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盛唐风流在线阅读 - 第334节

第334节

    “末将参见天后娘娘!”

    一见到武后在这等时分还在忙碌,噶尔?引弓的心中自不免泛起了阵感佩之情,可也没带到脸上来,而是大步抢到近前,一躬身,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免了罢,何事?说。”

    尽管已听得了响动,可武后却并未抬起头来,手中的笔依旧挥洒着,只是不动声色地吭了一声道。

    “娘娘……”

    武后叫说,噶尔?引弓自然不敢不开口,不过么,他也就只是轻唤了一声,便没了下文。

    “嗯,尔等尽皆退下。”

    武后等了一阵,没听到下文,眉头不由地便是一皱,抬起了头来,看了看一派欲言又止状的噶尔?引弓,略一沉吟之后,一扬手,将御书房里侍候着的宦官宫女们尽皆屏退了出去。

    “启禀娘娘,今日午间户部侍郎裴守德约了末将,转达了越王殿下对和议一事的计较,说是越王殿下以为大食乃蛮荒小国,不可以理喻之,须尽速剿灭为上。”

    一众人等退下之后,噶尔?引弓无须武后出言催促,便即将所要禀报之事简略地道了出来。

    “哦?还有甚计较么?”

    武后早就知道自个儿的隐蔽心思瞒不过越王那头老狐狸,对于其能猜到根底,自是一点都不以为奇,也不甚在意越王的表忠之举,只因在她看来,越王其人可是从来不干没好处的事儿,既然表明了态度,那必定要有所回报的,这便嘴角一挑,露出了丝讥讽的笑意,语气随意地追问了一句道。

    “娘娘圣明,裴侍郎还说越王殿下愿出面保举太子殿下亲自主持和谈事宜。”

    一见到武后嘴角边那丝暧昧的笑意,噶尔?引弓不由地也笑了,不紧不慢地拱手应答道。

    “哦?呵呵,八叔还真是个妙人啊,唔,既然提出了如此好的建议,该不会没甚要求罢,嗯?”

    一听噶尔?引弓如此说法,武后先是一愣,可很快便已明了了越王此举背后的蹊跷何在。

    “娘娘所言甚是,只是越王殿下还有个要求,说是其四子如今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想请娘娘授予其相州司马一职。”

    武后这等话说得极为的随意,若是传扬了出去,那可是要惹大麻烦的,毫无疑问,武后显然是已将噶尔?引弓当成了心腹,否则断不敢如此,这么一说不打紧,却令噶尔?引弓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了阵知遇之感,忙将身子躬低了几分,紧赶着出言禀报道。

    “相州司马?嗯,本宫准了,去告诉裴侍郎,就说本宫说的,欲先取之,必先给之!该怎么做,想来八叔会有所决断的。”

    武后多精明的个人,只一听,便已猜知了越王这个要求背后隐藏着些甚猫腻,左右不过是想将李纯派回老窝去,以稳定住相州这个大本营,从而为将来做些准备,这等居心显然不良,然则武后却并不在意,无甚迟疑地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诺,末将告退。”

    噶尔?引弓是个很知进退之辈,而今事情既了,他自是不会再多呆,紧赶着便起了身,恭敬万分地行了个礼,一旋身,大步便退出了御书房,自去与越王一方联络不提……

    上早朝,于普通人来说,那可是天大的荣耀,属于顶级官员们才能享受的待遇,可于朝臣们来说,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苦差事,尤其是自打高宗夫妇定居大明宫之后,更是如此,不为别的,只因大明宫孤悬城外,众朝臣们要上朝,那都得半夜便起,赶上个把时辰的路,方能到达大明宫外,而于李显这个太子来说哦,那就是苦上加苦了,概因李显须得先行进了宫,恭候在紫宸殿外,等着武后出门,在时间上,就得比朝臣们更早起上半个多时辰,每逢早朝,李显那是别想睡个安稳觉了的,这不,今日又到了早朝的日子,李显可是丑时正牌便起了,四刻出了门,待得赶到了大明宫外,都已是卯时将至了,接下来又是递牌子,又是等门,直折腾到了卯时四刻,总算是及时赶到了紫宸殿外。

    深秋的天亮得迟,尽管都已将近辰时了,可天依旧黑沉着,便是连一丝的鱼肚白都没有,空旷的殿前广场上黑漆一片,哪怕是高邈等几个小宦官都提着灯笼,却也无法驱散那等黑,倒是令黑更显得深了几分,这,或许便是黎明前的黑暗罢,只是这等黑究竟要黑到何时去?不好说,哪怕是有了三世的记忆在身,李显也真不知自己究竟何时才能从这等黑里挣脱出来,三年?又或是五年?不晓得,李显唯一晓得的便是如今他已在路上,还是在条没有回头可能性的路上,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两个字——坚持!

