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页
张致远见他累得狠了,伸手搀着他,道:大王,士兵已列队,何时请陛下阅兵? 马不停蹄赶来以为要给李倓收尸的李豫:???? 旌旗烈烈,遮天蔽日,明光镜铠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李豫道:阅兵? 他的声音刚落,便见一戎装女子从列队中纵马而出。 大红色披风因她的动作微微扬起,腰间的佩刀与盔甲相撞,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她的声音清越,似乎有穿透云霄的力量:高祖立国,太宗定世,叱咤风云,荡平群寇,文成武功,古之未有,大唐之盛,空前绝后! 今传七世,逆胡犯顺,四海分崩,天子避蜀,太子主政,本为良策,然太子亲佞臣,近jian妃,斩良将,诛贤臣,囚皇子,乱社稷,非治世平乱,实为取乱之道! 狂风骤起,霍小玉高举李倓的令牌,李豫微微一怔,终于明白了长安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致远把李豫扶上马,道:大王不,是陛下。 李豫身体一颤,揪着张致远的衣领,道:三郎呢? 张致远微笑道:建宁王被关在宫中,等陛下去营救。 李豫瞳孔微微收缩,眼底满是挣扎,慢慢松开了手指。 这是一场他无法选择,更无法拒绝的宫变。 李倓在宫中,若他顾及父子之情,不去营救,李倓只有死路一条。 他下令全力攻打城楼,李亨的注意力全部被他谋逆所吸引,无暇顾及李倓,李倓才有可能逃得性命。 李豫闭眼再睁开,眼底一片清明,拔出腰间佩刀,大喊道:清君侧,诛佞臣,肃朝纲! 千军万马飞奔而过,马蹄声如雷震,在长安城下列队布阵。 霍小玉飞马而出,紫玉钗在她掌心烨烨生辉。 守城将领看到紫玉钗,有一瞬的失神。 那是惨死在两位君王决策下的霍王爷的东西。 霍王爷战功赫赫,忠君爱民,却因君主内斗,无辜惨死在关外,消息传到长安,举国震动。 可是无辜冤死的,又岂是霍王爷一人?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哪个不是战功累累,屡立奇功? 哥舒翰领着残兵弱旅死守天险,天子一纸令下,让他出战风头正盛的安禄山,不出战,便是死。 封常清从万里之外回援,却被打散部队建制,带着一帮不会打仗的农民,去打装备精良的骑兵。 高仙芝不愿参和天子内斗,被扣上只知节度使不知天子的罪名斩首,三军将士齐呼冤,却也无济于事。 这样的天子,值得他们效忠吗? 众多名将的今天,便是他们的明天。 守城将领目光一凛,道:开城门! 将军 我说开城门! 浩浩荡荡的军队进城,在宫中与宦官爱妃玩闹的李亨终于知道消息,一边组织天子禁卫军,一边让人飞马传信前方抵御叛军的郭子仪,让郭子仪速度回援。 消息刚刚递出去,李亨焦急地在殿里走来走去。 往来奔走的禁卫军声音遭杂,扰得李亨越发心烦,冷哼一声训斥完禁卫军后,周围突然安静了下来。 静得几乎能听到针落在地上的声音。 李亨有些诧异,他何时有这般的威慑力了? 这般想着,李亨抬起头,原本将宫殿层层围住的禁卫军,不知何时散开了一条道。 逆着光,李亨看到一人骑马慢慢而来。 通体雪白的战马被鲜血染得通红,他手里的陌刀于阳光下闪着摄骨的寒光,刀刃不住往下滴着血。 鲜血流成一条线,像是盛开在地狱入口的花。 而战马上的人,如同从地狱深处浴火而生的鬼面修罗,所到之处,无不避让。 李亨一惊,冷汗自额头而下,很快传遍全身,将身上衣服浸染湿透。 宦官李辅国吓得不行,哆哆嗦嗦说不出来话,李倓纵马上台阶,李辅国发觉他只身一人,慢慢壮起胆子,对左右禁卫军使眼色,道:左右,速速拿下! 他的声音刚落,鲜血便溅了身边禁卫军一脸。 飞旋而来的陌刀将他拦腰斩为两段,喷洒而出的鲜血吓得李亨面如土色。 陌刀斩杀李辅国后,稳稳地竖在台阶上。 战马横越,李倓将陌刀重新拿在手里,手臂一抬,刀尖直指李亨,漠然道:退位罢。 李亨身体止不住发抖,张皇后尖叫着缩在一角,禁卫军慢慢围上来,却无人第一个对他动手。 阳光穿破云层,大明宫外,士兵列队而立,齐声道:请陛下阅兵。 李亨嘴唇哆嗦着,颤抖着:反了!你们都反了! 李倓平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父亲,高处不胜寒,或许你该看一看,饱受战乱的九州万民。 这场宫变比霍小玉想象中的要顺利,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可见李亨这个皇帝当的是有多不得人心。 李亨退位,李豫登基,一边发诏令请被迫成为太上皇的李隆基从蜀地还朝,一边放权让郭子仪与李光弼放心去打叛军,他绝不会秀智商扯二人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