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鬼谷子的局(出书版)在线阅读 - 第175节

第175节

    竹远回过一礼,远瞄苏秦一眼:“请转告苏子,后晌申时开坛。”

    贾舍人回到苏秦跟前,揖道:“坛主吩咐,今日后晌,申时为苏子开坛。时光不多了,苏兄可暂先回去,稍稍准备一下。”

    苏秦微微一笑,揖道:“苏秦告辞!”

    “苏兄且慢!”贾舍人前趋一步拦道,“能否告知在下,苏兄师从何人,所治何学,可有同门在列国治业,在下也好有所传扬。”

    苏秦略一思忖,笑道:“没有什么好传扬的,就说是洛阳人苏秦,这就够了。”

    “在下记住了。苏兄慢走!”

    这日后晌,未时刚至,士子街上就有人边走边敲锣,大声吆喝:“开坛喽!论政坛申时开坛喽!开坛人乃大周名士、洛阳人苏秦。洛阳苏子学问盖世,有周天子亲赐轺车。列位士子,请光临捧场,一开眼界喽!开坛喽!论政坛申时开坛喽——”

    未时过去,申时将至时,锣声也分外响亮起来,众多士子开始从不同的客栈里走出,三三两两,议论纷纷,汇入“英雄居”,走进论政坛,各寻席位坐下。

    一身士子打扮的公孙衍、樗里疾站在街头,看着渐走渐近的敲锣人。公孙衍是被樗里疾强拉过来的。樗里疾从秦宫里出来之后,一心琢磨着秦公所说的大贤之才,这就打算到士子街上访查,又恐自己眼拙,辨不出贤愚,这才特别扯上公孙衍,让他也来过过眼。

    “洛阳人苏秦?”樗里疾听有一时,转头望向公孙衍,“公孙兄可曾听说过此人?”

    公孙衍摇头。

    樗里疾看看日头:“申时已到,反正也没什么事儿,我们何不看个热闹去。”

    公孙衍微微一笑:“既被樗里兄拖来,在下只好听凭摆布了。”

    公孙衍跟着樗里疾走进英雄居,见论政坛里早已坐满士子。昨晚苏秦高车大马从街上招摇而过,又偏巧住在刚刚吊死的吴秦房中,这本身就已构成噱头,成为街头传议热点。此番苏秦开坛,士子们自然争相一睹苏秦真容,看他是何能耐。

    众士子七嘴八舌,厅中甚是嘈杂。樗里疾、公孙衍四处扫瞄一阵,樗里疾努努嘴,二人走至一处角落,席地坐下。不多一时,更多士子赶来,十几排席位坐不下了,后来者只好站在后面,黑压压地围成一个半圆。

    望着这个场面,公孙衍不无感叹:“在下初来秦时,也是在这英雄居里,”指向门外勉强露出的一个屋尖,“就是那幢房舍。时光流转,转眼已是数年,前年听说竹掌柜将客栈改为论政坛了,在下早想过来看看,可总有冗事缠身,今日总算可以一开眼界了。”

    “此坛甚有意思,”樗里疾笑道,“什么样的声音你都能听到,有时想笑,有时连笑都笑不出来。”

    “如此看来,樗里兄是此处的常客了。”

    樗里疾点点头,指着从一侧走出的竹远道:“看,竹先生来了。眼下他不是掌柜,是坛主了。”

    由于不知竹远的底细,公孙衍望着他笑道:“此人倒是会做生意,哪儿赚钱往哪儿钻哪!”

    “此人不只会赚钱呢,”樗里疾亦笑一声,“公孙兄不可小瞧,满腹文章不说,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城府极深,至少也可做个御史大夫。”

    “哦?”公孙衍大是震惊,“既然如此有才,让他在此开这馆子,岂不可惜?”

    “此为君上之意。”樗里疾压低声音,“几年前在下就对君上言及此事,君上说,此人另有大用。在下求问如何大用,君上随即吩咐在下,让在此处开设一坛,请他来做坛主。在下只好遵旨,将这英雄居改为论坛,竹先生也就做了坛主。”

    “原来如此!”公孙衍恍然大悟,“此坛名为竹先生所开,实为上大夫cao纵,而真正的坛主,却是君上。”

    “这也是不得已之举。”樗里疾嘿嘿笑了,“每日均有赴秦士子,其中良莠并济,不设此坛,何以筛出堪用之才?”

    “嗯,”公孙衍不无叹服,“君上谋事,总是高人一筹!”

    樗里疾正欲应声,忽听一声锣响,抬头道:“公孙兄,苏子这要开坛了!”