    坚持,再坚持,自打来到这个年代,李显已是坚持了整整十二年了,纵使神经再坚韧,也渐渐有些扛不住了,真想来个一了百了,学着太宗玩上一把玄武门之变,奈何理智却告诉他,这样做的代价实在是太高昂了些,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李显实在是不想去走这么条险路,问题是形势会不会真逼到了走那一步的份上,李显却是不敢打包票,故此,不管怎么说,手头这点来之不易的兵权,李显是断然不会放手的!

    “天后娘娘驾到!”

    就在李显思绪万千之际,一声尖细的嗓音突然响了起来,顿时便将李显的遐思就此打断了去。

    “儿臣叩见母后!”

    抬眼望见武后昂首从殿门处行了出来,李显自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赶忙将脑海里的遐思尽皆清扫一空,大步迎到了台阶下,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

    “免了。”

    武后向来不待见李显,也不屑于掩饰这等不待见,哪怕李显所行之礼是无可挑剔的恭敬,可武后却连看都不多看上一眼,只是面无表情地吭了一声,自顾自地便行下了台阶,缓步向停在一旁的软辇行了去,自有一大帮随行的宫女们抢上前去,服侍着武后上了辇。

    “起辇,摆驾宣政殿!”

    正所谓上行下效,武后不待见李显,程登高自然眼中也就没了李显这个太子,哪怕其心里头其实是很怕李显的,可在武后面前,却是摆出了副不将李显看在眼中的架势,丝毫没管李显上没上辇,一待武后落了座,便即人五人六地呦呵了起来。

    “跟上罢。”

    自打当上了太子,这等不受武后待见的事儿李显可已是遇到过多回了,自不会跟其做甚计较,左右不过是些形式而已,李显也懒得往心里去,待得武后辇动之后,李显便即走到了自个儿的软辇旁,也不用人服侍,抬脚便登了上去,不动声色地一挥手,语气平淡地吩咐了一声。

    “起辇,摆驾宣政殿!”

    李显本人不计较,可高邈却不能不计较,他每回跟着李显进宫上朝,总要被程登高等一帮子小人为难,心里头早憋足了气,这会儿见程登高又拿出了老一套,自是烦闷得够呛,只是李显不发话,他也不敢有甚出格的言语,待得一听李显有了吩咐,调门一下子拉得极高,尖细的嗓音宛若要把黎明前的黑都捅上一个大窟窿似地,不止是李显措不及防下,险些被吓了一跳,便是已走出了二十余步之外的武后之队伍也起了阵不小的sao动。

    呵,这傻小子!

    李显虽是略有些惊异高邈的精神头,可也没放在心上,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也不吭气,任由高邈胡乱折腾了去,自个儿的心思却是很快便转到了即将开始的这场早朝上——毫无疑问,今日的早朝会是极为关键的一局,不止关系到眼下的朝局,更关系到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政治态势的走向与趋势,李显不能败,也败不起,真要是败了,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万不得已的一步棋怕也就只能发动了,正因为此,哪怕已是做足了各种准备,可李显还是不敢大意了去,望着愈来愈近的宣政殿,李显脸色的凝重之色也愈发地沉了起来……

    第七百三十九章推波助澜(三)

    辰时将至,宣政殿的大殿中已是站满了朝臣,但却无平日早朝前那等窃窃私语的嘤嗡声,有的只是静静的肃穆,只是在这等肃穆中却隐隐透着股紧张的气息,概因绝大多数消息灵通的大臣们都已知晓了今日早朝的不同凡响之处,或许将是未来数年里大唐朝局走向何方的风向标,自是没有谁敢掉以轻心的。

    “天后娘娘驾到!”

