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成炮灰女配后成了万人迷在线阅读 - 第44页

第44页

    陈瑶这个颜狗毫无原则,裴玉书一说出条件,她想都没想,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她又有些不满足了,脸上带着一点可惜地道:那我去你家里,就只能乖乖待着补习吗?

    我们就不能做点别的事情吗?

    比如丢飞盘,滚草地,出去溜弯什么的,TT,呜呜,这几天下来都不能放肆地奔跑,真是好憋屈,她的爪子已经饥渴难耐了。

    看你的表现。裴玉书眼睑微垂,沉默两秒,显然是误会了她的意思。

    他回答时,神色一片冷然,目光虽镇定,却微微与她的视线错开,并不对视,回答也模棱两可,没有给出一个准信。

    但是陈瑶能得到这个答复,已经很开心了,毕竟她对裴玉书的好感值不是一般的高,不知不觉间就会自动美化他的话。

    看你的表现,不就是她只要表现的好,就能得到嘉奖的意思嘛。

    那她只要乖乖的补习,肯定就能跟他一块出去遛弯,玩飞盘了~

    两个人顺利地达成约定,裴玉书又留了一会,等到陈师傅回来之后,才在几个人的热情欢送下,与众人道别,离开陈家。

    陈瑶身边没了人监督,果如裴玉书所料,自己就给自己放起了假。

    她回屋自娱自乐,玩了一会就准备上床睡觉,但在经过书桌旁的时候,偶然就瞥见了那本裴玉书捡起来的笔记本。

    好奇心驱使她把厚厚一本的笔记打开,然后看到了上面长达一年多的生活记录:这是以前的陈瑶写下的日记。

    上面的前几页,写的都是零零碎碎的生活琐事,还有一些第二天要准备的课堂作业,提前默写,基本就跟备忘录差不多。

    但越往后翻,内容就越发不同了。

    中间的部分开始频繁出现赵盈盈、林蕾等人的对她捉弄,还有药品的名字,提醒吃药的日期,罗列在一旁的零花钱支出,也跟买药看病有关。

    不过其中最吸引陈瑶目光的,还是零花钱支出里最大的一笔:保护费。

    保护费?

    陈瑶忍不住把日记往后翻,发现从这里开始,保护费就一直出现在零花钱支出的款项里,而且永远是金额最高的那一笔,多的有3、500,少的也有100块。

    这是勒索?

    陈瑶经常跟着主人看青春疼痛文学小说,对于里面出现最频繁的保护费和勒索两个词,多少还有所记忆,所以一下子就明白了日记里所记录的内容。

    而越往后,日记记录的就越潦草,偶尔有一页上还会沾满干了之后的水渍,把纸张弄得皱巴巴的,抚也不平,就像是笔记的主人在下笔的时候,也在哭似的。

    到了这里,日记内容就逐渐偏向于记录裴玉书了,不过内容也越发没有逻辑,言辞混乱,到最后连陈瑶都看不懂里面写的是什么了。

    但她已经大概从日记里明白了一点:以前的陈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都在被勒索和敲诈,其中不乏班级同学对她的欺凌。

    她这次也细心了一回,发现日记日期里,以前的陈瑶是从某个中间的时间段才开始吃药的,对应日期的那一篇日记里,同样写了就医的过程,和具体的病历存留。

    这个病,在内容里被简单地描述了一下,大概类似于精神类的疾病,不过里面暂时没有提名字,只有末尾的地方,沾染了一片已经干涸的泪花。

    换在现实里,这种情况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里被人发现,因为精神类的病人行为与常人不符,而且区别明显,或多或少都有失控的症状,如果能一直藏下来,才叫奇怪。

    而在这个小说世界里,以前的陈瑶一直到被瑶瑶替代,也没有在别人面前透露出病情。

    这一点在逻辑上有些令人费解,但青春疼痛文学里的一切都是夸张化的。

    瑶瑶作为一只狗的时候,就已经被里面死去活来,随便打胎的爱情给震惊了,此时陈瑶的过往经历,在她的眼里,其实也算不上是什么特别令人惊讶的故事。

    不过或许是感同身受的缘故,她依然为此感到伤心难过,甚至连晚上睡觉都不能安稳,接连做了几个噩梦。

    噩梦说是噩梦,其实更像是碎片式的回忆,瑶瑶通过陈瑶的角度,再次对这个世界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

    回忆是倒叙式的,但又将所有人的发展都囊括其中,当然,这里用的是类似上帝的视角。

    陈瑶自从退学之后,在众人的眼里就销声匿迹了,而班级里的人和事依然按照剧情的路线在往下走着:

    剧情里,林蕾因为感情失利,一直游走于池一洲,张明煦,高蔚三个人之间,并且和他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情纠纷。

    不过她无论是和谁亲近,都是若即若离,只限于玩玩,一直没有真的动感情。

    只有裴玉书,从开始到结尾,都和她保持着距离,始终没有搭理过她一次。

    他在书里的定位更类似于一轮清冷的白月,永远高高地悬挂在天上,让林蕾永远得不到,却又偏偏想得到。

    而他的存在对于剧情的推动,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且都是正面的效果。

    剧情的后半段,林蕾听说他要考取清北,就一改颓废与吊儿郎当,跟着学习,最后虽然没能跟着去,但也考取了同一个城市的大学。