    话音刚落,又是一声锣响,整个厅中顿时鸦雀无声。

    坛主竹远健步走上坛中,朗声宣布:“诸位士子,申时已到,论政坛开坛!”

    锣声第三次响过,竹远伸手做邀请状:“有请四位评判!”

    偏门打开,四位评判依序出场,在第一排的评判席上坐下。贾舍人赫然列于其中。

    又是一声锣响,竹远再次伸手礼让:“有请今日开坛人,洛阳名士苏秦,登坛论政!”

    偏门再开,一身名士装饰的苏秦在众目睽睽之下,缓步登上论政坛,果然是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众士子被他震慑了,或鼓掌或击节,场面热烈。

    苏秦面对众士子,弯腰深揖一礼,用力咳嗽一声,朗声说道:“诸位仁兄,据秦所知,大家来自四面八方,身怀绝学,荟萃于此,目的只有一个——成就人生大业!”

    苏秦开口即触众士子的痒xue,全场报以更加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方今天下,”苏秦扫视众人一眼,接着说道,“纲常早乱,纷争雀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逢此乱世,大凡有志之士,人生大业唯有一个——使天下相安!”

    台下有人大声发问:“依苏子之见,如何可使天下相安?”

    苏秦侃侃应道:“天下相安之道,可有两途,一是诸侯相安,二是天下一统。”

    有人再问:“如何可使诸侯相安?”

    “诸侯相安,重在遵纲守常。如今纲常全乱,诸侯相安之道,实际已成空谈。”

    有人大叫:“这么说来,天下唯有一统了!”

    “正是!”苏秦引入自己的议题,“自三皇五帝以来,天下大势,分则乱,合则治!”

    士子论政,众人听得多了,一般皆是如何治理国政,如何立本强国,如何行军布阵,攻伐杀戮,鲜有人谈论天下大势,更无人言及天下一统之事,因而众人一下子怔了,吃不准苏秦为何以此开端。

    贾舍人却是大感兴趣:“既然是分则乱,合则治,请问苏子,昔日武王分封诸侯,天下却走向大治,这又作何解释?”

    众士子纷纷点头,皆道:“是啊,武王分封而治天下,苏子如何解释?”

    “问得好!”苏秦做出一个分与合的手势,“天下分合,可有两种,一是名分实合,二是名合实分。武王分封,当属名分实合。西周初年,天下大势是,周天子威服四方。周公制礼,诸侯皆受王命,礼乐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然而,平王东迁之后,情势有所变化,周室式微,诸侯坐大,天下礼崩乐坏,天下大势开始走向名合实分,终成今日不治乱局……”

    角落里,樗里疾轻碰一下公孙衍,小声问道:“公孙兄,依你眼光,此人所论如何?”

    “多为大理,过于空泛。看他还有何说。”

    樗里疾未及回话,果有士子大叫道:“都是陈词滥调,一片空洞,苏子能否讲点新鲜的!”

    另有士子呼应道:“是啊是啊,天下大势我们听得多了,苏子所论并非高见!”

    “这位仁兄,”苏秦将目光射向那位士子,“天下大势既然听得多了,在下请问,方今天下,从大势上看,是趋合,还是趋分?”

    那士子随口应道:“这还用说,方今天下,大势趋分,不是趋合!”

    苏秦连连摇头:“自春秋以来,天下列国,由千而百,由百而十,仁兄却说这是趋分,在下不知,仁兄此话从何说起?”

    那士子一下子语塞,众人更是面面相觑,又不约而同地盯向苏秦。

    “诸位仁兄,”苏秦一字一顿,字字有力,“在下以为,五百年来,天下大势只有一个趋向,就是趋合!”

    众人纷纷点头。

    坐在中间的一位士子开口发难:“在此论政,理应谈论治秦之策,苏子却大谈天下分合,岂不是南辕北辙,离题万里?”

    苏秦看向那位士子:“这位仁兄,不识天下大势,何谈治秦之策?”

    发话的士子怔了下,竟也无话可说。

    有士子问道:“天下大势既然趋合,请问苏子,天下终将合于谁家?”

    “问得好!”苏秦大手一挥,捏成拳头,“这也正是在下今日所要论及的。诸位仁兄,天下大势日益趋合,中原列国由众而寡,演至今日,不过二十,可称列国。这些列国中,诸位也都知了,能成大势者不过七国,楚、齐、燕、秦,外加三晋!”