    一派死寂中,一声尖细的喝道声突然在后殿转角处响了起来,旋即便见武后在一群宦官宫女们的簇拥下,昂首走进了大殿之中,而太子李显则隔着数步之距也缓步从转角处行了出来。

    “臣等叩见天后娘娘!”

    一见武后已至,诸臣工自不敢稍有怠慢,忙不迭地各自大礼参见不迭。

    “众爱卿平身!”

    武后不紧不慢地走上了前墀,由一众小宦官们服侍着在龙床上落了座,面色肃然地环视了下诸朝臣,语气平和地叫了起。

    “谢天后娘娘隆恩。”

    武后既已开了口,众朝臣们自不敢有甚失礼处,紧赶着按朝规谢了恩,分左右各自落了位,早朝便算是正式开始了。

    “启奏娘娘,微臣有本上奏。”

    就在群臣们方才落好位的当口,一名身着浅紫色官袍的大臣突然从文官队列里闪了出来,高呼了一嗓子,赫然正是鸿胪寺卿元万顷。

    “嗡……”

    群臣们尽管早就料到后党们会在早朝上发难,但却没想到居然会是如此的迫不及待,甚至没等程登高这个司礼宦官照着朝例宣上一嗓子,元万顷便已是冒了出来,一时间私议之声不禁便大起了。

    “嗯,爱卿有何本章直管奏来,本宫听着呢。”

    武后并未制止群臣们的私议,悠然地端坐在龙床上,直到私议之声稍歇,这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

    “微臣谨遵娘娘懿旨。”元万顷恭恭敬敬地谢了恩,而后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本蒙了黄绢的折子,缓缓地摊了开来,抑扬顿挫地宣了起来:“微臣元万顷,蒙天皇陛下,天后娘娘不弃,得以就任鸿胪寺,兢业以守,不敢有差,今,有一大食国者,遣使来我大唐,国书已递,内里满是荒谬之辞,竟言我大唐犯其边境,实是颠倒是非,其行也鄙,其言也谬,其心当诛,故,微臣以为当驳回该国议和之请,遣重兵以剿之,方显我大唐之国威无俦!如上,以闻!”

    “哦?竟有此事?国书何在?”

    元万顷话音一落,朝臣们又哄乱地议了起来,然则这回武后却是没多等,威严无比地一压手,制止了群臣们的乱议,双目含煞地扫了元万顷一眼,寒着声喝问道。

    “回娘娘的话,国书在此,微臣已令通译翻出译本,随时可供娘娘垂询。”

    元万顷毕恭毕敬地躬身行了个礼,而后再次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两本折子,并在一起,双手捧着,高高地举过了头顶。

    “嗯!”

    武后一扬手,从牙缝里挤出了个字来,脸上神情肃然至极。

    “诺!”

    侍候在旁的程登高一见武后脸色不对,自不敢怠慢了去,紧赶着应了一声,小跑着下了前墀,接过了元万顷手中的两本折子,又屁颠屁颠地回到了前墀之上,双手捧着要递交给武后。

    “宣!”

    武后没理会程登高的殷勤,只是漠然着脸,挥手吩咐了一句道。

    “诺!”

    武后既发了话,程登高自不敢有丝毫的耽搁,赶忙站直了身子,将译本摊了开来,一派矜持状地开口宣道:“真神在上,我大食国哈里发阿维叶?伊本?艾比?苏富扬致意大唐皇帝陛下,贵我两国本无旧怨,向有通商往来之谊,缘何兴兵犯我边境,扰我臣民,不宣而战,是谓无礼……”

    “狂妄,这大食国当真该灭,安敢妄言如斯!”

    “此等蛮荒小国安能与我强唐并立,荒谬,当诛!老臣恳请娘娘下旨,尽发大军,以平灭此獠!”

    “不错,贾相所言甚是,这等蛮夷之辈,毫不知羞,战败之国也敢妄自称尊,臣恳请娘娘下诏,发大兵以剿之!”

