人打盹时,陡然想起这档子事儿,怕再忘记,这才急召爱卿。”

    公孙衍心里咯噔一声,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几年下来,公孙衍既知秦公,亦服秦公。然而,庞涓、孙膑横空而出,列国情势一年一变,三年大变,一如乱花迷眼,看得世人如堕五里雾中。许多变化,即使才气如他,也未完全看透。秦公既已起用他为大良造,却又在列国大张旗鼓地全力求贤,说明对他有所不满。公孙衍虽无能力完全看透时事,自知之明却是有的。刚开始,公孙衍甚想不通,心中自然憋闷。然而,自会苏秦之后,公孙衍大是折服,决意让贤,欲与苏子并肩合力,辅助秦公作成一番人生大业。谁想风云突变,秦公不见苏秦不说,这又指派樗里疾使魏谋取孙膑,真正让他捉摸不透。

    见公孙衍没有应答,只在那儿发呆,惠文公笑道:“爱卿,你这是怎么了?”

    公孙衍回过神来,急拱手道:“微臣谨听君上吩咐!”

    惠文公似已猜出他在想些什么,再笑一声:“这些年来,士子街上人来人往,寡人都让列国士子搞昏头了。苏子既有大才,寡人就想会一会他,偏巧樗里爱卿不在,只好烦请爱卿安排一下。”

    “微臣领旨。”略顿一下,公孙衍似是想起什么,“微臣这就去请苏子进宫觐见。”

    “不不不,”惠文公连连摇头,“似苏子这般大才,寡人自当躬身求教才是,哪能劳动苏子贵体?”

    公孙衍听出秦公语带风凉,心头一寒:“君上之意是——”

    惠文公呵呵笑道:“听说士子街上闹出个论政坛,甚有意趣,寡人早想见识一番,只无机缘。今有苏子在,寡人就想两事并作一事,请苏子再开一坛,一则见识一下何为论政坛,二则洗耳恭听苏子高论,与苏子并天下士子共议时政,爱卿意下如何?”

    公孙衍沉思有顷,缓缓说道:“微臣以为不妥。”

    “有何不妥?”

    “士子街上鱼龙混杂,君上公然抛头露面,无异于以身涉险,万一有所差池,微臣——”

    “呵呵呵,”惠文公再笑几声,“爱卿过虑了!昔日文王访贤,不惜躬身渭水河边。寡人访贤,不过在自家门口走动几步,就有差池了?”

    公孙衍迟疑有顷:“君上定要如此,微臣这就安排。只是,哪一日合宜,还请君上定夺。”

    “听说论政坛是在申时开坛,那就明日申时吧。”惠文公不容商议,断然说道,“你可吩咐坛主,要他搞得热闹些。寡人在朝中闷得久了,也想听听野外声音。”

    “微臣遵旨!”

    公孙衍告退后,一头雾水地走出宫门,略一思索,向右拐至士子街,在街头站有一时,本欲前往“英雄居”,直接通知竹远,想想不妥,就又回到宫门前,跳进轺车打道回府,令府中御史持请帖邀坛主议事。

    随御史前来的不是竹远,却是贾舍人。

    公孙衍迎出府门,远远看见,不及见礼,迎头急问:“竹先生呢?”

    贾舍人一怔,拱手道:“回大良造的话,竹先生回终南山去了。”

    公孙衍大惊,愣怔一时,方才说道:“这可糟了!”

    贾舍人望一眼御史,转向公孙衍:“怎么了?”

    “明日申时,君上欲去论政坛与苏子议政。”

    “与苏子议政?”贾舍人先是一怔,旋即喜道,“这是好事!苏子已候数月,士子街上更是议论纷纷,众士子见苏子不用,论政坛不开,以为贤路闭塞,一些性急的已离咸阳,转投他处去了。”

    “竹先生不在,如何是好?”

    “能否奏请君上,另改时日?”

    公孙衍摇头:“君上一旦定下,如何更改?”

    贾舍人低头略想一时,断然说道:“竹先生临走时,将坛中诸事交予草民代管,眼下事急,论政坛就由草民召集,大良造意下如何?”

    公孙衍也没有更好办法,只得点头道:“既有此说,明日议政之事,烦请贾先生暂代坛主。”

    贾舍人拱手道:“大良造若无他事,草民告辞。”

    公孙衍亦拱手道:“贾先生慢走。”

    贾舍人回身,刚跳上车,公孙衍叫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