    全场静寂,不再有人发问。

    樗里疾两眼放光,斜视公孙衍,见他竟是聚精会神,两眼如炬般盯视台上的苏秦。

    苏秦扫视众人一眼,神采飞扬,侃侃而谈:“纵观七雄,燕国偏远势弱,难成大器;赵地贫瘠,难抗列国;韩、魏居中而四战,难聚实力。未来天下,必是齐、楚、秦三强鼎足争霸,中原逐鹿。谁能最终得鹿,天下就将合于谁家!”

    众士子皆被震撼,全场鸦雀无声。

    有顷,刚刚发话的那位士子再次出声:“依苏子之见,三国之中,最终得鹿的又会是谁呢?”

    “仁兄莫急,在下这就说到了。”苏秦给他一个笑,接道,“三强之中,先说齐国。众所周知,齐民富国强,政治清明,民化久远,当有大为。然而,齐国负海而战,缺少腹地;齐民富足,富必怯战;齐兴儒、墨之学,向以仁义治世,仁义可行于盛世,不可行于战乱。齐国有此三弊,欲争天下,难矣哉!”

    这真是惊世鸿论,众人听得呆了,无不屏住呼吸,目光刷刷地射在苏秦身上。

    “再看楚国,”苏秦大手一挥,“楚国方圆数千里,腹地辽阔,物产富饶,人民众多,进可取中原列国,退可据江水自守,实为大有作为之地。然而,楚国政权昏昧,门阀互争;楚风独特,难与中原文化相融;楚地广博,楚民却是稀疏,难以形成合力。楚国有此三弊,欲争天下,亦难矣哉!”

    苏秦言及此处,止住话头,环视坛下。好半天,众士子方才缓过精神,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有士子大声发问:“照苏子说来,未来天下,必归于秦了。”

    苏秦微微一笑,避而不答。

    另一士子道:“苏子如此蔑视列国,也太过了点吧!”

    “是啊,是啊,”前面发话的士子接道,“自文侯以来,魏国称霸六十年,魏王今得庞涓,更是所向无敌,若争天下,自当首屈一指才是,苏子却视若不见,顺口掠过,实难服人!”

    众人又是一番议论。苏秦依旧微眯双目,笑而不答。

    贾舍人重重咳嗽一声,见全场肃静,缓缓说道:“苏子所论之天下大势,令人耳目一新。依苏子之见,未来天下必归于秦。只是,以今日之秦,若与列国相抗,实难令人信服。苏子今至秦地,想必已怀兴秦之策!”

    苏秦目视贾舍人,微微点头:“在下既然赴秦,自有兴秦之策。”

    “苏子可否言之?”

    “在下有上、中、下三策,可使秦国抵达上、中、下三境。”

    有一策即可博取功名,何况是三策?全场寂然,即使坛主竹远,也是全神贯注。

    贾舍人道:“还请苏子详言!”

    “上策能使秦国居一而平列国,帝临天下,可称帝策;中策能使秦国威服天下,诸侯莫与争锋,可称霸策;下策能使秦国偏安关中,人民安居乐业,可称邦策。”

    全场死一般的静寂。如今天下仍然姓周,秦只是公国,谈王业已是奢求,苏秦却越过王业,直趋帝业,对于这些士子来说,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然而,细细一想,苏秦这么说也无可厚非。天下已入并王时代,若是再谈王业,确实没有新意。

    好一阵儿,有士子问道:“请问苏子,能否详言帝策?”

    苏秦应道:“既是帝策,当言于帝。”

    全场再静。

    在这当儿,苏秦扫过众人一眼,朗声说道:“诸位仁兄,在下初来乍到,在此卖弄,难免贻笑于大方之家。在下所论,纯属个人管见。不妥之处,还望诸位指点。眼下在下寄身运来客栈,哪位仁兄愿来切磋,在下必躬身相迎,共论兴秦方略!”

    言讫,苏秦拱手揖礼。众人尚未反应过来,苏秦已健步走下论坛,闪入侧门。

    众士子见苏秦这就退场,顿时嘈嘈杂杂,乱嚷起来:“嗨,还没听明白呢,怎么他就下去了?”

    “帝策不可说,霸策总可说吧!”

    “这不是故弄玄虚吗?”

    ……

    四位评判和坛主互望一眼,纷纷起身离席,走向旁边的一间密室,房门闭合。

    樗里疾转向公孙衍,笑道:“公孙兄,苏子是何材料,这阵儿总该看出来了吧?”

    “嗯,”公孙衍点头道,“此人若不是夸夸其谈之徒,就是旷世奇才!”

    “公孙兄何出此言?”

    “此人目力所及之处,莫说是这些寻常士子,纵使在下,也未曾透彻。”

    公孙衍如此坦荡,倒让樗里疾心中暗服,点头道:“既是如此,公孙兄为何又说他是夸夸其谈之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