    ……

    也不晓得大食国书里的原文就是如此,还是通译翻过来的语句有问题,总之,这份国书里充满了嚣张之气焰,面目当真可憎,不等程登高宣完,贾朝隐已是跳了出来,率先开了头炮,旋即,后党们也纷纷出列声援,人人喊打,个个喊杀,一时间满大殿里战云密布,声势当真吓人得紧。

    “娘娘明鉴,微臣以为贾相此言甚是不妥,兵圣有云: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道,不可不察也,今大食远在万里之外,我兵纵精,辎重又该当何如之?妄因言而战,置社稷存亡于不顾,是何居心?”

    后党们声势虽大,但并不能真吓到了敢言之辈,这不,没等武后作出表态,御史中丞萧明已是从旁抢了出来,毫不客气地指责贾朝隐妄言误国。

    “萧中丞何出此言,前番我两万大军便可平灭大食十五万之众,威名远扬,叫贼寇空自麋集大军而不敢稍动,今若是再调数万兵马上去,又何愁大食不灭,至于说到粮秣辎重,今夏大收,已有米贱伤农之虞,何不趁此机会兴兵讨贼,一者可扬我大唐之威,二来也可保得粮价之平稳,两全其美之事,何乐不为哉?”

    后党们敢在大殿上公然呼战,自然是早就已做好了相关之准备,这一头萧明话音刚落,那一头元万顷已是毫不示弱地便驳了回去,一派振振有词之状,宛若其真是兵法之大家一般。

    “元鸿胪此言差矣,我大唐乃煌煌上国,岂可因言而妄动刀兵,那岂非与蛮荒下国无异哉,今,大食国来使不远万里而来,便是有着求和之诚意,纵使国书中言语稍有无状,怕也不是擅开战端之理由罢?元鸿胪不顾将士死活,强自要战,究竟是何居心?”

    元万顷话音刚落,礼部尚书林明度已从旁站了出来,不客气地驳斥了元万顷一把。

    “林尚书此言大缪,彼若是真有意求和,那便该卑躬屈膝方是正理,今既在国书中大放阙词,恐非求和之道罢?”

    “不错,林尚书此乃误国之言也,我大唐之强又岂容蛮荒小国如此冒犯了去!”

    “贾相斯言大为不妥,圣人有宽恕之道,今大食已派使来议和,我大唐若是置之不理,一味要战,怕与圣人之言有别罢?”

    “没错,刘侍郎所言甚是,呼战者只顾博取自家声名,却不体军伍之死活,是为谬论误国也!”

    ……

    随着萧明与林明度的出列,太子一系的官员们自也都不肯落后,纷纷进言,一时间呼战派与吁和派就此吵成了一团,彼此指责不休,满大殿里竟噪杂得有若菜市场一般。

    “够了,诸公莫非忘了御前不得失礼么,嗯?”

    眼瞅着这么争吵下去,这朝议怕是怎么也议不出个所以然来,武后的脸色可就有些不好相看了,一拍文案,毫不客气地训斥道。

    “娘娘息怒,臣等知罪。”

    武后这么一发作,无论是后党还是太子一系的官员们都不敢再多言,只能是各自躬身谢罪不已。

    “哼!”

    武后冷冷地扫视了下群臣们,目光逡巡着落到了稳稳端坐在前墀下方的李显身上,语带不悦地开口道:“显儿,你来说,此事当何如之?”

    呵呵,这老贼婆又要挖坑让咱去跳了!

    一听武后点了名,李显心中不由地便暗骂了一声,以他之能,又怎会不知道武后究竟在算计些甚子,左右不过是要李显当众表态,而后借势加以攻讦罢了,当然了,明白归明白,面对着武后的点名,李显却是不能不出这个头的。

    “母后明鉴,孩儿以为此事须得从长计议,大食国既是远道前来议和,我大唐若置之不理,未免有失气度,此非我煌煌大唐所应为之事也,至于谈不谈得成,却须得两说了的。”

    武后话音一落,李显便已从锦墩子上站了起来,一个半转身,面朝着武后,一躬身,不紧不慢地应答了一句道。

    “娘娘明鉴,老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正理也,是战是和,终归须的谈后再做定夺才是!”

    没等武后就李显的话作出点评,刘仁轨已从旁站了出来,高声附和了一把。

    “娘娘明鉴,微臣附议!”

    “娘娘,圣人有云:先礼而后兵,则师出有名也,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