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流言可杀人
盖亚七年十月二日,成都,西北战区统帅部。 一月鏖战,大夏军折损五十余万,斩敌六十余万,俘虏近二十万,耗费粮草物资无数。战俘之中,基本都是原吐蕃大军。 如此战果,也从侧面印证了贾诩的“绞rou机计划”,名副其实。 对攻城方而言,这样的战果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毕竟交战双方均以王城禁军为主,战力上并无明显差距。 大夏军强就强在,有一批名将,这是缺乏历史底蕴的天竺比之不及的。 天竺虽说也是文明古国之一,但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孔雀王朝时期,往后都是被外族征服,乃至被长期殖民的历史,一直到现代文明的诞生。 仅英国在天竺的殖民统治,就长达两个世纪之久。 随着左翼军、中护军以及中路军在逻些城外会师,吐蕃之战正式转入第二阶梯,西北战区统帅李靖发布了一系列军令。 着中护军配合中路军,正式攻打逻些城。 左翼军跟右翼军则继续西进,两翼齐飞,杀进逻些城后方,截断阿育王朝对逻些城的支援,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攻克逻些城。 作为原吐蕃王城,逻些城是青藏高原唯一拿得出手的坚城,城池坚固,占地极广,也是阿育王朝大军的中枢之地跟粮草基地。 一旦攻破逻些城,就基本宣告,此战大夏赢了一半。 不用过多描述,双方都深知,必须要以逻些城为焦点,展开一场大决战。 为此,李靖更是亲自敦促后勤,将大量火炮跟攻城器械,突破艰难险阻,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运抵前线,协助大军攻城。 正在李靖思考前线战局时,军师荀彧再次走了进来。 前番荀彧建议绕道窝阔台汗国,迂回到敌军后方,袭击敌军粮道,被李靖拒绝。随着战事推进,荀彧又提了两次,均遭到拒绝。 正所谓,事不过三。 荀彧是个绝顶聪明之人,更知道统帅李靖决不是蠢人,既然铁了心要刚正面,就一定有其他意图在里面,而且朝廷也没过问,就更印证了荀彧的猜测。 如此,荀彧就不再提及此事。 不曾想,这次荀彧刚一走进房间,李靖就笑着说道:“军师,你之前提的迂回袭击敌军粮道之计,可以实施下去了。” “可是时机到了?”荀彧问。 李靖点头,“正是。敌军已经被消灭近一半,眼下我军围困逻些城,一旦切断敌军粮道,敌人的百万大军,就如瓮中之鳖。” 荀彧点头。 ………… 吐蕃,安多城。 这是右翼军攻下的第一座城池,也是右翼军指挥部所在地。 因为通讯便利,战区统帅部的军令很快就传到右翼军统领王翦手上,要求右翼军调拨一个军团的精骑,绕道窝阔台汗国,袭击敌军粮道。 考虑到秦军对此地不熟,经统帅部协调,在窝阔台汗国境内,将由蒙古帝国派出向导;等再次杀进吐蕃,则由山海卫密探引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作战细节。 王翦看罢,对战区统帅部的策划能力,乃至对李靖本人,都有了一个清晰认知,论军中分工之细,作战安排之科学,秦军确实比之不及。 “能一统中原,绝非偶然啊。” 王翦有些感慨,首次对大夏,对朝廷,有了一定的认同。 “来人!” “在!” “叫王贲来。” “诺!” 如此艰巨的任务,王翦自然一下就想到,要让儿子王贲出征。换做其他将领,王翦还真不放心,此番出征,要深入敌后,可是要随机应变。 事情也凑巧,王贲昨日刚率部从前线撤下休整。 很快,王贲就赶到营帐,行了一礼:“父帅!”连日的征战,王贲皮肤都变得黝黑不少,却更具秦人的阳刚之气。 因为几次身先士卒,王贲脸上更是有两道伤疤,更显男儿气概。 “你看看这个。” 王翦将刚收到的军令递了过去。 王贲接过一看,脸色一喜,道:“父帅,让我去吧!” “再休整一天,后天出发,路上小心。”王翦也不废话,只最后一句,稍稍暴露了这位老将,对儿子安全的感怀。 王贲是王翦一手调教出来的名将,父子二人秉性很是相似。只是现身荒野的王贲年轻,不可避免还带着一丝年轻人的锋芒跟锐气。 历史上,父子二人可都是功成身退,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后,就退出政治舞台,彻底消失在朝廷视野之中,让蒙恬独领风sao。 直到秦朝末年,王贲的儿子王离,才再次现身。 “父帅放心!” 王贲心中一暖。 父子二人在营帐中,就着地图,详细商议起行军路线来。 ………… 天竺,阿育王朝,德里城。 这段时间,阿育王的心情很糟糕,他完全没想到,在吐蕃战场先后投入一百五十万大军,耗费粮草物资无数,还是无法阻挡大夏军的推进。 前线每丢掉一座城池,阿育王的心情就阴郁一分。 面对如此糟糕的战局,阿育王甚至起了亲征的打算,只是在朝中大臣们的死死阻拦下,阿育王这才作罢。 用大臣们的话来说,“不是前线将士不拼命,而是敌军实在太强悍。” 直到此时,阿育王才真正认识到,大夏之强悍,确实非阿育王朝所能比拟。别的不说,仅在粮草物资的供给上,阿育王朝占尽天时地利,依然赶不上大夏。阿育王简直想象不出,大夏军民是如何翻山越岭,将粮食运到前线的。 在大夏军围困逻些城之后,阿育王有点打退堂鼓了。 阿育王不是傻瓜,也不是纯粹的战士,不会真的为了捍卫荣誉,置王朝前途命运于不顾,将有生力量白白消耗在吐蕃战场。 眼下之吐蕃,经过连番大战,且不说能否守住,就算守住,也是一个废墟。除了荣誉,对阿育王朝而言,吐蕃已经不具备任何实际价值。 可就在此时,天竺民间突然流传起一个“谣言”,说:“阿育王被大夏打怕了,吓得夜不能寐。不出一周,必定狼狈撤军,丢盔弃甲。” 谣言还有很多版本,无一不是嘲讽阿育王的。 更让人心惊的是,这些流言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在阿育王朝全境传遍开来,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全部知道了。 很显然,流言传播的背后,有别有用心之人在推动。 甚至于说,流言本身就是他们炮制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不想让阿育王朝从吐蕃撤军。 阿育王虽然识破敌人的阴谋,却又不得不中套。 因为流言传遍的实在太快,太普遍了,已经成功激起了阿育王朝百姓的同仇敌忾之心,如果王朝此时从吐蕃撤军,必将尽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